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的著録内容摘要:
启发,有特殊价值。 二、有时稿本中有很多俘签,渉及成 稿等情况,可以帮助鉴定。 抄本有确切依据能鉴定出确切具体年代或抄写者的,即著録详细,如:清雍正元年謝浦泰抄本;清乾隆内府抄本;清黄氏銀花藤館抄本;等等。 有时抄本鉴定比刻本更难,纸张、墨气、字体、风格、藏印等,都可提供一些线索,没有确切依据的,即可宽泛著録为好,如清抄本,民国抄本,抄本。 ⑧刻公文紙印本的著录: 古代纸料贵重,印文又用纸量大,所以有一些書籍是利用已经用过的旧公文纸的背面印刷的,因此称“刻公文纸印本”。 以旧公文纸印書,本来是为节约用纸,但这样的印本,根据纸背公文所记的年代及内容,却可供作者查原書 印刷时间范畴的大致参考,故又赋予了其特定的版本价值。 例如 :題唐馮贄 所 撰《雲仙散録》;就是宋開禧刻公文紙印本; 此书开版宏朗,刻印精美,即为宋版书中不多见的公文纸印本,经清代郁松年、徐渭人、丁丙等收藏,具有很高的版本价值。 值得珍视。 刻公文紙印本很少,要注意鉴别。 藏版处与牌记的著录: 藏版处 : 有时作为官刻中各地方官府机构的刻印主持者,但有时是作为单纯的藏版处,因此要注意区别,审慎判别。 特别注意非 刻印主持者 的藏版处,如“本衙”、“谷仓”、“儒学”等,不能著录为 刻印主持者 ,直接反映版本的不同价值。 牌记 : 牌记又称书牌、墨围、碑牌。 与现在的版权页类似,但所记载的内容不如版权页完整而系统。 常常镌有书名、作者、镌版人、藏版人、刊刻年代、刊版地点等。 明清时期的书牌作用多为表示特色和所有权,明清以前则更多是刻书题记,讲刻书缘起,选用底本,校本,甚至多少具有广告宣传作用。 其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有方形、钟形、鼎形、葫芦形等不同样式; 例 1:明弘治五年詹氏进德書堂刻的《大广益会玉篇》的牌记,是一幅“孔子授徒图”,牌文是用题额和对联来处理的。 题额为“玉篇广韵指南”,左为“三峰精舍弘治壬子夏之吉”,右为“詹氏进德書堂重刊” ,整个牌记图文并茂,巧夺天工。 例 2:张存惠晦明轩刻的《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其牌记造型也很别致:它有三个牌记,卷首是长方形龟座牌记“泰和甲子下己酉晦明轩刻書”,目录后琴形牌记“平阳府张宅印” 刻在書中某卷后面, 还有一个古钟形牌记“晦明轩记”。 例 3: 本馆所藏《颐堂先生文集口口卷》,南宋乾道八年王抚干宅刻 本,清丁申、丁丙跋,其牌记“乾道壬辰六月王幹宅谨记”即在卷一后,有时会忽视,故 著录时要细致。 另外,有确切依据的,要著录完整。 例如,有一部书牌记署“光绪三十三年三月首版;印行者:国学保存会”,就应著录 为“清光绪三十三年国学保存会铅印本”,其月份省去。 (二)、版式项目的著录: 古籍版式指古籍版刻的样式。 包括版面、大小题名、版框(亦称边栏)、界行、天头、地脚、版心、行款、字数、鱼尾、象鼻、书耳、书牌、条记、句读、插图等等。 版式的概念出现在雕版印刷行世之后,但明显保留了雕版印刷之前的简策、手写帛书等装帧形式的特点。 版式项目要结合审报表格中版式项的要求进行著録。 古籍版式图 版框:也称为边栏,指每版内围框文字的四周边 线,上方叫“上栏”,下方叫“下栏”,两旁叫“左右栏”。 单线的叫“单边”或“单栏”,双线的叫“双边”或“双栏”。 