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概述内容摘要:

多公顷,同比增长了 %;单季稻播种 万公顷,连作晚稻 万公顷。 第三章 调整优化工业结构 提高国际竞争力 (十五 ” 规划节选) 第七 条 建设壮大临港大工业 临港大工业是宁波现代工业的代表和产业发展的特色优势。 造纸业,依托大项目和优势企业,形成规模效益突出、产业关联度大的纸业产业群体,形成行业整体优势。 重点加快建设白板纸三期,力争达到 150 万吨生产能力。 大力发展液体包装纸、高强度瓦楞纸及防伪和防霉等特种纸板、艺术卡纸等纸制品,扩大纸制品企业规模,提高档次。 嘉兴市 国际专利主分类号: D21C 3/20 DMC 清洁制浆 浙江篇 20201011 40- 18 位于浙江省东北部、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腹心地带,是长江三角洲重要城市之一。 市境介于北纬 30度 21分至 31度 2分与东经 120度 18分至 121度 16 分之间,东临大海,南倚钱塘江, 北负太湖,西接天目之水,大运河纵贯境内。 市城处于江、海、湖、河交会之位,扼太湖南走廊之咽喉,与沪、杭、苏、湖等城市相距均不到百公里,区位优势明显,尤以在人间天堂苏杭之间著称 市境陆域东西长92公里,南北宽76公里,陆地面积3915平方公里,其中平原3477平方公里,水面328平方公里,丘陵山地40平方公里,市境海域4650平方公里。 境地势低平,平均海拔3.7米(吴淞高程),其中秀洲区和嘉善北部最为低洼,其地面高程一般在3.2米~3.6米之间,部分低地2.8米~3.0米。 全市有山丘200余个,零散 分布在钱塘江杭州湾北岸一线,海拔大多在200米以下,市境最高点是位于海盐与海宁交界处的高阳山。 市境为太湖边的浅碟形洼地,地势大致呈东南向西北倾斜,由于数千年来人类的垦殖开发,平原被纵横交错的塘浦河渠所分割,田、地、水交错分布,形成 “ 六田一水三分地 ” ,旱地栽桑、水田种粮、湖荡养鱼的立体地形结构,人工地貌明显,水乡特色浓郁。 农村经济 2020 年上半年,嘉兴按照打造城乡一体化先行之地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 “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 的中心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扶农、支农政策,继续调整农业结构,大力推进农业 产业化经营,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国际专利主分类号: D21C 3/20 DMC 清洁制浆 浙江篇 20201011 40- 19 一 、 量持续增长,农民增收渠道拓宽。 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 亿元,同比增长 %,其中:种植业产值 亿元,增长 %;畜牧业产值 亿元,增长 %;渔业产值 亿元,增长 %。 实现农民人均现金纯收入 4105 元,同比增长 14%。 从农民收入来源构成分析,来自一产的收入为 530 元,与去年基本持平;来自二产为 2644 元,同比增长 %;来自三产 756 元,同比下降 %。 从农民收入的结构来看,务工收入和非经营性收入增长较快,家庭 经营收入增长平稳。 上半年我市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 2738 元,同比增长 %,占总收入的比重为 %,同比增加。 家庭经营人均现金纯收入 1192 元,同比增长%,占总收入的 29%,比去年同期下降 个百分点。 农村居民获得的转移性和财产性现金纯收入人均 175 元,同比增长 %,其中集体分配股息和红利、租金收入持续增长,同比分别增长 4 倍和 %。 这反映出我们在加快农民转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和推进农村社区股份制改革方面的工作成效开始显现。 二 、 传统产业保持稳定,生产效益有 所提升。 全市春粮种植面积 万亩,总产 万吨;夏粮面积 万亩,预计全年粮食生产面积约为272 万亩,粮食总产 126 万吨。 传统经济作物面积继续调减,全市春季蔬菜种植面积为 万亩,比去年同期减少 4 万亩;瓜类 万亩,同比减少 万亩(减少部分主要是露地瓜类);花卉苗木 万亩,同比减少 万亩。 上半年,全市肉类总产量 万吨,同比增长 %;禽蛋产量 万吨,同比增长 %;牛奶产量 万吨,同比增长%。 春蚕发种 万张,总产茧 19244 吨,同比增长 %。 全市国际专利主分类号: D21C 3/20 DMC 清洁制浆 浙江篇 20201011 40- 20 水产养殖总面积为 万亩,同比减少了 ,总产量 吨,同比增长 %。 湖州 概述 湖州市地处浙江省北部,东邻上海,南接杭州,西依天目山,北濒太湖,与无锡、苏州隔湖相望,是环太湖地区唯一因湖而得名的城市。 湖州是一座具有 2300 多年历史的江南古城,解放后,先后设浙江第一专区、嘉兴专区和嘉兴地区, 1983 年撤嘉兴地区,建湖州、嘉兴两个省辖市。 湖州市现辖德清、长兴、安吉三县和吴兴、南浔二区。 总人口 257万,其中市区人口 108万;总面积 5818 平方 公里;城市化水平达到 %,中心城市建成区。 