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报告中国历代的货币政策对政治和经济的影响研究小组成员内容摘要:
的农民,统一组织耕种官田,这是组织流民归农的有效办法,在客观上起了进步作用,对组织生产、恢复社会秩序、增强魏国的实力、统一南方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与此同时,在江南地广人稀的地方,扩大开辟面积,兴修水利,提高产量;建置大规模的官营手工业作坊,发展手 工业生产。 当时江南的武昌 是冶炼中心,连铜合金银制 造业也很发达,此外造船 业、陶瓷业、丝织业、制盐业等等也都十分发达。 当时魏国有很多的商业交通贸易中心城市,还和海外的一些国家有贸易交往,商业经济也很发达。 西晋统一全国后,农业上推出了占田制和课田制 ,这是西晋的主要 土地制度。 当时的西晋面临着经过三国长期战争后的经济萧条局面。 西晋采取了奖励农桑、表彰生产的经济政策,召回流民,增加农业人口,表彰生产搞得好的官吏。 此外兴修水利也取得了好的效果,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发展。 到了东晋时,我国南方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开发,农业上生产技术有所提高,大量开垦荒地。 实行精耕细作,推广牛耕使耕田的速度加快了,产量大为提高。 兴修的水利工程扩大了灌溉面积,防治水患灾害,使得农作物得到更好的生长。 手工业方面,冶炼业得到了发展,‚灌钢‛技术的发明,把生铁和熟铁混杂在一起,工艺简便,生产效率更高,钢铁的质 量也更好。 纺织业用麻织成的布,品种增加了,质量提高了。 当时纸张已经完全替代了竹简和绢锦。 贸易也有很大发展,南北互市和海外贸易主要由官府掌握,私人经营商业的很多,交易的大宗物品是粮食、布帛、鱼、盐等生活用品和一些奢侈品。 总之三国之后由于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逐渐稳定,经济上有所恢复和发展,人们经历了长时间的战乱之后发展经济的愿望更加迫切了。 的交往总是连绵不断,商品交换非常活跃;而在南朝、北朝的商品交换中,货币的使用几乎废弃,在商品交换中都是使用绢帛。 从当时南朝、北朝商品交换的品种来看,北朝需要南朝的物品 有甘蔗、橘柚,以及北方官员、贵族享用的高级奢侈品;南朝急需北朝的物品有:马匹、骆驼、皮毛制品等等。 当时南朝、北朝商品交换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官方主办的‚通市‛,由南朝、北朝的官方主持;二是走私,这种走私在民间、官员、军队中间都有。 据史书记载,宋文帝刘义隆元嘉二十七年(公元 450 年),也就是宋国、魏国战后的第二年,北魏向宋国提出两国‚互市‛的要求,朝廷征求大臣们的意 渐,江夏王义恭、建平王宏、何尚之、何偃等,都表示赞成互市,但柳 元景、王玄谟等大臣反对马上互市,理由是‚虏虽说互市,实为窥测国情,答应了他们,必 生边患‛。 但朝廷考虑到两国互市可取得不少的经济利益,最后还是同意了。 隋唐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兴盛时期,尤其是唐朝对天山南北各地的管辖经营在规模和时间上都超过魏晋、胜过两汉。 新疆各族人民为边疆地区社会经济的进步发展,为唐朝当时在世界领先地位的确立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公元 6 世纪末,隋朝统一中原地区,也取得了对突厥战争的胜利,并积极开展经营西域的活动。 隋炀帝 (605— 61 8 执政 )即位之初,便派遣吏部侍郎裴矩到张掖、武威等地主管与西域的互市并了解西域民情,裴矩将所知情况撰成《西域图记》。 公元 608 年 隋军进驻伊吾,建筑城郭。 之后,设鄯善、且末、伊吾三郡,把罪犯发配到那里,并派驻戍守边疆的士兵,大力屯田。 不久,西突厥臣服隋朝,西域各地也纷纷前往中原朝贡,隋朝的政治影响因而扩展到天山南北。 公元 7 世纪,唐朝代隋而兴,唐太宗 (627— 649 执政 )联合漠北 (蒙古高原北部 )地区的铁勒诸部,灭东突厥汗国。 西域各族为之震动,纷纷要求归附,尊唐太宗为‚天可汗‛。 公元 630 年,原属西突厥的伊吾城主率所属 7 城归顺唐朝,唐朝设西伊州 (后改称伊州 ),高昌、焉耆、龟兹、疏勒等西域各国纷纷效之。 