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青春节拍内容摘要:

整,节奏对称,第二乐段采用跳跃的音调,在高音区模拟鸟叫,比较生动形象,全曲展现了少年儿童绿化祖国,投身于祖国怀抱之中的优良风貌。 (有关郑律成的生平、请参阅《音乐欣赏手册》等书) 2.教学建议 ( 1)这首歌曲是一首流传较久的少儿 歌曲,可能与学生的兴趣有所距离,可采取多听取范唱的办法,让学生感受歌曲活泼明朗的情绪,从而产生兴趣再进行学习。 ( 2)可观看植树造林的录象片进行导入。 可用口琴吹奏帮助视谱。 ( 3)在处理上注意力度的变化,三段歌词可作演唱形式上的变化处理。 ( 4)最后一句可作两声部练声曲。 (二) 《 世界更美好 》 1.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旋律优美,感情深沉,词语含蓄的歌曲。 大调式,两段体,第一乐段是平行结构的两大句乐段,旋律在中低音区展开,舒缓而抒情,表达了对世界上万物的赞美与咏叹。 第二乐段也是两乐句乐段,旋律走向高音区,节奏较 紧密,情绪上扬,表达人们要共同创造美好世界的良好心愿。 整首歌曲曲调动听,感情真挚,反映了关爱世界、关爱人类的健康向上的主题内容。 2.教学建议 ( 1)本首歌曲的难点是音域较宽(从 3—— 6)有 11 度,而是高音的持续时间长,如没有较好的发声方法很难唱成,建议分段学唱,把第二段的音域降低些,完成后再恢复原调。 声音要轻些,圆润些,不能喊叫。 ( 2)本首歌曲记号较多,如力度记号、波音记号、呼吸记号等,可进行结合教唱复习。 ( 3)该首歌曲的两声部部分是复调形式,是学生首次接触,如有演唱困难,可用竖笛替代。 ( 4)处理歌 曲时,除力度变化外,可使用打击乐器,第一乐段用三角铁、小铃,第二乐段加上沙球、铃鼓。 ( 5)该首歌曲演唱速度不宜太慢,以改造成拖沓与疲劳。 三.吹奏《 萤火虫》 1.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颇为流行的通俗歌曲。 曲调带有儿童歌演体的风格,旋律音高走向多数运用级进,平稳流畅。 全曲结构应视作 ABA 三段体,第一、二乐段都作开放终止,在 re上停留,较别致新颖,最后在中音区的 do 上作渐弱结束。 2.教学建议 ( 1)前奏可不吹奏,由教师弹奏。 ( 2)可让学生先听赏这首歌曲 ( 3)可作唱、奏结合练习。 ( 4)可加上音色优美的打击乐 器,及键盘乐器进行伴奏。 四.活动与创造 (一)听赏思考 1.活动要求: 能让学生熟悉作品旋律、了解感受其风格,并能以各种手法表达内心体验。 2.教学建议 ( 1)练习 1 答案参考如下:乐曲运用了苗族飞歌的音调。 乐曲分三大部分。 可幻想成山峦与树林在悄悄对话,想象其对话内容与茫茫林海、高山连绵的壮丽景观。 ( 2)练习 2 的答案可在老师启示下让学生自由想象(详细见教参)。 因贝多芬认为主要写对自然的感受,因此重点阐述第二点。 可以音乐为背景作配乐朗诵,或诗配画等练习。 (二)小音乐会 1.活动要求:通过学生自己搜集资 料,自己设计活动方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及组织活动的能力,从而拓宽知识面,多方面地获取音乐信息量,并对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有个总结性的学习。 2.活动建议: ( 1)在第一教时结束时布置学生寻找资料,可以包括已有的歌(乐)曲,也可以进行创作。 ( 2)以小组为单位设计音乐会的方案,并进行展示、评析。 ( 3)也可结合班会课内容,与班主任配合进行主题集会。 形式不拘,但要运用本单元的教材。 ( 4)以下形式供参考,展示性的小音乐会,把现成作品播放或演奏;研究性的小音乐会,把《山林》、《田园》等某部作品系统介绍,研究作者 的思想情感;创造性小音乐会,以几首诗每组进行创作评比;情节性的小音乐会,如以《 XX 历险记》为题,编选情节,成科幻音乐剧等。 (三)歌曲创作 1.活动要求:运用乐段知识民族调式进行简单的旋律创作,感性地运用起、承、转、合的发展手法。 2.活动建议: ( 1)可用一人开头,集体修改的创作方法。 ( 2)可与《小音乐会》结合进行。 五.音乐常识:( 单段体) 1 内容介绍: 由一个乐段构成的乐曲曲式。 也称“一段体”、“一部曲式”。 一般较短小,精炼,但完整而独立,能表达出完整的思想内容。 它的结构形式灵活多样,乐句 2— 许多 句不等,也可能有扩充、补充。 2 教学建议 以感性听辨让学生认识单段体。 老师弹奏一些乐曲让学生感受单乐段,并分出几句。 如:二乐句 —— 牧歌;四乐句 —— 孟姜女、二月里来;多乐句 —— 《国歌》、《朝霞》、《蜗牛与黄鹂鸟》。 六.音乐园地 (一)好歌推荐:《丹顶鹤的故事》 这是一首颇为流行的通俗歌曲,又名《一个真实的故事》。 原谱上有这么一段独白:“有一个女孩从小爱养丹顶鹤,她上完大学仍又回到她养鹤的地方。 可是有一天,她为救一只受伤的丹顶鹤,滑进了沼泽地,再也没有上来。 ”歌曲系用小调式,旋律伤感而动人。 全曲结构为展开性 的单二部曲式。 最后还加有用母音演唱的尾声,为降低学生学唱难度,教材中删除了。 此歌不需要全班学唱,可指定几个爱唱歌的学生跟着录音学唱,然后在《小音乐会》上进行表演即可。 如学生演唱高音假声有困难,教师可作辅导,以体现分层教学的原则。 (二)名曲介绍《森林水车》 此曲与《钟表店》、《森林中的铁匠》并列为世界著名的三个描绘性标题乐曲。 音乐形象鲜明生动,曾被改编为钢琴独奏曲,日本歌曲《森林水车》的引子即采用本曲主题写成。 乐曲采用回旋曲形式,序奏段落采用 G大调,六八拍,小行板。 随着模仿小溪潺潺流水声和小鸟啾啾鸣叫声的伴 奏声部,徐缓如歌的主题以流畅的旋律 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森林图景。 乐曲转入小快板速度之后是回旋曲主部。 以“ ABACA 加结尾”的程式构成。 在模仿水车转动的声响后,回旋曲主题(见教材主题 1)以二四拍轻快活泼的节奏呈现出来。 它使人想到水车轮子飞溅着水花快活旋转的情景。 在乐曲中出现了三遍。 乐曲的插部主题 B和 C 同样明快活跃。 尤其是插部 C(见教材主题 2)采用双拍子的快速舞曲形式,使乐曲更为生动活泼。 结尾加快速度,在愉快而热烈的气氛中结束全曲。 (摘抄《外国通俗名曲欣赏词典》 P739)此曲也可在《小音乐会》上由学生播放并解说。 课时安排建议 : 四教时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三课时 第四课时 1 听《山林》 唱《绿色的祖国》 听《田园》 复习歌曲 音乐知识 唱《世界更美好》 歌曲创作 吹《萤火虫》 小音乐会 2 听《田园》、《山林》 吹《萤火虫》 唱《绿色的祖国》或《世界更美好》 音乐知识 复习歌曲 歌曲创作 小音乐会 第三单元 华夏乐韵 主题构思 本单元以一组经改编的我国民族音乐及具有民族音乐韵味的歌曲进行构建,旨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优秀的经典的民族音乐,因这些民族音乐却已进行改编或重新创 意,因此让学生感到民族音乐也是在发展、进步并适合时代潮流的。 本单元选编了以下内容: 1.各种形式的民族器乐曲,如经过配器的《二泉映月》、吹打乐《龙腾虎跃》。 2.经各种戏曲改编的歌(乐)曲,即俗称戏歌。 如根据京剧改编的《我是中国人》、根据越剧改编的《采茶舞曲》、戏曲音乐《夜深沉》。 3.带有中国民族风格的流行歌曲,如《中国功夫》。 教学目标 一.情意: 通过接触与学习中国民族音乐作品,使学会是呢感体会我国的民族音乐是千姿百态、丰富多彩,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及热爱本过优秀文化艺术的真挚情感。 应知道中国民族音 乐文化是源远流长的,并还在不断发展,青少年应为传承祖国的文明作出一些贡献。 二.操作: 1.