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政〔20xx〕22号内容摘要:
33%,建设一批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 第五章 现代农业 第一节 调整农业结构 调优种植业结构。 推进种植业的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鼓励规模化种植,引导集中连片开发和种植,重点培育五大种植业基地,适度发展林药间作和林草间作等立体种植模式,提高种植业的综合效益。 扩 大养殖业规模。 突出发展奶牛养殖,稳定生猪、羊和鸡的生产。 继续支持和培育奶牛养殖大户,加大财政对养牛大户的扶持力度,抓好畜禽品种的改良和良种引进,扩大优质牧草种植面积,实现畜牧业规模养殖。 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确保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率 100%。 围绕龙头企业,配套建设五类无公害畜牧业基地。 “十一五”末,全市肉类总产量达到 31 万吨,蛋类总量达到 30 万吨,奶类总产量达到 30 万吨。 畜牧业产值占农业— 18 — 总产值比重达到 55%以上,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畜牧业产值比提高到 ∶ 1。 稳定发展林果业。 发展工业原料林、经济林和生态 保护林,建立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 重点抓好工业原料林和经济林两大基地建设,“十一五”期间,累计造林 70 万亩,其中退耕还林 20万亩,太行山绿化 19 万亩,工业原料林 27 万亩。 全市活立木积蓄量增加到 430 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 29%。 第二节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建立健全农机投入机制,扩大购置补贴规模,调动农民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积极性,突出抓好重要农时、重点作物、关键环节的机械化生产,健全农机服务体系。 在全省率先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率先实现农机服务产业化。 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 350 万千瓦,机耕地、机播地、机 收地所占比例分别达到 90%、95%和 70%。 “十一五”期间在全市范围内全部实现秸秆还田和青贮、气化、氨化等秸秆综合利用。 第三节 农业标准化与市场建设 建立和完善农产品价格供求与市场监测预警、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监管等信息系统,推广采用地膜、温室、喷灌、滴灌、测土施肥等先进适用技术,规范农产品生产和加工质量标准,建立和完善安全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建立健全农业服务信息网络 ,及时为广大农民提供产前、产 — 19 — 中和产后服务。 拓宽农业企业与农户的联系渠道,组织农民搞好生产、管理和销售。 大 力发展农产品储藏、保鲜、包装、运销等中介机构 ,搭建农业、农民与市场对接的桥梁。 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行业协会+基地+农户”的形式,形成小农户大基地、小规模大群体的生产经营格局。 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 ,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开发农业,开拓农村市场,积极发展外向型农业。 第四节 促进农产品转化增值 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依托,引导骨干企业与农户建立以资本为纽带的利益联结机制,外联市场,内联基地,基地连农户,形成松散型和紧密型的利益共同体,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带动农民进入附加值较高、经济效益较好的加工、 流通环节,使农民分享农产品加工、销售环节的利益。 扶持蒙牛乳业、瑞丰纸业、河南斯美特、孟州金玉米、博农乳业、河南恒慧通、正虹集团焦作禽业分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搞好玉米、小麦、饲料等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扩展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第六章 增加农民收入 完善 “三农 ”支持保护体系。 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建立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在国家继续推行良种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支持“三农”的具体措施,不断加大补贴力度,提高使用效率,引导社会— 20 — 资金向农业和农村投入,促 进农业投资多元化。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加快建立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清理和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歧视性政策,建立和完善农民工劳动合同制度。 加强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 完善外出务工信息服务网络,搞好组织和服务,引导农民工向城镇有序流动。 拓宽劳务输出渠道,鼓励农民和农村企业到境外从事生产经营,促进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 “十一五”期间,每年转移乡村人口不少于 10 万人。 加强农村扶贫。 强化各级政府扶贫责任,建立财政扶贫资金稳定增长机制。 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坚持开发式扶贫,继续实行整村推进扶贫开发。 