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王菘舟教学实录专辑内容摘要:
象新月时,什么是“新月”当学生不知道王老师进行必要的讲解。 其实探究式学习不跟接受式对立,我们提倡探究式学习,并不排除接受学习。 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改写两句话。 “书上句子改成这样行不行。 ”进一步探索。 教师巧妙设计,善于引导,使学习上了一个台阶。 开始学生的理解是仿佛真像一点,好 象有点不像。 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发现了,教师及时评价:一个伟大的发现。 同时板书 4个句式,在这前后联系中,学生明白打比方有很多变化,让学生知道后,教师评价引导,让学生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后一句老师采用读中比较方法,分别读:轻快、灵活和既轻快又灵活,后者学生感觉好象不轻快不灵活,老师意图训练学生语感,语言表达形式,跟意思是否一样,学生找到了感觉。 以读为主线,把读层层引向深入,让学生体验,探究。 教师发挥积极引导作业。 进行活动化教学,先说自己的感受,再让学生扮演船夫和游客。 以活动形式内化课文语言和积累运用课 文语言,同时把口语交际的方法引到阅读教学中去。 (建议:这里学生运动课文语文不多,因让学生多读以后,抓住船夫“操纵自如”来吆喝,介绍船夫技术,引导学生把这些语言运动出来) 展开想象,让学生说说其他的游客。 并且设计活动性作业,写一写自己的感受,体会。 如果是平时我们可以相应设计基础性作业。 这是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设计的两节课。 是传统教学和发展性研究教学的有机结合。 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自主,自由,老师充分重视学生体验。 这两节课是值得我们推敲,研究的。 王崧舟教学设计 —— 《董荐瑞舍身炸暗堡》(第二教时) [ 作者:王崧舟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 302 更新时间: 202089 教案录入:xxywja ] 《董荐瑞舍身炸暗堡》(第二教时) 一、 教学目标: 抓住重点词语体会董荐瑞为革命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 通过朗读训练,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和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训练学生运用“如果„„就„„”、“宁可„„也„„”的句式和课文中的词语说话、写话,表达自己的感情。 二、教学内容:课文 5- 7 节。 三、教学准备:( 1)放像机 ( 2)彩电 ( 3)录音机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导入 根据意思听定词语。 (坚毅、眺望、嘹亮、恳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二段让我们带着仇恨,坚决的语气齐读第二段。 那么董荐瑞是怎样逼近暗堡,炸毁暗堡的,我们用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董荐瑞的精神;通过读和写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这就是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学第三段 自由读 6 两节: ①用“ ”划找描写战斗环境的句子; ②从这些战斗环境的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在这样一个抢林弹雨,生命危险的战斗环境中,董荐瑞是怎样冲向暗堡的呢。 用“ —— ”划 出描写董荐瑞冲向暗堡动作的词语。 从这些动词中可以体会到董荐瑞具有什么样的精神。 引读第 6 节。 师:敌人看到抱着炸药包猛冲而来的董荐瑞,内心感到无比害怕,知道自己末日来临了,但是,他们还要垂死挣扎。 生接读:敌人的机枪更疯狂了„„全是血。 师:血,更加激起了董荐瑞对敌人的无比仇恨,这时候,他只有一个信念,冲上去炸掉它。 生接读:敌人的机枪一齐向董荐瑞扫射„„猛冲到桥下。 (三)学第四段 董荐瑞冒着枪林弹雨冲到了桥下,出现了这最壮丽的一幕,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课文第七节。 