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普列洛夫的哲学思想内容摘要:
A:他在认识论的原则问题上是正确的,但是没有运用唯物辩证法来深入研究一般与个别、本质与现象、实体与属性一系列哲学范畴在认识论上的意义,因而不能透彻地解释思维使用各种逻辑手段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并在头脑中完整再现具体客 体的活动机制和客观依据。 B:他没有说明人的认识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不完全不确切知识到比较完全比较确切知识的辩证过程。 C:他没有认识到不可知论也是一种活生生的、不断生长的思潮,它不只是旧哲学的简单重复,是自然科学在进步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反动意向,因此,必须结合自然科学的最新发展进行批判。 普列汉诺夫没有彻底划清 马克思主义 认识论与 费尔巴哈 认识论之间的界线。 主要表现在对 费尔巴哈 评价过高,特别是对实践的认识问题上。 他把费尔巴哈与马克思恩格斯相提并论看作是最新唯物主义 的代表。 他在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 一书中谈到马克思在 《提纲》 中对费尔巴哈的批评时说: “马克思的思想是完全正确的 ”,但又认为 “马克思的认识论是直接从费尔巴哈认识论发生出来的,如果你愿意的话,也可以说马克思的认识论实际上就是费尔巴哈的认识论,只不过是因为马克思做了天才的修正而更加深刻罢了 ”。 他的这一思想对 20 年代的苏联哲学界产生一定的影响。 普列汉诺夫对实践的看法也有问题。 1915年,普列汉诺夫在 《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 中进而认为: “马克思指责费尔巴哈不了解 ‘实践批判 ’活动,这是不对的。 费尔巴哈 是了解它的 ”。 对普列汉诺夫认识论思想的评价 : 关于 “象形文字 ”的提法 第一,从唯物主义反映论关于认识过程的观点来看,感觉是客体作用于主体时产生的最初结果,是主体接受客体刺激时所形成的烙印或痕迹,表现客体作用的特点,体现客体与主体直接联系的当下统一。 从这点看,象形文字之说没有 “模写、复写、摄影 ”恰当和贴切。 因为象形文字,虽然也能代表一定的事物,但它毕竟是一种文字,即记录语言的符号,它在一定的范围内通行,需要得到多数人的承认,遵从约定俗成的原则,其形式和结构也随着人们的交往 活动的发展而变化,但是它不反映对象。 虽然同是比喻,但象形文字说在一定程度上离开了它的客观原型。 1905 年第二版注释中,普列汉诺夫声明放弃这一不准确的提法。 并表示不应该在术语上向我们的哲学敌人让步,这种让步妨碍了正确思想的表达。 但是列宁不同意普列汉诺夫自己的解释。 列宁认为 “象形文字 ”是一种 符号论 ,是普列汉诺夫违背了恩格斯的说法而犯的错误。 因为符号是约定俗成的,可以代表对象,但是不反映对象。 同时列宁也承认它是 “象形文字论的唯物主义 ”或 “半唯物主义 ”。 深入阐释唯物辩证法学说 普列汉诺夫在同新康德主义论战时指出: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不仅是唯物主义的哲学,而且是 辩证的 唯物主义。 ”唯物辩证法 是马克思全部学说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观察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们精神生活的基本方法论原则。 具体说来,普列汉诺夫的理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A: 普列汉诺夫 认为,唯物辩证法是 “关于 发展 的学说 ”。 恩格斯 曾经定义为 “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 ”。 普列汉诺夫 认为有一定道理,但又认为定义为 “关于发展的学说 ”更为合适。 他说:“形而上学 是什么。 它的对象是什么。 所谓无条件的东西(绝对 的东西)就是它的对象。 无条件的东西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呢。 不变性。 它不以(改变着我们所能认识的有限事物的)时间和地点这些状况(条件)为转移。 ”与此相反, 辩证法 ,是贯穿着这样一个伟大的思想,它认为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一团和气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任何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流动和发展中。 — 辩证法 是以万事万物的 “内在有生命运动 ”、以它们 “自身的活的生活 ”为依据的。 — 他还提示 辩证法 的基本原则:他说,任何现象都 “从它本身中发着那些早晚要结束其存在的成份,把它变为它本身的对立物 ”,“一切有限物不仅受外界的 限制,而且还由于它的本性而否定自己,转化为自己的对立面。 ” B: 普列汉诺夫 认为, 辩证法 的发展观与 庸俗进化论 的发展观的着本质的区别。 达尔文 的进化论反对物种不变,应该说是一种辩证的理论。 但是在广泛流传后,人们经常就用 “自然界不作飞跃 ”的旧话来解释它,从而 走上一个片面的极端。 于是,人们只看见某一现象渐进的、量的变化,而看不到质的飞跃。 这种观点也感染了 “社会学家 ”,他们称 “历史同样也不作飞跃 ”,把革命看作是历史运动中的偶然出现的 “病态 ”。 普列汉诺夫 认为,渐进的变化和渐进的中断同样 是发展的必然契机,完整的发展观念必须包括 量变 和 质变 这两个环节。 事物的变化不仅包括一个量到另一量的转化,而且包括质到量和量到质的转化。 正是后一类的转化构成了渐进性的中断。 