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第一节概述随着当前世界医学模式由传统内容摘要:
去了”、“碰鬼 ”等不吉利的话;在医院里,亲朋好友的去世,常常不叫“死亡”,而称之为“永远的离开”,停放死尸的地方也大都称为“太平间”,以此来减轻失去亲朋好友的内心痛苦。 5.替代 当个人所确立的目标与社会的要求相矛盾时,或者受到条件限制而无法达到时,他会设法制定另一目标,取代原来的目标。 常言道:“条条道路通罗马”,“一颗红心,两种打算”就是替代作用的具体表现。 6.认同 指把别人具有的而自己感到羡慕的品质在不知不觉中加到自己身上。 如有的人总喜欢把自己和在事业上非常成功的名人或有名望的单位联系在一起,从而求得一些间接的 光荣,借此减少挫折的影响,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总是潜移默化地吸取父母的一些品质,纳入自己的人格之中;某些病人开始时较自私,但住院时间一长,受白衣天使那种对病人无微不至的关心,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精神感染,出院后也变得乐于帮助他人了。 7.鼓励 亦称增强努力,指发现目标难以达到时,鼓起勇气,增加努力,克服困难,从而实现动机,需要得到满足。 通过鼓励作用,不但增强了自信心,而且可以获得成功的经验。 这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过程。 8.幽默 是一种以奇特、含蓄、双关、讽喻、诙谐、巧合等行为表现形式的良性刺激,常与乐观相 联系,以此在不知不觉中化解挫折困境和尴尬场面,并赋予生活以情趣和活力。 有时在某种场合下,一句微不足道的诙谐语,往往一语转变窘境,使原来的困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渡过难关。 (二 )破坏性心理防御机制 1.压抑 指把为社会道德规范所不接受的冲动、欲望、思想、情感等在其尚未觉察时压抑在潜意识层,或把痛苦的记忆予以选择性遗忘,从而免受动机、紧张、焦虑而形成的心理压力。 按精神动力学派观点,这些被压抑的内容井非消失,遇有机会仍会逸出,如触景生情;压抑的内容平日虽不被意识,但在特殊情况下能影响人们的日常行为,如梦境、健 忘或言行上的一时失误,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压抑的动机和冲动。 倘若压抑在潜意识的冲突内容过多,超过自我的控制力,则有可能从其他途径表现出来,导致心理障碍、精神病或心身障碍等。 压抑机制是所有心理防御机制的基础和最基本的方法。 2.否认 否认与压抑不同,不是把痛苦事件有选择性的忘记,而是把已发生的不愉快的事件加以否认,认为它根本没有发生过,以此来逃避心理挫折和痛苦感。 如亲朋好友的突然去世,自己患了绝症,事业上短时间内一败涂地等,个体常常难以相信会发生这类情况。 否认是一种潜意识的、简单而原始的心理防御机制,常言 “眼不见为净”,成语“掩耳盗铃”等就是常见的否认表现。 人们通过否认,可以缓冲突然来临的打击,不致过于震惊和过度悲痛,暂时维持心理平衡,以使心理上对接受痛苦现实有所准备。 但是,如否认持续时间过长,现实中的问题并未消失,有可能错过了解决问题的时机,那时就会有更大的挫折。 3.反向 指对内心的一种难以接受的观念或情感以相反的态度或行为表现出来。 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自己明明极为需要某一种东西,却表现为极力反对;有的病人明明非常关心自己的病情,但在别人面前却表现出无所谓姿态。 此类种种现象,均属反向。 4.幻想 当 个人无力克服前进道路上障碍时,企图以一种非现实的想象的情境来逃避挫折情境,以得到自我满足。 白日梦是一种幻想,个人偶而为之,可暂时缓冲紧张状态,但若沉溺于白日梦之中,而不面对现实,则属不正常了。 儿童常常以幻想方式来处理心理问题,但成人终日处于幻境之中则肯定是一种病态。 5.投射 这是一种常见的基本心理防御机制,是指把自己所具有的,但又为自己所不喜欢或不能接受的性格、态度、意念、欲望等转移到外部世界或他人身上,以此来避免内心的不安。 常言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就是投射的典型表现。 在护理工作中,少数护士 因怕脏怕累而不愿接触病人,反而把病人说成是故意捣乱,不讲卫生。 