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规划内容摘要:

段( 2020 年 —— 2020 年) 初步形成以共享为核心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制度框架,建成运转通畅、服务高效并能与国内和国外接轨的具有特色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形成规范、开放、共享、安全的服务与管理体系,培养一批从事科技基 础条件平台建设的专门人才队伍,全面提升甘肃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现代化水平。 四、主要任务与建设内容 总体上构建六大平台,如甘肃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构架图所示。 (一)主要任务。 构建和完善物质与信息保障系统。 基于国家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结合甘肃实际,对现有的大型科学仪器设施、自然科技资源、科学数据、科技文献等进行整合、重组和优化,构建网络科技环境,加快实现资源的信息化、网络化,形成适当集中与适度分布相结合的资源配置格局,并以此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力度。 建立以共享为核心的制度体系。 加快修改、制定与 平台建设相配套的规章、制度和办法 ,明确平台建设中各相关主体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和评估评价监测机制 ,推进管理方式创新 ,创造公共资源公平使用的制度环境。 培育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和机构。 深化科研机构人事制度改革,完善评价体系,建立人才凝聚机制,培育、形成一支专门从事科技基础条件管理与技术支撑的人才队伍。 (二)建设内容 研究实验基地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 ( 1)统筹规划部门、地方、中央在甘单位的相关研究实验资源,组建跨领域、具有地方特色的应用研究实验基地,提高重点领域的装备水平,打 破封闭,营造开放、共享的研究实验环境。 ( 2) 研究制定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的管理体制和运行办法,形成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的长效机制。 建立甘肃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 推进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设施等资源的共享,逐步形成覆盖全省联接国家的共享网络,提高仪器、设施的综合利用率。 ( 3)对现有的野外观测台站(网)进行评价、筛选、整合与重组 ,改善台站观测环境和科研条件 ,加快信息化建设 ,形成一批联网运行和资源共享的综合性、专业性野外观测实验基地。 自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 ( 1)加强动物、植物种质资源、微生物 菌种 的搜集、保藏 和安全保护 ,建立甘肃省特有动植物标本和种质资源库。 加强实验动物、专用微生物等实验材料的开发利用,提高标准物质的研制和管理水平,改造、建立甘肃省现代实验动物中心。 ( 2) 按照统一规范的要求,提高资源加工利用的数字化水平和管理水平,完善信息化、网络化的服务体系,形成体现区域特色、质量稳定、库藏不断增加、保存和利用水平持续提高的自然科技资源保障体系。 科学数据共享平台。 ( 1)加大资源的共享力度,对相关部门和行业长期持续积累的数据资源,以及全省科技计划项目的数据进行整理、汇交和建库。 抢救濒临丢失的 重要科学数据,重要历史资料要尽快做到数字化。 ( 2)以政府资助获取与积累的科学数据资源为重点,建立甘肃省科学数据库群。 提高与国家的科学数据信息交换能力,推动面向各类创新主体的共享服务网建设,形成全省科学数据分级分类共享服务体系。 科技文献共享平台。 ( 1)扩充、集成科技文献资源,加强专利、工艺、标准、科技报告等文献资源的建设。 实现印刷版和电子版、网络版资源互补,开辟利用国内外科技文献资源的各种渠道。 ( 2)建设数字化科技文献资源库,促进我省与国家及省际间科技文献网络系统的对接和共享。 逐步建立和完善甘肃科技文献资源保障和服务体系。 网络科技环境平台。 ( 1) 建立甘肃省科技管理网络。 对现有的科技管理网进行提升和改造,形成上联科技部、下联各市(州)县科技主管部门、横联科研院所及创新主体的科技管理网络体系。 ( 2)搭建 IPv6 平台,开展下一代互联网应用与研究;发挥高性能计算中心功能,构建数据网格、计算网格,实现计算资源的共享。 ( 3)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公共网络基础设施,构建服务于全社会科技活动的跨地域、实时的网络协同环境。 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 ( 1)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建设 ,构建技术交流与技术产 权交易信息平台 ,提升技术市场的信息化服务水平。 建立甘肃省科技成果网、专利网 ,强化相关科技中介机构的服务功能。 ( 2)促进各种类型企业孵化器建设 ,完善高新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