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竞争的完全竞争市场完全竞争市场是论证市场合理性的基本模型内容摘要:

,暂时也没有。 相反,行业集中程度越高,其行业竞争力越强。 例如客机行业,全球只有两家大型客机生产公司,无论对其原材料和零配件供应商,还是对各航空公司,都具有竞争优势;又加上其行业技术壁垒极高,潜在入侵者望洋兴叹,替代产品如高速列车等又只能威胁中小型客机的生意,故大型客机行业享受着高额垄断利润。 当然,认清这五大竞争力量,及自身所处的竞争位置,其 实还只是搞清了竞争形势图,就像作战搞清楚了地形和兵力配置图一样。 某一企业具体的竞争行为,还需要根据本企业的具体特点来制定和实施。 关于这方面的详细阐述,可参见波特的著作。 遗憾的是,尽管迈克尔 波特的著作被企业界尊为 “ 商战圣经 ” ,但其改写微观经济学的重大意义却未受到注意。 或者波特的市场竞争理论成立,或者微观经济学的完全竞争市场理论成立,两者只能取一。 当然,对于企业主们来说,这两者各有各的用处。 市场竞争理论可以指导他们的实际工作,完全竞争市场理论则可以为市场经济制造合理性,把残酷的商战说成是帕累托最优,把追求自 身利益最大化的企业主美化成促进社会利益最大化的上帝的选民。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当完全竞争市场理论用于解释竞争产业的长期行为时,错误就更加明显了。 该理论认为,短期内,由于存在固定成本,只要企业收入大于或等于可变成本,企业即使亏损也会继续生产。 故短期内企业可能持续亏损。 但从长期来看,固定成本也是可变的,一个产业是可以自由进出的。 只要企业利润为正,就会有新厂商进入;反之,就会有部分厂商退出。 因此,竞争产业的长期均衡是零利润均衡。 然而,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没有任何一个竞争性产业出现过长期零利润均衡。 相反,随着时间的 推移,竞争性产业的竞争性都逐渐削弱,垄断性逐渐增强,进入壁垒逐渐加高,长期利润逐渐上升。 一个行业在长期竞争中会演化出哪些壁垒呢。 波特指出: “ 规模经济。 大规模的经济性表现为在一定时期内产品的单位成本随总产量的增加而降低。 规模经济的存在阻碍了对产业的侵入,因为它迫使进入者或者一开始就以大规模生产并承担遭受原有企业强烈抵制的风险, 或者以小规模生产而接受产品成本方面的劣势,这两者都不是进入者所期望的。 „„ 产品歧异。 产品歧异意味着现有的公司由于过去的广告、顾客服务、产品特色或由于第一个进入该产业而获得商标信誉及 顾客忠诚度上的优势。 产品歧异建立了进入壁垒,它迫使进入者耗费大量资金消除原有的顾客忠诚。 这种努力通常带来初始阶段的亏损,并且常常要经历一个延续阶段。 这样建立一个品牌的投资带有特殊的风险,因为如果进入失败,他们就会血本无归。 „„ 资本需求。 竞争需要的大量投资构成了一种进入壁垒,特别是高风险或不可回收的前期广告、研究与开发等。 „„ 转换成本。 转换成本的存在构成一种进入壁垒,即买方由从原供应商处采购产品转换到另一供应商那里时所遇到的一次性成本。 转换成本可以包括雇员重新培训成本、新的辅助设备成本、检测考核新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