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沾信封只有它默默地想着,包容一切吧。是的,只有亲情,才是至真至内容摘要:

学路上捡到一块老式手表,手表的链子断了,我觉得有点熟悉。 放学路上,我看见父亲车骑得很慢,低着头找东西,这一次父亲从我面前走过却没有看见我。 中午父亲没有回家吃饭,下午上学时我又看见父亲在路上寻找。 晚上父亲笑嘻嘻地进门,母亲问,中午怎么没有回家吃饭。 父亲说,有一批货等着送。 我看了父亲一眼,对 他突然产生了一种从没有过的同情。 后来才知道,那块表是母亲送给父亲的惟一礼物。 有一天,我在放学路上看见前面围了好多人,上前一看,是父亲的三轮车翻了,车上的电冰箱摔坏了,父亲一手摸着电冰箱一手抹眼泪。 我从没有见父亲哭过,看到父亲悲伤的样子,慌忙往家跑。 等我带着母亲来到出事地点时,父亲已经不在了。 晚上父亲进门笑嘻嘻的,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 母亲问,伤着哪没有。 父亲说,什么伤着哪没有。 母亲说,别装了。 父亲忙笑嘻嘻地说,没事,没事。 处理好了,吃饭。 第二天一早,父亲又骑三轮车走了。 母亲说,孩子,你爸爸虽然没本事,可他 心好,要尊敬你爸爸。 我点了点头,第一次觉得他是那么可敬。 我和爸爸不讲话已经成了习惯,要改变很难,好多次想和他说话,就是张不开口。 父亲倒不在乎我理不理他,他每天都在外面奔波。 我暗暗下决心一定要考上大学,报答父亲。 每当学习遇到困难或者夜里困了,我就想起父亲进门时那张笑嘻嘻的脸。 离开家上大学的那一天,别人家的孩子都是打“的”或有专车送到火车站,我和母亲则坐着父亲的三轮车去。 父亲就是用这辆三轮车,挣够了我上大学的学费。 当时我真想让我的同学看到我坐在父亲的三轮车上,我要骄傲地告诉他们这就是我的父亲。 父亲把我送上 火车,放好行李。 火车要开了,告别时我再也忍不住了,终于大声喊道,爸爸。 除了大声地哭,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父亲笑嘻嘻地说,这孩子,哭什么。 176 伟大的爱 —— 《把笑脸带回家》赏析 廖玉兰 “把笑脸带回家”,这句话看起来很简单,但真正能做到每时每刻都带着笑脸回家,又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到。 当你遇事顺利,样样春风得意的时候,“把笑脸带回家”,不难,很容易就能做到。 可是当你遇到像文中的父亲所经历的遭遇时,回家时你还能带着笑脸吗。 相信有很多人都不能做到。 但是,文中的父亲却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的巧妙。 为什么这位父亲在自 己遭遇了那么多的不幸后还能带着笑脸回家呢。 难道他就真的那么乐观吗。 我想,不是的。 也许他性格中是有乐观的一面,但他把笑脸带回家,绝不是因为他的乐观,要不在丢了那块老式手表之后,他为什么连中午饭都不回家吃,在路上寻了一遍又一遍,从儿子的面前走过都没有发现。 为什么在摔坏电冰箱后,“一手摸着电冰箱一手抹眼泪呢。 ” 其实,父亲每次“把笑脸带回家”,都是基于他对家人的爱。 工作没了,“把笑脸带回家”,是为了不让家人觉得“雪上加霜”;下岗后找工作,一时找不到,“把笑脸带回家”,是为了抚慰家人的心,让家人不必为他找工作的事烦 心;丢了手表,自己寻找了一整天都没找到,“把笑脸带回家”,是因为对自己妻子的爱;送货时,三轮车翻了,摔坏了电冰箱,自己在一边抹眼泪,回家时仍“把笑脸带回家”,为的是不让家人担心,不想给家人的心灵抹上一层灰雾„„ 这是一种何其伟大的爱啊。 