对自然条件恶劣、资源贫乏、生态脆弱的乡村实施搬迁式扶贫。 扶持发展特色产业,提高贫困乡村自我发展能力。 “十一五”期间,基本解决 9 万人口脱贫问题。 第七章 新农村建设 第一节 科学规划稳步推进 根据市域总体规划,加快县城、乡镇、中心村的规划体系建设,依据国家规划法律法规,制定我市县乡村规划管理办法。 按照现代化的要求,调整村庄规划的思路和定位,既考虑农村布局现状和农民生活习惯,又体现新农村的特色,坚持以农民为本,顺从民意,关注民生,科学确定发展规模和发展定位。 从市县城中村、城郊村、乡镇所在 地、景区周边村、干线公路和旅游通道沿线村庄中选择一批基础条件好、经济实力强、群众积极性高的 — 21 — 行政村作为试点,按照城中村、城郊村、平原村、山区村、滩区村五种类型,在“十一五”前期完成一批试点村的规划和建设,取得经验后在全市展开。 第二节 大力发展农村公用事业 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的支持力度,确保教育、卫生、文化等新增财政支出主要用于农村,减轻农民负担,缩小城乡居民享受公共服务的差距。 实行农村免费九年义务教育。 加快寄宿制学校和薄弱初中建设,建立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长效机制。 加强农村教师培训 ,使50%以上的农村教师得到一次专业培训。 实行城市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制度。 积极发展现代远程教育。 加强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 加强农村卫生医疗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农村医疗水平和装备水平。 加强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 不断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面, 2020 年基本覆盖全市。 建立健全贫困家庭的医疗救助制度。 大力推广农村沼气等新能源,沼气普及率达到 20%以上。 加强农村通讯基础设施建设,降低农话成本,实现城乡通话费同价。 加快农村道路建设,实现村村通硬化路。 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十一五” 期间解决农村 30 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创造安居乐业、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与人和谐 相处的良好环境,力争 全市 80%的村镇基本建成文明村镇。 — 22 — 第三节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把农村基层党建与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素质以及提高农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结合起来,通过发展文教事业,活跃农村文化、体育生活,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完善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等措施,在农村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切实加强农村的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通过发扬民主,完善“一事一 议”等村务公开活动,保障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第八章 农田水利建设 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兴利与除害结合、防洪与抗旱并举的原则,以水库除险加固、洼地除涝、农田与灌区节水改造为重点,搞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搞好农村土地整治,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步伐。 到 2020 年,新增节水灌溉面积 35 万亩,有效灌溉面积达90%。 完善防洪除涝体系。 配合国家重点水利工程布局,加快河口村水库、群英水库二库等防洪骨干工程的建设;完成白墙、马鞍石、小柴河、月山等 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按照 50 年一遇的标准,组织大沙河、丹河、蟒河等排涝沟河的清淤疏浚工作,形成多层次、高标准、覆盖全市的防洪除涝体系。 搞好水资源开发与利用。 积极推进南水北调总干渠工程建设,加快小浪底北岸灌区项目的开发,加快完成西霞院灌区、武 — 23 — 陟引黄灌区等新水源的开发,做好引沁、广利、丹河、白墙水库等老灌区配套续建及节水技术改造,提高我市的水资源保障能力。 以我市列入国家节水灌溉市为契机,大力发展地埋管、喷灌、滴灌、渗灌等节水灌溉新模式,推广渠道防渗节水新技术,提高农业节水能力。 第九章 农村体制改革 相关链接 4:新农村建设重点工程 五大种植业基地 小 麦 种 子 基 地 :以温县、武陟、博爱为重点,高标准建设 80 万亩。 优质专用玉米基地:以孟州、沁阳为重点,建设 120 万亩。 无 公 害 蔬 菜 基 地 :以博爱和中心城市周边为重点,建设 80 万亩。 四 大 怀 药 基 地 :以武陟、温县为重点,建设 25 万亩。 食用菌生产基地: 建设 20 万吨投料规模。 人工牧草,优质苜蓿为主发展到 20 万亩。 五类畜牧业基地 6 万头奶牛 ,30 万头肉 牛, 3000 万只家禽, 200 万头生猪、 100 万只肉羊。 林业基地 以黄河滩区为主,以平原林网带为辅,建设 55 万亩工业原料林基地;北部山区发展柿子、核桃、枣、苹果、桃、葡萄、梨等干果、鲜果为主的经济林基地 25 万亩。 新农村建设的“四新” 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主题,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新产业 以城镇化为动力,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建设新村镇 以阵地建设为依托,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根本,培育新农民 以班子建设为关键,以建立健全制度为保证,树立新形象 — 24 — 长期稳定和继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集约化程度。 