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中外园林概论内容摘要:

园。 并长期不准中国人进入。 随着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清朝末年,便出现了首批中国自建的公园。 辛亥革命后,北京的皇家园囿和坛庙陆续开放为公园,供公众参观。 许多城市也陆续兴建公园,如广州的中央公园、重庆中央公园、南京的中山陵等新园林。 到抗日战争前夕,在 全国已经建有数百座公园。 抗日战争爆发直至 1949年,各地的园林建设基本上处于停顿状态。 (七)新兴期 这一时期主要是指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营建、改建和整理的城市公园。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事业,把它视为现代文明城市的标志。 近 50 年来城市园林绿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取得了空前的成就。 但是,由于认识上的原因和社会的进步,在发展的过程中也走过了一条曲折的街道。 截至 1959年全国的绿地面积达 128000ha;文化大革命, 10年动乱,园林绿化首当其冲,惨遭浩劫,遭受严重挫折和重大 损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20世纪 80年代以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拨乱反正,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把园林绿化事业提高到两个文明建设的高度来抓,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园林绿化事业恢复到了应有的地位,展现出了一派欣欣向荣的局面,使园林绿化事业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街道。 城市公园建设正向纵深发展,新公园的建设和公园景区、景点的改造、充实、提高同步进行,小园和园中园的建设得到重视,出现了一批优秀园林作品,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如北京的双秀园、雕塑公园、陶然亭公园中的华夏名亭园、紫竹院公园中的筠石园,上海的大观园,南京 的药物园,洛阳的牡丹园等,都取得很大成功。 在公园建设中,以植物为主造园越来越受到重视,用植物的多彩多资塑造优美的植物景观,满足了生态、审美、游览、休息的多种功能。 二、国外园林发展概况及其造园特点 (一)外国古代园林 外国古代园林就其历史的悠久程度、风格特点及对世界园林的影响,具有代表性的有东方的日本庭园,古埃及与西亚园林,欧洲古代园林。 日本气候湿润多雨,山明水秀,为造园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日本民族崇尚自然,喜好户外活动。 中国的造园艺术传入日本后,经过长期实践和创新,形成了日本独特的园林艺术。 埃及与西亚邻近,埃及的尼罗河流域与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同为人类文明的两个发源地,园林出现也最早。 西亚地区的叙利亚和伊拉克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早在公元前 3500年时,已经出现了高度发达的古代文化。 奴隶主在宅园附近建造各式花园,作为游息观赏的乐园。 奴隶主的私宅和花园,一般都建在幼法拉底河沿岸的谷地草原上,引水 注园。 花园内筑有水池或水渠,街道纵横方直,花草树木充满期间,布置非常整齐美观。 基督教《圣经》中记载的伊甸园被称为“天国乐园”,就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城附近。 在公元前 2020 年的巴比伦、亚叙或大马士革等西亚广大地区有许多美丽的花园。 尤其距今 3000 年前新巴比伦王国宏大的都城有无组宫殿,不仅异常华丽壮观,而且在宫殿上建造了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空中花园”。 西亚的亚述有猎苑,后来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