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冰心作品中的基督教色彩1内容摘要:

整个青少年时期。 也因此冰心在青少年时期的作品中其基督教色彩特别浓烈。 (二)、福州教 会学校对冰心及其作品的影响 3 福州教会学校对冰心个人思想的形成与性格的影响以及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生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冰心在《我的中学时代》中这样说:“在我十几年海内外的学校生活中,也就是中学 1914年秋季,冰心进入基督教公理会在北京东城灯市口办的贝满女子中学(又叫贝满中斋)。 “贝满”是捐款创办这所中学的美国人的姓氏Bridgeman(又译为布里奇曼)的中文译音。 冰心在这所教会办的四年制中学里读了四年。 《我入了贝满中斋》有这样的记载,“同学们慢慢地 和我熟了,我发现她们几乎都是基督教徒”,“圣经、英文我的分数几乎都不在95分以下”,“我们每天上午除上课外,最后半小时还有一个聚会,多半是本校的中美教师或公理会的牧师来给我‘讲道’。 此外就是星期天的‘查经班’,把校里的非基督徒学生,不分班次地编在一起,在到公理会教堂做礼拜以前,由协和女子书院的校长麦教士,给我们讲半小时的圣经故事。 ”在贝满中斋的课 1918年暑期之后,冰心直接升入华北协和女子大学理预科。 华北协和女子大学是一所私立教会学校,1905年由美国教会 、长老会和伦敦教会联合在北京创办。 1920年初华北协和女子大学并入燕京大学,冰心也就成为燕京大学的女学生。 在燕大读书期间冰心遇到了对她的一生产生了重要影响的两个人,一是传教士兼教育家司徒雷登,另一个人是燕大教师鲍贵思。 这两个人在推动冰心 个人 信仰的 皈依和人格形成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司徒雷登,1876年6月24日出生在杭州,父母均为美国在华传教士,1902年毕业于弗吉尼亚州南长老会所设协和神学院,获神学士学位并获长老会牧师职。 1904年被长老会派往中国传教。 1908-1919年任南京金陵神学院新约教授兼授希腊语,长达11年之久。 他所编写的讲义《新约启示录新注释》、《新约希汉英字典》成为神学院普遍采用的教材。 他在中国期间,以一个基督 教 徒充满爱心的精神,虔诚地履行着教义赋予的神圣使命,潜心修行,广布福音,救苦救难,对中国底层民众充满同情与关切。 4 司徒雷登 还是一个杰出的教育家。 在美国教会长老的眼中他是燕京大学校长的最佳人选。 他曾惮精竭虑,奔走呼号,筚路蓝缕,多方筹集办学经费,为燕京大学的发展鞠躬尽萃,死而后已。 在治校方针上,他将基督精神做为拥宗旨之一,他所制订的校训就是根据《圣经》上的两句话结合简化而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