湖州有较好的区位条件。 距杭州 75 公里、上海 160 公里、南京 220公里。 南北走向的 104 国道、杭宁高速公路、宣杭铁路和东西走向的 318国道、被誉为 “ 东方小莱茵河 ” 的长湖申航道、已开工建设的申苏浙皖高速公路贯穿湖州全境。 新长铁路和即将修建的湖乍铁路使湖州分别与陇海、沪杭两大铁路干线连通。 湖州还拥有全国一流的内河铁路、公路、水运中转港。 湖州素有 “ 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文化之邦 ” 之称。 湖州是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 “ 先行 规划、先行发展 ” 的 14个重点城市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全市国有、城乡集体企业改制任务已基本完成。 产业结构从原来的传统丝绸、建材业为主,形成了以新型纺织、新型建材、医药化工、特国际专利主分类号: D21C 3/20 DMC 清洁制浆 浙江篇 20201011 40- 21 色机电四大特色优势产业为支柱、电子信息和环保产业快速发展的格局,先进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 50%。 全市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有 37家,拥有全国最大的童装市场--中国织里商城和全省最大的实木地板和胶合板集散中心--南浔建材市场。 湖州市位于东经 119度 14分 –– 120度 29分、北纬 30度 22分 –– 31度 11分之间,东西长度 126 公里,南北宽度 90公里,处于浙江北部,太湖南岸,紧邻江苏、安徽两省。 现辖德清、长兴、安吉三县和吴兴、南浔两区, 东部为水乡平原,西部以山地、丘陵为主,俗称 “ 五山一水四分田 ”。 湖州地处杭嘉湖平原, 80%以上的耕地是旱涝保收的高产田,是浙江省和全国的粮食、蚕茧、淡水鱼、 毛竹的主要产区和重要生产基地。 菱湖区是全国三大淡水鱼养殖基地之一,安吉县居全国十大 “ 毛竹之乡 ” 之首。 近年来,按照提前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要求,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取得明显进 展。 2020 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1020902 万元 ,粮食总产量 万吨。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走贸工农、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化之路,成功培育发展了一批具有区域特色和规模优势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全市已基本形成了特种水产、竹笋、名茶、瓜果、油菜籽五大生产区和特种水产种苗、瓜菜种子种苗、花卉苗木等三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形成了新市油脂等一批经济实力强、辐射面广的农业龙头加工和流通企业。 工业是湖州经济的主体,现已形成丝绸、建材、机械、电子、轻工、纺织、化工、医药、食品等门类较多的现代工业体系。 国际专利主分类号: D21C 3/20 DMC 清洁制浆 浙江篇 20201011 40- 22 安吉竹扇 安吉鄣吴是近代艺术大师吴昌硕故里,素有 “ 书画之乡 ” 和“ 扇子之乡 ” 美称。 安吉竹扇集艺术性、收藏性、实用性、纪念性于一体,是理想的馈赠佳品。 安吉现有竹扇工艺厂 30多家,各类工艺扇远销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各地。 进入新世纪以来,湖州凭借巍巍天目、清凉莫干、广袤竹海、浩浩太湖、苕霅碧水等优美的自然景观,江南菰城特有的蚕丝文化、茶文化、湖笔文化所包孕的吴越历史人文景观,着力于建设现代化山水园林大城市、江南水乡、绿色长廊、南太湖文化名城,正朝着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前进。 德清县概述 德清地处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西部,东望上 海,南接杭州、北靠环太湖经济圈、西枕天目山麓。 现全县总面积 平方公里,辖 9 镇、 2个乡、总人口 43 万。 德清山水毓秀、人文荟萃、物华天宝,是全国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县。 德清交通便利,通信发达,商品流通快捷。 宣(宣城)杭(杭州)铁路、104 国道、杭(杭州)宁(南京)高速公路穿境而过。 南北连接苏南和杭(杭州)宁(宁波)绍(绍兴)经济区,具有得天独厚的经济地理位置。 德清目前已形成了以生物(医药)化工、机械电子、粮油食品、新型建材为主的工业体系。 效益农业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 全县农田发展多 种经营面积已达 万亩,形成了特种水产、早园笋、畜禽、蚕桑四大特色主导产业和花卉苗木等新兴产业。 