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独立学院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特色平台的实证研究教改项目立项申请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运用,注意与专业成才的有机结合。 应将 假期 的专业实践活动与校内的专业学习活动链结起来,形成 “平时 +假期 ”“校内 +校外 ”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开展 “了解社会认识自我 ”的主题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是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增长才干的重要途径。 在一年级开展以 ‚ 了解社会、认识自我 ‛ 为主题的暑 (寒 )期社会实践活动。 以学生源所在地为基础,分县 (市 )组织,通过网络及时联系、沟通信息,接受当地人才交流中心的指导。 要求每位同学都参加一个月左右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撰写 “实践日记 ”和实践报告。 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 如:新农村社会实践调研、大学生 “青年志愿者 ”活动、暑假 “三下乡 ”活动、生存体验等。 建立校内外教学实践基地,拓宽能力培养的渠道。 校外教学基地是高校重要的教学资源,是服务地方、促进校企合作、增强教学活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一是 积极联系校外的企事业单位,寻找校企共育人才的新途径。 二是 积极 与浙江省内各县市人才服务中心合作,建立教学服务基地。 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了解当地的产业特点、人才需求。 发挥人才服务中心联系面广、辐射能力强的优势,委托 人才服务中心 安排实习和实践活动。 发挥人才服务中心干部信息灵、工作经验丰富的优势,聘请他们担任兼职教师,有针对 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和及时安排就业。 (4) 子课题 4: 建设大 学生创业园,构建创新创业的孵化器 , 创设个性化教学空间—— 负责人:王绍仁、钱学芳、张 琦、黄宪伟 积极 建立大学生创业园,通过提供基本的场地和有利于创业的环境,为学生创业提供平台。 创业园 应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创业意识,进一步提高创业能力。 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开展创业活动 , 广泛吸收志愿者参加努力发挥辐射作用, 不断 增强全体同学的创业意识。 (年度进展情况) 20xx 年为前期研究阶段: 收集整理 1999 年 以来,湖州师院求真学院和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在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与 人才培养 等方面的情况, 重点开展分项专题调查研究 独立学院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所做的教学改革与创新。 20xx 年为中期研究阶段: 分析问题,总结经验,提出改革方案,形成中期研究报告; 初步构建 独立学院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 特色平台 ,在湖州师院求真学院和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 开展实证研究。 并展开跟踪调查,写出调查报告。 召开‚省内独立学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 教育 教学改革专题研讨会‛。 因此,本阶段在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具有关键性意义。 20xx 年为后期研究阶段: 应 用研究成果,取得经验,形成研究报告;总结独立学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特色平台的构建 方案,在湖州师院求真学院和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等省内独立学院实施。 并展开跟踪调查,写出调查报告。 在 20xx 年下半年,组织专家鉴定和验收,向省教育厅汇报研究结果,同时准备申报省级和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首先,本项目已进行前期准备工作,进行了大量的相关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含前期按照民办二级学院模式运转,之后按照独立学院模式运转资料); 其次,项目主持人为独立学院分管教学的副院长,项目第二参加人为独立学院院长,这保证了在政策、经费比例配置等方面的积极承诺与支持,从而确保本课题的研究拥有良好的前提与条件; 第三,项目主持人与项目组成员均为教学一线管理与授课人员,多人具有主持省部级教改课题的丰富经验,且系教授、副教授。 上述背景、经历对于顺利完成本课题无疑提供了经验与能力支持; 第四,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即该项目以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为抓手, 构建的独立学院 人才 培养的特色平台 可操作性强,适合第三批次本科学生特点。 (三)项目预期的成果和效果(包括成果形式、实施范围、受益学生数等) 本项目研究成果的形式为研究报告和独立学院培养学生创新 能力的特色平台,包含若干篇专题论文。 研究成果将首先在本校学生和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学生培养中广泛应用,受益学生达一万三千多人,为我校和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继续深入构建独立学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特色平台提供理论参照和实践指导,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向校外推荐,将产生较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四)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独立学院招收的学生作为本科较低层次的生源在系统理论学习水平等方面体现得比较明显。 