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学院实验教学大纲内容摘要:

鉴定草履虫实验种群的数量变化,在自然界中各地的物种存在差异,选择不同洋方,在校园草地、农田、菜园等处进行动植物种类及个体数的调查,比较他们的差异,进行物种多样性指数小结,并分析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本实验所需主要专用设备 设 备 名 称 规 格 数量 /组 备注 恒温 培养箱 1 培养缸 1 红细胞计数板 1 毒瓶 1 植物标本采集箱 1 卷尺 1 双 目镜筒显微镜 1 本实验所需主要共用设备 设 备 名 称 规 格 数量 /组 备 注 大纲制定者:张录强 大纲审定者:马汇泉 2020 年 11 月 21 《发酵 工艺学 》 ( 0 7 0 3 0 9 ) 实验教学大纲 32 学时, 2 学分 一、课程所属类型及服务专业 本课程为专业课,为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工程本科开设。 二、实验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教学,应使学生掌握 发酵工程 的基本 操作 技能。 要求学生要重点掌握以 接种与发酵过程控制管理 为主要内容的 操作 技 术。 三、学时分配及实验项目表 本课程实验共安排 3 2 学时,其中 32 学时为必选实验, 0 学时为可选实验。 序号 实 验 项 目 学时数 每组人数 实验类型 (演示 / 验证 /综合 / 设计) 必选 / 可选 1 实验一 一级种子 制备 4 20 设计 必选 2 实验二 发酵罐及管道空消 4 20 设计 必选 3 实验三 发酵培养基制备 6 20 设计 必选 4 实验四 发酵培养基实消 6 20 设计 必选 5 实验五 接种与发酵过程控制管理 10 20 设计 必选 6 实验六 发酵设备清洗 2 20 设计 必选 四、实验课的考核 实验课的考核采用平时成绩与期终成绩相结合的方式。 平时成绩占 4 0% ,期终成绩占 6 0%。 五、实验指导(参考)书和实验报告 实验指导书:采用自编教材。 实验报告的要求:写清实 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过程要认真;结论要真实、可靠,绘图要科学、严谨;眷面工整,无错别字。 六、实验项目信息 22 “ 解剖生理学实验 ” ( 0 7 0 1 2 2 )课程教学大纲 40 学时 2 学分 一、课程所属类型及服务专业 《解剖生理学实验》与其相应的理论课一样,是高等院校生物科学和生物教育专业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实验课,由解剖学和生理学两部分组成。 二、实验教学目的和要求 解剖生理学是将机体形态与机能结合学习的课程。 在学习理论课的同时,必须重视实验课的学习。 在学习解剖学部分时应安排观察尸体标本、组织学切片;学习生理学部分应安排做部分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总的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 握人体各部分的基本结构、形态和位置;机体各系统、器官正常的生理功能。 了解人体结构与功能、人体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人体功能活动的一般规律。 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各部分的具体要求: 1 、验证理论的实验:这类实验操作比较难,重在对理论的验证。 此时,可采用教师示教、同学分组等方式来进行实验,无论用哪种方式,一定要出现和理论相吻合的结果。 2 、技能训练实验:重视对实验所涉及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的教学。 要求每个同学都必须达到熟练操作的程度,使学生掌握生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三、学时分 配及实验项目表 本课程实验共安排 40 学时,其中 32 学时为必选实验, 8 学时为可选实验。 序号 实 验 项 目 学时 数 每组 人数 实验类型(演示 / 验证 / 综合 / 设计) 必选 / 可选 1 观察四大基本组织 4 4 验证 必选 2 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刺激与兴奋 2 2 验证 必选 3 刺激频率、刺激强度对骨骼肌收缩形式与收缩力的影响 2 2 设计 必选 4 蟾蜍的搔扒反射及反射弧的分析 2 2 综合 必选 5 眼球、耳的形态结构观 2 4 验证 必选 6 人血细胞的形态结构观察、计数 2 4 验证 必选 7 人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 A B O血型鉴定 2 2 综合 必选 8 蛙心搏动及起搏点的观察 2 2 验证 必选 9 蟾蜍离体心脏灌流 4 20 综合 必选 10 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及心电图的描记 2 2 验证 必选 11 人体肺活量的测定及呼吸运 2 2 综合 必选 23 “ 生态 学 ” ( 0 7 0 1 20 )实验教学大纲 1 0 学时 0 . 5 学分 一、课程所属类型及服务专业 1. 课程所属类型: 专业选修课 2. 服务专业: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专业本科 二、实验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为生态学的基础实验。 本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实验, 熟悉一般仪器设备的使用 方法 ,掌握生态学一般实验技能, 熟悉和掌握若干生态因子的测定方法,了解生态因子的变化规律和作用特点 ,掌握生物种群、生物群落调查取样、分析方法和基本实验 技术 ; 掌握生态系统观察与分析的基本方法。 三、学时分配及实验项目表 本课程实验共安排 1 0 学时 ,其中 3 学时为必选实验, 7 学时为可选实验。 序号 实 验 项 目 学时数 每组人数 实验类型 (演示 / 验证 / 综合 / 设计) 必选 / 可选 1 生态因子测定的若干仪 器与使用方法 3 2 验证 必选 2 若干生态因子的时空变化 3 2 验证 可选 3 环境条件对叶片形态结 构的影响 3 2 综合 可选 4 种群增长 4 2 综合 可选 5 种间竞争 (一) 4 2 设计 可选 6 种间竞争(二) 4 2 设计 可选 7 群落调查与分析(一) 4 4 综合 可选 8 群落调查与分析( 二 ) 4 4 综合 可选 9 草本植物群落生物量测定 4 4 综合 可选 10 生态系统的观察与分析 4 4 综合 可选 四、实验课的考核 实验报告( 50% )加课堂考核( 50% )。 