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中外园林概论内容摘要:
园。 并长期不准中国人进入。 随着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清朝末年,便出现了首批中国自建的公园。 辛亥革命后,北京的皇家园囿和坛庙陆续开放为公园,供公众参观。 许多城市也陆续兴建公园,如广州的中央公园、重庆中央公园、南京的中山陵等新园林。 到抗日战争前夕,在 全国已经建有数百座公园。 抗日战争爆发直至 1949年,各地的园林建设基本上处于停顿状态。 (七)新兴期 这一时期主要是指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营建、改建和整理的城市公园。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事业,把它视为现代文明城市的标志。 近 50 年来城市园林绿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取得了空前的成就。 但是,由于认识上的原因和社会的进步,在发展的过程中也走过了一条曲折的街道。 截至 1959年全国的绿地面积达 128000ha;文化大革命, 10年动乱,园林绿化首当其冲,惨遭浩劫,遭受严重挫折和重大 损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20世纪 80年代以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拨乱反正,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把园林绿化事业提高到两个文明建设的高度来抓,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园林绿化事业恢复到了应有的地位,展现出了一派欣欣向荣的局面,使园林绿化事业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街道。 城市公园建设正向纵深发展,新公园的建设和公园景区、景点的改造、充实、提高同步进行,小园和园中园的建设得到重视,出现了一批优秀园林作品,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如北京的双秀园、雕塑公园、陶然亭公园中的华夏名亭园、紫竹院公园中的筠石园,上海的大观园,南京 的药物园,洛阳的牡丹园等,都取得很大成功。 在公园建设中,以植物为主造园越来越受到重视,用植物的多彩多资塑造优美的植物景观,满足了生态、审美、游览、休息的多种功能。 二、国外园林发展概况及其造园特点 (一)外国古代园林 外国古代园林就其历史的悠久程度、风格特点及对世界园林的影响,具有代表性的有东方的日本庭园,古埃及与西亚园林,欧洲古代园林。 日本气候湿润多雨,山明水秀,为造园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日本民族崇尚自然,喜好户外活动。 中国的造园艺术传入日本后,经过长期实践和创新,形成了日本独特的园林艺术。 埃及与西亚邻近,埃及的尼罗河流域与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同为人类文明的两个发源地,园林出现也最早。 西亚地区的叙利亚和伊拉克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早在公元前 3500年时,已经出现了高度发达的古代文化。 奴隶主在宅园附近建造各式花园,作为游息观赏的乐园。 奴隶主的私宅和花园,一般都建在幼法拉底河沿岸的谷地草原上,引水 注园。 花园内筑有水池或水渠,街道纵横方直,花草树木充满期间,布置非常整齐美观。 基督教《圣经》中记载的伊甸园被称为“天国乐园”,就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城附近。 在公元前 2020 年的巴比伦、亚叙或大马士革等西亚广大地区有许多美丽的花园。 尤其距今 3000 年前新巴比伦王国宏大的都城有无组宫殿,不仅异常华丽壮观,而且在宫殿上建造了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空中花园”。 西亚的亚述有猎苑,后来演。第一节中外园林概论
相关推荐
4) 用鼠标单击 E7 单元格 ( 5) 单击确定 注意: ,一般都是直接调用元格中的名称的。 ,公式要以进行填充;像填充前面的单元格一样。 B、 计算利润 ( 1) 选中 G7,单击“编辑公式” ( 2) 单击 F7,输 入一“ *” ( 3) 单击 G4 单元格 ( 4) 在 4 和 G 前加入一个“$”符号 说明:$符号的用途 引用单元格时,如果加了“$”符号,就表示绝对引用
A:他在认识论的原则问题上是正确的,但是没有运用唯物辩证法来深入研究一般与个别、本质与现象、实体与属性一系列哲学范畴在认识论上的意义,因而不能透彻地解释思维使用各种逻辑手段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并在头脑中完整再现具体客 体的活动机制和客观依据。 B:他没有说明人的认识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不完全不确切知识到比较完全比较确切知识的辩证过程。 C:他没有认识到不可知论也是一种活生生的
县的首发疫情(或暴发疫情)、县对乡(镇)的首发疫情(或暴发疫情) 派人 迅速赴现场调查处理,配合、指导基层扑灭疫情。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卫生防疫站贯彻执行江苏省卫生厅制定的《霍乱控制预案》,努力实现“三不”(不发 生二代病人、不发生中高强度流行、不发生死亡病例)的目标; 12 年中 , 虽霍乱的优势菌株从 Eltor 生物型的稻叶 1d 转回小川 1b,且 O139 型又很快传入,但霍乱在扬州
的综合体。 美国国家标准协会 (ANSI)对系统的定义是:各种方法、 过程或技术结合到一块,按一定的规律相互作用,以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而国际标准化组织委员会 (IOSTC)对系统的定义是:能完成一组特定功能的,由人、机器及各种方法构成的有机集合体。 不论怎样的现实问题,要构成一个系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要有两个以上的要素; (2)要素之间要相互联系、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