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高三生物第二轮复习1-6套精品专题内容摘要:

甲状腺激素溶液,给与乙组鼠灌喂等量的蒸馏水) 3.培养、观察: 除实验变量外,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培养、饲养等条件应要相同,即 控制 . .无关变量 . . . .。 4.统计分析结果: (定期测量与记录甲、乙两组鼠的耗氧量和活动量) 5.得出结论: 这一规范并非一成不变,在运用时掌握基本原则,灵活处理,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关于“假设”“预期”“结果”与“结论”的辨析 ( 1)假设 “假设”,也称假说或猜测,是指用来说明某种现象但未经证实的论题,也是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出的参考答案,即依据发现的事实材料或科学原理,通过创造性思维,提出初步假定。 如“孟德尔分离现象解释验证”的测交实验中,提出的假说是:“ FI( Dd)产生配子时,因等位基因分离,使得 FI产生含基因 D和基因 d的两种 配子,且其数目相等。 ”再如“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提出的假说应为: 当细胞外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 当细胞外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 ( 2)预期 “预期”是在实验设计方案确定以后,实验正式实施之前,根据假说和原理,对实验可能出现的结果的判断,是依据提出的假说进行推理,得出假定性结果或推论,即“假如假设成立,则应有何种结果”,如“孟德尔分离现象验证实验,假如假说成立则有测交的后代应出现 Dd 与 dd 为 1: 1 的结果,即高茎与矮茎数量比应为 1: 1”,而“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 原实验”中,假若假设成立,则应有处于高浓度( 30%)蔗糖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因不断失水→质壁分离,而处于清水中的已分离细胞因细胞吸水→质壁分离复原 ( 3)结果 结果应为实验实际出现的情况,如“孟德尔分离现象解释实验”中出现的结果为“得到的 64株后代中, 30株高茎, 34株矮茎,两种性状分离比为 1: 1”而“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处于 30%蔗糖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果真发生了质壁分离,而处于清水中的已分离细胞果真发生了复原现象。 ( 4)结论 10 结论的得出须依据实验结果,即若出现的结果与预期结果一致则得出 与先前的假说一致的结论或“假说成立”,若实验出现的结果与预期结果不符,则得出的结论应为“假说不成立”。 由此可知, “ 假设”应对应“结论”,“预期”应对应“结果 ” ,在实验讨论时应注意描述的科学性即“如果出现何种结果,则应有何种结论”,例如用检测呼吸装置的红色液滴检测酵母菌呼吸类型时,应为若液滴向左移动则推出什么结论,若液滴向右移动则推出什么结论,而不能描述为“若为有氧呼吸,则液滴向哪移动”,再如在验证淀粉,碘液能否通过半透膜时应描述为“若袋内外液体均变蓝(结果或现象),则淀粉、碘液均能通过半透膜。 ”而不能描述为“若淀粉、碘液均能通过,则袋内外液体均变蓝”。 三、题型解读 高考实验考查的基本内容 ( 1)常规实验的考查 常规实验是教材中规定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几个实验。 通过常规实验的学习,关键是要掌握生物学科基本的实验设计思想,基本的实验方法及一般的分析方法。 对教材中常规实验的考查一般为: 对实验原理、实验材料和实验试剂的分析和解释 对实验步骤及实验顺序的分析和解释 对实验设计中对照实验的分析和解释 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基本实验操作仪器的使用(例如显微镜) ( 2)拓展实验的考查 拓展实验也就是实验设计例题。 这类例题有以下几种类型: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判断实验设计过程正确与否 典例 “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某同学制订了下列实验方案: (1)实验目的 (略 ) (2)实验材料和用具 (略 ) (3)实验方法和步骤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取 1支试管,注入 2ml浆糊。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用凉开水漱口后,用小烧杯收集唾液。