一般比较粗黑,给人稳定感。 四周只印一道粗黑的边线,称为四周单边。 四周粗黑线内侧再刻一细黑线,称四周双边。 如果仅左右粗黑线内侧有细黑线,称为左右双边。 不仅有规范、整齐版面的作用,而且保留了简策、帛书的遗风。 一般卷轴、经折装,上下单边。 界行:分隔版面行字的隔线。 也称界格。 指在版面内分割行字的直线。 两道隔线间的条格叫界格,是竹木简书籍的流风余韵。 在鉴定和著录时,人们习惯以半叶计算,叫做“半叶行字”, 有的径称“行字”,若每一行中有两排字(通常为大字的注解),叫做“小字双行每行字”。 若双行字数与单行正文相同,就不再注出。 这种著录和说明方式,称为行格,又称行款。 行款:又称“行格”,指文字的書写顺序和排列形式,也指正文之行数与字数。 通常以半叶计算。 同一种书,不同时期有不同刻本,行款也往往不同。 故行款为鉴别版本依据之一。 字数:指一版内或半版内所刻所排每行的文字数目。 一般习惯统计半版或半叶所刻每行的文字数目。 古籍每版的行字大多是固定的,如十行二十四字,九行十八字,小字双行字数一般也是相等的,但少数也有字数不等的,还有小字双行字数翻倍的。 版心:也称“叶心”,或简称“心” , 为一版印页的中心,指古籍书叶两半叶之间、没有正文的一行,是对折时的标准。 为折装整齐,版心多刻有鱼尾、口线等,为便检索,也常记有书名、卷数、页码、每卷小题、刻工姓名等文字。 因为这一行居于两版的中心,故称版心。 版心通常有用作对折准绳的黑线和鱼尾形图案。 版心下 题是否有字数,主要是指宋代统计本版字数的内容,也就是计量付酬。 其它内容如卷、書名等就不要反映。 书口: 又称 版口,或简称口。 也是版心。 就书版而言它是版心。 就印纸折叠装订成册,特别是对于以包背装或线装的方式装订起来的书籍而言,就成了書的可以翻阅的开口,故称书口。 鱼尾:版心中间的图形︻,因其酷似鱼尾,故名。 刻于距版心上边大约四分之一之处。 有时版心上下方都有鱼尾。 一个鱼尾为单鱼尾,两个鱼尾称双鱼尾,或对魚尾、顺魚尾个别有三个鱼尾。 鱼尾刻印出花样的称花鱼尾。 鱼尾的作用是用作标示中缝线,作为折叶的标准。 既美观又实用。 象鼻: 鱼尾上下到版框有一条线,叫做象鼻。 象鼻为一条细黑线的叫细黑口或小黑口,象鼻为一条粗黑线的称为粗黑口或大黑口,无象鼻者, 象鼻是空白的 为白口。 书耳:又称“耳子”“耳题”“耳记”。 版框外左上角的空格, 1 厘米宽、三四厘米长,格内刻有简单的篇名,因为形状象耳朵,所以称书耳。 书耳中的题名叫耳题、耳记。 例如:明嘉靖九年刻的《农書》;上下两栏;即有書耳。 朱丝栏:乌丝栏:行格界栏以红色印的称为朱丝栏,以黑色印的称为乌丝栏。 主要见于唐以前写本。 明清时期,专有印刷各种颜色笺格的作坊,用不同颜色界栏笺纸抄写的古籍,通常 直接著录为红格、黑格、蓝格、绿格等等。 例如:本馆藏的《银海精微二卷》;清乾隆四库全書本,写本,即为朱丝栏,较精美。 (三)、装帧形式的著 録: 古籍的结构 单叶装订成册,就成为一部古籍。 现存古籍以线装居多。 古籍的结构是指一部具体古籍外在形式和内容的各个组成部分,在流传的过程中,逐渐有其特定的名称。 古籍结构图 书签:用作题写书名的长方形纸条,一般贴在古籍封皮左上角。 有时还有册次和题写人姓名。 书衣:为保护书在书的前后加的封衣,也称封皮,一般选用较硬的纸作为书衣的材料,并在 书衣上题写书名。 书名叶:在封皮之后,题有书名的一叶,又称封面、封、面叶、内封面。 书名叶的后面一般加上一张空白纸,叫护叶或扉叶。 