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万吨花生米精深加工出口项目可研报告内容摘要:

序 号 项 目 规 格 单 位 消 耗 一 生产原料 四粒红花生 吨 10000 二 包装材料 真空包装 塑料袋 20kg装 万袋 35 三 燃料、动力消耗 1 水 吨 800 2 电 万度 25 七、总图运输与公用 辅助工程 一、总图布置方案 总平面布置原则 项目厂区总平面布置的基本原则是满足建筑防火、安全、卫生、环境保护及节约用地和减少工程投资等要求,结合厂区的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合理的布置厂区管网及绿化美化设施,同时使工厂的群体处理和绿化环境布置与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厂区周围环境相协调,使工厂具有整洁、优美的环境,为生产和职工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 具体要求如下: ⑴ .总平面布置应首先考虑运输车辆通行的顺畅。 ⑵ .满足规划、消防、安全、环保、节省土地、节省能源、经济合理、降低造价。 ⑶ .注意建筑物与环境 之间的协调统一,使环境设计与总体效果相一致,搞好卫生与绿化。 总平面布置方案 厂区总占地面积为 12020m2,厂区地势较为平坦。 根据工艺流程要求,结合场地形状,将各生产车间按流程顺序布置,各工序间不迂回往复,并尽量采用机械运输,使工序顺畅。 厂区共分二个功能分区,具体构成及布置如下: 综合管理及生活服务区:主要设有办公楼、门卫、职工食堂,位于厂区 东 部 和北部。 生产及辅助生产区:主要设有生产车间、原料库、 成品库、 变电所、机修车间等 ,位于厂区南部跟西部。 厂区道路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坡度在 %~%,路面总厚度为50cm,道路总铺装面积 2500m2。 厂区道路设计为环路,厂区主干道路面宽度设计为 8m,道路转弯半径设计为 8m;次干道路面宽度设计为 5m。 厂区内设置大门 1 座,位于厂区的 东 侧。 总平面布置图 详见附件。 二、场内外运输方案 本项目的运输物主要为项目生产所用原辅材料、包装物,产成品及生活 垃圾。 厂内运输采用 2 辆 2 吨叉车运输;厂外运输采用 2 辆 10 吨卡车运输,当运力不足时,联系当地运输部门以租赁方式加以解决。 具体运输方式及运输量如下表所示: 表 71 全厂运输量表 序号 货 物 名 称 来处或去处 运输量(吨 /年) 1 运 入 10005 原材料 当 地 10000 包装物 当 地 5 2 运 出 7020 制成品 出口及 各地 7005 废弃物 当 地 15 3 合 计 17025 三、公用工程与辅助工程方案 给 、排 水工程 该项目供水主要通过自来水供水实现,供水水源为大林子镇自来水管网。 厂区供水为生活、消防联合供水方式, 各建筑物中的室内给水系统采用下分式直接给水系统,室 外 给水管材采用铸铁管,少部分支线用镀锌 钢管。 排水工程 厂区排水系统采用 合 流制,生活污水 排入市政污水管网进行集中处理,雨水由厂区雨水排水管道直接排出。 供电工程 ( 1)供电电源及电压 电源由厂区外 大林子 镇市政电网架空引入至厂区变电室。 本工程厂区均为 Ⅲ 类负荷,供电基本稳定,可采用单电源供电,低压供电系统采用 TNS 三相四线式系统,混合式供电,电压为 380/220V 系统低压母线分段。 ( 2)供电方案及主要设备选择 本项目设备装机容量 155kw,计算负荷 ,选择 125kVA 节能型变压器一台。 高压开关柜选用 JYN210 手车式高压 开关柜,低压开关柜选用 GCK 抽屉式开关柜,功率因数在低压侧补偿,使功率因数自动保持在 以上。 配电箱选用 MCC 型动力配电箱,生产车间一般设控制按钮,对较大型的电机选用降压启动设备。 车间配线采用电缆沿桥架敷设,也采用导线穿铁管沿地暗敷设,要结合情况决定,电线,电缆以铜芯为主。 车间和其它建筑物的照明电源应与动力线分开,并应有备用回路。 除综合办公室和职工宿舍采用日光灯外,车间、库房及锅炉房等均采用防水、防尘灯。 照明线路均采用 BV500 铜芯塑料线明敷或暗敷。 供电线路采用放射式供电,由变电室集中控制。 供 热工程 厂区供热沿用目前供热系统。 生产车间采暖、通风设计方案:车间内部利用散热器采暖,采用9575℃ 热水供暖;厂区其他建筑均设置相应的采暖、通风系统。 采暖系统型式为上分式垂直串联同程式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 采暖系统的供水温度为 95℃ ,回水温度为 75℃ ,热源由锅炉房汽 水换热机组提供。 