这一特定层次的受教育群体尽管有不足之处,但优势也很突出。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头脑灵活,动手能力强,兴趣广泛,善于交际 ,不好高鹜远,能脚踏实地地从较低层次岗位的工作做起。 掌握了他们的这一特质,就可以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构建独立学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特色平台。 本项目的特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全面素质为主要特色。 这种培养模式是以能力为中心,以适应市场和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以学生未来发展潜力为着眼点,设计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优化和整合专业教学计划,为社会培养、输送综合素质较高、适用面较宽、技术应用能力较强的高素质的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本项目的创新之处在于 从独立学院的实际出发 , 关注创新能力培养与 人才 培养模式的衔接,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发挥自主办学的优势,在 人才 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上,努力体现应用性、创新性、开放性的特点;在教学目标上,努力增强适应性,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适应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改革基础 (一)、与本项目有关的教学改革工作积累与工作成绩 项目申请者长期从事高校教学与管理工作。 目前担任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教学副院长、湖州师范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兼)、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独立学院专门委员会委员,有丰富的教学与管 理经验。 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认真开展 独立学院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管理改革研究 与实践 ,有较丰富的工作积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有: ,优化人才 培养方案。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确立,社会对人才的使用要求发生了变化。 学院 加大了专业调整的力度, 对某些不适用社会发展需要,就业前景差的专业,实行限期招生或停止招生。 大力发展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结合的应用型本科专业。 近两年共调整专业 5 个,增加新专业 7 个,基本建立起专业结构渐趋合理、专业布局初步得到优化的独立学院学科专业框架。 学 院 根 据 人才培养目标 对各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 ,各专业 培养方案 修订 注重培养 应用型、创新 型 人才的原则。 近两年对学院招生专业培养方案进行全面修订。 对培养方案微调的有 39个,全面修订的有 5 个。 培养方案严格按照修订原则,通过调研、修订、论证等环节,确保修订质量。 新培养方案贯彻了 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与 素质教育精神,充分体现 了 我 院 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的特色。 从始业教育开始,就注意引导大学生端正思想,明确目标,增强自信。 解读专业培养方案。 不仅在修订专业培养方案时注意听取学生的意见,更重要 的是要让每一位同学都明白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什么,主要开设哪些课程,课程有什么要求,如何学好课程,毕业后就业去向是什么。 有了对专业培养方案的理解,可以促使同学们更主动地学习。 我们有意识地鼓励大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各种活动,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统一。 在一、二年级,让每位同学自主规划职业生涯,明确方向。 在本科四年的学习过程,成为同学们胸怀远大目标,不断攀登,主动适应的过程。 组建了 600 多学生参加的教学督察员队伍,遍及各班各系。 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地反馈给教师。 教师及时地回复和改进。 广大同学进一步了解教师、了解教学、了解学校,明显增强自主学习意识。 教学 管理和课程教学 改革。 为使培养方案得到切实实施,学 院 组织开展教学 管理和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近两年有关教学管理和课程 改革课题 立项有 50项。 其中重点项目 7个,分别是《 JYC模式培养能力的研究与实践》、《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制度的创新与实践》、《构建独立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探索与实践》、《深化管理改革提高教学效益》、《独立学院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研究与实践》、《学分制与独立学院教学管理改革研究与实践》。 面对高校存在的 理论性课程太多,应用性课程少的情况。 学院从学生能力培养目的出发,加强应用性课程占的比重。 例如: 20xx年,学院与印度著名 IT培训机构合作,在信息类专业开展 NIIT课程试验,将国际先进的 IT培训课程嵌入课程方案,设立相关学分。 此举收到明显的效果,受到同学们普遍欢迎。 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已经正式将 NIIT课程嵌入信息专业培养方案中。 开展了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试点。 从 20xx级开始实行自学免修考试和减少理论教学课时,增加课外上机实践,同时建成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等改革实践。 