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灯是人类征服黑夜的一大发明。19世纪前,人们用油灯、蜡烛等来照明内容摘要:

灯取得革命性的进展以后,有人曾经预言:白炽灯的时代已经过去,它们将从照明舞台上消失。 但是预言并没有变成现实,尤其是 50 年代出现光效高、亮度大、体积小的卤钨灯以来,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的白炽灯获得了新的生命力,在照明领域里继续保持着应有的地位。 新的放电灯一出现,就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 因为这是一种和白炽灯在原理上完全不同的灯。 白炽灯靠加热到高温来激发,由热能转变为光,所以称为热光源。 而新的放电灯不需要加热到高温,它靠灯内电子与气体原子之间相互轰击来激发发光。 它比白炽光源的温度低得多。 白炽灯的灯丝要 加热到 2020 多度,放电灯放电温度往往只有几百度。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可以把它称为“冷光”源。 这一冷一热有什么根本不同呢。 热光源发的光从紫外线、可见光到红外线应有尽有,而且大部分是损耗掉的红外线。 作为“冷光”源的放电灯,它发光是有选择的,充不同气体就发不同的光。 有的主要发红光,有的主要发蓝光或绿光,也有的主要发出紫外线。 除特殊的红外放电灯外,一般来说,放电灯辐射的红外线的成分比白炽灯少得多。 这样,我们就有希望造出一种放电灯,大大提高发光效率,也有可能配出各种色彩的光,或者配出白色光来。 首先获得成功 的是荧光灯。 人们在研究放电灯的过程中,发现一种充汞蒸汽的放电灯。 这种灯里汞的气压只有外面空气压力的百万分之一。 当放电电流大于 安时,这种灯的放电比较强烈,发光强,也是弧光放电。 它把所耗电功率的 60%转变为紫外线,而可见光很少,只有 2%左右,光效比白炽灯低得多。 能不能把这 60%的紫外光转变成可见光呢。 这种设想通过人们的努力实现了。 原来,有一种物质在紫外线照射下会发出可见光,称为荧光物质。 夜光表上的数字和指针就涂有荧光物质,不过照射它的是放射性物质发出的射线而不光是紫外线。 把白色的荧光物质涂在放电管内壁上, 就能把大部分紫外线“回收”起来,转化为可见光。 这种荧光物质一发现,大家就制造各种荧光物质来试,或把各种荧光物质混合起来试。 这些荧光物质经紫外线照射后,发出各种色彩的光,简直像在变魔术,而“魔术师”就是科学家。 有一个“魔术师”在玩“魔术”的时候,偶然发现一种荧光物质会使放电灯发出像太阳一样的光,“日光灯”就这样诞生了。 以前常用的荧光物质是硅酸锌铍、钨酸镁及硼酸镉等混合荧光粉,发光效率约 40 流明 /瓦,一下子比白炽灯提高了二三倍。 1942 年以后改用卤磷酸钙荧光粉,光效提高到 60流明 /瓦以上。 光效提高 了是不是能省电呢。 你如果点一支 40 瓦的日光灯,和点一盏 40 瓦的白炽灯相比,并不能省电;相反,因为日光灯有一些附加设备,如镇流器之类,耗电要超过 40 瓦。 但是,用日光灯时光通量比白炽灯大二三倍,你会感到亮得多。 另一方面,如果以相同的照明效果为前提,那么,用日光灯比用白炽灯省电一半以上,也就是说,用 20 瓦荧光灯的照明效果比 40 瓦的白炽灯还要好。 总之,荧光灯克服了白炽灯的弱点,明显地比白炽灯优越,因此它的应用日益广泛。 荧光灯不但可以用于照明,还有许多其他用途。 你在医院的手术室里,会看到一种形似日光灯,然而灯 管是透明的灯。 它会发出一点暗淡的紫光,这就是用来消毒的紫外线灯。 它的灯管是用石英做的,管壁里不涂荧光粉,严格说来不应叫荧光灯,然而它是荧光灯的亲兄弟。 这种灯使用时不能长期照到人身上,否则会造成损伤。 它发出的紫外线既能杀死细菌,也会伤害人体细胞,真有点“敌我不分”,我们使用时必须趋利避害。 如果在它的内壁徐上特种荧光粉,专门产生 270 毫微米到 370 毫微米的紫外线,就变为治疗用的“太阳灯”。 