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兵法-孙子兵法内容摘要:

看不出他的虚实形迹﹔看不出虚实形迹,那么即使有深藏的间谍,也不能窥视出我军的虚实,即使有很高明的人,也不能谋画出对付我军的办法来。 根据敌情变化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即或在众人面前取胜,众人也无从了解怎样取胜的﹔即或人们都了解我所以取胜的一般作战方法,可是不知道我怎样运用计谋取得胜利的方式和方法。 所以,作战方式一定要灵活多变,每次取胜的方法都不要重复,而应适合敌情的发展变化无穷。 用兵作战的原则像水的流动一样,水流动的规律,是避开高处而流向低处﹔用兵取胜的原则,是避开敌人坚实之处而攻击其虚弱的地方。 水因为地势的高低而不断改变它的流向,用兵作战要依据敌情而决定其取胜的方针。 所以用兵作战没有固定不变的原则,亦没有固定不变的形态。 能够根据敌情的变化而取得胜利的 ,就可以称为用兵如神了。 用兵作战的原则,就像自然现象一样,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春、夏、秋、冬四季依次交替,不可能哪一个季节在一年中常在﹔白天有短有长,月亮有明暗圆缺,永远处于变化之中。 第七篇 军争篇 [论掌握战场主动、争取先机之利 ] 孙子说﹕用兵作战的法则多种多样,它包括从将帅接受国君作战命令起,经过动员民众、集中 士卒、组编军队,直到与敌人对阵交锋等全部过程。 战场情况千变万化,把握好稍纵即逝的战机,全凭将领的审时度势,其中最困难的莫过于军争了。 所谓军争,就是掌握战场主动,争取先机之利,使自己处于优势地位。 军争之所以难,就在于﹕要把迂回绕远的路变成直捷近便之路,把不利条件变为有利条件。 用以小利引诱敌人上钩,迂回绕过敌人占据的军事必经道路,这样,就可以收到后于敌军出发而先于敌军到达,并及时抢占有利地势,取得先机之利的效果,如此指挥作战的将领,就是领会了﹁迂直之计﹂的奥妙了。 军争是为了夺取战场上的先机之利 ,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危险。 如果三军携带全部装备和辎重去争有利之地,就会由于运动困难、行军迟缓而不能按时到达﹔如果三军丢下装备和辎重去争利,虽机动的速度加快了,但情况一旦有变,就有失去补给而无法作战的危险。 所以卷起衣甲急速行军,日夜不停,两路并进,走加倍的路程,赶到百里以外和敌人争利,三军的将领就可能被擒﹔其原因是,精壮的士卒还可能跟上队伍行进,而疲弱的士 11 卒就往往落伍掉队,结果只能有十分之一的兵力到达预定战场。 如果赶到五十里以外和敌人争利,先锋部队的将领可能损伤受挫,因为这只能有半数的兵力到达预定战场参 加作战。 即便赶到三十里以外和敌人争利,也只能有三分之二的兵力到达参战。 可见,军队没有辎重就会失败,军队没有粮秣就不能生存,军队没有相应的物资储备就无法坚持作战。 掌握战场主动,争取先机之利,在战争中的表现是多方面的。 应明确以下三点﹕一是如果不了解各诸侯的战略企图,就不能轻易和他们结交﹔二是不熟悉山岭、森林、险阻、沼泽等地形的实际情况,就不要盲目草率行军﹔三是不用向导就得不到地利。 所以,打仗要讲究诡秘奇诈,要使敌人迷惑不解、捉摸不定,自己才有稳当的立足点。 而且还要根据是否有利于我采取适当的行动 ,要适时地分散和集中,从而灵活多变地使用兵力。 这样,军队行进,快起来迅猛如疾风,慢起来像森林一样徐徐摆动﹔军队进攻起来,像烈火那样猛不可当﹔防守起来,像山岳那样巍然屹立﹔隐蔽起来,像在阴黑天看不见日月星辰那样,使敌人对我军行动茫然无知﹔动作起来,像雷霆万钧,使敌人惊愕而无所措手足。 