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矿瓦斯治理与利用规划方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工,喷孔严重(封 16m), 孔内 水影响严重 风井和主井联络巷(离风井壁 19m) 200 152 40 20 ,喷孔严重(封 16m), 孔内 水 影响严重 5 第一中部车场距拐 点 2米左帮 51 114 40 46 5(是 9煤的长度) / / 10月 1014日施工,没见 5煤,孔内水大,按报废处理 9 第一中部车场距拐 点处左帮 49 78 40 22 10月 1618日施工,孔内水小(封 16m) 9 第一中部车场距拐 点 60 114 50 52 10月 2024日施工,没见 5煤,孔内水小(封10m) 3 第一中部车场爬坡变平向迎头 4m左帮 52 86 30 20 / / 10月 2729日施工,未封孔(注浆泵搬不动) 5 第一中部车场爬坡变平向迎头 4m右帮 60 266 35 27 / / / 11月 12日施工,未见煤层,按报废处理(注浆泵搬不动) 5 第一中部车场爬坡变平向迎头 3m左帮 57 80 30 15 / / 11月 45日施工,未封孔(注浆泵搬不动) 9 距第三 中部车场断面变大处 13m左帮 119 70 47 11月 1116日施工(封 14m) 3 距三中部车场断面变大处 95 90 52 52 11月 1921日施工(封 20m), 孔内 水 影响严重 5 距三中部车场断面变大处 21m左帮 89 60 52 11月 2223日施工(封 14m) 9 2 矿井瓦斯现状 矿井主要灾害 某某矿 二矿 由于是基建矿井,主副风井 在 浅部揭开 1 15煤 时 虽然 瓦斯 比较小,没有突出现象,但在 第一、三中部车场 揭开 3 煤时 ,由于煤层瓦斯含量较大, 炮后瓦斯超限 问题比较严重。 而且随着埋深的增加, 9煤在 主风联络巷处进行测压钻孔施工时已经发生严重的喷孔现象,明显具备突出煤层的特点;从区域来看, 5煤层也将随着埋深的增加,其突出危险性将加大。 因此,其主要灾害是防止煤层瓦斯突出。 目前采用的瓦斯治理手段 目前矿井已建立了“四位一体”综合防突体系, 在煤巷掘进过程中 采用钻屑瓦斯解吸指标法测 定 K S值并结合打钻过程有无顶钻、 卡 钻、喷孔等异常进行突出危险预测,防突措施主要采 用 超前排放、瓦斯抽放和煤层浅孔注水等方法。 在 深部 石门揭煤过程中, 采用排放钻孔 提前抽放 瓦斯 措施以外,还采用向煤层内预注 马立散 材料进行煤体固化,同时打密集超前锚杆支护煤体,防止掘进过程中的煤体垮落诱发突出。 由于是多煤层群,矿井已把开采上保护层作为区域性防突措施技术工作。 首先开采 3 煤作为解放层,煤层间实行下行开采。 开采 3 煤几个区段后,随后在 5 煤布置回采工作面;开采5煤几个区段后,可以布置 9 煤回采工作面。 当中 9 煤可以互相配采。 因 1 16 煤层原煤硫分高,设计根据有关规定不予计算储量,又因受 16 煤底板茅口组 灰岩突水威胁,对1 16煤层,如开采,只开采当地侵蚀基准面(标高 +475m)以上的部分。 在采掘生产瓦斯治理中 拟 采取的主要手段 为 底板抽放巷 强化瓦斯抽放、加大通风风量和进行煤层注水等综合措施。 掘进工作面 拟 采取长孔抽放配套短孔卸压排放瓦斯,采煤工作面采用顺层长钻孔预抽、顶板高位钻孔、采空区立管等综合抽放方法进行立体全方位瓦斯抽放,并辅以工作面浅孔注水措施进行治理,消除了工作面瓦斯超限现象。 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情况 按照各负其责、分工协作原则,建立了职责分明、岗位健全的组织机构。 建立了各级瓦斯治理责任制 ,将瓦斯治理工作纳入相关生产工序之中,明确各个相关岗位瓦斯治理职责,做到人人有责、全员参与。 目前配备防突专业技术人员,通风专业技术人员。 成立了工程部、安监部,下设监控室、打钻队。 瓦斯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难点 10 目前该矿已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和《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的有关规定,严格按照突出矿井的要求进行了管理,建立了专门的防突组织机构,配备专职人员。 石门揭煤严格执行“四位一体”的综合防突措施。 矿井瓦斯监测监控系统也于 20xx 年 5 月底投入使用。 由于矿井刚揭开主采煤层,煤层瓦斯基本参数较少,矿井瓦斯赋存情况不清;矿井 主要通风机和 地面抽放系统 尚未 进行专门设计和安装;对突出煤层的综合防治措施缺乏。 在瓦斯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技术难点为: ⑴ 上保护层开采煤层顺序的选择; ⑵ 瓦斯地质工作欠缺, 煤层瓦斯基本参数 虽然进行了部分测定 , 但 瓦斯赋存分布情况不能有效地指导分区治理; ⑶ 区域性瓦斯防治工程量不能满足防突工作要求,瓦斯治理专用巷道工程进度不能保证开采保护层工作顺利进行。 ⑷ 采掘工作面突出危险性区域划分不明确; 矿井采掘接替紧张,如在煤巷掘进面实施的排放钻孔、 “边抽边掘”局部措施,由于防突工程量大,影响时间长,不能满足掘进工作面高效生产。 ⑸ 地质构造是影响煤与瓦斯突出的主要因素, 目前采用的 常规钻探技术 不能准确、快速探测工作前方的 地质 构造。 ⑹ 石门揭穿突出煤层,对安全威胁极大。 石门揭煤突出危险性预测缺少有效的检测手段。 东一采区 3煤、 5煤未进行煤与瓦斯突出鉴定,瓦斯治理工作有很大的难度。 ⑺ 长距离煤巷掘进通风和瓦斯治理难度大。 3 瓦斯治理目标 在矿井投产之前对煤层瓦斯基本参数进行测定,并建立地面瓦斯抽放系统; 开采上保护层 ,在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方面,形成适合矿井条件 、包括区域性防突措施 和局部防突措施在内的综合防突体系,加大保护层开采和瓦斯抽放力度; 实现突出煤层消除后掘进,高瓦斯煤层在低瓦斯状态下开采。 对有突出危险性的煤层, 石门揭煤地点必须进行瓦斯预抽,预抽时间不少于 半年,预抽率不低于 50%。 通过矿井通风系统 的形成 ,确保通风系统的可靠安全,保证各用风地点的足够的风量;在局部高瓦斯掘进工作面采用卸压排放钻孔 ,可试验移动 泵抽放 瓦斯进行瓦斯治理,实现采掘工作 11 瓦斯零超限。 4 瓦斯治理 与利用 规划的主要内容 根据对 某某矿 二矿的主要灾害因素的分析,该矿在瓦斯治理上需要开展的主 要工作有煤层瓦斯基本参数测定、 上保护层开采区域防突技术研究、 石门揭煤综合防突技术研究等。 主要内容有:对煤层瓦斯基本参数进行测定,摸清煤层瓦斯赋存规律;对矿井煤层的开采程序进行 合理 规划 ;采用开采 上保护层作为矿井主要的区域性防突措施 , 大面积瓦斯预抽技术,提高低透气性煤层的瓦斯预抽效果; 采取 石门揭煤综合防突技术,确保安全快速的揭穿突出煤层;在突出煤层煤巷掘进中采用突出预测技术,采用有效的防突措施,提高煤巷的掘进速度;引进先进的地质构造探测技术;试 验和应用具有灾害预警功能的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矿井瓦斯抽放系统 的设计 和建立 ; 在瓦斯利用中开发新的利用途径,加强矿井 低浓度 瓦斯的综合利用等。 煤层瓦斯基本参数测定 煤层瓦斯基本参数是矿井突出防治措施的制定、瓦斯综合治理方案的确定的依据和基础,因此有必要对煤层瓦斯参数进行测定, 摸清矿井各煤层的瓦斯赋存情况。 煤层瓦斯基本参数测定的技术方案为:在煤层的岩石巷道中布置钻场,进行测压钻孔施工,运用测压钻孔现场实测煤层的原始瓦斯压力、钻孔瓦斯自然涌出量及钻孔瓦斯涌出衰减系数;在实验室对煤样进行煤的工业分析,测定瓦斯吸附常数、煤的孔隙率、瓦斯放散初速度和煤的坚固性系数等参数;在现 场及实验室测定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计算确定煤层的瓦斯含量、煤层透气性系数及钻孔瓦斯涌出衰减系数等基本参数。 根据矿井不同标高、不同地点的瓦斯参数,结合矿井地质构造、煤层赋存等具体条件,对煤层的瓦斯赋存规律进行研究,并编制矿井瓦斯地质图 ,对 9 煤层进行危险性评价和区划。 完善 矿井瓦斯监测监控系统 根据矿生产安排,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相关规定,对采掘工作面等地点安装瓦斯传感器、对主要通风机和局部通风机安装开停传感器、主要风门设置风门开关传感器、另外还要按规定设置风速、压力、馈电等传感器,建立一套 完善的 矿井瓦斯监测监控系统。 矿井主要通风机和 地面抽放系统设计和建立 ⑴ 矿井地面抽放系统设计 12 根据煤层瓦斯基本参数测定结果,对矿井煤层的瓦斯赋存情况、瓦斯储量、瓦斯可抽量、瓦斯抽放方法、抽放系统能力、抽放设备选型及抽放系统服务年限等内容进行设计。 ⑵ 矿井地面抽放系统的建立 根据矿井地面抽放系统设计要求,安装地面抽放泵站、抽放管路、抽放监测系统及辅助设施,建立地面抽放系统。 ⑶ 加紧安装主要通风机,完善通风系统,确保通风系统的可靠安全,保证各用风地点的足够的风量。 矿井煤层开采程序规划 煤层开采程序规划原则 ( 1)煤层群上保护层开采首推“大剥皮”的下行开采方式,走向跨上山、跨石门无煤柱回采。 不能实行“大剥皮”开采的矿井,在煤层群中研究规划出合理的首采层; ( 2)煤层群下保护层开采在全面考虑合适的层间距及不破坏被保护层煤炭资源的前提 下选取无突出危险或弱突出危险的中、下部煤层作为首采层。 采区布置采用上山分层重叠布置,实现走向连续开采,倾斜方向集中出煤的条带式开采方式; ( 3)优化采掘布置,采面集中、开拓巷道超前,为瓦斯抽放提供足够的空间与时间,同时通过减少切眼数目、工作面搬家次数,少 留煤柱或不留煤柱,提高资源回收率; ( 4)简化矿井通风系统、提高矿井抗灾能力,实现综合效益的提高。 某某矿 二矿 煤层开采程序规划 从邻近矿井的煤与瓦斯突出情况看,区内小煤窑多次发生瓦斯爆炸及 突出 事故。 处于同一矿区的桐梓煤矿开采的 K K10 煤层 均为 突出煤层。 从煤与瓦斯突出资料分析,在煤层处于构造带时发生的突出频率最高,其次是煤层厚度变化,尤其是煤体遭受挤压造成的变化,对瓦斯涌出量影响较为明显,突出煤层在这些区域往往是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区。 水城矿区的大湾矿井 , 虽距离本矿井较远,但其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