通过欣赏《二泉映月》与《龙腾虎跃》这两首情绪反差极大的乐曲,让学生了解民族音乐中的丰富的表现力,并进一步熟悉中国民族乐器,能熟记名曲的旋律片段。 2.能富有情感地、较有韵味地唱好《中国功夫》、《我是中国人》。 3.尝试吹奏复调式的两声部音乐。 4.尝试用各种手段熟悉民族音乐,学习写音乐小评论。 三.认知 1.了解二段体歌(乐)曲的一般知识。 2.知道民间音乐家华彦钧的生平及代表作。 教学内容介绍与教法建议 一.听赏 (一)二泉映月 1.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在中国几乎是家喻户晓的二胡曲,并流传海外,深受国内外听众好评。 1985年在美国被评选为最受西方听众喜爱的十首流行乐曲之一。 (请参阅《音乐欣赏手册》P203 与 P614) 2.教法建议 ( 1)对于该曲究竟是写景还是抒情,各音乐评论家有不同见解。 为了让学生便于理解,较好的解说是借景抒情,但更重要是了解音乐中的中国风格及民族音乐的韵味,因此本首曲子应作重点听赏,主题旋律应多唱并背记。 ( 2)在听赏主题时用二胡独奏曲,但在完整听赏可用民族器乐曲及弦乐合奏曲,以增强音乐的感染 力。 ( 3)要让学生听出每一变奏的第一句,使学生分清乐曲的层次。 ( 4)有条件可结合观赏电影或 VCD,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二)《龙腾虎跃》 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著名的鼓乐合奏曲,始创作于 1980 年。 首演于 1980 年的“上海之春”开幕式的第一个节目,以表示庆祝。 至今几经修改、演出,经久不衰,在大型庆典上经常演奏此曲。 如香港回归、澳门回归、上海 2020 年 APEC 会议的大型焰火晚会等。 该曲的情绪炽烈,气势磅礴。 民族风格浓郁。 乐曲主题以浙东锣鼓《龙头龙尾》的音调为素材加工而成。 《龙头龙尾》是流行于浙江洞头 海岛的民间吹打乐曲牌,常在婚丧民俗活动中演出,渔民的表演十分威武雄壮。 旋律特点为 3— 2— 1 的七度跳进,使音高起伏很大。 鼓的节奏的安排为民间乐曲中常见的层递原则,如 1 或 2 逐渐紧缩,每段鼓乐节奏基本上都从长到短,把听众的情绪逐步推向高潮。 全曲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鼓与乐合奏。 在一段自由的引子以后,吹奏乐器吹出欢快的旋律,中间唢呐插入一段歌唱性主题,曲调宽广、挺拔,音乐热情豪放。 第二部分是四小段鼓乐。 第一段是鼓齐奏,情绪激越;第二段排鼓独奏,轻快华丽;第三段大鼓独奏,其它鼓伴奏,深 沉有力;第四段鼓合奏,层次分明。 每段都用 鼓点为结束。 第三部分变化再现第一部分。 气势更为宏伟,最后音乐在热烈欢腾中结束。 乐曲中主要乐器有:笛子、唢呐、笙(为四管制)、排鼓、大鼓、小堂鼓、一套定音鼓、一套十面锣。 该曲在许多重要庆典中演出,如香港回归庆典活动,上海 APEC 会议的焰火晚会等,都演奏此曲。 作者李民雄是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民族音乐理论家、鼓演奏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曾出访十多个国家进行演出、讲学。 教学建议 中国民族打击乐对学生而言是比较陌生的,应充分利用图片,录像,实物 等进行教学。 在音乐情绪方面可与 《二泉映月》相对比,使学生充分民族音乐的表现力。 二.歌唱 (一) 《 中国功夫 》 1.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近年来创作的通俗歌曲,经常伴以舞蹈,在娱乐性节目中出演,深获好评。 歌词开头运用了中国窗同练功中的谚语“坐如钟、站如松、睡如弓、行如风”进行发展编写。 而旋律则采用中国戏曲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