思考 :他遇到了什么困难。 (播放枪林弹雨的录音) “万分紧急”是什么意思,课文中的“万分紧急”指出什么。 这时候董荐瑞是怎样想的呢。 出示练习题,见作业练习(二) 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舍身炸暗堡这部分内容,体会董荐瑞的哪些动作、态和话语最使人感动。 (用„„标明)板书见后 那么“炸毁暗堡”这一段该怎么读呢。 板书:稍快、沉缓、有力。 (四)录像激情,训练读写。 学生观看董荐瑞舍身炸暗堡的录像片。 看了录像,有什么感想,把激动的心里话说给董荐瑞叔叔听。 学生做作业(三 )。 反馈矫正。 全体起立配音朗读第七节。 附板书: 遇到敌暗堡 请求炸暗堡 冲向敌暗堡 (万分紧急) 动作;昂首挺胸 托、顶、拉 稍快 董荐瑞舍身炸暗堡 神态:钢铁一样,巨人一样、坚毅 沉缓 解放隆化城 语言:„„为了新中国„„ 有力附作业: 1董荐瑞舍身炸暗堡 一、听意思写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董荐瑞想 :冲锋号已经吹响了,战士们已经冲上来了,如果_________就_______,我宁 可________,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向董荐瑞叔叔说说心里话。 至少用上括号内的两个词。 (为了 舍身 像 沿着) 亲爱的董荐瑞叔叔,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为主 读书为本 基础为重 —— 《鸬 鹚》课堂教学设计 杭州市拱宸桥小学 王崧舟 【设计依据】《鸬鹚》系浙江省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 21 课,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郑振 铎先生。 课文从命题上看,容易被人误解为是一篇状物类的散文。 阅读全文后不难发现,《鸬鹚》与《翠鸟》、《猫》、《台湾蝴蝶甲天下》等状物类的文章迥然有别。 《鸬鹚》一文虽也涉及对鸬鹚外形、鸬鹚捕鱼动作的描写,但作者要反映的并非鸬鹚本身,他要着力刻画的,乃是一种优美、活跃、欢腾、恬静的水乡景致。 鸬鹚在文中仅是作为独特景致的一个构成要素、一种情绪表象而出现的。 因此,从整体上看,《鸬鹚》是一篇写景散文。 感悟到这一点,对于我们明确文章意图、把握教学重点、挖掘训练素材都是十分重要的。 纵览全文,作者依照事情的发展顺序,为我们逐 次展现了三幅洋溢着水乡风韵的优美画面。 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渔人闲憩图”。 作者在这里精心撷取了几种颇能反映水乡特征的景物,“夕阳映照下平如明镜的小湖”、“几棵垂柳”、“一望无垠的稻田”、“又窄又长的小渔船”、“悠然的渔人”、“待命的鸬鹚”,着力营造出一种恬静、悠闲的氛围。 随后,作者笔锋陡转,一幅“鸬鹚捕鱼图”展现在我们眼前。 随着渔人的“一抹”,训练有素的鸬鹚纷纷钻进水里。 湖面开始荡漾,浪花开始跳跃,渔人开始忙碌。 鸬鹚更是上钻下跳、翻腾不迭。 小湖洋溢着一派活跃、欢腾的景象。 最后呈现给我们的,则是最具国画意味的 “渔舟唱晚图”。 袅袅四起的炊烟,渐渐暗淡的天色,恢复平静的湖面,衬托着荡桨归舟的渔人,把我们再次带入了恬静、平和的意境之中。 不难发现,小湖的平静与否跟渔人指挥鸬鹚捕鱼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渔人静,则鸬鹚静;鸬鹚静,则小湖静。 渔人动,则鸬鹚动;鸬鹚动,则小湖动。 作者正是按照先静后动、由动而静的行文思路来组织材料的。 这条思路,恰如一段起伏有致、婉转悠扬的动人旋律,让人回味无穷。 课文语言优美,形象生动,意境幽雅,富有情趣。 写渔人,先是“坐在船尾,悠然地吸着烟。 ”“悠然”一词情味蕴藉,细细咀嚼,渔人无忧无虑的神态、轻 松自如的坐姿、怡然自得的表情、平静知足的心境跃然纸上。 小湖的平静,固然是一种自然景致,但它又何尝不是渔人心境的一种折射呢。 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是也。 紧接着,是“忽然站起来,拿竹篙向船舷上一抹”。 “一抹”一词,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匠心独运。 正是渔人这看似不经意地、轻轻地一抹,才抹出了一个波光粼粼、浪花四跃的湖面,抹出了一群乖巧伶俐、活泼可爱的鸬鹚,抹出了一派鲜鱼满舱、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象。 