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目的∶无土栽培是当今世界流行的新趋势内容摘要:
该项技术在全国的推广面积已超过 18O0 亩( 667 平方米),超过全国无土栽培总面积的 60%,仅在山西省河津市就已推广 700 多亩( 667 平方米),获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各地反馈信息均充分证明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具有简单、实用、高效等特点。 一、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的特点 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 是指不用天然土壤,而使用基质;不用传统的营养液灌溉植物根系,而使用有机固态肥并直接用清水来灌溉作物的一种无土栽培技术。 目前的保护地设施,无论是温室或大棚,由于投资成本较大,不能 像 露地一样实行轮作,通常连续使用 3 年以上,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连作障碍,导致产量逐年下降。 在克服土壤连作障碍的许多措施中,无土栽培是最彻底、实用、有效的方法。 无土栽培是一种农业高新技术,具有节肥、节水、省工、高产、优质,不受地域限制和产品洁净卫生等特点。 但传统的营养液栽培同时也具有一次性投资比较大,运转成本相对偏高,营养液的 配制与管理技术较难掌握等限制因素。 针对这些情况,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研究开发出了一种低成本、高效益的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 该技术利用河沙、煤渣、作物秸秆等廉价材料作为栽培基质,利用各地易得的有机肥和无机肥为肥料,不但具有传统无土栽培的一切优点,而且使无土栽培系统的一次性投资较营养液无土栽培降低 60%,肥料成本降低 60%,产量提高 10- 20%,并且操作管理简单、系统排出液无污染、产品品质好,能达到中国绿色食品中心颁布的 “AA级绿色食品 ”的施肥标准,因而非常适合我国国情。 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把有机农业融入无 土栽培,为无土栽培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应用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突破了无土栽培必须使用营养液的传统观念,是一种真正能使广大农民朋友学而会、会而能用、用而能挣钱的傻瓜型高新农业技术。 二、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需要哪些基本条件 进行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必需具备一定的保护设施,如温室、日光温室和大棚等, “在这些保护设施内还需安装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系统,包括栽培槽、栽培基质和灌水设施等。 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主要采用基质槽培的形式,适宜用作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的基质很多,如:草炭、蛭石、珍珠岩、 炭化稻壳、椰子壳、棉籽壳、树皮、锯末、刨花、葵花秆、玉米秆、沙、砾石、陶粒、甘蔗渣、炉渣、酒糟、蘑菇渣等,因而无土栽培生产者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本地区需要的基质。 有些基质可单独使用,如沙、珍珠岩等,有些基质需混合使用,常用的混合基质有: 4 份草炭加 6 份炉渣、 5 份沙加 5 份椰子壳、 5 份葵花秆加 2 份炉渣加 3 份锯末、 7 份草炭加 3 份珍珠岩、 5 份菇渣加 5 份炉渣等等。 基质使用年限可达 3- 4 年。 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管理及茬口安排等与土壤栽培基本相同。 三、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的生产成本与经济效益 1.生产成本 有机生态型无上栽培系统每 667 平方米一次性投资及每年运转费用见表 1(不含建温室或大棚的投资)。 由表 1 可知,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系统一次性投资约为 300 元/ 667 平方米,每年的生产成本(包括人工)约为 4300 元/ 667 平方米。 表 1 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系统每 667 平方米一次性投资及每年运转费用(元、年) 类型 一次性投资 拆旧年限 每年平均 栽培槽框架 1000 元 10 100 基质 1200 元 3 40。研究目的∶无土栽培是当今世界流行的新趋势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破解孩子的8种难搞行为
难搞行为 Five:利社会行为 你知道吗。 人类的天性中就含有利社会行为。 从出生开始,人类就不断的发展利社会行为,唯有透过互助合作,种族才得以存活。 专家认为,宝宝从出生~六个月,就开始展现此项行为的特质,例如心情好时对大人微笑;情绪不佳时则哭闹;此外,宝宝也会主动参加社会游戏,喜欢和妈妈玩躲猫猫等。 待成长至六~十二个月,宝宝开始会在游戏中扮演主动的角色,并开始与他人分享的行为
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使用方法新学期电子注册一、系统入口1
李秀岩 202002433 王淑芳 202002434 齐中华 202002435 王锋 202002436 石领松 202002437 袁绍玉 202002438 邵敏 202002439 唐静 202002440 王震 202002441 甄珍 202002442 周敏 202002443 曹培 202002444 陈锋 202002445 陈琳 202002446 邓晓云
研究生入学考试心理学1999-20xx年浙大普心及原杭大部分未分年份试题
大脑二半球功能不对称是通过 ____________研究揭示的。 形成条 件反射的基本条件是 ______________。 “谈虎色变”与“谈梅生津”都是 ________的表现形式。 正常人知觉物体的距离与深度时运用的主要线索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觉的理解性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们看到绿色产生酸的感觉,看到黄色产生甜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