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闻真实性中的总体真实原则内容摘要:

报的任务有很大关系,但这些并不能成 为违 背总体真实原则的理由。 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 在 2020 年 强调提出: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贴近群众 的三贴近原则,这就是要 求 党报在内的媒体要遵循新闻真实性中的总体真实 原则 ,新闻报道不能总是偏向政府和领导。 从现实案例中看 , 1996 年 5 月 29 日,广州日报集团经新闻出版署批准,正式挂牌运行。 ① 《广州日报》正是及时调整 版面安排和新闻内容 才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重庆市 2020 年年底出台了 一份文件, 该 文件强调,“要腾出大量头条的版面和时段用于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报道”。 这个文件的出台发端于重庆市 市 委书记汪洋同志的一项 动议,可以说是重庆市市委市政府执政理念转变的一个体现。 同时更重要的是从 新闻角度来说,这个文件的出台 更有利于报纸在版面编排方面更好的遵循新闻总体 真实 原则。 (二) 在典型人物的报道上 1.关于 沈炳旭的报道 1999 年河北省高考理科第一名和第二名同出在河北郑口中学。 先前 , 该学校可谓名不见经传。 但这一爆炸性的新闻传出后,河北郑口中学立刻成为了各路媒体聚集之地。 而该校校长沈炳旭自然也成为了各个媒体最追捧的人。 其中《河北科技报》刊出的沈炳旭校长的人物通讯中显然是把他刻画成了一个神。 全篇通讯未提沈校长的一个缺点,整篇都是优点。 这可能吗。 当然 是 不可能的。 客观的说沈校长算得是 一个好校长,工作兢兢业业,生活也很简朴 ,每天比学生起床还要早以身作则来 监督学生早操。 在家里 他 也是一个非常孝敬父母的儿子。 但他没有一点缺点显然是不可能的, 该 通讯中未提其缺点也是违背了整体真实的原则。 2.关于任长霞的报道 同样的还有 2020 年全国上下对河南省登封市公安局局长任长霞同志的集中宣传。 同样是一片片的赞誉声。 不可否认,任长霞同志是党的 ①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2020 年版 ,第 463 页 河北经贸大学毕业论文 7 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她的事迹也感天动地。 对于她的宣传,中央肯定也是有 明文的 宣传政策的。 但是 从客观实际讲 ,只说优点,不说缺点这违背了总体真实。 据登封公安局一位副局长讲,任局绝对算得上是百年不遇的好干部,但她 也有她的缺点 , 那就是业务能力并不是非常强。 著名学者林枫 先生在谈到典型报道时 说过:“过去,我们的某些典型报道确有严重的缺陷和错误,影响很坏。 其中主要问题是:不实事求是,如把某一方面的典型夸大为全面的典型,根据形势的需要,不断变换报道角度,无休止的增添典型的内涵和意义;说什么好就什么都好,没有缺点,今天正确,明天正确,永远正确。 ” ① 其实由于典型报道的 报道 目的, 以及 大的宣传环境等因素的制约 ,对于典型人物的报道很容易落入窠臼。 但是不管是什么原因,从客观实际讲这些都有违总体真实的原则。 (三)片面的夸大报道某个 地方的缺点 2020 年暑假,广东爆出河南西瓜注水有毒的新闻,后 河南省 省委书记徐光春 亲自 出面,要求有关部门严厉查处,最后调查得知此西瓜并非产于河南,但河南西瓜却因此遭受 “ 污名 ” ,瓜农经营严重受创。 其实,这类新闻并非仅此一件。 2020 年,新闻爆出 “ 河南原阳毒大米事件 ” 、2020 年春天爆出 “ 河南平舆毒黄花菜事件 ” 、 2020 年 10 月 “ 豫花毒面粉事件 ” 等等。 类似事件让河南优秀农产品屡受重创。 对于这种现象,有学者一针见血的指出,此乃 “ 妖魔化河南 ”。 仔细想来,对于 “ 妖魔化河南 ” 这一现象,当属于记者操作失范、没有坚持新 闻的真实性原则。 虽然 媒体记者 就某一负面新闻的事实而言做到了准确无误,但是新闻媒体对河南的关照似乎更集中于 “ 揭丑 ”。 这样媒体所长期营造的“ 拟态环境 ” 容易给受众设置议程:似乎河南就是与贫穷、暴力、艾滋病、犯罪相联系。 因此,媒体对河南的报道应讲求一个正反两方面的辩证把握。 媒体只有准确地把握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的适当比例,才能全面反映社会全貌,才算秉承了新闻真实性。 ① 林枫著,《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 中国视角的系统阐释》 , 新华出版社 2020 版 , ,第 65 页 河北经贸大学毕业论文 8 事实上类似 “妖魔化河南”的案例很多,比如媒体一提到“红心鸭蛋”就会与河北白洋淀联系等等。 这其中“妖魔化河南”的程度最严重。 这类案例是不尊重客观实际的表现,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四) 媒体作为当事人之一的事件 2020 年 7 月至 9 月间发生的“富士康事件”。 ① 事件本身过程不再赘述。 对于这场颇富戏剧性的名誉权官司,国内很多媒体给予了高度关注。 媒体报道司法案件本无可厚非,但在本案中,却出现了舆论一边倒的现象。 媒体纷纷撰文声援记者,对富士康公司的举动表示谴责。 很多媒体都采访到了 当事 记者王佑和翁宝,并将他们的委屈 和理由展现在自己的文章中,但是对富士康公司一方,媒体却并未聆听他们的声音,而是对其单独起诉记者并提出高额索赔的原因进行了各种各样的猜测,凭借这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