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向试管内加入 2ml唾液。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往试管中滴加 2滴碘液。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将试管振荡后放十分钟。 取出试管,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2)结论:唾液中含有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该实验方法和步骤及结论有没有错误。 如有,请指出并改正。 【 解题思路 】 获取信息 发现谬误 改正完善 【参考答案】 有三处错误: (1)未设立对照实验,步骤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还应取 1 支试管,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往这支试管中加入 2ml 清水 ; (2)步骤顺序颠倒,步骤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应与步骤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对调; (3)实验结论错误,本实验只能证明淀粉被水解,而不能证明水解产物是什么。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补充实验步骤,分析实验结果 典例 ,雄花和雌花容易分辨。 现在生物园里有几株黄瓜正在开花,为你提供必要的器具和药品,请你完成下面的实验方案,证明:黄瓜子房发育成果实需要种子提供的生长素。 器具药品:透明纸袋、回形针、小纸牌、剪刀、镊子、毛笔、烧杯、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 步骤一:选择一批发育正常,即将开放的黄瓜雌花,为每朵花套上透明纸袋,用回形针将纸袋固定好,然后,将这些雌花分为 3组,分别挂上 3的小纸牌。 步骤二: 结果预测:第一组雌花 ________;第二组雌花 __________;第三组雌花 ________。 【 解题思路 】 获取信息 分析加工 依题作答 【参考答案】 步骤二:待纸袋中的雌花开放后,打开纸袋,将各组花作如下处理: 1 组 —授以黄瓜的花粉, 2组 — 在子房壁上涂抹适宜浓度的生长素, 3组 — 不作任何处理,之后,都套上纸袋。 结果预测: 1组 — 结出有籽黄瓜, 2组 — 结出无籽黄瓜, 3组 — 不结黄瓜。 11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实验过程细节 分析 典例 凝固的影响,先将酶和乳汁放入 2个试管,然后将 2个试管放入同一水浴 (温度用 T℃表示 )环境中持续 15min,再将酶和乳汁倒入同一试管中混合,保温并记录凝乳所需的时间。 通过实验记录在不同的温度下凝乳所需的时间,结果如右表: (1)为什么酶和乳汁混合之前在同一水浴环境中保温 15 min,实验结果更准确。 (2)若将酶和乳汁直接放 入同一试管内混合并保温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3)比较并解释装置 B和 D的结果。 (4)解释以下两种处理时实验结果有无什么变化。 ①将装置 A内混合物加温至 40℃ ______________。 ②将装置 F内混合物冷却至 40℃ ______________。 (5)除了温度,再指出一种能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______________。 【 解题思路 】 获取信息 分析加工 依题作答 【参考答案】 考查学生对酶的性质、酶的作用条件是否掌握。 这种具实验背景的理论题值得注意。 (1)使两者混合时温度一致,即酶催化反应温度 维持恒定; (2)凝乳时间会延长,因为混合保温达到指定温度需一定时间; (3)说明在一定范围内 (20℃~ 40℃ )酶的活性随温度升高而升高; (4)①能凝乳 ②不能凝乳; (5)pH值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完整设计实验(要求学生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过程,全面考查) 典例 ,证明 ATP是直接的能源物质。 要求: (1)自选器材试剂 (2)写出实验步骤 (3)预测实验结果 (4)设置对照实验 【 解题思路 】 这是一道开放性实验例题,一般是沿着“明确目的要求 确定原理假设 选择器材用具 设定 方法步骤 预测实验结果”的思路设计实验。 【参考答案】 (1)器材试剂:培养皿、试管,活萤火虫, ATP 制剂、 %葡萄糖溶液、生理盐水、蒸馏水。 (2)实验步骤: 试 管 步骤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发光器熄灭时,立即进行步骤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步骤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现象预测 A 捣碎的发光器、生理盐水 ATP制剂 5ml B 捣碎的发光器、生理盐水 %葡萄糖溶液 5ml C 捣碎的发光器、生理盐水 蒸馏水 5ml (3)结果预测: A— 恢复发光, B— 不再发光, C— 不再发光。 (4)对照实验: B、 C 是对照实验组。 典例 ,已知它的萌发受水分、温度和氧气的影响,但不了解其萌发与光是否有关。 为探究光的有无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请依据所给材料用具设计实验的方法步骤,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并分别得出相应的结论。 材料用具: 数量充足的铺有滤纸的培养皿、无菌水、表面消毒过的种子等。 方法步骤: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 水浴温度 (℃ ) 凝乳时间 (min) A 10 ∞不凝固 B 20 C 30 D 40 E 50 F 60 ∞不凝固 12 实验结果及相应的结论: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 ]:探究光的有无对该种子萌发 的影响,推导出变量是“有光”和“无光”。 2.分析实验原理:种子在 适宜 的条件下萌发。 3.设计实验过程: ①向培养皿中倒入适量的水,将等量的种子分别放入两组培养皿中 ← —— 选材 ②将一组置于有光照的环境中,另一组置于黑暗环境中, ← —— 分组 使两组所处温度、水分、空气状况适宜且相同。 ← —— 统计分析结果 4.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目的“探究„„”为探究性试验,结果可能有多方面。 ①有光组萌发,无光组也萌发(或答发芽率差异不显著),该种 植物的种子萌发不受光的影响; ②有光组萌发,无光组不萌发(或答有光组发芽高于无光组,差异显著),光是该种植物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之一; ③有光组不萌发,无光组萌发(或答无光组发芽高于有光组,差异显著),光抑制该种植物种子的萌发。 四、综合测试 (本专题测试包括 A卷和 B卷;每卷有 2个选择题 12分、 3个非选择题 — 60分,共 72分;限时 30分钟 ) A 卷 H2O2,迅速加入等量的下列图示中的物质,烧瓶口紧包着一个小气球,使烧瓶沉于烧杯底部的同一位置。 这四个处理中,沉入底部的烧瓶最 先浮起的是 ,用 直 径为 1cm的打孔器避开叶脉,打下小圆片 60片放入水中,采取措施将叶片内的空气逐出,代之以水,充满水的叶子圆片沉入水中。 把下沉的叶子圆片连同水放置在黑暗处备用。 取 6只编号烧杯,各倒入 20mL 凉开水,用玻璃管向 6号烧杯内的凉开水各吹气数分钟,再向 6只烧杯各放人叶圆片 10片,分别置于不同光照和温度条件下,作如下表所示的处理: 杯号 光照强度/ klx 温度/ oC 水 l 15 25 凉开水 2 5 25 凉开水 3 15 5 经吹气处理的凉开水 4 5 25 经吹气处理的凉开水 5 15 25 经吹气处理的凉开水 6 5 5 经吹气处理的凉开水 关于上述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向 6号烧杯中的凉开水吹气,目的是增加水中的 CO2含量; ② 叶圆片最先上浮 13 的 烧杯应是 5号; ③ 本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速率受光照强度、温度、 C02含量等外界因素的影 响; ④实验中 3号与 5号烧杯比较,可说明光合作用速率受光照强度的影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胞内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为 丙酮酸的分解 ,其反应式为 : 为探究该反应发生的场所 ,甲 、 乙二人分别做了如下实验。 甲 :方法 : 步骤一 :取新鲜肝脏用 _________ ___处理 ,分散成为单个细胞 . 步骤二 :用含 14C标记的 C6H1206及完全营养液培养肝细胞一段时间 . 步骤三 :离心得到细胞质基质及线粒体基质 ,分装在标号为 1,2的两支试管中 . 步骤四 :取新配制的澄清石灰水两滴 ,分别滴人两支试管内 . 现象 :1,2两支试管变浑浊 . 结论 :丙酮酸的分解既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又发生在线粒体中 . 乙 :方法 : 第一步同甲步骤一 ,第二步同甲步骤三 ,第三步待续 . 请回答下列问题 : ( 1) .甲方法步骤一中的处理剂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请指出甲实验方法的两处错误 :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