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笔记04呼吸内容摘要:
气量与每分肺血流量的比值,正常值为 左右。 V/Q 表示肺通气过度或肺血流量减少,这意味着部分肺泡无法进行气体交换,相当于肺泡无效腔增大。 V/Q 表示肺通气不足或血流过剩或两者同时存在,这意味着有部分静脉血流过无气体的肺泡后再回流入静脉(动脉血),也就是发生了功能性动 — 静脉短路。 通气 /血流比值的记忆方法: 将通气 /血流比值看作一个“标准”的分数,写在前面的是分子,写在后面的是分母,故通气 /血流比值( V/Q)表示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每分钟肺血流量的比值。 五、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是由肺泡Ⅱ型细胞分泌的一种脂蛋白,主要成分是二棕搁酰卵磷脂,分布于肺泡液体分子层的表面,即在液一气界面之间。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生理意义:( 1)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2)增加肺的顺应性;( 3)维持大小肺泡容积的相对稳定;( 4)防止肺不张;( 5)防止肺水肿。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将出现:肺泡的表面张力增加,大肺泡破裂小肺泡萎缩,初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病变。 六、肺容量与肺通气量 :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 :在尽量呼气后,肺内仍保留的气量。 =余气量 +补呼气 量。 =潮气量 +补吸气量 +补呼气量 +余气量。 :最大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 :是评价肺通气功能的较好指标,正常人头 3 秒分别为 83%、 96%、 99%的肺活量。 时间肺活量比肺活量更能反映肺通气状况,时间肺活量反映的为肺通气的动态功能,测定时要求以最快的速度呼出气体。 =潮气量呼吸频率。 =(潮气量 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潮气量和呼吸频率的变化,对肺通气和肺泡通气有不同的影响。 如潮气量减少 1/2,呼吸频率增加 1倍,此时肺通气不变,而解剖无效腔占的比例比正常潮气量时大,所以肺泡通气量减少。 从气体交换的效果看,深慢呼吸比浅快呼吸有利于气体交换。 评价肺通气功能的常用指标有肺活量、时间肺活量、肺泡通气旱等,从气体交换的意义来说,最好的指标是肺泡通气量。 因为肺通气的生理意义在于摄入氧气和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进入肺内的气体中只有肺泡气能与机体进行气体交换,因此肺通气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肺泡通气量的大小以及肺泡通气量是否与肺血流相适应,其它评价肺通气的指标都不能直接反映肺通气的效果。 七、呼吸中枢及呼吸节律的形式 ,分布在大脑皮层、间脑、脑桥、延髓、脊髓等部位。 呼吸运动的基本调节中枢在脑桥和延髓呼吸中枢。 基本呼吸节律产生于延髓,延髓是自主呼吸的最基本中枢。 : 呼吸节律的发生依赖脑干两侧多个不同部位的多组神经元活动的组合,这些部位包括延髓呼吸。生理笔记04呼吸
相关推荐
体、中脑边缘系统等部位。 5羟色胺神经元主要存在于脑干中缝核。 ( 3)氨基酸类:谷氨酸、天冬氨酸为兴奋性递质,γ 氨基丁酸、甘氨酸为抑制性递质。 ( 4)神经肽:包括阿片肽、脑 肠肽等。 ,有的呈现兴奋性效应,有的呈现抑制性效应,这种不同主要是由突触后膜的特性决定的。 八、中枢抑制 触后抑制包括传入侧枝性抑制和回返性抑制。 基本过程:神经元兴奋导致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
维支配。 瞳孔对光反应的特点是效应的双侧性,受光照一侧瞳孔缩小称为直接对光反射,未受光照的另一侧眼瞳孔缩小称为互感性对光反射。 六、眼的折光异常 近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折光力过强,成像在视网膜之前,需戴凹透镜纠正。 远视:与近视形成原因相反。 散光眼:角膜由正圆形的球面变为椭圆形所致。 七、眼的感光功能 1. 两类感光细胞的异同: 视杆细胞 视锥细胞 分布 视网膜周边多,中央凹处无
的有效刺激: 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和循环血量减少等因素,其中最有效的刺激是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3. 催产素:主要由室旁核产生。 ( 1)作用:参与射乳反射和收缩子宫,对非孕子宫 作用弱对妊娠子宫作用强。 以排乳作用为主。 ( 2)分泌调节:射乳反射,分娩时扩张生殖道、疼痛、以及雌激素作用。 射乳反射是吸吮乳头引起乳汁分泌和排出的反射,这是一种典型的神经内分泌反射。
: ( 1)刺激胃酸分泌的内源性物质: 乙酰胆碱、胃泌素、组织胺。 这三种物质一方面可通过各自在壁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独立地发挥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另一方面,三者又相互影响,表现为当以上三个因素中的两个因素同时作用时,胃酸的分泌反应往往比这两个因素单独作用的总和要大(加强作用)。 ( 2)消化期促进胃液分泌的因素: 头期:条件及非条件刺激,经传入神经将冲动传向反射中枢,引起迷走神经兴奋。
调节维持肾血流量恒定,因此肾小球毛细血管压也相对恒定。 —— 滤过的结构基础。 滤过膜由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膜和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构成。 血浆中除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余成分都可通过滤过膜形成原尿,因此,原尿是血浆的超滤液。 滤过膜的三层结构中,基膜上的 空隙较小,对大分子物质起主要屏障作用。 物质通过滤过膜的难易决定于分子量和所带电荷,电荷中性分子的通透性取决于分子量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