这种爱是其他任何一种爱都无法比拟的,是人世间最真挚的爱。 177 『我创造出人类,而母亲用自己的爱塑造出他们的灵魂,令他们有笑﹑有泪﹑有痛苦﹑有快乐……』 耳朵在哪儿 文 /晓雪 译 “我能看看我的孩子吗。 ”同天下所有的母亲一样,这个刚成为母亲的女人,急切地问道。 刚刚经历的巨大的阵 痛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她一脸的阳光灿烂。 于是,护士小姐把襁褓递给了这位幸福的母亲,她自己却迅速地转过身,朝窗外看去。 抱着自己的小天使,母亲的心都融化了。 多美啊。 粉嫩的小脸,软软的头发,母亲迫不及待但又小心翼翼地解开了襁褓。 一下子,她惊呆了。 这么完美的小脸上居然没有耳朵。 “耳朵在哪儿。 我儿子的耳朵在哪儿。 ”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不会的,不会的„„我的儿子怎么没有耳朵。 ” 物换星移,孩子一天天长大了。 幸运的是,他的听力没有任何问题;不幸的是,他永远和别人不一样,他的头部就贴着这个异样的标签。 全家人对此讳莫如深 ,好在儿子毕竟年幼,不谙世事。 但终于有一天,放学回家的儿子,泪流满面地一头扑进了母亲的怀里:“妈妈,我再也不上学了„„”伤心的泪流在儿子的脸上,却流进母亲的心里。 知道这一天迟早要到,但真的到了,还是那么令人难以接受。 经过询问,儿子说出了当天的事情经过。 原来,有个高年级的大男孩欺负他。 那个男孩毫不留情地骂道:“你滚,滚回家去。 你怎么和别人不一样呢。 你的耳朵呢。 一个怪物„„”听着儿子的号啕大哭,妈妈的心仿佛在流血。 “孩子,我们只有接受这个现实。 你要坚信,你不比别人差,你和别人一样优秀„„” 也许是对不幸的补偿, 除了那一点缺陷外,儿子几乎完美无缺。 他不仅高大英俊,而且对文学艺术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天赋。 有一天,父亲终于专程去拜访了一位资深的医学专家。 了解这位父亲的痛苦后,这位专家同情地说:“只要有人肯为你儿子捐献出耳朵,我不仅负责把它装上去,而且我能做到看起来天衣无缝。 ”但谁肯做出这么大的牺牲呢。 两年过去了,终于有一天,父亲对儿子说道:“孩子,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我和你妈妈已经找到了一个人,他愿意为你捐献耳朵。 只是他要我们为他保密。 ” 手术非常成功,一个崭新的人出现了。 完美的外表加上优秀的天赋,让他的中学乃至大学的校园 生涯一路凯歌。 后来他结婚了,并成为了一名风度翩翩的外交官。 现在,儿子已是一个成熟的男子汉了。 对现在的他来说,耳朵的缺失已不再像当年那么重要,但在人生的旅程中,那一段曾是怎样的痛彻肺腑阿。 于是,他对爸爸坚决地说道:“爸爸,我必须要知道是谁为我付出了那么多。 我一定要报答他。 现在我有这个能力了„„”父亲说:“孩子,我相信你不能。 根据协议,你现在还不能知道。 ” 这一天终于到了。 也许对儿子来说,那是最黑暗的一天。 他和父亲站在母亲的梳妆台旁。 父亲温柔地﹑体贴地揭开母亲那红褐色的、有点花白的、几乎从未理过的厚厚的头发。 妈妈,妈妈没有了耳朵„„ 用母亲的耳朵聆听 —— 《耳朵在哪儿》赏析 何丽华 本文是关于一个母亲为了有缺陷的儿子献出耳朵的故事。 文章的开头是母亲在诞下儿子后在产房的情景,作者一开始大量着墨在母亲的幸福﹑喜悦的感情,同时也留下了疑惑 ——护士小姐把小孩递给这位母亲后就迅速转身。 大家都不愿意将这个残忍的事实告诉这个母亲 178 —— 她的儿子是没有耳朵的。 