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习心理与学习策略内容摘要:

,激发出学习的动 机或者潜能。 具体来说,应该做到: 第一,确立积极的学习心态 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在教师引导下构建积极的态度体系,排除内外干扰,努力建立起“一定要学会”的信念和实现目标的决心。 另外要保持心情愉快,激发起学习的兴趣。 这是在认知过程之前必要的心理准备,有助于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 第二,树立目标意识 任何的学习活动都需要有一定的目标。 结合到物理概念的学习,就是要明确这个概念在物理学习中的作用,学习要达到怎样的学习水平。 不同的物理概念有不同的学习要求,即使同一个概念,在初中、高中和大学中的要求也是不一 样的。 第三,目标也要切合自身的已有基础和接受水平,不能盲目求高、求深 比如,对于重点概念,要自觉地、努力地去掌握它;而对于一般概念,可降低要求,做到初步理解或了解就行。 ② 材料感知的策略 可以采用观察、回忆、联想和检索等方法。 例如,在引出“力”的概念时,先给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人推车,马拉犁,起重机吊起货物等。 这些生活中的现象对学生来讲都有具体的感受。 学生要自我建立起这些材料与学习目标的联系,也就是把这些现象与“力”这一抽象概念联系起来。 学生可以在联想的基础上,模拟一下这些动作,获得具体的感、知觉, 从而为学习“力”这一概念提供必要的表象,获得感性认识。 只有具备丰富的感知材料,才能使后面对概念 11 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如果上来就想把概念“吃”掉,效果往往是不好的。 这一阶段需要教师创设情境,使学生要尽量多地获取材料,为后面选择合适的信息做准备。 ③ 信息选择的策略 从蕴含在大量的与目标无关的信息中认识到与目标有关的信息。 一般说来,教师在讲课时,为了突出概念的关键,会使用一些特殊的标注手段。 如机械振动这一概念,教师在写出机械振动的定义:“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所做的往复运动”后,为了说明这个概念的关键点“平衡位置” 、“往复”,常常在这些词语下划线或加着重号以引起学生注意。 学生就应该在这两个词语上多加关注,重点理解。 对待教师的讲课内容,要敏感地找出重点,教师往往是采取多角度阐述意义或加重语气的措施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认真听讲,收集关键字词,从中找出重点。 另外,有的概念学生可能是初次接触,如横波、纵波等,对这种概念,教材给出了图形。 这些图形有助于学生形成对概念的直观印象,在阅读教材时也应该加以利用。 ( 2)分析概括阶段的策略 对信息进行加工,通过分析、概括等思维形式掌握概念的本质意义。 具体的策 略有: ① 分析加工的策略 学生通过激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全面将材料纳入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体系中,在头脑中形成概念初步的表象。 学生可以关注与此概念有关的正、反例,形成对概念的进一步认识。 正面例子传递的信息有利于概括,通过这些正例,可以获得概念的基本内涵。 而反例传递的信息有利于辨别,有助于加深对概念本质的认识。 例如,对“功”这个概念的学习,教师呈现人推车前进、起重机提起货物、 12 机车牵引列车行进等概念的正例后,告诉学生,人对车、起重机对货物和机车对列车分别都施加了作用,并使后者发生一段位移,于是就说人、起重机和机车做了功。 起初,有的学生可能认为只要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做功就发生了。 这时教师提供该概念的反例,例如,可引导学生讨论“一个人举着重物不动,人有没有对这个重物做功”。 伴随呈现这样的反例有助于学生辨别,使“功”这一概念的概括精确化。 ②概括抽象的策略 概括抽象在物理概念的学习中是最重要的思维过程,概括是在思想上将许多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事物,或将某种事物已分出来的一般的、共同的属性、特征结合起来。 在上面介绍的“功”概念的学习中,在教师呈现了正、反例以后,学生要对这些材料进行提炼,略去无关信息。 如在这些例 子中,不管是人、起重机、机车,还是车、货物、列车,这些信息都不是重要的,它们只是“力”这一物理量的施加和被施加对象,与“力”概念的本质是没有关系的。 