第九章语言系统的发展第一节语音的发展一、何以知道语音的发展内容摘要:
第三人称单数的性的区别( he, she, it)已和自然性别一致,不起语法作用。 俄语的形态变化比较完整,但与古俄语比较,也发生了一些重大的变化。 以名词为例,原来有五种类型的变格法,现在已合并为只有第一、第二两种变格法;双数已经消失,只剩下单数、复数两种形式;名词的性已从不稳定状 态变为明确的阳、中、阴三个性。 汉语缺少形态,它的语法聚合规则的变化和许多欧洲语言有不同的趋势。 拿现代汉语和古代比较,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实词的句法功能比古代确定,词类的界限比古代清楚,特别是在历史发展中出现了特有的量词;一是开始出现构词词缀(-子, 儿,-头等等)和表示类似体的意义的构形语素(一了, 着, 过)。 量词是汉语中后起的词类。 先秦汉语中还很少有这一类词。 它们在两汉开始兴起, 8 到南北朝时期就大量使用了。 例如: 量词分动量词和名量词两种,以上头两例是动量词,其余是名量词。 量词产生以后,数词 和名词结合,就要通过量伺的中介,先秦时那种 “一苇 ”“二矛 ”“三人 ”的用法逐步消失了。 数量结构是汉语语法的一个特点,也是外国人学习汉语的一个难点。 在汉语语法的发展中还产生了粘附在词未表示语法意义的构形语素: “了 ”表示行为动作的完成, “着 ”表示行为动作的持续 , “过 ”,表示行为动作的曾经发生。 它们粘附在动词或形容词后,成为这两个词类的明显的标志。 这种意义的 “了 ”“着 ”“过 ”是隋唐以后逐步发展出来的,有人认为这是 “近代汉语语法史上划时代的一件 “大事 ”。 ① 如前所述,汉语在发展中为了补偿语音的简化,双音节词逐渐占 了优势。 双音词的两个语素在意义上往往发生畸轻畸重的变化,其中有些 “畸轻 ”的语素,意义逐渐虚化而成为构词词缀,例如 “老_ ”“阿_ ”“第_ ”和 “_子 ”“_儿 ”“_头 ”等都是出现得比较早的前缀和后缀。 词缀的产生和发展使汉语的构词法除了采用词根复合的办法以外还增加了一种派生构词法,人们可以根据这种派生构词的模式创造新词。 鸦片战争以后,为了吸收西方的科学技术成就,仿译西方语言用派生法构成的术语,汉语中陆续增加了好些能产的构词词缀,比方相当于英语的一 ize, ization 的 “化 ”,相当于英语的 ty, ness 等等的 “性 ”就参与了好多新词的构成,下面只是一小部分: EuropeaniZe 欧化 possibility 可能性 generalize 普通化 probability 或然性 standardize 标准化 potentiality 可能性 materialize 物质化 importance 重要性 militarize 军事化 clearness 明显性 mechanize 机械化 exactness 确切性 idealize 理想化 seriousness 严重性 “化 ”“性 ”等等的仿译大多经过日语的中介。 这些语素一经变成词缀,就不限于仿译外语词,也可以不断地创造本族语的新词。 这类构词后缀的产生进一步丰富了汉语的构词手段。 语法中的聚合规则和组合规则有密切的联系,一方面的变化往往引起另一方面的变化。 例如拉丁语有丰富的形态变化,词与词的关系可以通过词形变化表现出来,词序不占重要地位。 比方 “女孩儿爱母亲 ”这样一句话可以有各种词序( matrem—一母亲,宾格; puel1a—一女孩儿,主格; amat——爱): 1. Matrem puella amat。 2. Matrem amat puella。 3. Amat puella matrem。 4. Amat matrem puellh。 5. Puella matrem amat。 9 6. Puella amat matrem。 由于音变的结果,拉丁语中原来表示格的变化的词尾在法语里由弱化而脱落,原来由聚合规则表示的词与词之间的语法关系改由词序、虚词等组合手段来表示。 上面这句话的意思在现代法语中的词序只有一种: La fille aime la mere。 这是聚合规则的变化引起组合规则变化的一个典型例子。 三、语法发展中的类推作用 前面讲过, 语音演变有高度的齐整性,如果处在某种条件下的甲音变成乙音,那么所有处在同样条件下的甲音都会变成乙音。 正因为这样,语音的演变可以角规律的形式表述出来。 当然,语音规律只是对过去演变事实的概括,受地域、时间和语音所处条件的限制,不像自然科学的规律那样普遍适用。 语法是语言中的一般规则,应该有无上的权威,但是语法规则的效能常常受到限制,不能到处贯彻。 西方好多语言里,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变化,几乎没有一条规则没有例外,这就是证明。 难怪世界语的设计者首先关心的是语法规则的划一性,他定出十六条规则,任何规则都不能有例外。 如果自然语言的语法规则也像世界语那样齐整划一,那么语言的学习、研究都会方便很多。 可惜语言是自古沿用下来的交际工具,传统的习惯有很大的权威。 语言当初既不是按照设计图纸创造出来的,它的演变也不遵循什么 “大修计划 ”,专向布局中不合理的环节开刀。 语言有巨大的保守性,语言中的系词、助动词、强式动词、代词都是些架骛不驯的 “豪强巨室 ”,使人奈何不得。 