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开始,首先呢允许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就是我们这次参加会的主要的老师内容摘要:
有力的贯彻执行。 学生有很强烈的呼吁。 学校在教学改革整体思路上,也需要采取一些措施。 以上可以概括为, 90 年代,公共选修课资源不足,不能满足学生选课要求;是学生选课主要限定在院系内部。 当时学校改革的思想如拓宽基础,沟通文理不能得到实现,学生意见强烈。 99 年有了一些进行课程建设的契机, 99年 6 月中央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教育改革,深化素质教育的决定。 我们学校实 行了 985计划,经费也比较充足一些,学校也进行了机构改革,在管理上采取了一些措施。 在 99 年底,成立了本科教学发展战略研究小组。 这个小组的第一件工作就是研究我们如何开好全校性的共同选修的一些课程。 到 2020年秋天,这些课程已经推出。 课程开出以后,有一些不同 评价 ,但是总的来说,我们得到了一些积极的反应。 来自学生的反应,有一部分 ( 1)学生热烈欢迎, 有一部分学生觉得增加了学分负担,欢迎的程度不是很强烈,两个平均起来应该是欢迎。 这些从第一天选课的热烈情况和校长信箱的一个医学部学生抱怨没有选修通选课权利的帖子都可以看 出来。 第二个来自 ( 2)院系和教师的反应,积极开课。 开课达到 10 门以上的有 9个院系,我们现在已经有一部分知名的教授和优秀教师站在了通选课的讲台上。 第三个从 ( 3)通选课中产生了一批深受学生欢迎的课程。 法学院周旺生教授开的课选课人数达到 800人。 选课人数在 300到 500人的课很多。 ( 4)课程数量逐步上升,涵盖的学科比较全面。 从 2020秋到明年春天,我们第一学期是 31门,中间两个学期是 70多门,下个学期可望达到 131门。 涵盖学科有数、理、化、地球科学、空间科学、环境科学、生命科学、电子计算机科学、政治学、法学、经 济学、社会学、哲学、心理学、历史学、语言、文学、艺术。 还有很多系开的课程没有包括进来。 现有的通选课已经涵盖了我校大部分学科领域,很多专业的基础课经过改造加工已经作为通选课开设。 从评估的角度,学生认可。 从五个等级的评分来看, 到 分的 19 门, 到 的 25门,。 当初开设通选课的初步设想已经实现。 当初开设通选课,有这样一个设想,在当前本科教学还没有全面启动新的教学模式的情况下,加强素质教育的一个可行的途径是,明确现行 12 教学计划中选修课的学分要求,同时在各个学科领域开设 一些全校学生共同选修的优秀课程,是为通选课。 教务部组织有关专家设计方案,计划建设通选课一百五十到 200门。 每年更新 10% —— 15%,建设的内容包括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建设的目标是成为代表改革方向的精品课。 通选课由学校重点支持进行建设,同时聘请优秀教师来讲授。 到现在为止,这一初步目标已经达到。 通选课存在的问题 : 一,课源仍显不足,特别是好课优秀课的需求很紧张。 二,通选课两个目标如何兼顾的问题。 通选课第一个任务是必须在适应现有课程体系的情况下实现拓宽基础,强化素质这一目标。 第二个任务是在通识教育和宽口 径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本科教育课程体系中如何成为学生了解吸收借鉴其他学科领域的思想方法以及了解大学学习特点进而选择专业方向的渠道。 这两个目标是统一的,但是由于一个是要适应旧的课程体系,一个是要面向新的未来的课程体系,作为一种过渡型的措施,它必然和前后体制之间都有一定的矛盾。 这两个目标之间,本身也会有不同时候有不同侧重的问题。 如何兼顾,是我们遇到的一个新问题。 第三个问题,是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 开设通选课的时候强调这些课程要组织课堂讨论,要有作业,要阅读课外书,而且课外阅读书目要进入考试,但是根据反映的情况,这一 方面做的还不够。 有的课程内容比较浅,学生只是学得了一些一般性的知识。 开设成了概论课、通论课、知识介绍性的课、高级科普课等。 