在人格测验中有一类测验叫投射测验,受试者通过在一模棱两可的情境中投射出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为心理医师提供受试者的内在动机、欲望和情感活动特征。 6.推诿 严格地讲,推诿是一种文饰作用,指把自己的过失或失败归因于自身以外的原因,以推卸责任的方式来减轻内疚,求得心理平安。 比如,学生考试失利,怪老师打分不公平;护士不努力学习护理技术,怪护理条件不好,等等。 推诿可暂时减轻挫折时焦虑情绪,但长久如此,不找自身原因,不提高自己的能力,会遭遇到更多的心理挫折。 此外,倒退也是一种破坏性心理防御机制,前面已作介绍,这里不再重复。 心理防御机制还很多,这里所介绍的仅仅只涉及到与心理挫折有关的部分。 其中,大多数心理防御机制既是个人心理挫折的行为表现,又是个人应对挫折的措施,故均是对挫折情境的心理反应。 因此,个体在应对挫折的斗争中,应发展积极的建设性反应,减少消极的破坏性反应。 另一方面,从帮助受挫者角度看,应采取三方面具体措施:①对受挫者消极反应如攻击行为尽量采取容忍的态度;②帮助受挫者改变引起挫折的具体情境;⑧给予受挫者心理咨询 (方法见第五章 )和社会支持。 这样,可使个 体迅速渡过心理挫折阶段,建立新的应对挫折的手段,保持健康的最佳状态。 第三节 心理应激与应对 应激是心理社会因素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意义已远远超出心理学范畴,为包括医学界在内的社会各界所重视。 在护理工作中,同样存在着大量的应激性情境,影响了护士的健康和病人的康复,因而加深护士对应激概念的理解和更多地运用应激处理技术,这无论是对护士本身的健康,还是对病人的康复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应激的概念 (一 )应激的定义 应激 (stress)一词系外来语,在不同的学科译名不同,在日常生活中通俗 的含意是“压力”,如生活压力,抚养子女压力,工作压力,婚姻压力等,每个人在某个时期都经历了一定的压力。 一般而言,身心健康者均能适应长期的压力或者应对短期的压力,从而使这种压力不构成对健康的威胁。 而且,一定的压力能激发更大的动力,推动着个体努力去实现更大的目标。 只有当这种压力过大,个体难以适应时,才构成了对个体健康的威胁,进入了所谓的“应激”状态。 此时,个体的各个方面均受到了影响:生理方面,内稳态系统失去平衡;心理方面,情绪震荡,打破了原有的宁静,心烦意乱,焦虑不安,认知功能随之下降,工作效率降低,缺乏创造性 思维;社会文化方面,原有的人际关系受到威胁,获得的社会支持可能减少,对生活的观念和态度也随之改变,对美好生活向往之希望变得渺茫。 由此我们看到了个体处于应激状态时总的身心面貌,并使应激的定义变得清晰。 虽然目前有关应激的科学定义各家有所不同,但概括起来,可把应激定义为:应激是个体“察觉”各种刺激对其生理、心理及社会系统威胁时的整体现象,所引起的反应可以是适应或适应不良。 这一定义把应激看作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包括刺激物、应激反应及刺激与个体的互动作用这三个方面。 1.应激是一种刺激物 有的学者把应激看作是发生 于我们周围的各种刺激,这种刺激可能是一项高度紧张性工作,也可能是一种时间紧迫的压力。 事实上,当刺激达到一定量时才能引起生物体作出反应。 因此,从这一角度理解,凡是能引起个体产生紧张感的各种事件和环境均可解释为应激物。 2.应激是一种反应 有刺激,且为机体所察觉,就有机体应答效应。 故有时又把应激看作为个体对不良刺激和应激情境的反应。 正如机体免疫反应一样,应激反应是机体固有的,具有保护机体免受严重伤害的功能。 应激是个体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系统的整体反应。 个体对应激性刺激的反应常常又称为紧张 (strain)。 3.应激是刺激物与机体的互动作用 应激既是一种刺激物又是一种反应。 人们如果非常疲倦,难免不但心能否做好工作,此时疲倦是引起担心的刺激物,而担心做不好工作是疲倦所致的反应;反过来,要求人们完成一项特殊要求的工作,人们又难免不疲倦,此时则做好工作是刺激,而疲倦是反应了。 因此,在一定条件下刺激可转化为反应,反应也可转化为刺激。 由此看来,应激的产生关键不在于刺激物或者反应,而在于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是个体处在无法应对或调节个体与环境之间相互需求时,察觉或估计到一种威胁,而个体是否察觉到威胁显然与其对自身和环境因素 认知评价有关。 (二 )应激原 能够引起个体产生应激的各种因素均为应激原 (stressor)。 