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转移支付力度。 继续加强农村“三教统筹”,加大农村基础教育力度。 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 完善失地农民的保障措施,建立健全失地农民就业安置和基本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城乡统筹,不同层次的养老、医疗、救济等社会保障制度,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 所济,确保农民的基本权益。 农村体制改革走在全省前列。 第三篇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强力推进工业强市战略 ,以提高产品加工度、产业集中度、经营外向度为产业结构调整方向,通过壮大支柱,培育骨干,突出特色,优化布局,科技推动,项目带动,尽快形成有一定规模的工业经济总量,尽快形成一批比较优势明显、带动能力强的产 业群体,尽快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市场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构建基础稳固、主业突出、技术先进、相互协调的现代工业体系新框架。 “十一五”期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力争达到 13%以上。 第十章 发展壮大支柱产业 以延伸产 业链条为手段,继续发展壮大五大支柱产业。 按照建设重大项目、壮大核心企业、构建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的 — 25 — 思路,通过引进大项目、增加大投入,进一步培育壮大能源、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化工、汽车零部件和农副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形成我市的支柱产业集群。 “十一五”末,五大支柱产业群争取实现销售收入 1100 亿元,利税 165 亿元左右。 第一节 能源工业 按照矿产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和建设高参数大容量机组的思路,整合焦作矿区煤炭资源,抓好现有矿井技术改造扩容及新矿井接替工作,重点抓好焦煤集团中马村矿、演马庄矿、古汉山矿等主力矿井 改扩建及新河矿井、九里山 4 600MW 和西紫陵4 1000MW 火力发电厂等大项目建设,积极推进燃煤小火电机组关停及热电联产综合利用改造,调整电源结构。 第二节 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业 按照“煤 — 电 — 热 — 氧化铝 — 电解铝 — 铝材深加工”、“金属镁-铝镁合金-铝镁合金制品”、“电解铅-蓄电池及其它铅制品”产业链,突出发展以铝为主的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业,着力推动铝板带箔、铝合金、铝型材三大精深加工链的延伸,全面提升铝工业的整体竞争力。 重点抓好中铝煤电热铝一体化、万方20 万吨铝板带等项目实施,建设国家级铝工业基地。 第三 节 化学工业 按照由原材料化工向精细化工转型,传统化工向医药化工、生物化工转型,单一中小化工企业向大型联合化工企业转型的发展思路,重点推进昊华宇航公司 50万吨烧碱和 50万吨聚氯乙烯、— 26 — 佰利联公司 5 万吨 氯氧化锆 等锆盐系列产品、 15 万吨钛白粉系列产品、多氟多公司 20 万吨氟化盐系列产品、 50 万吨完全生物降解塑料等一批大项目的建设,加快发展化学工业。 第四节 汽车零部件工业 按照“零件 — 部件 — 总成 — 系统 ”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工业,围绕高档客车、大型运载车、高级轿车、工程机。焦政〔20xx〕22号
相关推荐
高杂志编审质量,扩大杂志发行量,做好服务工作,使其成为协会广大会员和社会同业人士的良师益友。 五、积极发展会员,搞好分会组织建设 要树立为煤炭行业财会事业服务,开门办会的观点,既要继续着重做好原国有重点煤炭企业的会员工作,也要积极争取原地方国有煤矿和各类所有制的煤炭企事业单位加入本分会,进一步壮大本分会组织,扩大本分会影响。 在分会日常工作和开展的各项活动中,尊重会员的主体地位
梅 富鑫煤矿 B4/无烟 煤 无爆炸 (III) 不易自燃 030312 新余市渝水区欧里长坡煤矿 B4/无烟 煤 无爆炸 (III) 不易自燃 030313 新余市渝水欧里带元岭下煤矿 B4/无烟 煤 无爆炸 (III) 不易自燃 030314 新余市渝水区欧里带元长立煤矿 B4/无烟 煤 无爆炸 (III) 不易自燃 030315 新余市渝水区欧里秋泥兴煤矿 B4/无烟 煤 无爆炸
uth. 良药苦口利于病。 Good watch prevents misfortune. 谨慎消灾。 Great barkers are no biters. 好狗不挡道。 Great hopes make great man. 伟大的抱负造就伟大的人物。 Great minds think alike. 英雄所见略同。 Great men have great faults. 英雄犯大错误。
产日期 的 完 第四件( 2020年 3月刊) 生活美容中心红酒面膜 1 真货 :制造商 —— COSME SCIENCE CO。 , LTD 假货 :制造商 —— COSME CCIENCE CO。 , LTD 2 真货 :激光标签在 “Febli”下面有一条横 假货 :有很多条或没有 3 真货 :红酒面膜的右下角 “生活美容中心 ”字颜色为蓝偏紫。 假货 :红酒面膜的右下角 “生活美容中心
据其工艺原理,上述三种处理工艺都适合重碳酸盐硬度比 较高的水质,然而三种处理工艺在凝汽器管材和循环水系统的防腐方面都存在隐患。 首先,循环水补冲水加硫酸调 PH 值+复合水质稳定剂处理。 该处理工艺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是 SO42- 对循环水系统水泥构件的影响,对于循环水的补充水源,如果其SO42- 含量较高则要充分考虑加硫酸后 SO42- 含量的变化及浓缩后 SO42- 含量是否超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