明白了这一点,就可以从中选取重要信息,简化对象,提取出“功”所包含的本质物理量“力”。 然后,抽象出受“力”作用的这些对象的运动情况就是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一段位移。 在做了如此的抽象概括后,就得出了“功”这一概念的定义:“力和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的乘积”。 ( 3)深化理解阶段的策略 对物理概念的深化理解多采用如下措施: ①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这也就是要弄明白概念 的语言文字表述及量度公式或决定条件式; ②了解概念与有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这可以加深和扩展对所学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并有助于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 如,对于“功”这个概念,从它的定义可以明确,做功必须有两个因素:一 13 是力,二是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二者缺一不可。 只有力没有位移,就不会做功,如在水平地面上滚动的小球,重力对它是不做功的;物体在某个方向上发生了位移,但在这个方向上没有力,那么在这个方向上做功就没有发生,例如在光滑水平面上自由运动的小球就是这样。 2. 物理概念的记忆保持策略 把新概念的短时记忆转存到长时记忆中,才能长时间保持对概念的精确把握和记忆。 ( 1)及时复习的策略 对于学习过的物理概念应及时进行复习。 有的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回过头来把前面学习的知识复习一下,尽管每次所用时间不长,但这样重复几次记忆效果就很好。 复习时可用划线或圈重点、复述、画“概念图”等方法。 ( 2) 精细加工策略 在所学知识和经验之间建立联系。 该策略是把新信息的意义加以扩展,从而使概念学习从机械学习转变为有意义学习。 例如,有的学生对电容的定义式UQC= 把握不准,搞不清电荷 量 Q 是在分子上还是在分母上。 对此,除了可以根据电容的物理意义理解记忆外,还可以采取精细加工策略。 如,可以把符号 Q 看作是一个小球,而 U 看作是一个杯子,不考虑分数线,这样就可以把式子右端联想为在杯子口上放了一个小球,即 Q 在分子上, U 在分母上,那当然是行得通的;如果反过来,在小球上放杯子肯定是很难做到的,所 以 Q 就不应该在分子上。 对这个公式的记忆,还可以编成一句口诀:“电荷掉到容器里”,也很好记。 学生如果能自觉寻找一些独特的记忆理解方法的话,记忆效果肯定会不错。 当然这种记忆法与物理实质毫无联系,需要提醒学生注意对物理概念本质的把握。 ( 3)记忆的元认知策略 14 记忆的元认知就是要提高记忆的目标性、计划性、调节性等。 要学会确立记忆的目标,也就是自己要对记忆需达到的程度有明确的认识。 实践证明,对记忆内容的要求不同,效果也是不同的。 学生如果抱着记住记不住都无所谓,到时用到了再说这 样的心态,记忆的效果当然好不到哪里去。 学生还应该学会对自己的记忆对象有一个明确的计划,这个计划应该包括记忆的重点、记忆采取的方式、记忆的时间安排等项目。 记忆的计划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要根据记忆的效果来评价是否合适,如果记忆效果不理想,则说明在记忆方法或实施程序上存在问题,就应做出相应的调节,以保证记忆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物理规律学习策略 对物理规律的学习,可 分为 习得和巩固两个阶段: 1. 物理规律的习得策略 ( 1)规律学习前的准备 物理规律学习的准备包括动机、态度的准备和知识的准备。 在学习一个新的物理规律之 前,应该首先建立积极的学习心态和树立目标意识,在动机和态度上为学习规律做好准备。 这对于新规律的学习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学习一个物理规律 之前, 必须拥有与此规律有关的物理概念的知识。 以动量定理的学习为例,在学习这个定理之前,已经学习了冲量和动量这两个概念,那么这两个概念就是动量定理的准备知识。 如果对它们没有理解把握,在动量定理的学习过程中就会遇到困难,从而影响这个定理的学习进程。 因此,在学习这个定理时就要检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