文章一步步为母亲捐献耳朵给儿子进行铺垫:儿子有听力却没有耳朵,成为异类,受同学的歧视;除了这点缺陷外,儿子几乎完美无缺,而且赋有艺术天赋。 因而,母亲一直觉得亏欠了儿子, 所以偷偷为他捐献出耳朵。 从此,儿子带着母亲的耳朵成长,母亲却要面对不一样的生活。 结尾成为全文的高潮,儿子终于知道,母亲那红褐色、有点花白的﹑几乎从未理过的厚厚头发下没有耳朵。 文章以这结束,不禁让读者产生感叹,母亲几十年是怎样忍受着痛苦保守这个秘密的。 她用自己的耳朵换取了儿子的幸福成长。 有人说,儿女是母亲身上的一块肉,因而她愿意为儿女遮风挡雨。 在我们的生活里,经常会听到类似的感人故事。 母亲 —— 这个美丽的名字,她们从怀胎十月到儿女成长,一直默默付出自己的母爱。 母爱也似乎是写作中不败的主题,阅读这类型的文章总能 触动灵魂最深处的情感,因为纵使一个人怎样的冷漠、残酷,他总会有一个爱他的母亲,这种骨肉之情使我们在欣赏文章时产生共鸣。 全文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惊心动魄的内容,但我想,每个读到文章最后一段的人都会被它感动,儿子一直用母亲的耳朵聆听着美丽的生活。 曾看过这样的描写,上帝是这样描述母亲与子女之间的关系的:我创造出人类,而母亲用自己的爱塑造出他们的灵魂,令他们有笑﹑有泪﹑有痛苦﹑有快乐„„ 179 『人,应该懂得珍惜身边的关爱,不要像文章的女儿那样,失去后才知道后悔,使自己永远带着遗憾生活。 把你的爱也大方地回报给爱你的人 ,幸福地生活着多好啊。 』 爱 文 /茉莉 他的女儿出生的时候,他失去了挚爱的妻子。 那个喜欢穿黑色长裙,坐在窗边拉大提琴的美丽女人。 起先,他抱着孩子说不出话来。 渐渐的,他开始喜欢自己的女儿。 他喜欢凝视她的眼睛,那大大的、明亮的眼睛总会让他情不自禁地想起已故去的女人。 独自拉扯女儿的日子里,不止一个异性向他暗示过好感,他逃开了。 因为女儿不希望家里有陌生人出现。 女儿长大以后,不再和他住在一起。 他开始一个人生活。 这时,他已很少能见到女儿,她总是那么忙。 他只能从报纸上读到她写的小说。 每次看到,他都会欢喜地剪下来 ,然后仔细粘在日记本上。 退休以后,他一个人闲居无事,很想女儿。 晚上熬了最补身体的八宝粥:红枣、莲子、百合、苟杞„„一小锅粥,整整煮了一个半小时。 他希望女儿能陪他喝,或者亲自送过去看她喝也是好的。 打电话过去,女儿却说:不要过来,我正在写作。 他开始害眼病,无法阅读、看电视。 甚至连打发时光的电脑游戏也不能玩。 他一个人在屋里溜达,从左到右,从右到左。 竟然觉得房子好空好大,他多么希望能听听女儿的声音,提起电话,又放下来,他怕打搅了她的创作思路。 在孤单的日子里,他患起重病。 起初女儿还来,渐渐越来越少。 在充满消毒水 味道的病房里,他看她的目光,有疲倦,有不耐。 她说已有两年没写小说,她的脾气变得好差。 他侧过脸,像个做错事的孩子,他也不想病呀,可为什么病总好不了呢。 他真怕就此拖累了女儿。 他在 70 岁的时候,怀着歉疚及对女儿深深的爱,离开了这个世界。 他离去之后,一个深夜里,他的女儿感冒、发高烧。 她想起父亲,哭泣起来。 她想以后再也不能在生病的时候拨电话给他,再也看不见他温暖的眼睛。 那时,她怎会想到,在父亲有生的日子里,曾多么希望能为她送去一碗红豆八宝粥,能在寂寞的日子里见她一面。 看得见的爱 —— 《爱》赏析 林振幼 读罢 《爱》这篇文章,掩卷遐想,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总有那么两个性格鲜明的形象浮现在我脑海里,一个是可歌可敬的父亲,一个是可怒可骂的女儿。 父亲那只求付出不求回报的爱却得不到女儿的理解,直到父亲去世后才觉得珍贵。 