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道德情感及其培养内容摘要:

伦理标准要求最终导致道德虚伪的话,那么,把共产主义道德观念作为日常道德要求,并以政治的强力加以推广,会导致隐性道德欺骗的产生。 „„ 在某种意义上说,能否顶住外在的压力,遵循自己的道德情感,坚守自己的道德良知,坚持自己的道德判断,并允许学生相对自由地进行道德选择,是优秀的班主任与普通班主任的一个重要区别。 老师之间的课堂观摩叫 “ 听公开课 ” ,能被观摩是对老师教育、教学能力的肯定。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事先排练公开课成为教育界的约定俗成。 怎么开头,怎么导入,问题由哪个学生提,怎么回答,老师怎么总结等等,都要有安排甚至预演。 有些时候,公开课上得学生具有了演员的性质。 去年 5 中高三( 7)班的陈颖老师的班会,让外省市来观摩的老师们开了眼,一半的观摩者认为这是个失败的班会,而另一半观摩者却大加赞赏。 前一阵陈颖发现高三( 7)班不像以前那么团结了,同学之间关系紧张。 难道为了高考大家就不顾同学情谊了吗。 陈颖决定开个班会让同学们 自己讨论。 然而,班会上同学们却就 “ 刻苦学习成绩优异和付出一般努力成绩中上等,你欣赏哪一个。 ” 展开了讨论。 同学们普遍认可 “ 不用刻苦拿中上成绩 ”的潇洒,但又对这种潇洒的真相普遍质疑,讨论演变成对 “ 潇洒 ” 互相揭短,还没等班主任最后做总结发言呢,下课铃响了。 但陈颖给这个班会打了 80分。 “ 听到那么多同学的心里话,大家彼此沟通了。 ” 课后记者问陈老师,事先没安排一下,信马游缰的,风险太大。 陈老师一句话记者就不吭声了: “ 班会甭管谁来听也是班会,它是一个教育过程而不是老师的工具,如果我事先排练,同学们就不会再信任我。 ” 陈颖老师无疑是一位优秀的班主任,这不仅是因为她没有像许多班主任一样事先排练班会,而是向人们展示了一堂真实的班会,更难能可贵的是,当学生们普遍表达自己真实的、但不那么“主流”的意见(“ 不用刻苦拿中上成绩 ”)时,她并未像一般班主任那样加以阻止或诱导,把讨论引向更“主流”同时也是更空泛的方向(譬如“刻苦学习以拿优异成绩”)。 在尊重学生表达意见权利的同时,也催生了学生坚持真切表达、捍卫本真自我的可贵意识。 „„ 二、 班主任道德情感的结构 1. 尊重感:班主任道德情感的起点 尊重,有尊敬、敬重、推崇的意思。 在现代社会 的交往关系中,尊重更多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