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内容摘要:

但如果选准科技发展的方向和突破口,集中有限的科技资源在某个方面实现重点突破,就能形成后 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2.以转换机制为动力,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发展循环经济,必须转换机制,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建立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社会经济体制。 当前建立和完善促进循环经济需要着重做好这样几项工作: 第一,抓好规划编制和宏观指导,把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总体规划以及其他各类专项规划的重要内容。 特别是要尽快制定循环经济发展的规划,明确战略目标、总体规划、产业规划、区域规划和各阶段分步实施的计划。 规划先行,政策和制度配套,形成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机制。 第二,制定和完 善相关的政策和制度,建立节约资源和发展循环经济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鼓励、支持循环经济发展,引导全社会节约。 加强政策引导,完善产业、价格、财税、投资及政府采购目录等方面的激励政策体系,抓紧制定促进资源有效利用的法规、规章,使节约资源有法可依。 如,对企业综合利用资源,包括利用“三废’’等取得的收人,给予适当的减免税优惠,等等。 目前,国家正在制定和陆续出台相关法规和政策。 地方政府要积极落实,并制定配套政策、制度和措施。 第三,实行宏观和微观控制,防止资源的过度开发和资源的浪费、流失。 能源、资源的浪费,与不合 理占有体制和不科学的使用方式有关。 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明晰资源占有、开发、使用的权限。 同时,建立健全资源节约监督管理制度,完善管理体制,加强节能执法工作。 实施公开、公正、及时、有效的依法监督,严肃查处各种浪费资源的做法和行为。 建立严格的资源使用效率的责任追究制度,通过奖惩手段,让当事人承担使用成本来集约合理地使用资源。 3.要积极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加快企业节能降耗的技术改造 对消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工艺和产品实施强制性淘汰制度,实行有利于资源节约的价格和财税政策。 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大力推进循环经济。 在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要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优化产业结构,继续淘汰和关闭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落后的工艺、设备和企业,用高新技术和生态技术改造能耗高、污染重的传统产业,大力发展节能、降耗、减污等高新技术产业;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建立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基地,大幅度降低农药、化肥使用量。 以生态链为纽带统筹规划工业与农业、生 产与消费、城市与农村,建设循环型社会。 三、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加大能源等战略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十一五”时期,我国要积极做好开源工作,又优先做好节约工作,应该成为解决我国能源资源问题的基本思路。 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重大战略。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探讨我国的能源安全战略,“十一五”时期主要思考和把握以下几个问题: 1.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贯彻“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 坚持把开源与节流结合、节约放在首位作为解决中国资源问题的根本出路。 在推进工业化的过 程中,我们将把节约资源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 我们要按照建立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认真贯彻《节约能源法》,落实《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组织实施好重大节能工程,推广使用先进、高效的节能设备和器具,推进工业、交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