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策略研究内容摘要:

,欢迎提问,学生就始终表现出对学习的浓厚兴趣,自然就乐于观察、思考和提问。 ( 2)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敢于提问。 教学中,我们通过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建立新型民主、互动、共学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竞争、不盲从的学习氛围,创设 “有所不知 ”、充满矛盾和疑问的问题情境,充 分激发每一个学生无限的想象力,鼓励向老师、向课本、向标准答案说不,大胆质疑,深入思疑,敢于创新。 例如在进行 “蒸腾作用 ”内容教学时,我们选择多种教学媒体,创设充满问题的课堂氛围,进行探究式教学。 首先,学生通过亲自实验,仔细观察,质疑问难和思考讨论,从而总结出了蒸腾作用的概念。 接着通过多媒体课件形象生动地演示,学生不仅深刻理解了蒸腾作用的全过程,还提出了气孔是怎么开闭的,水为什么从低向高流等问题。 然后,教师演示自制教具,学生也可以动手实践,突破保卫细胞通过吸水膨胀和失水缩小来调节气孔的开放与闭合这一难点内容。 最 后,补充出示关于蒸腾作用意义的有关资料,学生自然就要发问 99%的水分都蒸腾掉了,不浪费吗。 蒸腾拉力到底有多大呢。 为什么大树底下好乘凉呢。 …… 学生始终处于 6 这样浓厚的问题氛围中,思维空前活跃,注意力高度集中在如何提问上,久而久之,问题意识就易得到激活和强化,主动寻找问题和发现问题就会成为大多数学生的良好习惯,促进了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 (三)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教学策略 总的原则:渗透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在观察现象中,教会学生学会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在研究问题中,教会学生学会思考问题, 分析问题;在动手实践中,教会学生学会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 1)指导学生发现问题 ——提问能力的关键 当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调动起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之后,质疑问难不能只停留在幼稚肤浅的水平,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掌握生疑会问的方法,提高提问能力的水平。 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① 深入思考中找问题。 例如在学习 “骨的成分和特性 ”内容时,教师指导学生一问 “是什么 ”,即骨的物质成分是什么。 骨的物理特性是什么。 二问 “为什么 ”,即骨的物理特性与其组成成分有什么关系。 三问 “怎么用 ”,如体操运动员为什么都是青少年而没有老年人。 四问 “不这样可以吗 ”,如提高盐酸浓度,缩短骨脱钙的时间等。 ② 比较过程中找问题。 在理论与实践的比较中发现问题,在事实与事实的比较中发现问题,在新知识与旧知识的比较中发现问题,在教师的讲解与课本、课外资料的对照中发现问题。 ③ 推理过程中找问题。 例如在完成光合作用实验后,有学生就问:是不是植物在有光有二氧化碳时就能制造淀粉呢。 在知道了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后,也会问:花会不会在光下制造淀粉呢。 ④ 发散思维中找问题。 例如在光合作用实验中,有学生问:为什么要把叶片放在沸酒精中 煮,而不放在水中煮。 淀粉在植物中有何作用。 老鼠和植物放在一个瓶子里会很快死亡吗。 等等。 ⑤ 联系实际找问题。 例如,在学习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时,提出怎样合理施肥和灌溉等问题;在学习食物和营养时,提出怎样科学地安排自己和家庭的饮食等问题;在学习传染病时,提出怎么预防艾滋病等问题;等等。 7 ⑥ 关注重大生物学问题而发问。 例如,组织学生阅读关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有关资料,学生自然就要问什么是人类基因组。 研究这个问题有什么意义。 人类与动物的基因有什么区别。 基因武器是怎么回事。 等等。 ⑦ 多提能够实验探究的问题。 教师要指导学生 从小的简单的问题入手,从身边与生活相关的问题入手,多提一些自己有可能解决的问题,并给予必要的帮助,使他们智慧的火花迸发,体验到成功,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 2)要求学生提出问题 ——提问能力的表现 实践中,我们编制了 “提问指南卡 ”(见下表)要求学生填写,定期汇总,精彩的问题上黑板讨论,实验性问题科技活动去探究。 班级 发 现 问 题 1.在观察中找问题。 2.在实验中找问题。 3.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找问题。 4.在大胆想象中找问题。 5.在深入思考中找问题。 6.关注生物 学 “热点 ”知识而发问。 7.联系其它学科知识而发问。 …… 书 写 问 题 1. 2. 3. …… 问题 解决 记录 探究过 程中的 新问题 ( 3)鼓励学生探究问题 ——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