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师范大学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内容摘要:
验能力。 ( 3)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要 健全课堂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与 责任制度,推进课堂教学内容、形式、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要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要突出课程与教材建设的基础性、研究性和开放性 ,引导教师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课堂 教学 实 效。 ( 4)深化 实践教学改革。 要 对 文、理、工、管 等不同学科 和师范与非师范等不同 专业的学生, 采取 不同的实践教学方式。 师范类专业立足于微格教学、说课、备课、教育见习等环节的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教学基本功,非师范专业立足于综合性 实验、 专业 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设计 等环节的教学 , 着力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要进一 9 步完善创新实践学分确认制度和项目管理机制,强化实践教学功能。 (二)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全面实施学术兴校工程 “十一五”期间,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努力营建学科建设与学位点建设、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互动机制;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加大博、硕士点的建设力度,力争实现博士点零 的突破;积极从事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 积极推进自主创新,努力提升社会服务水平。 1.整合资源,着力加强学科建设 ( 1)加强重点学科建设。 要加大对 省级“重中之重”学科 —— “材料物理与化学”、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 “ 高等教育学”和“中国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化” 、 省级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江南文化研究基地”等的建设力度,使之成为我校的龙头和品牌学科;同时,要进一步 做强省重点学科( A 类)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教学论、教育技术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以及 省重点学科( B 类)区域经济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基础数学、凝聚态物理、光学工程、生态学等学科,提升其在省内同类学科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促进其向更高层级冲刺。 要建立开放、弹性的重点学科支持体系和评价机制,积极培育新的学科生长点, 努力扩大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省“重中之重”学科和 省 重点学科的数量。 ( 2)建成一批优势学科群。 要在文、理、工等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按照“强化优势、突出重点”的学科建设方针, 以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省 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省“重 中之重”学科和省重点学科为依托,以一级学科为基础,调整学科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构 建 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省“重 10 中之重”学科和省重点学科、校重点学科和院重点学科等多梯级的重点学科体系。 要进一步加强 马克思主义理论、 教育学、 中国语言文学、数学 、物理学、化学、生物学 等一级学科的建设,形成优势学科群体。 ( 3) 打造特色学科品牌。 要依据“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学科建设思路, 大力扶持综合型、应用型人文社科学科的建设,积极培育 应用数学、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运筹学与控制论、光学、系统 理论等新兴交叉 学科, 特别 注重培育具有自身优势和特色的跨学科研究领域。 要 打造儿童研究、非洲研 究 等学科精品,力争建成国家级和 省级 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要以儿童研究院为基础,走集成创新之路, 将儿童研究作为 “十一五”学科发展的“ 特 中之特”加以建设, 创造中国的儿童研究品牌。 ( 4)推进学科体制 创新。 要探索新型的学科组织建制,以重大课题为纽带、学术创新 为支撑, 运用跨学科的管理思维,整合现有的实验室、研究所、研究 中心 等资源,建立综合性的研究机构和专门性的研究组织。 要加强对学科建设的组织领导,逐步完善学校、学院、 学科 三级管理体制。 要建立动态开放的学科评估制度,完善滚动的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准入与退出机制,强化学院在学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职责,鼓励所有学科挖掘特色、加快发展、形成优势,对建设成效显著的学科,予以重点扶持,对建设成效差的学科,适时予以 降级。 