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热点五:金融改革内容摘要:

导、“一行一策”的改革原则。 首先推进国家开发银行改革,按照 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要求,全面推行商业化运作,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主要从事中长期业务。 要按照国际标准和监管的要求,全面摸清开发银行的资产质量和风险状况;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成立董事会和监事会;依法严格履行银企合作协议,维护开发银行债权债务的连续性,防范各类风险。 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也要深化内部改革,为进行全面改革创造条件。 从我国国情和现实情况看,体现国家战略、支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还需要有政策性金融业务和政策性银行。 但是,必须逐步改革政策性金融的运作机制和方式。 今后,对政策性金融 业务要实行公开透明的招标制,由财政给予必要的贴息等风险补偿;各家银行都要按照市场竞争原则承担政策性金融业务,通过优质服务和良好的管理提高竞争能力。 在深化国有银行改革、建设现代大型银行过程中,要始终注意以下三点:第一,坚持国家对国有大型银行的绝对控股,保持国家对金融命脉的控制力,实现国有金融资本保值增值。 第二,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国有银行在建立现代银行制度上,要规范、严格、彻底、创新。 第三,坚持发挥自身优势,找准战略定位,集中力量发展有坚实基础、有竞争能力、有市场需求的核心业务,打造各具特色的服务品 牌,增强国际竞争力。 在深化大型国有银行改革的同时,要不失时机地推进其他商业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改革,加快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建设。 ,完善农村金融体系 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 要切实把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发展作为金融工作的重点,不断满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金融的需求。 近年来,在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包括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步伐,调整邮政储蓄转存款政策,启动邮政储蓄改革,推进农村小额贷款业务发展,探索农村小额信贷组织试点,发展农产品期货和农 业保险。 但总的来看,农村金融仍是整个金融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 突出表现为:农村金融体系结构与运作机制存在严重缺陷,机构网点少,产品和服务单一, 5 支农功能不强,农村资金外流严重,“三农”贷款难问题突出。 要充分认识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务必在解决“三农”金融服务不足方面,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和进展。 总的要求是,加快建立健全适应“三农”特点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包括构建分工合理、投资多元、功能完善、服务高效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较为发达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和业务品种比较丰富的农村金融产品体系,显著增强为“三农”服务的功能。 要着力抓好五个环节: 一是健全农村金融组织体系。 充分发挥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和其他金融组织的作 用。 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要成为农村金融体系的骨干和支柱。 增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为“三农”服务的功能,鼓励和促进邮政储蓄资金回流农村。 同时,要制定相应政策,鼓励和引导其他金融组织为“三农”和县域经济服务。 二是推进农村金融组织创新。 要切实解决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 适度调整和放宽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准入政策,降低准入门槛。 在推进农村金融组织创新的同时,切实加强和改进监管工作,防止出现新的金融风险隐患。 三是积极发展农业保险。 要完善多种形式的农村保险体系,加快对部分粮棉 主产区的主要农产品品种实行农业保险试点并逐步推广,开发适合农业、农村和农民需要的保险产品与服务,逐步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和农业再保险体系。 四是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要适应农村金融服务点多面广的特点,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的准入条件和范围,鼓励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增强农村贷款利率的灵活性。 要积极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开发农产品期货新品种,降低农业生产经营的风险。 五是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政策支持。 各有关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要从不断满足农村金融需求出发,制定支持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具体措施,尤其要加 大对老、少、边、穷地区农村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