考核学生 对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实验设计及系统地完成实验的实际工作能力及实验数据的分析总结能力。 五、实验指导(参考)书和实验报告 1. 实验指导(参考)书 《 植物群落学实验手册 》 ,王伯荪等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 . 《 普通生态学实验手册 》 , G W考克斯著,蒋有绪译,科学出版社, 1979 . B r ow er J E, Z ar J H , C N v on Ende 19 97. F i e l d and L a bor at or y Me t hods f or G ener al Ecol o gy ( 4th Edit i on) . WC B / Mc G r aw H i l l , B ost on, Ma ss achus et t s B ur r R i dge, I l l i noi s D ubuque, I ow a Ma di son, W i sc onsi n N ew Y or k, N ew Y or k S an F r anci sc o, C al i f or ni a S t . L oui s, M i ss our i 2 .实验报告 基础实验、综合实验报告内容包括绘图,问题分析等;设计实验报告内容包括摘要,前言,材料与方法,实验结果,讨论,参考文献等部分。 六、实验项目信息 24 《食用菌栽培学》 ( 070 1 09 ) 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所属类型及服务专业 本课程为选修课,为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本科开设。 二、实验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教学,应使学生 了解食用菌生产的意义, 掌握 食用菌生产 的基本 操作 技能。 要求学生要重点掌握以 平菇生产 为主要内容的 操作 技 术。 三、学时分配及实验项目表 本课程实验共安排 20 学时,其中 20 学时为必选实验, 0 学时为可选实验。 序号 实 验 项 目 学时数 每组人数 实验类型 (演示 / 验证 /综合 / 设计) 必选 / 可选 1 实验一 食用菌母种培养基 的制作与灭菌 3 20 设计 必选 2 实验二 食用菌菌种分离 1 20 设计 必选 3 实验三 食用菌母种的接种与培养 2 20 设计 必选 4 实验四 食用菌原种培养基的制作与灭菌 4 20 设计 必选 5 实验五 食用菌原种的接种与培养 2 20 设计 必选 6 实验六 栽培种培养基的制作 4 20 设计 必选 7 实验七 栽培种的接种与培养 4 20 设计 必选 四、实验课的考核 实验课的考核采用实验与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每个实验的实验成绩即考试成绩。 五、实验指导(参考)书和实验 报告 实验指导书和参考书由任课教师自编 实验报告的要求:写清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过程要认真;结论要真实、可靠,绘图要科学、严谨;眷面工整,无错别字。 六、实验项目信息 25 《微生物学》 ( 0 7 0 1 1 9 ) 实验教学大纲 30 学时, 1 .5 学分 一、课程所属类型及服务专业 本课程为专业技术基础课,为生命科学学院本科生开设。 二、实验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教学,应使学生掌握微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要求学生要重点掌握以细菌为主要内容的各类微生物的形态结构;掌握 以 灭菌操作和纯培养为重点的基本实验技术。 三、学时分配及实验项目表 本课程实验共安排 30 学时,其中 27 学时为必选实验, 3 学时为可选实验。 序号 实 验 项 目 学时数 每组人数 实验类型 (演示 / 验证 /综合 / 设 计) 必选 / 可选 1 油镜使用与 细菌的单染色法 3 20 综合 必选 2 革兰氏染色法 3 20 综合 必选 3 细菌芽孢染色法 与 荚膜染色法 3 20 综合 必选 4 鞭毛染色法及活细菌运动性的观察 3 20 综合 必选 5 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 4 20 设计 必选 6 土壤中微生物分离纯化 4 20 设计 必选 7 微生物形态观察 3 20 演示 / 验证 必选 8 微生物大小的测定 及微生物计数法 3 20 综合 必选 9 大肠杆菌生长曲线测定 4 20 设计 可选 10 水的细菌学检查 6 20 设计 可选 11 生长谱法测定大肠杆菌的营养需求 4 20 设计 可选 四、实验课的考核 实验课的考核采用平时成绩与期终成绩相结合的方式。 平时成绩占 30% ,期终成绩由笔试与实际操作两部分构成,分别占 30% 、 40 %。 五、实验指导(参考)书和实验报告 实验指导书:沈萍,等 . 微生物学实验 .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 98 实验报告的要求:写清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过程要认真;结论要真实、可靠,绘图要科学、严谨;眷面工整,无错别字。 六、实验项目信息 : 26 “植物生物学”( 0 7 0 1 1 7 )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70 学时(理论 40 学时,实验 30 学时) 4 学分 一、 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 植物生物学是实验性课程,是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本科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学习必要的植物生物学实验方法,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和研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二、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了解植物生物学中基本的形态观察、结构分析、生理特点的实验操作步骤和方法,掌握基本的实验设计原则和思维方法,能够独立的根据内容进行探索试验。 三、 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实验内容 课内学时 实验内容 课内学时 1. 植物细胞的结构和细胞分裂 2 9. 植物呼吸强度的测定 2 2. 植物的组织 2 10. 叶绿素的提取及理化性质的鉴定 2 3. 植物的营养器官 —— 根 2 1 1.。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