农业标准化和安全生产初见成效。 第三产业进一步发展,旅游、房地产、信息服务等新兴行业发展迅猛。 随着经济的繁荣,全县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事业全面发国际专利主分类号: D21C 3/20 DMC 清洁制浆 浙江篇 20201011 40- 23 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全县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县城武康镇作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面貌日新月异。 一、自然和历史概况 德清县地势呈西高东低。 西部为天目山余脉,群山连绵,林木葱郁,有中外闻名的旅游、休养、避署胜地莫干山, 以生产毛竹、茶叶、高山蔬 菜、水果为主;中部为丘陵、平原,主产粮、畜、笋、茶 ;东部为平原水乡,河渠似网,鱼塘棋布,为全县粮食、蚕茧、名特优水产品、畜禽的主要产区。 德清县环境优越,经济发达,气候宜人。 特别在县西部具有闻名遐迩的中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莫干山,以竹、云、泉“三胜”和清、凉、景、静“四优”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 山中现存二百余幢别墅,无一雷同,可谓古今中外建筑风格之锦,号称“中外别墅博物馆”,是国家级旅游风景区,毛泽东、陈毅、朱镕基等各个时期的名人都曾在莫干山驻足,为莫干山增光添彩。 山麓不远处有莫干湖,又称“北湖” ,与杭州西湖、绍兴东湖、嘉兴南湖相呼应,湖光山色,风景秀丽。 绍兴概述 自然地理 绍兴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是著名的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是蔡元培、鲁迅、周恩来的故乡,毛泽东主席称绍兴为 “ 鉴湖越台名士乡 ”。 绍兴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中北部杭甬之间,下辖绍兴县、诸暨市、上虞市、嵊州市、新昌县和越城区,面积 8256 平方公里,人口 434万,其中市区面积 339平方公里,人口 64 万。 面向新世纪,我们的发展目标是努力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市、旅游大市,争取到 2020 年全市基 本实现现代化,到 2020 年达到目前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境 7901平方公里总面积中,有山地、丘陵、台地、河谷盆地、水网原 、滨海平原等多种地貌类型分布,加上亚热带季风性气候调节,为草木、作国际专利主分类号: D21C 3/20 DMC 清洁制浆 浙江篇 20201011 40- 24 物的栽培、生长和各类动物的孽生、繁衍,提供了优越的自然环境。 境内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按地域差异,可分山丘植被区、水网河 谷平原植被区和滨海平原植被区。 其中以天然森林植被为主 (森林覆盖率达 %),有针叶林、阔叶林、灌木林、混交林、竹林和盐生等 6 类。 由于林木锐减,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生物种内种间斗争等多种原因,自然界生物物 种有的已经绝灭,有的濒临绝灭。 植被分布 境内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按地域差异,分为山丘、水网河谷平原植被区和滨海平原植被区。 山丘植被区 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的浙闽山丘甜槠、木荷林区及浙皖山丘青冈苦槠木植被区,相适应的山地土壤以红壤、黄壤和粗骨土为主。 植被类型多样,树木种类繁多。 以自然为主,人工栽培为辅。 全市共有木本植物 98科, 250 属, 540种。 山丘现存植被绝大部分为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主要植被类型有: 针叶林。 分布广,面积大。 主要建群树种有马尾松、杉木、 刺柏等。 马尾松、刺柏耐瘠薄,适应性强。 松、杉木有成片人工林,为我市主要用材林。 常绿落叶、阔叶林。 多数分布在一些深山峡谷和陡坡部位。 根据光、湿、水条件,喜温凉潮湿的建群树种有樟科的红楠、紫楠,落叶树有枫香、山合欢等,林内下层植物有山苍子、蛇莓、朱砂根等。 喜温暖耐干旱的建群树种常绿阔叶树主要有青冈、木荷、槠类、石栎,落叶树有檫木、鹅耳国际专利主分类号: D21C 3/20 DMC 清洁制浆 浙江篇 20201011 40- 25 枥等,下层为 檵 木、杜鹃等。 针、阔叶混交林。 主要建群树种有马尾松、杉木、刺柏,常绿、落叶阔叶树,如青冈、槠类、枫香、栎类等,林内灌木有石楠、胡枝子、箬竹等。 竹林。 分布面积较大,毛竹大多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