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内外绿色储粮技术现状内容摘要:

作用;我国 报道较多的是麦蛾茧 (李理等, 1988;黄信飞, 1996;王向学, 1991),其自然寄生率较高,在厦门、温州等地一年可发生 10多代,主要寄生于印度螟蛾和粉斑螟蛾,对其生物学及控制效果进行研究。 蜚蠊卵寄生蜂有关研究报道也较多,有多种寄生蜂,但主要优势种是蜚蠊卵啮小蜂。 信息素的应用研究 信息素是由生物体分泌到体外能够影响其他生物体的生理和行为反应的微量化学物质。 信息素应用于害虫防治中,主要是性信息素和集结信息素。 用信息素防治害虫主要方法是: ① 干扰交配,利用昆虫的性信息素干扰雄虫对雌虫的定 向,从而大幅度降低交配率,最终达到防治目的。 ② 诱捕法,利用信息素设置一定数量的诱捕器大量捕捉害虫,降低害虫的虫口密度。 ③ 信息素与其他生物制剂,如微生物制剂、不育剂等混合使用,用信息素引诱一部分害虫到含有这些制剂诱捕器内,让这部分害虫沾染制剂后回到种群中,使种群中其他的个体产生流行病或者不育。 从 20世纪 70年代开始相继有南开大学、四川大学、中科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江苏省激素研究所开展了麦蛾、印度螟蛾的信息素的合成研究;吉林粮食高等专科学 5 校分别在几家面粉厂进行试验,在“高斯”性引诱剂释放点作用 30m以内捕捉 的害虫,鳞翅目有 10种,鞘翅目有 10种,在同一环境下的 20种仓库昆虫中只对四种有感应,说明此种性引诱剂的选择作用是有界限而又灵敏的 [11]; 1993年报道了合成了锈赤扁谷盗和长角扁谷盗的集合信息素,对绿豆象、玉米象、药材甲的信息素进行了提取、分离和纯化,并进行了生物活性的测定。 意大利专家报导了应用性引诱剂进行综合治理及温度、环境、使用时间、制剂纯度对效果的影响。 美国专家还报道了各种粮食粉碎后,按比例配合的诱捕效果。 以色列研究者 Amon Snani等曾用高剂量性信息素混合物对储粮害虫粉斑螟进行交配干扰进行研 究。 研究结果:主要组分为 (Z, E)9, 12tetradecadienyl醋酸盐和 (Z)9tetradecenyl醋酸盐的性信息素对粉班螟交配都有一定的干扰效果,后代明显减少。 国外专家们还对信息素和病原体一起使用进行了研究,首先把储粮害虫引诱来,使其带病原体,最终达到消灭的目的。 目前运用这种方法防治储粮害虫的成功事例有:黑斑皮蠹信息素和皮蠹多房簇虫;储粮蛾类信息素和苏云金芽孢杆菌;烟草甲信息素和蜡状芽孢杆菌。 昆虫生长调节剂的研究应用 昆虫生长调节荆 (IGRs)是一类能影响昆虫生长发育 的激素类化合物。 国内外研究较多的昆虫保幼激素和几丁质合成抑制剂 — 灭幼脲。 据 Daglish 1991年报道,甲氧保幼素、灭幼脲和 fenoxyearb这三种化合物在许可剂量下对小麦、稻谷和玉米的谷蠹有效;灭幼脲和 fenoxyearb防治大米中象虫有效。 Rudolf 1991年报道, 4~ 16ppm的 fenoxyearb可减少书虱的发生。 美国自然资源研究所M. J. Dales等人对 4种昆虫生长调节剂 (IGR)( 3种几丁质合成抑制剂即氟虫脲、nexaflum uron、 triflumuron,一种昆虫保幼激素即蒙 515)对大谷蠹、谷蠹和玉米象的防治效果进行了研究。 美国在花生仓库里释放短管赤眼蜂,对抑制干果粉斑螟和印度螟蛾均有较大的作用,其种群各自减少了 %和 %。 詹继悟等曾用灭幼脲 1号 5mg/ L能完成抑制杂拟谷盗的繁殖, 10mg/ L能完全抑制玉米象的繁殖,而试验小麦却完好无损。 用灭幼脲 1号按 l0、 15和 30mg/ L拌绿豆, 5mg/ L防护效果可达 98. 75, 10mg/ L就能有效地抑制绿豆象的繁殖, 30mg/L则可完全抑制后代发生。 各处理组的发芽率在 80%以上,而对照组仅为 33% [12]。 姚康 (1981)用 500mg/ L 早熟素与保幼激素 738处理谷蠹卵,其虫口减退率分别为 100%和 85. 1%。 仓库小型试验表明: ZR51 651 6520在 50mg/ L剂量下,对玉米象、赤拟谷盗、书虱效果较好,害虫出现幼虫 —— 蛹、蛹 —— 成虫的中间型畸变现象。 沈兆鹏曾用国产灭幼脲进行防治储粮害虫试验,收到较好效果,并得 出 10mg/ L能完全抑制后代发育的结论 [13]。 病原微生物和病毒防治储粮害虫的研究方面 目前已发现有数百种细菌与昆虫疾病有关.但是应用于害虫防治的细菌是真菌目 6 (Eubacteriales)中的肠杆菌科 Enterbacterisceac、小球菌科 Micrococcaccae和芽袍杆菌科Bacillaceae中的一些种类。 假单孢菌目 Psaudomonadales中的几个属也较为重要。 其中在储藏物害虫防治上应用得比较广泛的是苏云金杆菌 Bacillus thuringzinsis (Bt)。 目前全世界至少已有 20 种 Bt 的商品制剂 , 在仓库中使用的苏云金杆菌制剂都是使蛾类致病的品系。 在苏云金芽孢杆菌研究方面,张宏宇等 [14]进行了湖北地区仓库中苏云金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其 H一血清型以 H4和 H5为主 ,分别占 36. 1%和 23. 8%, H H H8分别占 9. 84%、 9. 02%、 6. 56%,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