在敌方乡间掠取粮秣时,要兵分几路行动﹔开拓地盘时,要分别利害,择要据守,权衡敌我态势,相机而动。 总之,先懂得以迂为直计谋的就能争取战场上的主动,就会取得胜利,这就是军争的法则。 军政 ︵古代兵书,现已失传︶上说﹕﹁ 打起仗来用语言指挥听不见,所以使用金鼓联系﹔用体态联系看不清,所以使用旌旗指挥,统一号令,统一行动。 ﹂一般来讲,夜间作战指挥多用火光和鼓声,白天作战指挥多用旗帜,之所以变换指挥信号,都是为了适应人们的视听能力。 军队用金鼓旌旗指挥,使行动一致起来,勇敢的将士就不能单独前进,怯懦的也不能单独后退,这是指挥大部队作战的有效方法。 在军争中除了掌握战场主动,争夺先机之利外,还必须注意掌握住敌我双方的﹁气﹂和﹁心﹂。 所谓﹁气﹂,就是士卒的士气,所谓﹁心﹂,就是将帅的决心。 军争中就要做到﹕一、打击敌军 的士气,使其低落下来﹔二、动摇扰乱敌将的决心,使其迷惑疑虑、举棋不定。 军队的士气,在初战时往往十分旺盛,锐不可当,所谓﹁朝气锐﹂﹔经过一段时间后,力量大为损耗,士气往往逐渐怠惰消沈,所谓﹁昼气惰﹂﹔到作战后期,士气低落甚至衰竭,所谓﹁暮气归﹂。 所以善于用兵作战、争得主动的将帅,总是避开敌军的锐气,等到敌人士气低落甚至衰竭时再实施攻击,这是掌握士气的方法。 以自己的严整对待敌军的混乱,以自己的镇静对待敌军的鼓噪,这是掌握军心的方法,对于敌人来说就是夺其将领之心。 以我军有利地形和阵地接近来等待敌 军的长途跋涉,以我军充分的休整和充足的物资储备来等待敌军的疲惫和饥饿,这是掌握与提高战斗力的方法。 在军争中,不要轻易迎击旗帜整齐、部署周密的敌军,不要进攻实力雄厚、阵容严整的敌军,这是掌握机动应变的方法。 12 在军争中遇到如下情况要按下列原则妥善处置﹕如果敌军占据高地,居高临下,就不要仰攻他﹔如果敌人背靠高地,就不要正面攻击他﹔如果敌军佯装败退,就不要跟踪追击他﹔如果敌军攻势锐猛,就避开而不 要攻击他﹔如果敌军用小部队作诱饵,就不要上当﹔如果敌军撒兵回国,就不要拦阻他﹔如果合围敌军,就要留个缺口﹔如果敌军处于穷途末路,就不要追逼他,这些都是用兵作战的重要原则啊 ! 第八篇 九变篇 [论随机应变、灵活用兵 ] 孙子说﹕用兵作战随机应变,灵活处之。 主将在领受国君命令后,就要征集兵员、组编军队、出征作战。 在征途中可能遇到﹁圯地﹂﹁ 衢地﹂﹁绝地﹂﹁围地﹂﹁死地﹂等各种地域,因此要针对不同地域和敌军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对策。 遇到难于通行的﹁圯地﹂,不可宿营﹔行至交通便利、四通八达的﹁衢地﹂,要联络诸侯、结交朋友﹔遇到交通不便、水草皆无、难于生存的﹁绝地﹂,绝不可停留﹔行至进退两难、易被包围的﹁围地﹂,就要防敌袭击、巧设奇谋﹔当陷入前不得出、后不得退,非死战就难以生存的﹁死地﹂,要坚决果断,拚死搏斗、置于死地而后生。 在战场上遇有错综复杂的情况,要灵活处置。 有的道路不要通过,有的敌军不要攻击,有的城邑不要攻 占,有的土地不要争夺,国君的某些命令也可不接受,这就是被历代将帅所推崇的﹁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意思。 可见,如果将帅能精通各种地区的灵活处置,就是懂得用兵的法则了。 如果不通晓各种地形的灵活利用,虽然了解地形,但也不能得到地利为我军所用。 指挥作战,不善于随机应变、灵活处置,即或知道﹁五利﹂︵涂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也不能使军队的战斗力充分发挥出来。 聪明的将领在考虑问题、制定谋略的时候,一定要兼顾利与害这两个方面。 