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知识梳理与能力整合[知识方法归纳]夏商:王位世袭制、中央内容摘要:

▲ 三省六部 —— 三省六部制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 严密的中央管制。 它始于魏晋南 北朝,确立于隋朝,完善于唐。 隋朝以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 唐朝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布皇帝召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事无不总”,负责执行命令。 六部指尚书省下的吏、户、礼、兵、刑、工。 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三省分工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提高了办事效率,封建统治机构日益完善。 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此后历史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 行省制度 —— 中国古代重要的地 方行政制度,始于元朝。 这一制度下,中央由中书省直 接管理,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它的实行,既克服了宋以来的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弊端,又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局面。 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要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 ▲ 内阁 —— 中国古代官署名。 始于明朝。 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独断国家大事,却深感 统御天下不可没有辅臣。 于是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 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 由于文渊阁处在宫内,阁臣又常在殿阁随侍皇帝,故称“内阁”。 内阁 制度正式确立。 后内阁权位渐高,权压众臣。 但是,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它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会对皇权起制约作用。 至清代其职权逐渐低落,尤其是军机处设立后,内阁名存实亡。 ▲ 军机处 —— 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 雍正时设置。 军机大臣由皇帝亲自派满汉大臣和 高级官员组成。 他们完全根据皇帝意旨办事,是皇帝处理军政事务的机要班子。 军机处的设置,意味着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标志着中国的君主专制主义发展到了顶峰。 1911 年,军机处撤消。 [专题知识总 结 ] ▲ 专题一 夏商周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问题一: 夏商周时期,中国早期政治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