开展 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从 20xx级开始分别抽取三个专业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塑造优秀教师品牌形象。 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大力引导教师观察高教进入大众化新阶段的新变化,研究高教进入大众化新阶段的新课题,讨论高教进入大众化新阶段的新任务。 努力改变教学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能力。 鼓励教师创设真实而复杂的问题情景,把所有的学习任务放置其中,给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主权。 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积极展开各种形式的讨论,鼓 励青春的思想相互碰撞,擦出火花。 指导学生努力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充分利用多渠道的信息资源,大胆发挥想象空间,寻找课题,开展学习和研究。 在全院开展‚我心中的好教师‛活动,塑造优秀教师品牌形象,宣扬他们的事迹,推广他们的示范,形成正确的导向,使教师的主要精力集中到教学上来。 以倡导启发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为核心,探索教学理念、培养模式和管理机制的全方位创新。 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学团队。 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热爱本科教学、锐意改革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这既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注重学生和教师发展的体现。 实践教学改革。 社会实践是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增长才干的重要途径。 学院积极构建‚平时+假期‛‚校内+校外‛的全方面实践教学体系。 改革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扩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参与面,鼓励每个学生结合自己专业特点参加相应的社会实践。 三年来,学生参与积极性高越来越高,实际参与率达 %。 为了确保效果,学院还制作了《社会实践手册》,要求每位学生结合所学专业,主动实践,并在实践中如实填写‚实践日记‛和撰写实践心得体会。 学院在检查考核的基础上给予相应的实践学分。 我们在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上,统筹安排、多 渠道实施,让每个同学在暑假期间都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用学生记‚实践活动日志‛、教师巡回检查的办法,保证活动的质量。 让学生明确人生方向,明确社会责任。 积极组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团‛、‚环太湖经济圈调查实践团‛、‚‘走进新农村’新闻采访调查实践团‛、‚荣辱知行生存体验实践团‛、‚南浔‘荷花节’实践服务调查团‛等团队,带着任务学,带着问题学,受到极大的锻炼。 把课堂搬到社会,结合学科特点和专业特色,在实践中增知识、长才干、作贡献。 从 20xx年开始,每年暑期在学生干部、党员、学习积极分子中挑选志愿者,组织他 们参加生存体验。 只允许每人携带 50元钱,到南京、杭州、宁波、温州等城市,生活半个月。 除了住宿由学校联系负责外,其余费用都靠自己动手来解决。 同学们卖报纸、打零工、干杂活,艰难度日,艰苦奋斗。 不但经受了生存的考验,还将挣来的钱积攒起来,资助困难同学。 艰苦环境磨练的影响越来越大,报名参加的同学越来越多。 活动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浙江日报》《钱江晚报》《金陵晚报》等多家媒体追踪报道,浙江日报头版报道了我院的生存体验活动,对我院的这次活动和学生表现出来的精神给予充分肯定。 学院暑假社会实践团队,已连续 3年荣获省大中专学 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团队。 专业实践是大学生成才的必由之路。 学院各系除了在安排好各专业的见习、实习等专业实践环节,还结合自己专业特点开展了各种品牌特色活动。 在校内,人文系的‚秘书节‛、信息系的‚ IT文化节‛、护理系的‚护士节‛、艺术系的‚艺彩纷呈学生成长成才行动‛等,一系列品牌特色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了学生特长,提高和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在校外,已经与湖州日报社、湖州电视台、湖州市博物馆、南浔旅游发展公司、省内各县市人才交流中心等单位建立了实践基地。 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实践基地得到锻炼, 增强能力,增加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也拓宽了学校服务地方的渠道。 学院每年都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数学建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多媒体设计制作大赛、创业设计大赛、程序设计大赛等竞赛活动,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 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和奖励办法对竞赛进行规范。 加大投入力度,建立训练基地,聘请指导老师,对广大学生进行 辅导。 我们以学科竞赛为抓手, 不仅使 学生 学 得更多的 知识 ,更注重培养学生 的学术研究和创新能力。 各类学科竞赛的开展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科竞赛连年取得好成绩,尤其是技能 类竞赛的成绩,处于省内同类院校前列。 以 07年为例,全院各类竞赛获省级以上奖有 34项, 67 人次,其中全国机器人竞赛三等奖 1项,全国大学英语竞赛一等奖 2人、二等奖 4人、三等奖 7人,省级电子商务竞赛技术类奖二等奖 2项、三等奖 4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