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住宅小区施工安全施工用电方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查制度。 一、 施工现场电工每天上班前检查一次线路和电气设备的使用情况,发生问题及时处理,每周对所有的配电箱、开关箱、漏电保护器进行检查和维修一次,并将检查和维修情况做好记录。 二、 施工现场每半月由项目部组织所有管理人员对工地的施工用电设备、用电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将检查和处理结果定人、定时、定措施进行整改,对整改 后情况进行复查、核实。 并以书面材料入档备查。 检查的内容应按照施工现场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全部内容进行检查,做到不漏掉一处不安全的地方,以及包括用电中最微小、最简单的用电设备 五 、施工用电安全技术措施 一、施工用电的搭设要求 (一)外电防护要求,在建工程不得在外高压线路下方施工,且不得在其下方搭作业栅,建生活设施以及堆放杂物。 在建工程(含脚手架)的外侧边缘与外电架空线路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必须满足: 1KV以下≥ 4m, 1KV— 10KV 以上≥ 6m;施工现场的机动车道与外电架空交叉时,其最低点与路面的垂直距离应满足: 1KV 以下≥ 6m, 1KV— 10KV以上≥ 7m。 现场开挖沟槽之边缘与埋地处电缆沟边缘之距离应≥ 9。 上述要求不能满足时,必须采取防防措施,增设屏障、遮栏、围栏或保护网,并挂警告牌。 (二)干线架设: 施工现场用电必须采用 TNS 系统,即三相五线制五根导线分为五种颜色,其中相线分为 A 相为黄色, B 相为绿色, C 相为红色,工作零线( N)为黑色,专用保护零线( PE 线)为黄 /绿双色线。 临时电系统采用 TNS 系统时,保护零线( PE)应自工作地线引出,如三相四线转换成三相五线制 TNS 系统时,保护零线应以总箱漏 电开关工作零线前端单独引出,此根导线引出作护零线时,禁止作工作零线用, PE 主干线的截面采用不得小于工作零线的截面,其线材只准采用铜线,不准采用铝线。 每组线路的重复接地不得少于三处(总电箱、中间配电箱和末端配电箱)重复接地线最好与新建筑物的避雷带连接,接头采用螺丝固定。 所有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与 PE 线连接,其连接的 PE 线不得小于 的绝缘多胶铜线, PE 线重复接地电阻≤ 4Ω。 架空线路必须设在专用电杆上用绝缘(瓷瓶)固定每条支线,严禁使用金属裸线作绑成,禁止把电线随便架设在外脚手架、井 架等。 施工用电干线采用架空敷设或埋地敷设,严禁沿地面明设,导线与地面最小垂直距离 4m 与建筑物凸出部分最小水平距离应不小于 1m。 10 三相五线制的架空线路相序排列是: L N、 L L PE(面向负荷从左到右计),线间距不小于。 办公室、工棚的照明线路一律套 PVC 管,照明总电箱由工地办公室控制,以防止工人乱拉乱接。 (三)配电箱和开关箱的装设要求: 施工现场按施工要求布线完后,接入用电设备,接入用电设备之前所有线路必须经过配电箱,实行开关控制,熔断保护,漏电保护等,配电箱一般情况分三级,即 :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 配电箱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配电箱、开关箱的箱体材料,一般选用铁板,箱体里板应选取用绝缘板,而不准选用木质材料作绝缘之用。 配电箱、开关箱,按工作位置安装端正、牢固,不得倒置、歪斜、松动乃至摇晃。 固定式配电箱、开关箱的下底与地面垂直距离应大于 ,小于。 移动式分配电箱、开关箱的下底与地面的垂直距离宜大于 ,小于。 进入开关箱的电源线,严禁用插销连接。 分配电箱与开关箱的距离不得超过 30m,开关箱与固定式用电设备的水平距离不宜超过 3m。 施工现场每台用电设备应有各自专用的开关箱,必须实行“一机一闸一漏电”一个箱制,严禁用同一个开关器直接控制二台及二台以上用电设备(含插座)。 开关箱中必须设漏电保护器,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小于 11 30mA,漏电动作时间应小于。 在任何情况下,不能通过保护零线、漏电开关的试验按扭不准作为开关分合手柄使用。 所有配电箱门应配锁,不得在配电箱和开关箱内拉接或插接其它临时设备,开关箱内严禁放置杂物。 配电箱、开关箱的 PE 线应采用铜接线端子连接, PE 线应跟踪到每一台设备的金属外壳上。 各配电箱的电源 进出线布置:电源先进闸刀开关,后进漏电开关断路器。 断路器出线端接负载。 熔丝选用应与闸刀开关及用电设备相适宜,安装应与闸刀开关底座槽面紧密接触,禁止用其它金属代替熔丝。 二、使用配电箱的安全技术要求 为保障配电箱、开关箱安全运行,其使用和安全措施如下: 标志: 为加强对配电箱和开关箱的管理,防止误操作,所有分配电箱、开关箱应在箱门处标注其编号、名称、用途和分路情况。 开关箱要专箱专用,改变用途要经电气负责人同意。 合理工作顺序: 停电时,操作顺序是先关开关箱,再关分配电箱,最后关总配电箱。 送电 时,操作顺序是先开总配电箱,再开分配电箱。某住宅小区施工安全施工用电方案(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