一般可将应激原分为内部应激原和外部应激原。 1.内部应激原 指产生于体内的各种刺激或需求,包括生理方面的如发热、妊娠、绝经状态等和心理方面的如动机过高或不足、内疚等。 2.外部应激原 指产生于体外的各种刺激或需求,包括自然环境方面的如环境温度强烈变化、忽冷忽热等,社会环境方面的如生活事件等。 二、应激理论模式 应激理论模式是用来解释、理解应激发生和作用的医学和心理学理论体系,以此来帮助我们预测应激原的构成及个体 对应激原的反应,理解个体如何与应激原相互作用,从而更有效地处理应激。 (一 )应激的生理模式 亦称生理应激理论,由 Selye(1956)首先提出。 Selye 根据个体对应激原的生理反应,把应激分为三个阶段,称之为一般适应综合征 (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 GAS)。 1.警觉反应阶段 生物体遭遇到体内、体外应激性刺激的早期反应。 此时,血压开始时低于正常,然后迅速上升。 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素激素 (ACTH),促使肾上腺分泌大量肾上腺素进入血液循环,导致肾上腺素能神经刺激的各种反应。 这是生 物体面对应激情境时体内紧急动员,能量重新分配的自我保护过程。 有时把这种反应称之为“战斗 — 逃跑”反应,即面对威胁,或者战斗,或者回避。 高水平的警觉状态可维持相当长的时间,但如果刚开始时反应过于激烈,或者反应持续时间过长,都可引起生物体死亡。 2.相持阶段 如果应激情境继续存在,反应仍将持续下去,但又不致于严重到使生物体死亡,则生物体进入与应激情境作用的相持阶段。 此时,垂体仍继续分泌 ACTH,肾上腺皮质继续产生糖皮质激素,引起体内脂肪和蛋白质向糖转化,以满足机体应激的能量需要。 但时间过长,觉醒水平逐渐下降,肾 上腺继续分泌激素来代偿,这时一般不出现明显的应激外部反应征象,但机体抵抗新的应激原能力下降,并伴随着大量应激性相关疾病的前兆。 例如,由于糖皮质激素抑制抗体的形成,白细胞生成减少,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雄性生物精子生成减少,雌性则出现月经周期紊乱等。 3.衰竭阶段 原有的应激情境持续存在,或出现新的应激情境,使机体抵抗能力已到了极限,随之迅速崩溃。 此时,很容易出现各种疾病或严重功能障碍,导致全身衰竭,直至死亡。 Selye 认为上述三个阶段的出现与应激性刺激的性质无关,寒冷、电击、疾病、情绪冲突等均可产生相同的 生理反应模式。 然而,这一模式的依据主要来自于动物实验研究,只能说明应激性刺激可以引起机体的生理反应,产生躯体疾病。 至于对人类而言,为什么有的人面对同样的应激情境,并不出现 GAS,应激的生理模式理论就难以解释这样的问题。 只有用应激的心理模式才能解释此类问题。 (二 )应激的心理模式 有时也称为心理应激理论,而解释心理应激的理论体系有多种,如适应模式、过程模式、社会环境模式等等。 无论何种心理模式,其共同点都强调了个体的认知评价及应对策略在适应应激情境时的重要性。 故此,我们在 Clause 的过程模式的基础上,把各种应 激心理模式理论综合成应激过程的心理模式 (图 3— 2)。 为了表达清楚,我们把这一模式分为应激原输入、生理和心理中介机制、反应与主要适应结果四个部分加以讨论。 应对部分另行专门介绍。 1.应激原的输入 如前所述,机体内、外环境刺激是否成为应激原,关键在于机体与刺激物之间的互动作用,即机体是否察觉到威胁。 如果感到威胁,则构成应激性情境,导致机体身心作出反应,即所谓机体输入应激原;如果未察觉威胁,对此特定的个体而言,一般不构成应激性情境,就无所谓应激原的输入,尽管环境中的刺激物仍然客观存在着。 比如,我们在动物园里看见 关在铁笼里的老虎是一种欣赏,丝毫也察觉不到危险,而在森林里遭遇到一只老虎,则情形就大不一样了,此时出现惊慌失措,冷汗肆出,甚至小便失禁,是个体察觉老虎威胁的身心反应。 2.中介机制 指应激情境怎样转变为应激反应的中间过程,同时包括心理中介机制和生理机制。 (1)心理中介机制:个体面对内外环境的刺激时,首先需要对其察觉和评价,以决定是否构成对自己或他人的威胁。 如果感到威胁,则在不知不觉中动用心理防御机制,以恢复心理平衡,也可在使用心理防御机制的同时或之后,主动地采用各种应对应激性情境的策略和寻求环境中有 利资源 (如社会支持 )来对抗或适应环境的需求,使个体的身心与环境处于平衡。 这就是为什么相同刺激在不同的情境 (如动物园里老虎与森林里老虎 ),对不同的个体 (如医护人员看见死尸和一般人看见死尸 )有不同的反应 (应激的和非应激的 )的主要原因。 