公元 640 年唐军击败随突厥反唐的麴氏王 朝,设西州,又设庭州于可汗浮图城;同年设安西都护府,官府设在库车,这是唐朝在西域建立的第一个高级军政管理机构。 之后,唐朝打败西突厥,收其降部,完成了统一西域的宏图大业,并先后设焉耆、龟兹、毗沙、疏勒等都督府,府下统辖若干蕃州;还在龟兹、于阗、疏勒、碎叶 (一度是焉耆 )设四军镇,史称‚安西四镇‛。 唐高宗 (650— 683 执政 )初立,归降的原突厥首领阿史那贺鲁叛唐,率众西徙。 公元 657年,唐朝平定西突厥之乱,西突厥全境及所属中亚诸地皆归唐,西域各国重获安定。 在平叛过程中,唐朝将安西都护府升级为大都护府,下设州、县。 公元 703 年,为加强对天山北部的管辖,女皇武则天 (684— 704 执政 )设置北庭都护府,官府设在庭州。 公元709 年,改设北庭大都护府,此举标志着以庭州为中心的天山北麓地区在军政体制上已另为一域,安西大都护府这时只管理天山南部和葱岭以西的广大地区。 唐玄宗年间 (712— 756 执政 ),唐朝在西域设碛西节度使,权力居安西、北庭两大都护府之上,是当时全国八大节度使之一。 从当时在西域设立的机构职官不难看出,唐朝实行的是蕃汉分别管理制度,在汉民集中居住 的地区,主要是指伊州、庭州等地,政治上采取与内地一样的行政管理制度;经济上推行均田制 (唐朝的土地制度 )与租庸调制 (唐朝的赋税制度 );军事上实行府兵制 (唐朝的兵役制度 )。 而非汉民生活聚居区,则推行‚羁縻政策‛,其特点是继续维护当地本民族首领的行政管理制度,采用唐朝都护、都督、州剌史名号,允诺其以旧俗治理其部众,对这些居民不编户籍,虽交纳贡赋,但不入户部 (唐朝的户籍管理部门 )。 唐朝时期,新疆社会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各民族间的交往融合程度空前加强,北疆传统的游牧地区开始出现农业,在南疆城郭诸国,由于政府大规模地屯 田、移民,以及官方水利管理机构‚陶拓所‛的 出现和生产工具的配套使用,农业生产得到进一步发展。 在手工业方面, 铁、铜、钢、金、银等矿产资源的开采冶炼和加工技术不断提高,银钱铜币的铸制工艺有很大进步,高昌的棉织品和龟兹毛织品畅销。研究性报告中国历代的货币政策对政治和经济的影响研究小组成员
相关推荐
更加完善,学问更深,知识更渊博。 知识进步会使一个人的素质更加提高,因为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最重要途径之一,而研究生教育属于国家的精英教育,现在的研究生虽说是比以前多了点,可与总人口相比还只是少数,我们国家的教育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很大 的 差距,主要体现在受过精英教育人口的比例比较低。 所以说研究生从人数上来说还是少的
二、解释图形的意义 由于没有扫描仪,以后再作补充 图一(略) 三、计算题 在一项记忆研究中,混合排列名词和动词各 10个,随机抽取某年纪学生 8人,每人学习相同 的遍数后,让他们尽可能地写出所能回忆的词,答对一个词得一分,结果如下。 试检验名词 和动词的记忆是否存在着 显著差异。 哪一种词更容易记忆。 学生 名词 动词 X X— 1 25 20 5 2 1 2 16 12 4 0 0 3 22
将狗肉切成 4 厘米见方块,用清水漂洗两次,控干水分。 薄荷洗净,摘取嫩尖。 炒锅上火,注入菜籽油,烧至七成热,下草果、大料、花椒、白糖、盐、干辣椒段、葱、姜
本课程中将对教学方式的概念内涵、发展过程、操作过程及运用中的问题做出有理论依据的讲解。 学员在教学活动中的充分参与会使本课程形成交流互动的态式,有利于改进师训教师以自讲为主的传统方式,增强师训的实 效性。 学员是教学方式的研究者,也是实践者。 第 14 页 共 34 页 研修学院继教课程介绍 课程名称 英语口语测试系统的 使用与研究 课程类别 专业选修 编 号 0607BFK13 学 时 28
量分数 % Fe2O3质量分数 % 耐火度。 C 矿石外观特征 工业用途 备注 主要矿物 次要矿物 高铝粘土 一水硬铝石 高岭石一水软铝石 50 3 ≥ 1770 豆状,角砾状,致密块状,坚硬粗糙状、土状 高铝质耐火材料 化学成分以熟料计 硬质粘土 高岭石 一水硬铝石、三水铝石、地开石、叶腊石 伊利石 30 ≤ ≥ 1630 至密块状 贝壳壮 粘土质耐,火材料半软质粘土 高岭石 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