这种灯对人体的作用和太阳光相同,它发出的紫外线是人体所需要的,照射在皮肤上会使皮肤发红,还会产生出维生素 D,可以用来进行 “日光浴”,治疗缺乏日照引起的疾病。 但是过量的照射,也是有害的。 你看到一种捕杀害虫的灯,它也是荧光灯的兄弟。 人眼看它并不觉得亮,然而昆虫对它却非常敏感。 “飞蛾扑火、自取灭亡”,这是大家所熟悉的一句谚语。 许多害虫也有这样的习性,喜欢飞向光源,这种习性称为趋光性。 已经查明许多害虫对 330~ 380 毫微米的紫外线特别敏感。 于是我们投其所好,用特种荧光粉和特种玻璃,制成能发出 370 毫微米紫外线的“黑光灯”,并在它的周围安上高压电网。 这样,就可利用害虫的习性来诱杀害虫。 荧光灯还可以根据植物生长的需要制成园 艺灯。 研究发现,红色和蓝色的光对植物光合作用特别有用。 这些光照在叶绿素上,叶绿素就可以把水分和二氧化碳变为植物的养料。 植物的叶子吸收对它有用的红光、蓝光,反射用处小的绿光,所以叶子大多是绿色的。 根据这种特点,适当调配荧光粉,可以使荧光灯发出较强的红光和蓝光,满足植物光合作用的需要。 这种灯不适宜照明,但是对研究植物生长,是一种重要的工具。 此外,还有用于复印的“光化蓝”荧光灯,用于装饰的彩色荧光灯,用于治疗的蓝色荧光灯,以及用于高温或低温环境的特种荧光灯。 有意思的是利用荧光灯闪烁的缺点,还可以大致测 定转速。 放电灯的发光会随电流变化。 交流电交变频率每秒 50 周,使荧光灯的亮度变化 100 次,引起明暗的闪烁。 那你为什么看不出荧光灯的闪烁呢。 这是因为人眼有视觉暂留的特性。 一个形象即使一闪而过,在人眼内也要留一个短暂的时间。 只要每秒闪烁次数超过 16 次,人眼就分辨不出来,觉得是连续发光,并不闪烁。 电影本来是一张一张不连续的画面,因为每秒放映 24 幅,看起来就像是连续的了,这也是人眼视觉暂留的关系。 但是在荧光灯下看快速运动的物体,就会发现一段明亮,一段暗淡,有一种抖动的感觉。 因此,有些球场上宁可用白炽灯,而不用荧光灯。 正是由于这种闪烁现象,在荧光灯下开电扇,风扇叶片达到一定转速后,你觉得它停住了,有时还像在慢悠悠地倒转。 如果风扇转速和荧光灯闪烁的次数相同,这时你看到的风扇就像停在那里一样。 实际上,风扇的 4 片叶子你是分不出来的,只要转速是闪烁次数的 1/4,就会使你产生停止不动的感觉。 如果风扇转速稍慢一点,看起来就像风扇在倒转一样。 这种现象既然在电扇上可以看到,那么,在旋转的车床、飞轮、齿轮上也都会发生。 看起来好像是静止不动的轮子,你若伸过手去,马上会把手指头都切掉。 这种场合就不能用荧光灯,或者要采取特殊的办法,减小闪烁 效应,避免事故。 荧光灯的闪烁是一种缺点,但是它有规律,每秒 100 次,所以可以利用它来粗略地测定转速。 如果你想检查一下你的电唱机的转速准不准,就可以利用荧光灯的闪烁来帮忙。 最简单的办法是用一张圆卡纸,画上 3 圈不同的线条,中间开一孔穿在唱盘上。 这 3 圈中,外面一圈均匀地画上 180 条黑条,用来测定 331/3 转:当中一圈画 133 条,用来测 45 转;里面一圈画上 77 条,用来测 78 转。 这些线条要画得均匀,才能得到满意的效果。 假定你要测 45 转的转速,那么,我们让荧光灯照在圆卡纸上,电唱机转动时,注意观察当中那圈 133 条线条。 如果条纹像固定不动似的,说明转速基本上是对的;如果条纹倒转,说明转速低了;如果条纹向转动方向前移,那是转速偏高了。 用同样的方法,也可测定 331/3 转和 78 转两种转速。 每当夜幕降临,繁华、美丽的首都北京就亮起了万盏明灯,宽阔的长安大街更是笼罩在一片金色光芒之中,这光来自 60 年代的一种新光源 —— 高压钠灯。 霓虹灯和氙灯里充的是惰性气体,汞灯里装有液态的水银,现在呢,连固体的钠金属也居然进入了灯管。 钠灯和汞灯几乎是同时发展起来的气体放电光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