Lazarus 等研究者 (1965, 1966, 1976)在个体如何察觉和评价应激性刺激方面进行过系列研究,得到了大量的证据。 其中有一项著名的实验是研究不同的指导语如何改变受试者对应激性刺激的察觉和评价。 此实验中,要求受试者观看一部名为“我没有发生”的工业事故影片。 该片描叙了三个事故 :一个工人被木锯割去了一个手指尖;另一个工人则失去了整个手指;还有一个工人被木头击倒在地,不省人事。 受试者分为三组:①对照组:未给任何解释,仅要求注意观看影片发生什么故事;②理性化组:要求受试者从技术角度探索性分析影片内容,一边看一边评价故事中工人安全操作技术的有效性;⑧否认组:告诉受试者影片中事故是演员特技表演,并无工人受伤。 实验结果发现理性化组和否认。第三章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第一节概述随着当前世界医学模式由传统
相关推荐
产妇死亡率、总死亡率和疾病别死亡率、发病率、伤残率等。 表 3— 2 社区护理评估简表 社区评估表的形式和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制作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和社区的具体需求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所取舍。 但无论表格如何变化,社区评估的重点始终是社区人群的健康状况和健康需求。 二、收集资料的方法 1.观察 许多关于社区基本情况的资料可通过观察获得。 如社区居民住房条件、社区街道环境 卫生、道路及公共交通状况
(Pauli)不相容原理 (Hund)规则 ( 二 ) 、近似能级图 图 3- 6 多电子原子的近似能级图 我国化学家徐光宪教授由光谱实验数据归纳出判断 能级 高低的近似规则 — (n + )规则,所得结果与 Pauling的 近似能级图 一致。 (三)、 核外电子的排布和元素周期系 举例: Sc(Z=21)的电子层构 型为: 1s22s22p63s23p63d14s2。 Zn(30):
924%。 1989年梅内姆上台后 , 虽然经济形势有所好转 , 但通胀问题依然很严重。 1991年卡瓦略出任经济部长以后,阿根廷开始实行以比索与美元固定兑换率为基础、私有化为核心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1991— 1998年年均增长率达 6%。 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和巴西金融动荡的影响,阿 根廷 经济自 1998年下半年开始滑坡。 德拉鲁阿总统执政后,推出一系列刺激经济复苏的措施,但收效甚微。
后持有人即可持卡插入读卡机,读卡机读出卡上数据与中心的原始数据进行比较分 38 析,以判定持卡人是否为已授权可以通过者。 智能 IC卡则除含有存储器外,还包括 CPU(微处理器)等。 其结构如图 32 所示。 图 32 智能 IC 卡芯片结构 CPU 一般为 8 位微处理器 ,是整个卡的心脏部件。 RAM 为随机存储器,用来存储卡片在使用中的临时数据信息。 ROM 为只读存储器,存放 CPU
合的对应 E 会计等式右边的排列顺序是任意的,则可以颠倒 12.下列各项是以会计恒等式为理论依据的有( ) A复式记账 B成本计算 C编制资产负债表 D试算平衡 E财产清查 13.期间费用一般包括( ) A财务费用 B管理费用 C制造费用 D营业费用 E待摊费用 三、判断题 1.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名称。 ( ) 2.账户的借方反映资产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贷 方反映资产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静态显示 (各位同时显示) 动态显示 (逐位轮流显示) 每位 LED显示块 的段选端 分别接一个 8 位锁存器 /驱动器。 应并接到 同一个 8 位 I/O口或锁存器 /驱动器 各位 LED显示块 的位选端应连在一起 共阳极时 固定接 +5V 共阴极时 固定接地 ( 2)从要显示数字的 BCD码转换成对应的段选码(称为译码)的方式 译码方式 硬件译码 软件译码 微机输出 显 示数字的 BCD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