没有达到学习其他学科思想方法的目的。 第四,选课管理方面的问题,教师和学生意见都比较大。 第五,分数膨胀。 大部分课程学生成绩偏高。 从各门课程的优秀率来看,学校规定,优秀率不能超过 20%,大部分课程在 20%以上。 有的超过这一比率很高。 下一步通选课如何做。 如何帮助学生学习借鉴本专业以外的知识领域的内容和研究方法。 在未来的教学计划和导师指导下的自由选课学分制下,它如何成为学生了解 大学学习特点进而选择专业方向的渠道和依据。 (六)教务部副部长卢晓东对通选课选课方法、考试要求的说明 主要是三个问题。 13 大班上课和小班上课问题。 大学中大班上课,学生人数多,课堂气氛热烈,讲课受益面大,用教育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具有班级授课的规模效益。 小班人数少,如果教师引导得当,学生会有很多机会在课堂上表达观点,学生间相互交流更多,容易成为朋友;教师和学生间交流增多,师生感情更容易培养。 教师面对更少的学生,可以更好的言传身教,达到教育目的,但是小班教学成本高。 目前一些以培养精英为目标的大学主张实行小 班教学,比如加州理工学院,师生比为 1: 3。 但是这样需要很强的经费保障。 大学中的课程性质不同,除了教师教学质量的因素外,一些其他因素会影响学生选课,比如在市场经济情况下,学生对经济学管理学选课热情比较高。 但同时大学也需要保留一些涉及文化的艰深课程,比如外语学院高虹老师开设的《梵语语法速成》。 对于一所大学,这两类课程都是需要的,为了保存、研究、发展文化,我们需要开设该类课程。 所以 教师都应当根据课程特点和性质自主决定班级规模并根据相应情况进行教学。 随着大学扩招,大班教学成为许多学校迫不得已的一种选择,但 北大这样的 大学可能应当成为在大众化高等教育时代以培养精英为目标的大学,小班教学应当是必要的。 北大应当把两者统一起来。 关于课程难度。 高等教育教授的是高深学问,应当具有相当深度和难度,不是学生很轻松就能通过的课程。 大学此外还要通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责任感、批判精神、合作精神等多种素质,教学要求应当是很高的。 从教育管理角度讲,这样的课程,作业量和作业的难度,以及阅读量都比较大。 学生应当平时和考试时都很忙,反映在选课上就是学生不敢选太多的课程。 每一门课程都有很高的难度,在一定时间内,成功通过所有课程的学习也不 是很容易的。 这从四年毕业率和六年毕业率可以得到反映。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1993 年四年毕业率为 49%, 1994年为 48%。 北大 2020年四年毕业率为 %, 2020年为 % ,其中淘汰率大部分集中在理科院系。 有些教师认为北大学生素质高,自然通过率高。 但是不见得,比如加州理工学院,在全美招生,单届招生人数 150—— 200人,其学生素质应当不比北大差。 其六年毕业率只有 60%左右。 所以课程难度成为其中的重要因素。 可以看出我们的课程难度还不够,需要加强。 课程难度大,学生的考试成绩就不应该高,所以学校就作了规定 ,每门课程的最后成绩评定优秀率不超过 20%,不及格率应当有 1% —— 10%,这是弹性很大的一个规定,但是执行的情况并不好。 出现分数膨胀现象。 有些老师认为,我的课程教的好,学生用功,所以成绩好,为什么非要规定我班上学生的成绩呢。 在大学里,考试和成绩评定是由任课老师做出的,所以在大学里考试成绩不能作为教师教学好坏的标准,考试成绩也不能作为衡量大学质量的标志。 从考试成绩来判断教学成绩只有采用教考分离的形式,如英语四六级考试。 但这样的考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所以作为北京大学不能或 14 者不能过多的采用这种方式,所以规定 成绩的分布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还有另一方面的原因,国际上通用的做法是用学生的平均学分绩点来衡量学生的总体学习成绩,就是把百分制对应到四分制,再采用加权平均来计算。 因为选课是不同的,每门课程如果给出的成绩分布有大起大落,如果选择不同的课程,就会造成学生间的不公平。 另一方面这恰恰不能客观的衡量一个学生的总体学习成绩。 