既要充分考虑到有利的方面,从而坚定取胜 的信心和勇气,即或在困难的情况下也要看到有利的因素﹔同时也要考虑到不利的一面,从而保持清醒的头脑,多发现些困难和可能遭受的挫折,把可能发生的祸患尽早消除。 这也就是所谓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所以,要使列国诸侯屈服,就要用他们最害怕、最忌讳的手段去扰害和威胁他﹔要使列国诸侯疲于应付,就要让他做不得不做的事情,繁忙不止而陷于烦劳﹔要使列国诸侯被动奔走,就要用小利引诱他。 另外,用兵作战的法则还有﹕两军对垒,不要指望敌军不会来犯,而要依靠自己作 13 好充分准备,严阵以待﹔不要指望敌军 不会进攻,而要依靠我军具有使敌军无法攻破的足够力量。 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都要作好充分准备,使进攻之敌无隙可乘。 用兵作战的将帅要禁忌五种危险﹕一是有勇无谋、只知硬拚,这就可能被敌诱杀﹔二是贪生怕死、临阵畏怯,这就可能被敌俘获﹔三是暴躁易怒,禁不起敌军挑逗、凌辱,这就可能被敌欺骗﹔四是廉洁好名、过于自尊,这就可能因敌羞辱而失去理智﹔五是过分地爱惜迁就民众,这就可能使我军烦劳陷入被动。 以上五点,是将帅易犯的过失,其中也反映了将帅性格上的缺点,它是指挥作战的灾害啊。 有时全军覆灭、将领被杀,就是由这五 种危害所引发的,因此,作为三军的将帅不能不警惕,不可不认真加以考虑啊。 第九篇 行军篇 [论行军布阵要领和料敌方法 ] 孙子说﹕军队在有敌情背景下和在不同地形条件下行进,要注意﹁处军﹂﹁相敌﹂。 所谓﹁处军﹂,是指在掌握军队行动时遇到各种地形的处置,所谓﹁相敌﹂,是指观察与判断敌情。 ﹁处军﹂﹁相敌﹂的要领和方法一般是﹕通过山地,必须沿着 低谷行进,驻军扎营时,要居高向阳﹔如果敌人占领高地,切忌仰攻,这是在山地行军时的处置方法。 横渡江河之后,应推进到距河岸较远的地域驻扎﹔如果敌军渡河前来进攻,不应在河滨迎击他,而要乘敌军半渡之际,即敌人一半渡过江河,另一半未渡过江河的时候,给予迎头痛击,这样最为有利﹔如果想和敌军决战,就不要扼守岸边,而要把我军配置在居高向阳的有利地带﹔如果在水边扎营,就要驻在河流的上游,切忌逆着水流驻军,这是行军在河流地域的处置方法。 通过盐碱、沼泽地带时,应赶快离开,绝不能停留。 如果在此和敌军不期而遇进行交战时,我军就必须靠 近水草而背倚森林,这是在盐碱沼泽地带行军的处置方法。 在平原地带驻军,应选择平坦的地域,最好背靠高处上前低后高,这是在平原地带行军的处置方法。 以上四种就是实际应用和正确处置的行军原则,黄帝之所以能够战胜﹁四帝﹂ ︵按出土汉简,赤帝、青帝、白帝、黑帝,当指四方部族首领︶正是由于灵活﹁处军﹂的结果。 军队最好驻扎在高阳之地,不宜驻扎在低洼之处﹔最好正面向阳,背靠阴湿之地﹔最好驻扎在物产丰富便于生存之地,这样,士卒就不会受到任何疾病的侵扰,这是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在丘陵、堤防等地域驻军,应使主力部队 背倚高地,把三军安置在向阳的一面。 这些都是部队行军如何利用地形得到的好处,因此说地利乃是争取胜利的辅助条件。 上游有雨,水沫涌来,洪水将至,要严禁蹚水渡河,就应等待水流平稳之后再行进。 进军途中遇到横穿﹁天涧﹂﹁天并﹂﹁天牢﹂﹁天罗﹂﹁天陷﹂﹁天隙﹂等地形 14 时,必须迅速离开,绝不能靠近。 所谓﹁天涧﹂,是指前后险峻、中间横水、不得超越的溪谷﹔所谓﹁天井﹂,是指四面陡峭、中间汇积溪水,像天然的大井﹔所谓﹁天牢﹂,是指三面绝壁、易进难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