这是语言必须一刻不停地充当全社会的交际工具的基本职能所决定的。 以上强调了语言中不规则的一面。 其实,有规则和条理是主导的方面。 要不是这样,每个词有自己的变化,每句话有自己的格 式,语言就会复杂到让人无法学习、使用的地步。 规则性、条理性更是语言的基本职能所要求的。 总之,语言是既有规则、有条理,又到处存在着强式和例外的系统。 因此语法中有齐整划一的趋势和抗拒这种趋势的矛盾。 前者是语法演变中经常起作用的力量,叫做 “类推作用 ”。 类推作用铲平语法中的坎坷,推广新规则的适用范围,起着调整整顿的作用,给语言带来更大的条理性。 很多语法演变的事实可以从类推中得到解释。 但是类推作用的效能有一定限度,一则它推不倒根基深厚的旧山头,二则语言中的演变到处都在发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所以语言总是达不到井然有 条的境界,而类推作用也总是有它的用武之地。 语法演变中类推作用的例子是很多的。 古英语的名词原来有三个数:单数,双数,复数。 后来双数的形式消失,只分单数和复数, s 成为复数的标记,单复数的对立就看。 s的有无。 这样,有些原来收 s 的名词也被解释为复数,为了取得一致,只能另外创造单数的形式。 例如来自古英语 byrgels 的 buriels(埋葬)原来是单数,后来仿照 funeral(丧事),重新创造了单数形式 buria1。 这种新形式的创造就是类推作用的结果。 类推作用可以使一些不规则的形式规则化。 英语 swell(膨 胀)的过去分词原先是swollen。 由于绝大多数过去分词的形式是在词干后加一 ed,这就形成了一股力量,把不规则 10 的 swollen也拉到合规则的行列里来。 情况很像数学中的比例式: fe11:fe11ed = she11:shelled = swell:x x=swelled。 类推作用铲除了这个例外,让 swelled代替了 swollen。 英语形容词比较级的形式是在词干后面加一 er,最高级加 est。 现在有人运用这条规则去改变一些不规则的强式,比方出现了 littler, littlest,以代替原来的 less, least。 但是这个类推还没有被大家接受,因为 less, least使用频繁,抗拒类推的力量比 swollen强得多。 前面讲过的汉语代词宾语从前置变到后置,也是类推作用的结果。 在古汉语中, “动一宾 ”是占优势的结构格式, “宾一动 ”只在一定的条件下出现。 在发展的过程中, “动一宾 ”替代了 “宾一动 ”。 我们平时根据语法格式构词、造句,其实也是进行类推。 类推和不规则形式的斗争仿佛一场拔河赛,哪方取胜,要看力量对比,这个力量表现在使用频率上。 印欧系各种语言里的系词(如英 be,法 etre,德 sein)和表示完成体的助动词( 如英 have,法 avoir,德 haben)都是变化最不规则的词,它们的使用频率极高,类推难以触动。 但类推也在把一些抗拒力量不很强的例外形式拉到弱式的方面来。 在《新英汉词典》所列的英语 340个不规则动词中,只有 54个出现强式和弱式并存的局面,上面说的 swell就是其中之一。 有时,类推作用和抗拒类推的力量势均力敌,处于胶着状态,英语的 who( whom)就是一个例子。 现代英语中只有六个词还保留着主格和宾格的对立; I—me, he—him,she—her, we—us, they—them, who—whom。 who( whom)是其中之一,它本身的使用频率很高,跟它同样情况的五个人称代词的使用频率也很高,所以它抗拒类推的力量是相当强大的。 另一方面, who( whom)是疑问代词兼关系代词,和它性质、作用相同的 which ,what,that等词,使用频率也很高,但它们都已失去格的变化。 who( whom)作为疑问代词,在句法上还跟高频率的疑问副词 where, when, how 有很多的相似之处。 这两组词联合起来,形成一股类推的力量,促使 who( whom)向它们看齐,放弃宾格形式。 现在在好些人的口头,这种类推已经奏效,例如把 “Whom did you see。 ”说成 “Who did yousee。 ”。 但是在大多数的书面语和一部分知识界的口头, who和 whom的格的差别还继续保持着。 这是当前正在进行中的一种类推和反类推的拉锯现象,不少人估计将以 whom的消失而告终,但是谁也无法预料什么时候会出现这样的结局。 第三节 词汇和词义的发展 一、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 词汇和词义的发展是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现实现象的认识的变化紧密联系着的。 新事物的出现、旧事物的消亡和认识的深化,都必然会在词汇和词义中打上自己的印记。 这具体地表现在下列 三个方面: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词语的替换、词义的演变。 11 新词的产生与现实中出现新的事物有联系。第九章语言系统的发展第一节语音的发展一、何以知道语音的发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