要进一步加大学科建设的经费投入,省级“重中之重”学科、省级重点学科以及国家级人文社科重点 研究基地 、省级社会科学重点 研究基地 和省级人文社科重点 研究基地、 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等建设经费 ,除按照一定比例予以配套以外,每年增拨 1000万元专项基金 ,通过项目管理形式,加以重点建设。 同 时,相应增加校级重点学科建设的经费投入,促使其向省级重点学科、省级“重中之重”学科等发展。 11 2.扶强扶新,着力加强学位点建设 ( 1)力争成为博士授权单位。 要 根据“博士扶强”的非均衡发展原则,全力争取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 要加大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学、教育技术学、现当代文学、基础数学、物理化学等“重中之重”学科和重点学科建设的力度,支持其申报与建设博士学位授予点。 同时,鼓励所有二级学科硕士点加大建设力度,积极创造条件,向博士点冲击 , 到“十一五”末,力争二级学科博士点达 35 个。 ( 2)切实加 强硕士点建设。 要按照“硕士扶新”的发展思路,重点建设应用型、交叉型、综合型学科专业的硕士点。 要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等一级学科硕士点的建设,为申报与建设一级学科博士点奠定基础。 同时,要加大对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以及社会学、外国语言文学、体育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艺术学、历史学、地理学、工商管理学等一级学科 硕士 点申报与建设的力度,到 “十一五”末,力争一级学科硕士点超过6 个, 二级学科 硕士点超过 80 个,硕士点覆盖面达一级学科的 80%以上,新增专业学位点 2 个以上。 ( 3)大力 发展研究生教育。 要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提高研究生与本科生的比率,使在学研究生数稳居全省高校前列。 要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作为发展高层次教师教育的重点,充分运用自主招生政策,采取宽进严出等措施,有计划地组织对省内的功勋教师、教授级教师、特级教师等进行系统的硕士研究生教育,全面提高他们的教学研究水平和教育科研素养,为我省基础教育培养一大批专家型、研究型教学科研骨干。 要鼓励教师兼职外校博士生导师,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导师的学术水平和指导能力,到“十一 12 五”末,基本建成一支质高量足、结构合理、充满 学术活力的研究生导师队伍。 ( 4)努力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 要 逐步。浙江师范大学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
相关推荐
理论 社会互动的情境与过程 社会互动的维度与类型 集合行为 第八章 社会群体 社会群体概述 社会群体结构 及其作用过程 初级社会群体 第九章 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 研究概述 婚姻家庭社会学 性社会学 性别角色与社会性别 第十章 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概述 社会组织的目标 社会组织结构 社会组织的管理 第十一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社会分层概述 社会分层研究的两大理论传统 社会分层研究的主要内容
标准客观,有利于事得其人,人尽其才;( 3)便于实行公平合理的工资待遇和制定工作人员的 培训计划;( 4)可以做到职责分明,减少不必要的推诿纠纷,有利于获得职位的最佳人选,解决机构重叠、层次过多、授权不清、人浮于事等问题,提高组织机构的科学化、系统化水平,使组织机构经常处于合理高效的状态。 B、职位分类的缺点主要表现在:( 1)在适用范围上,职位分类较适用于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和职位
主管领导与子公司管理层充分沟通,就考核指标、权重的调整取得一致,并报董事会和母公司总经理审核。 董事会确定考核目标值。 下次年度董事会召开之时,董事会根据目标值和实际完成业绩情况评价子公司上一会计年度的经营绩效。 董事会根据子公司经营绩效评价结果,确定对管理层整体奖惩方案。 第二十条 子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考核模型和指标,原则上参考母公司考核体系。 第二十一条 子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绩效考核执行程序如下
大家、元杂剧、《西厢记诸宫调》、 2.简述宋杂剧的表演结构 3.简述宋元市民音乐的发展及其历史意义 4.曲子的发展对宋元多种音乐形式的产生有何影响。 5.简述杂剧与南戏的主要区别 (六) 明清时期的音乐 1.概念: 新法密率、《神奇秘谱》、《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弦索备考》、十番锣鼓、福建南音、 虞山派、广陵派、 京韵大鼓、木卡姆、 工尺谱 3.谈谈徐上瀛(徐青山)的《豀山琴况》之二十四况
教室 26102 26302 23305 7 课程 现代数学与中学数学 数学教学论 教育硕士英语听力 教室 26102 26302 23305 8 课程 教室 9 课程 教室 10 课程 教室 11 课程 教室 12 课程 教室 课 程 名 称 学分 周学时数 任课教师 必修选修 上课人数 备注 课 程 名 称 学分 周学时数 任课教师 必选修 人数 备注 数学教学论 3 54 张维忠 必修
...................................................................................... 22 071002 动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