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笔记04呼吸内容摘要:

气量与每分肺血流量的比值,正常值为 左右。 V/Q 表示肺通气过度或肺血流量减少,这意味着部分肺泡无法进行气体交换,相当于肺泡无效腔增大。 V/Q 表示肺通气不足或血流过剩或两者同时存在,这意味着有部分静脉血流过无气体的肺泡后再回流入静脉(动脉血),也就是发生了功能性动 — 静脉短路。 通气 /血流比值的记忆方法: 将通气 /血流比值看作一个“标准”的分数,写在前面的是分子,写在后面的是分母,故通气 /血流比值( V/Q)表示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每分钟肺血流量的比值。 五、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是由肺泡Ⅱ型细胞分泌的一种脂蛋白,主要成分是二棕搁酰卵磷脂,分布于肺泡液体分子层的表面,即在液一气界面之间。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生理意义:( 1)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2)增加肺的顺应性;( 3)维持大小肺泡容积的相对稳定;( 4)防止肺不张;( 5)防止肺水肿。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将出现:肺泡的表面张力增加,大肺泡破裂小肺泡萎缩,初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病变。 六、肺容量与肺通气量 :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 :在尽量呼气后,肺内仍保留的气量。 =余气量 +补呼气 量。 =潮气量 +补吸气量 +补呼气量 +余气量。 :最大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 :是评价肺通气功能的较好指标,正常人头 3 秒分别为 83%、 96%、 99%的肺活量。 时间肺活量比肺活量更能反映肺通气状况,时间肺活量反映的为肺通气的动态功能,测定时要求以最快的速度呼出气体。 =潮气量呼吸频率。 =(潮气量 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潮气量和呼吸频率的变化,对肺通气和肺泡通气有不同的影响。 如潮气量减少 1/2,呼吸频率增加 1倍,此时肺通气不变,而解剖无效腔占的比例比正常潮气量时大,所以肺泡通气量减少。 从气体交换的效果看,深慢呼吸比浅快呼吸有利于气体交换。 评价肺通气功能的常用指标有肺活量、时间肺活量、肺泡通气旱等,从气体交换的意义来说,最好的指标是肺泡通气量。 因为肺通气的生理意义在于摄入氧气和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进入肺内的气体中只有肺泡气能与机体进行气体交换,因此肺通气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肺泡通气量的大小以及肺泡通气量是否与肺血流相适应,其它评价肺通气的指标都不能直接反映肺通气的效果。 七、呼吸中枢及呼吸节律的形式 ,分布在大脑皮层、间脑、脑桥、延髓、脊髓等部位。 呼吸运动的基本调节中枢在脑桥和延髓呼吸中枢。 基本呼吸节律产生于延髓,延髓是自主呼吸的最基本中枢。 : 呼吸节律的发生依赖脑干两侧多个不同部位的多组神经元活动的组合,这些部位包括延髓呼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