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髋部骨折术后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发病率与麻醉相关性的研究申请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等得到很好地控制; 血脂正常; 伤后 24 h 内入院。 排除标准: 年龄小于 45 以及大于 80 岁;已有基础疾病没有控制; 骨病行全髋、半髋置换;股骨转子下骨折;伤后超过 24 小时入院。 样本含量: 165 例,每组 55 例, 按照 power=, 规定单侧 a = 方法确定样本含量,本研究所采用样本含量的依据是 两样本率比较,当例数相等。 技术路线 : 髋部骨折患者 ↓ ↓ ← ← 防止选择性偏倚的措施 规定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 确定适宜纳入试验的对象 ↓ ↓ ↓ 确定样本含量为 165 例 → → ↓ ← ← 按照随机化原则 均匀 分配患者 ↙ ↓ ↘ 55 例 硬膜外麻醉 55 例 全麻 55 例 腰麻 +硬膜外麻醉 ↘ ↓ ↙ 得出 VTE、 DVT、 PTE 发病率 ↓ 单因素方差分析 ↓ 估计并且分析混杂性偏倚 → → 统计和专业结论 控制偏倚的措施: 由同一人对患者进行肢体的观察;由同一技师作 B 超检查;该 2 人均不清楚所测定患者的具体麻醉方法。 7 观察方法: 、 术前及术后 14 d均用彩色多普勒检查双下肢深静脉血流通畅情况及 DVT的发生 ,下肢 DVT的诊断标准 :当静 脉不能被压迫、多普勒波形显示无波形,彩色多普勒影像上呈现腔内血栓 ; 、 术前及术后 14 d D二聚体检测 快速定量酶联免疫吸附 (ELISA)试验 ; 、 术后 14 d计算机应变容积描记:它的原理是测量静脉血流在被大腿部的充气止血 带阻断后小腿体积的变化。 当止血带移除后通过小腿体积的减少比率可以计算出静脉回流量。 正常时静脉会快速排空,而近侧静脉有血栓时回流将减慢。 计算机软件通过应力计计算出下肢的血流。 、 临床观察:每日记录下肢大腿、小腿周径 、 皮肤色泽改变、临床 Homans征、静脉充血 ;观察有无气短、呼吸急促伴或不伴胸膜炎样疼痛、咯血; 、 DVT的确诊 : 包括超声显像、静脉造影、螺旋 CT静脉造影 (CTA)、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 (MRV)及放射性核素检查。 :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软件处理。 : 我院本研究所需各种设备齐全,相关科室技术力量雄厚,骨科年完成手术 700余台,其中髋部骨折 160台,课题所需患者 病例数足够,项目实施条件具备。 8 五、预期结果 (科学价值、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分析)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髋部骨折的患者越来越多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DVT) 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内不正常的凝结 , 其发病率在我国尚无确切的统计资料 , 但是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DVT 的后果各不相同 , 有的可以完全治愈而无任何后遗症 ; 也有的因并发肺栓塞 (PE)而死亡 ;更多的是由于瓣膜功能受损或是血管腔阻塞而导致 DVT 后综合征 , DVT 复发更常见于未能及时正确诊断而延误治疗的病人。 髋部骨折的手术是骨科大手术 , 骨科大型手术及创伤本身可以引起血液呈高凝状态 , 术中常反复持续的行肢体的牵引、扭转、持续拉钩、电刀误伤等都易造成静脉壁损伤。 术前患者制动时间长、术后又因切口疼痛和卧床休息长 , 下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 , 致使血流滞缓 , 从而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据文献报道 , 欧洲人种患者髋、膝置换术后未采取预防措施 , DVT 发病率在 40% ~84%, 亚洲人种 % ~%, 而国内文献报道在 % ~%。 以腘静脉为界定义远、近端 DVT, 欧洲人种近端 DVT 达 15% ~20%, 亚洲人种仅 % ~%,而远端 DVT 占主导地位 , 达 % ~%, 且罕见髂静脉血栓形成 , 短节段型血栓更高达 %。 因而这些学者认为 , 亚洲 人种 DVT 发生率与欧洲人种类似 , 但近端 DVT 明显低于欧洲人种。 而国内杨刚等的一组术后未预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