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创业精神解读内容摘要:

这培养了我做人的道理。 ”冯根生在感慨祖母教诲的同时,应该也在感慨,当初如果自己对那些钱动了一点非分之想,不知道还会不会有今天的青春宝。 “阿里巴巴把 80%的 MBA开除了,我告诉他们应先学会做人,什么时候你忘了书本上的东西再回来吧。 所有的 MBA进入我们公司以后先从销售做起, 6个月之后还能活下去我们团队就欢迎你,沉得低才能跳得远。 ”我相信很多人都记得马云这句名 言,尤其是那些挂着 MBA招牌的高级白领,这句话貌似在践踏他们高贵的自尊,其实呢。 等到他们经过了那 6个月的考验后,应该会从心底去感激马云吧。 一个人怎样做人,他就会怎样去做企业。 尽管企业是一个法人,而人是一种自然人,但是,在创业、经商的过程中,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反映。 善于做人的人,在商场上同样能够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而不善于做人的人,在商场中往往需要付出较高的代价。 这正应了这样一句话:“做好人自然就能做好事。 ” 启示之四 —— 有使命感的团队才是好团队 “ 国内最好的团队是唐僧的团队,唐僧的使命感很好,我的目标就是西天取经,是一个煽动性很强的人,唐僧这样的领导不一定要会说话,慈悲为怀,这样的领导很多企业都有。 孙悟空呢。 能力很强,品德很好,但是缺点也很明显,企业对这样的人是又爱又恨,这样的人才每个企业都有,而且有很多。 猪八戒呢。 好吃懒做,一个企业没有猪八戒是不正常的。 沙僧呢。 懦弱无能,挑担牵马, 8小时工作制,这样的人企业更多。 这是一个平凡的团队,这是严格创造的团队,然而就是因为这个平凡的团队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才取到真经。 “公司上下从CEO到普通的员 工都有三个代表,代表广大的客户利益,代表广大的员工利益,代表股东利益。 这三个代表的秩序是不能改动的,很多公司认为要把公司股东利益放在第一位,我认为是不对的,是客户给你钱,不是股东给你钱。 一条路刚开始很宽阔,但所有人都往前走,就越走越窄,一条路看上去很狭隘,但因为你坚持走下去,当只剩下你一个人的时候就很宽阔了。 “一支团队能支撑着走到现在,靠的就是价值观、使命感。 企业文化是空的、虚的,没有支撑着的东西是无法前进的。 价值感与工资是阴阳八卦、阴阳调和两手都要硬。 我们公司成立的第一天起从CEO到保安每个 人都持有股份。 我们要用智慧、眼光来引导员工。 我们对进来的员工都给予他们三样东西:一是良好的工作环境(人际关系),二是钱(今天是工资,明天是奖金,后天是每个人手中的股票),三是个人成长。 第三点是非常重要的,公司要成长首先要让员工成长,人力资源不是人力总监一个人的事,从CEO到每个员工都要认真对待的事。 要让员工成长是件很困难的事,要很长一段时间,我们还要做到的是帮助外面刚进来的员工怎样融入到我们这个团队。 “我们在用人方面可以概括为三点。 一是不从竞争对手中挖人,一个企业的价值观体现在点点滴滴上,我们公司从没有回扣。 二是员工随时可以离开公司,我们公司永不留人。 三是请进来的人要对他负责,来之前对他狠一点,来之后对他好一点。 “关于职业经理人,其实我们公司是不欢迎职业经理人的。 进入我们公司,我们不许诺你能发财,我们对于那些要进入我们公司的年轻人不是引诱他们,而是正面地劝导他们,告诉他们这个行业是非常艰难的。 如果你一个人在黑暗中走是很恐怖的事,但几十个人、几百个人手拉手往前走就不恐怖了。 ” 请 允许笔者在这里全篇引用马云的团队理论。 因为在众多的浙创中,他的团队相对完美。 老范也曾经在《科技创业》 2020年 5月号上,把这个团队称之为“梦幻团队”。 笔者以为这样一个梦幻团队核心人物的团队理念,应该是最具代表性,最有学习价值的。 启示之五 —— 用文化和品牌来支撑企业持续发展 记得鲁迅先生有这样一篇杂文《论雷锋塔的倒掉》。 雷锋塔,坐落在西湖边上,一座看似平凡的古塔,竟然会成为华人世界家喻户晓的古迹,为什么。 当然不是因为鲁迅先生这篇杂文,而是因为杂文中所提到的那个传说 —— 白蛇传。 一个流传了 几百年的民间传说,一座古塔,一汪西湖,这就是可以带动杭州旅游经济的一个品牌,一个文化积淀。 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多少会刻意去打造自己的品牌和融入一些文化。 但是如果要说在中国哪个创业者最注重品牌,最讲究文化积淀,笔者可以毫不犹豫地告诉你:“红蜻蜓集团董事长 —— 钱金波。 ” 钱金波自己大概已经记不得究竟在他的鞋文化博物馆里砸了多少钱,而且目前每天都有一笔不小的预算拨到博物馆。 “想通过博物馆赚钱,那是不可能的,关键是要把文化转化为生产力。 ”钱金波说,“当技术的竞争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接下来肯定 是文化的竞争。 而我只是先行一步。 ” 1996年的时候,钱金波拿着自己生产的皮鞋找意大利著名的皮鞋设计师Marlogce 进行鉴定。 Marlogce 说:“我对你皮鞋的质量、款式很满意,但我只能给你打 90分,另外 10分是文化附加值,你没有。 ” 为了这 10分的差距,钱金波 10年间先后用于鞋履文化的投资达到了 3000多万元,以至于曾有人问他到底是在卖鞋还是在卖文化。 投入当然是有成效的,当 Marlogce再次见到钱金波的时候,他说:“你了不起,我为你的皮鞋打满分。 ” 要开博物馆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 “订 1000万元合同还不如找到一双三寸金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