书脑:装订时,锥眼订线的地方叫书脑。 书脊:也称书背,一书装订处的侧面,如同书的脊背,称为书脊。 书首:书脊的最上端,称为书首,又称为书头。 书脚:书脚是书的底部,有些藏书家自己为方便翻检、阅读或者保存而将书名写上去。 书根:书脚中简单记载卷册的部分。 古籍 装帧形式 的 著录 书籍装帧形式发展的三个阶段 我国古代书籍是以一定装帧形式组合起来的一定数量的手刻、手写或印刷材料的 篇页。 不同的装帧形式,反映了書籍在不同时期的发展阶段, 同时也反映了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是 很重要的古代書籍形式的实证。 我国书籍先后出现了简册、卷轴装、经折装、梵夹装、旋风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形式。 从而也形成了我国书籍装帧历史的三大阶段:简册时期、卷轴时期和册叶时期。 主要装帧形式 简策: 中国古代书籍的装帧始自简策。 在纸发明之前,甚至在纸发明以后数百年间,也就是从商周到东晋的数千年中,中国古代书籍主要载体是竹木。 简策意即编简成策,古人将竹木加工处理成狭长的简片,把若干简用绳编连起来即为策。 竹 木简编连方式主要是用绳像编竹帘子一样地编连,普通者上下端编两道绳即可,若是长简,为牢固耐用,则需编三四道绳。 根据考古实物,既有先写后。版本的著録
相关推荐
160 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洗发、护发、护肤用品、化妆品、婴儿护理产品、妇女卫生用品、医药、食品、饮料、织物、家居护理及个人清洁用品。 佳洁士 节约 牙膏是宝洁公司推出的新产品 ,为配合宝洁公司的牙膏市场推进计划 ,特进行本次广告策划 ,本次策划将为 佳洁士 节约 牙膏塑造独特的市场形象 ,并以全新的方式推向市场 本次策划书的文本结构如下 : 市场分析 牙膏中国品牌发展历程 产品分析
病,只是发展速度和严重程度不同。 牙周病通常最先光顾嗜好烟酒的男女以及身患糖尿病的人,因为吸烟和 饮酒都会加快牙结石的产生,降低牙龈对抗细菌感染的能力,而糖尿病患者对抗细菌感染的能力原本就不高,所以更容易被细菌找上门来。 另外,刷牙不认真,方法不正确,维生素 C 摄入量不足,生活缺乏规律,长期性精神压力较大等等也都是诱发牙周病的因素。 虽然牙周病是牙齿常见病,但却不像龋齿那样被人们所了解和重视。
,飲料需求量大增,他正在考慮要不要「酌量加碼」,也隨口提醒兒子,「要算著點花」,結果,平常看似神經大條的兒子冷不防回他一句,「我知道怎麼用啦。 」蔡漢朝拍一下自己腦袋說,「唉。 高中了,我都忘了原來他會算。 」兒子女兒花錢的方式也大不相同。 蔡漢朝觀察到,兒子喜歡把有限的零用錢存很久,然後集資買一個大東西犒賞自己,例如遊戲機;只差一歲的妹妹,則 是每天十元、二十元的零食不離口,「這也是選擇。
坚守的保养原则喔。 美容大王教战守则 ——— 呵护睫毛不败 4 妙招 ◎不败妙招 1:要轻柔地卸 有些眼部卸妆 品要倒在化妆棉后再压在眼睛上抹掉,现在还出了一种标榜能轻松卸掉眼妆的卸妆棉,广告里模特儿将卸妆棉按在眼睛上再拉开妆就掉了,可是这种方式会让睫毛掉得很凶,也卸得不够干净。 我最喜欢的卸妆品是植村秀的卸妆油,脸上不管什么部位的妆,它真的都能卸得掉喔。 卸眼妆时卸妆油要多挤一点,眼睛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