不论是自然界还是历史领域,飞跃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 普列汉诺夫 在强调质变的重要意义的同时,并没有否认不间断过程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他认为,事物的量变是 “进步的代数学 ”,唯物辩证法只是努力阐明逐渐变化必然过渡到飞跃的各种条件,所以它认为,正确的说法应当是 “历史不作没有准备的飞跃 ”。 C:阐明 马克思 的 辩证法 与 黑格尔 的 辩证法 的本质 区别。 一是持批判态度的 修正主义者 认为,马克思学说中的 辩证法 思想是黑格尔主义的残余,是 “矛盾逻辑 ”的尾巴; 另一种观点虽然看到了二者的区别,但是又有意无意歪曲了二者的对立的实质,把二种辩证法的对立看作是思维的辩证法与历史 ——经济的辩证法的对立。 普列汉诺夫 认为:二者是对立的,对立的实质是 唯物主义 与 唯心主义 体系的对立。 黑格尔 的辩证法是唯心主义的,是头脚倒置的,马克思把它从根本上进行了改造,完全奠定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从而使 辩证法 具有科学的形态。 所以二者有着原则性的区别,具体表现在: →“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和形而上学符合的,面我们的辩证法是以自然学说为依据的。 ” →“在黑格尔的学说里,现实界的创造主是绝对观念,我们认为,绝对观念只是运动的抽象,全部物质的结合和物质的状态都是由运动所引起的。 ” →“在黑格尔的学说里,思维由于概念中的矛盾的揭示和解决而不断前进,按照我们的学说,概念中的矛盾只是现象中的矛盾的反映和它们之被译成思维的语言,而现象中的矛盾乃是由于其总基础即运动的矛盾本性而产生的。 ” →“黑格尔认为,事物的进程是由观念的进 程决定的,我们认为,观念的进程是由事物的进程决定的;思想的进程是由生活的进程决定的。 ” 普列汉诺夫 积极捍卫马克思的 辩证逻辑 : 首先,他强调辩证逻辑的客观依据,指出辩证思维的权利是由存在的辩证特征来确定的。 他说: “要充分理解辩证方法的唯物主义本性,就必须清楚它的力量是在于认识到观念的进程决定于事物的进程,因此思想家的主观逻辑必须遵循他所研究的现象的客观逻辑 ”。 其次,他认为辩证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寻求具体的真理,它不满足于从抽象的命题中得出抽象的结论,而坚决要求把讲座的问题放到具体 的基地之上。 他赞同 车尔尼雪夫斯基 的话: “抽象的真理是没有的;真理总是具体的 ”。 第三,普列汉诺夫还分析了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的关系。 形式逻辑所坚持的原则是 “是 ——是,否 ——否 ”,而辩证逻辑的原则是 “是 ——否,否 ——是 ”。 这种差别是由于它们的对象不同,当某一事物是否具有某种特性每一个这样的具体问题时,应当回答非是即否,但是当事物正在变化时,当它已经失去或刚刚获得某种规定性时,问题的回答只能遵循着 “是 ——否,否 ——是 ”这样一个公式。 所以在他看来,形式逻辑的论断的对象是现有,而辩证逻辑论断的对象则是生 成。 缺点 :主要表现在他没有认识到 辩证法 的 实质 和 核心 ,并从这个核心来把握唯物辩证法丰富多彩的内容及其结构。 很多富有思想的观点没有进一步发挥,如他对于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分析,没有深入到对人们认识活动的辩证分析,没有提出和解决 逻辑 、 辩证法 与 认识论 三者的一致问题。 三、普列汉诺夫对唯物史观的新贡献 对唯物史观的理论来源的深入探讨 普列汉诺夫认为,唯物史观的发现是人类思想史上的绝无仅有的一次真正革命,是一次最伟大的革命,可以和哥白尼在天文学中所完成的革命相媲美。 他在 《 论一元论历史观之发展》 这本书中,根据 1 19 世纪西欧思想史上的大量材料,系统地探讨了唯物史观的这一伟大变革的实现过程,对其。第一讲普列洛夫的哲学思想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第一节急性传染病防治***
县的首发疫情(或暴发疫情)、县对乡(镇)的首发疫情(或暴发疫情) 派人 迅速赴现场调查处理,配合、指导基层扑灭疫情。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卫生防疫站贯彻执行江苏省卫生厅制定的《霍乱控制预案》,努力实现“三不”(不发 生二代病人、不发生中高强度流行、不发生死亡病例)的目标; 12 年中 , 虽霍乱的优势菌株从 Eltor 生物型的稻叶 1d 转回小川 1b,且 O139 型又很快传入,但霍乱在扬州
第一章: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基础
的综合体。 美国国家标准协会 (ANSI)对系统的定义是:各种方法、 过程或技术结合到一块,按一定的规律相互作用,以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而国际标准化组织委员会 (IOSTC)对系统的定义是:能完成一组特定功能的,由人、机器及各种方法构成的有机集合体。 不论怎样的现实问题,要构成一个系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要有两个以上的要素; (2)要素之间要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第一章质谱法(massspectrometry,ms)16711概述一、方法概述以某
在 2~ 100,而有机质谱仪一般可达几千,现代质谱仪甚至可以研究相对分子量达几十万的生化样品。 分辨本领 所谓分辨本领,是指质谱仪分开相邻质量数离子的能力。 即: 对两个相等强度的相邻峰,当两峰间的峰谷不大于其峰高 10%时,认为两峰已经分开,其分辨率为: vLtmmmm mR 112 1其中 m m2为质量数,且 m1m2,故在两峰质量数较小 时,要求仪器分辨率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