所以目前教务部不敢做出统一要求,将通选课和任选课成绩计入学生平均学分绩点中去。 各个院系也都是采用灵活的方式。 但是由于在 2020级的学生中,必须选择 16 学分的通选课课程,这么大的量,就使得通选课以及任选 课的成绩必须计入学分绩点中去。 所以就要求通选课的成绩应当符合学校颁布的规定。 教务部长办公会议倾向于从下学期开始严格执行。 实际上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的方式就是提高课程难度和深度,真正达到通选课的设课目的。 最后一个问题, 涉及到选课方式。 我的题目是 如何选择学生。 目前的通选课选课方式大家感觉到主要是学生选老师,那么老师要不要选学生呢。 我想选择对自己课程最感兴趣的学生,教学效果一定是比较好的。 退课就会少一些。 使得班级学生的学科背景分布具有多样性,可以促进交流和相互学习,相互启发。 有这样的一些办法可以帮助教师选择学生。 比如,小短文选修,学生通过 200—— 300字的小短文,阐述自己选课动机,教师从中选择最恰当者。 另外,教师可以根据院系学科分布使得班级可以有来自不同年级的学生,让他们在一起学习,他们不同的学科背景、观点、经历都会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 抽签;先到先得,这是基于这样的设想,对课程最感兴趣的人一定会先来。 通过以上方式,可以将学生选教师和教师选学生有机的结合起来。 在通选课开课门数增多,对学生容纳能力增大从而不会再造成拥挤的情况下,喜欢小班教学的教师,就可以通过选择学生严格控制选课人数,达成自己的教学目的。 这也是一种 非常古典的大学观的选课方式。 宾西法尼亚大学古典文学教授詹姆士 .奥康纳认为,“相对于现代社会其他信息传播机构而言,大学的特点在于两点,一是师生之间的交流,二是存在一个面对面的人群和一个有利于学习的氛围。 大学要重新发现和强调这一特点的意义,才能向社会证明自己的价值。 ”这就是他对于这种古典大学观在信息社会条件下某些特点的强调。 目前我们应用的是一种含有古典大学精神,强调人与人之间直接接触的选课方式。 北京大学要成为一所培养精英人才的大学,就必须降低生师比。 这样本科生的招生规模一定要保持稳定或者在条件适当的情况下,能够 降低。 新的选课方式给予学生自主架构知识结构更多的自由度,也促进不同领域的学生在一起学习,新的选课方式增加了教师与学生的接触与交流,这种选课方案对于提高我校的本科教育质量,可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15 加入 WTO后的中国将面临合作与竞争并存的局面,北大的毕业生将在这样的背景下,为有 16 亿人口的中国做出怎样的贡献,一直是我们思索的问题。 而问题的答案就在各位老师那里,就在于每一堂课,就在于老师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通过批改作业,通过对每一教学环节的重视所传达的教育理念、价值观,塑造北大的学生,也通过塑造北大的学生,塑造着中国和世界的未来。 (七)“我是如何上通选课的” —— 历史系阎步克教授 我讲授中国通史课。 面对的多是低年级的或者外系的学生。 历史系低年级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对历史的投入尤其在刚入校的时候都是相当成问题的。 比如我们的学生只有十分之一报了历史专业。 因此在讲中国通史的时候,针对这种情况,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第一,提供基本的历史知识和清晰的发展线索,为其能进一步的听课和自学打下基础;第二,要尽早的促使这些学生进入研究式的专业思维;第三,通过展现思想的光辉和史学的魅力,来激发学生对于专业的热爱。 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 , 采用了一种准专题的教法 ,我把我所讲的内容编为三十个专题,专题设置有两类,一种是按照时代演进顺序,主要是以政治史为主,另一种是专门史方面的专题。 通过这些主题将知识组织为有机整体,突出发展线索和问题重点。 比如在讲东晋南朝史有“西晋的委靡与东晋的偏安”,讲南朝是“皇权的重振与政治的僵化”。 