可惜,一切都太迟了。 爱,永远都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 似乎大家骨子里就认为父亲是那种枝大气粗,不善表达的人。 可我在这篇文章朴实的语言中却清清楚楚的地看到了一位无私的父亲对女儿深深的爱。 为了女儿不再娶,剪贴女儿写的小说,熬最补的八宝粥,想见女儿却怕会烦着她„„如此用心良苦的举措却引不起女儿感情上的半点共鸣。 朋友 ,你看到那位父亲对女儿的爱了没有。 你身边是否也有相似的情况呢。 想想看,平常被我们认为父亲那很恐怖的斥责,很无情的鞭打是否正是他们爱心的表现呢。 爱,无处不在,只要你用心去感受。 看到“父亲怀着歉疚及对女儿深深的爱,离开了这 180 个世界。 ”我很替那位父亲打抱不平,有什么歉疚的呢。 他对女儿做得还不够吗。 即使女儿那般的冷漠无情,把那份父爱伤害得鲜血淋漓,父亲仍不改为她牺牲的初衷,做那朝朝暮暮的守候。 歉疚的该是女儿,可女儿,一个让人心痛的角色,她竟忍心让父亲在世时忍受那种孤寂的痛苦。 我相信,她那时如果肯喝下父亲熬的八宝粥, 父亲就已经别无他求了,可怜的父亲。 为什么女儿连这点都做不到呢。 为什么非得等到某个触痛心扉的时刻,才会想起父亲平日对她种种的好呢。 人,应该懂得珍惜身边的关爱,不要像文章的女儿那样,失去后才知道后悔,使自己永远带着遗憾生活。 把你的爱也大方地回报给爱你的人,幸福地生活着多好啊。 爱的表现形式千百万种,只要你肯带着感恩的心来生活,随时你都可以看得见,摸得着。 朋友,我想你也感受到了吧。 181 『每一个年青人,他都会在心中描画自己的人生蓝图,并且为之奋斗。 当这蓝图没有了实现的可能的时候,无疑这将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本文中的兄 弟俩对未来都有美好憧憬,但他们却义无反顾地牺牲自己以成全对方。 其兄弟情深可见一斑。 』 泪湿奖状 文 /林玉椿 昏暗的灯像打瞌睡的老人。 妈沧桑的脸,又多了一层忧伤。 她欲言又止。 我和弟默默地扒着饭,不时偷偷地瞅一下妈。 妈复杂的表情和屋里压抑的气氛,我们都感受到了。 我们等待妈的发话。 妈咬咬嘴唇,终于说话了,但声音很低。 她说我真的没办法,你们阿爸死得早,家里穷,你们两个都读书,阿妈供不起,阿妈的意思是„„ 妈说这话时,头埋得很低,像犯了错误似的。 我们都知道,我们两兄弟的成绩都很好,妈一个都舍不得。 沉默。 我 心一酸,尽管我很想读书,但我还是说话了,阿妈,还是让阿弟读吧,我在家帮你。 我是老大,我应该把机会让给阿弟。 弟急忙抢过话头,不,还是阿哥读吧。 阿哥已经高二了,以他的成绩,一定能考上大学。 我长得比较壮,有力气,能干活。 你看阿哥斯斯文文的,还戴副眼镜,哪有力气干活。 我和弟争执不下。 妈叹了口气,说,咱家不兴偏重谁,但阿妈真的没办法,让哪个读还是你们自己决定。 我想了一下,说,抓阄吧。 弟点头答应。 我去写了两张字条,揉成两团,说,一张写着读,另一张写着不读,阿弟,你先选吧。 弟就先选,打开一看,是读。 我赶紧将自 己那张字条撕得粉碎,扔到灶里烧了。 我说,阿弟,你就去读书吧。 说这话时,我流泪了,是心在流泪。 心被泪水腌得咸咸的。 其实那两张字条上写的都是读。 于是弟去读书了,我在家里帮妈干农活。 开始时,弟看起来很努力。 过一段时间,弟就经常逃学回来。 妈很气愤,追问弟是怎么回事。 弟爱理不理的,说这些老师都跟我过不去,读书一点都不好玩,我情愿回家干农活。 妈气得想撇他两巴掌。 我拉住妈。 ,又劝弟,咱家穷,读书不容易,你应该好好珍惜,用功读书。 弟扭开头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