这是打破平静的一抹,这是充满自信的一抹,这是驾轻就熟的一抹,这是满怀希望的一抹„„如果说《鸬鹚》一文有文眼的话,那就非它莫属。 最后,“荡起桨,划着小船回去了”。 渔人的形象,虽然寥寥几笔、着墨不多,但是,留给人的印象却非常鲜活。 这显然是与作者娴熟地运用准确独到的白描手法所分不开的。 相比之下,写鸬鹚的笔墨要浓重多了。 写鸬鹚,作者并非面面俱到,而是将视线聚焦在它们的动作上,或“站”、或“钻”、或“跳”、或“吞”,一只只活泼可爱、乖巧伶俐的水鸟活灵活现。 由“乖巧伶俐”使人想到它们的“训练有素”,由“训练有素”使人想到它们的主人 —— 渔人。 在这里,作者虽明写鸬鹚,但实际所写的还是渔人。 画中真正的主角不是鸬鹚而是渔人。 为了很好地映衬这位主角, 作者还描画了一个具有浓郁的水乡韵致的小湖作背景。 他用诗一样的笔调,将背景渲染得十分优美。 “夕阳照在小湖上,没有什么风,绿油油的湖面平得像一面镜子。 ”“镜子”之喻,贴切自然,充分体现了夕阳映照下的小湖平静、明亮的特点。 “湖面上荡起了一圈圈粼粼的波纹,无数浪花在夕阳的柔光中跳跃。 ”“荡起”的是“粼粼的波纹”,“跳跃”的是“无数浪花”,用词准确,语势流畅。 “湖面上留下一条波痕。 ”“波痕”比之“波纹”,细了、淡了、浅了、轻了。 以细细的、淡淡的、浅浅的、轻轻的波痕来反衬湖面的平静,既与开始时的平如明镜相比照,又跟紧接 着的波纹荡漾相呼应,给人以一种“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意蕴。 课文语言朴实、隽永,节奏舒缓、流畅,有着浓厚的抒情味,是进行语感训练和美育熏陶的极好材料,也是进行美读和吟诵的极好凭借。 教师在教学本文时,首先要引导学生充分、专注地诵读全文,使他们能够读正确、读流利。 要通过整体感知,使学生领悟行文思路,领悟湖面的平静与否跟鸬鹚捕鱼之间的关系。 领悟思路是本文学习上的难点。 其次,要引导学生熟读、美读课文,使学生能借助画面、重点词句背诵课文第一段。 有条件的可要求学生全文背诵。 积累语言应该作为本文的学习重点。 另外,还应通过反 复诵读、仔细揣摩,凭借文中的语言形象充分感受水乡的优美景致和渔人捕鱼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本文拟用三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课时应把主要精力放在熟读课文上。 要通过多种形式地读,使学生从整体上充分感知课文形象。 在此基础上,领悟作者的行文思路。 第二课时的主要任务放在读悟课文 1— 4 自然段上,凭借文中的语言形象让学生充分感受水乡的优美景色和渔人捕鱼的乐趣。 对第 1 自然段尤其需要着力品味,要在反复咀嚼好词佳句的同时,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第三课时则主要是读悟课文 5— 7 自然段,完成课堂作 业。 【设计案例】 第 一 课 时 一、题揭导入 读好课题。 ①课件呈现课题。 ②教师: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写得非常优美、非常生动的课文。 谁来读读课题。 ③指多名学生朗读课题,再齐读课题。 注意。 “鹚”是第二声,不翘舌。 [点评:读准、读好课题,看起来微不足道,其实不然。 有心人稍加注意,便可从中挖掘出丰富的训练内涵。 借此可以训练学生字正腔圆地读,借此可以训练学生响亮自信地读,借此可以训练学生大方利落地读。 这同样是一种语文基本功的训练,疏忽不得。 ]2.简介鸬鹚。 ①教师:鸬鹚是一种水鸟。 它们爱吃鱼,也爱捕鱼,而且 捕鱼的本领特别高。 大家看。 这就是鸬鹚。 ②课件呈现多幅鸬鹚的照片。 ③教师:鸬鹚捕到鱼后,就会把鱼吞进自己的喉囊。 要是让它继续吞,那鱼就吞到肚子里去了。 所以,鸬鹚捕鱼前,渔人得用绳子扎住它的喉囊。 捕完鱼后,再把绳子解开。 大家看,这就是鸬鹚的喉囊。 ④课件呈现鸬鹚喉囊的位置。 ⑤教师范写“喉囊”两字,边写边说明书写要领。 ⑥学生在书的插图旁找一个合适的地方练写“喉囊”。 [点评:“喉囊”两字非常难写。 字形难记、笔顺难辨、结构难排。 突破三难,唯有训练。 教师书写示范练,趁热打铁因势练,人人动笔扎实练。 对小学生而言,把字写正确 、写工整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 俗语有言:人能写字,字能写人。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此项基本功不但不能削弱,而且更应加强。 ]3.引入新课。 教师:课文对鸬鹚的描写会带给我们一种怎样的感觉呢。 