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给孩子的6堂理财课内容摘要:

,飲料需求量大增,他正在考慮要不要「酌量加碼」,也隨口提醒兒子,「要算著點花」,結果,平常看似神經大條的兒子冷不防回他一句,「我知道怎麼用啦。 」蔡漢朝拍一下自己腦袋說,「唉。 高中了,我都忘了原來他會算。 」兒子女兒花錢的方式也大不相同。 蔡漢朝觀察到,兒子喜歡把有限的零用錢存很久,然後集資買一個大東西犒賞自己,例如遊戲機;只差一歲的妹妹,則 是每天十元、二十元的零食不離口,「這也是選擇。 」蔡漢朝說,基本上只要沒有不良嗜好,無論吃零食還是打電動,他都尊重孩子的選擇。 「朋友是一本本好書,好書越多越好」 立委賴士葆的兒子打從念醫學系開始,因為有一位企管系的名教授老爸,耳濡目染之下,就對證券投資興趣頗高,大二時每天老遠從陽明醫學院下課,立刻飛奔到台大上「證券研習課程」,也跟爸爸請教股票經,教授老爸給他的建議卻是,不管投資任何金融商品,終究都是在投資人。 買股票,投資公司老闆,買基金,投資基金經理人,看對人,八成就不會賠錢。 賴士葆頂 著名教授光環,也陰溝裡翻過船。 幾年前,他買了美國股票,結果熟識的美國營業員捲股票走人,他隔海打官司打了很久,花了不少錢,終於把股票要回來,結果這些股票後來又因為公司負責人操守不佳,最後淪為壁紙;賴士葆按著心臟苦笑說,他再也不做跨國投資,「太遠了,看人就會失準。 」 不過,世新大學郭迺鋒教授提醒,人的投資要一視同「人」,不要小小年紀學會功利投資。 現代許多父母努力把孩子往明星學校擠,為的是要和名人小孩作同學,但「投資人」其實是一種普世價值,不能有目的作後盾,他相信,如果只會用金錢的階級,把人分成三六九等,未來恐怕難有更大的格局、有更大的成就與事業。 當然,投資標的百百種,不是只限定在「人」,在網路上自營健康食品的簡健銘另有一套投資哲理。 簡健銘的太太在台灣飛力浦上班,他為了孩子教育,辭掉原本優渥的財務主管職務,在家從事電子商務。 傍晚,陽光撒在送孩子去補習班的車子裡,臉 上洋溢著笑容的簡健銘說:「我把時間拿來投資孩子,這是全天下報酬率最高的投資。 」簡健銘的兒子高一、女兒小五,一雙兒女在爸爸建議下,從三年前就學習開始記流水帳,建構「收入」和「支出」的概念。 他建立一種機制,鼓勵孩子投資「未來」 —— 就是每年歲末計算結餘,流水帳上的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