在主题设置上体现了一些理念,融入自己多年来阅读这些历史的一些心得。 这样体现时代特点和演进线索,使问题更加突出。 另一方面,将有关知识加以剪裁,将其编排于适当的部分,同时还要照顾知识的覆盖面。 但这样 每一课都构成一讲,有问题的提出 ,有主要内容的叙述,并且有最后的结论。 这样听起来每一课都是一个专题。 在这三十个专题的编排上,我在很多年中都做了推敲。 二,尤其对低年级和外系的学生,注意讲授的思辩性、形象性,给他们直观的历史感。 要让这些对历史了解不多的甚至有误解的同学感觉到历史能给人启迪和智慧。 给他们一些潜移默化的感受,而不是一些枯燥的知识和干巴巴的问题。 在此有一些手段可以改进教学效果。 比如在讲国家起源的时候,提供“国”这个字的古文字形象,就可以显示国这个字最初是“执干戈以卫城邑”的意思。 在讲汉代刑法的时候,从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开始,这 篇著名的古文中有一段涉及到汉代的多种刑法。 这样讲授就比较生动活泼一些。 再如从一句唐诗入手讲东晋南北朝的军阶制度。 这样可以给低年级同学一种真实的历史感,并且体会到中国传统 16 文化的一种韵味。 事后学生印象也比较深。 第三就是就是使用多媒体手段。 我花一学期的时间制作了包含一千多张幻灯片的多媒体课件。 比较美观,内容丰富。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供更多的第一手史料。 比如文言文,以前念起来费力,学生听起来也吃劲,现在通过幻灯则完整清晰。 同时还制作了大量的相关的图表、示意图。 还将一些重要著作的信息提供给学生,比如作者、作者生平、 作品外貌等,这样就不必背一大堆书到课堂上去给学生看。 通过展示一些历史图片,强于单靠教师口头描述。 运用多媒体手段以后,提升了教学效果。 (八)“我是如何上通选课的” —— 艺术系朱青生教授 我不是来报告我是怎样上通选课的,而是报告我想准备怎样继续上通选课。 这样讲有两个背景。 一个是我现在参与“元培计划”的工作,这一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密切关注学生选课和教师的状况,并且迅速反馈到教学工作的改进上来。 我现在所做的就是按照本科教学发展战略小组和学校有关决。现在开始,首先呢允许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就是我们这次参加会的主要的老师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现当代真题北大现当代十年真题98-07分类版
《中国文学史略》 《桥》 普罗文学 《白毛女》 6. 白洋淀诗群 京剧革命 (缺) 二. 古典形态的人物与现代形态的人物的区别。 三.小说描写中比较 “心理刻画人物 ”, “行动刻画人物 ”的优劣,并分析。 四 写作: 50 分 写一段海明威式的对话,不少于 100 句。 2020 年当代文学专业试题 一. 名词 解释(每词 5 分,共 50 分) 4.《春醪集》 5. 《漳河水》 二论述
现代综合性小区智能化系统设计方案
求,结合建筑物装修标准和使用功能,在部分建筑物内设有区域火灾报警及消防控制系统,各建筑物消防值班室的火警控制器均设有至消防中心的通信专线接口。 各建筑物根据各自的特点,火警系统可设置以下功能:火灾自动报警;煤气浓度报警;分区手动 /自动关闭防火阀,停空调机;打开排烟阀 (口 )、启动排风机;分区启动声光报警器;当消火栓按钮启动后,自动启动消火栓泵;当压力开关动作后,自动启动喷淋泵
现代药物治疗学的发展要求合理、安全、有效的用药,因此必须对药物的
,则可短期合用白 蛋白和利尿剂。 在肾移植术前后使用白蛋白效果不明确。 对于慢性肾病患者来讲,虽然也存 在低蛋白血症,但使用白蛋白没有多大效果。 白蛋白在肝脏疾病中作用 肝脏切除术后,晶体型溶液是更适于维持有效循环容量,肝脏手术切除术会引起大量失血和 白蛋白生成的减少。 如果晶体型溶液 无效,同时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在使用白蛋白之前应优 先考虑进行输血。 使用晶体治疗后,如果出现浮肿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