请大家闭上眼睛,由老师美美地读给大家听。 二、通读课文 教师范读。 ①教师配乐范读全文,学生闭目欣赏。 ②读后促醒学生的语感:小湖的景色优美吧。 渔人指挥鸬鹚捕鱼的场面生动吧。 学生练读。 ①教师:带着这些美好的感觉,像老师这样,自由轻声地读课文。 读的时候,注意把字词读准,把句子读通。 ②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读后检查学生的朗读。 教师指名朗读课文。 共抽 5 位学生,分别朗读各自然段。 教师注意正音。 [点评:把课文读准读通,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并非易事。 朱熹有言:“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朱熹对读书的这个要求提得真可谓:“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我们只要照做就是。 问题在于,这样让学生读书,有人不屑一顾,有人不以为然,有人不了了之,也有人不知所措。 学生的读书水平普遍不高,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把功夫扎扎实实 地化在读原文上,这是学好语文的金玉良言。 ]3、再读感悟。 ①教师:刚才几位同学的朗读,对你们有些什么启发和帮助。 (指名回答)②教师:懂得了这些道理,咱们再读读课文,边读边体会,你觉得课文的哪些地方带给你特别优美、特别生动的感觉。 ③学生自由读全文。 ④读后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感受。 4、选段朗读。 ①教师:读了课文以后,同学们对课文的优美和生动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 但是,同学们的感受又都是与众不同的。 大家可以把自己感觉最优美、最生动的那段课文挑出来,美美地读给你的同桌听。 听的同学要专心、要投入,边听边想,你最欣赏同桌在哪。特级教师王菘舟教学实录专辑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特级教师谈小学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师说。 学习上有什么不明白的尽管来问老师,老师会帮助她一起培养小 A的。 她的妈妈听了我的这一番话,也意识到以前对女儿确实太苛刻了,表示以后会注意。 那么小 A呢,经过这次事情之后,性格比以前开朗了一些,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了。 案例二:班上一名叫小 B的男孩,聪明,但极其懒惰,缺乏自觉性,不爱做作业,一份十分钟就能完成的作业就是不做,宁愿第二天被我罚做两遍也不做。 这还是小事
特色学生党支部建设经济管理系学生党支部是一个年轻的支部,成立于
时,利用党章学习小组的学习时间,加强学生党员与入党积极分子的联系,交流思想,给予帮助,并要求学生党员及时汇报交流情况及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表现情况。 ( 7)定期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参加一定的社会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接受锻炼和教育活动。 四、党员发展方面 ( 1)坚持原则,把好发展质量关。 发展党员工作中,支部本着“坚持标准、保证质量”的方针,严肃认真对待,坚持个别吸收原则,成熟一个发展一个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公示表
GL42110020200226 226 石华先 422130195708071952 锅炉 Ⅲ GL42110020200227 227 柯晓阳 422129611010101 锅炉 Ⅲ GL42110020200228 228 胡华明 422129197612101313 锅炉 Ⅲ GL42110020200229 229 宋隋清 421182198605141339 锅炉 Ⅲ
特别企画-尼康d300拍摄赛车摄影策略教学7
着用种种的角度使照相机倾斜。 同样是倾斜着照相机,但也能根据倾斜的方向控制拍摄赛车路线的程度手动曝光 /1/2,500 秒 / ISO200/0EV /多区测光 / AFS Nikk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