厂区供热管网 采用 直埋敷设 , 聚氨酯保温处理。 恒温保鲜制冷设备 恒温 库内建 换热 机房 一 处,内设螺杆压缩机组 JZlKA 型两 台、氨循环泵组 两 台、贮氨器 两 台、蒸发式冷凝器 CXV369 一 台及其它附机,为 恒 温 库提供冷源 ; 库房 热源由厂区供热系统调节提供。 通信设施 厂区的电话站设在厂办公楼一端,设交换机室,主要部门设外线电话 8 部。 厂外通信线路建议为通信电缆架空敷设,厂区内通信电缆为电缆直埋敷设,室内线路沿墙明暗结合配线,并通过接线箱分别引至各用户,各车间设有分机。 第八章、节能措施 一、节能措施 当今能源建设已成为世界性的重大问题之一,各国对能源问题都给与了极大的关注。 合理利用能源、降低能耗被列为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 我国解决能源问题的方针是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 节能亦是特定形式的 “能源开发 ”。 本项目在建设工程方案设计及设备选择的全过程中都把节约能源当作重要环节来考虑。 购置国内先进的设备,不仅设备的性能先进,而且单位产品能耗定额较低,达到节能的目的。 ⑴ 选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节能设备,合理地进行设备布置,按着物料流向,减少物料往返运输次数,以达到节能效果。 ⑵ 在总图布置上,力求紧凑,原料贮存和成品库除靠近道路外,还要靠近车间,缩短原材料及成品的输送距离,尽量避免大量产品的二次倒运。 ⑶ 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新鲜水用量,建立循环水系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采用节能阀门,严防跑、冒、漏、滴。 ⑷ 采用高 效节能的电力设备,水泵、风机等设备选择具有变频调速功能 的设备。 减少电能损失,变压器尽可能布置在负荷中心,以减少线路损失。 供电系统的无功功率采用自动功率因数电容补偿装置进行补偿 ,提高功率因数。 ⑸ 热力管道保温采用高效节能的聚氨酯保温材料,以减少管道热损失。 建筑物采用热水采暖,比蒸汽采暖节省 20%能源。 ⑹ 设置计量监控仪表系统,进行三级计量根据规范要求,安装各种测量表,以便合理计算用量,考核各项指标,为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依据,以搞好能源管理。 ⑺项目用副产品花生壳作为燃料发热,可大量节约能源。 二、能耗指标分 析 表 81 单位产品 外购 能源能耗分析表 序号 能源或耗能工质 实物量 折标系数 折标单位 折合标煤 计量单位 数量 数量(吨) 1 水 吨 800 t/103t 2 电 度 300000 t/103k Wh 合 计 注:项目资产花生壳发热不算在外购能源消耗内。 项目年能耗总量为 吨标煤,则单位产品能耗量为 吨标准煤;项目年均销售收入为 万元,则项目产品万元产值能耗为 吨标准煤。 第九章、节水措施 全面节水是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是关系到我国实现资源永续利用、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 该项目用水量较小,主要为生活用水和锅炉用水。 项目节水主要做好生活用水节约, 采用先进的卫生器具,供水系统采取防渗、防漏措施,采用节能阀门,严防跑、冒、漏、滴。 第十章、环境影响评价 一、厂址环境条件 项目厂区拟建于吉林省扶余县大林子镇,周围环境状况良好,交通便捷,通讯发达,厂区周围无污染源,适于投资建设。 二、影响环境因素分析 该项目建设过程中,将会出现尘土 、噪音等污染,对周围环境产生轻度影响。 该项目建成运营后,以当地特色农产品 ——“四粒红 ”花生为原料,进行加工生产。 生产中只产生少量的污染物,主要包括生活污水 、废气及噪声等。 项目将对上述污染物进行综合治理,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后排放。 三、环境保护措施 废水治理方案 本项目 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大林子镇污水市政管网中进行集中处理即可。 废气治理方案 项目所排废气主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潮气及锅炉产生的烟气,车间废气通过轴流风机强制排出室外,锅炉房设湿法加 Ca(OH)2除尘系统,除尘率 90%以上 ,脱硫效率 60%以上,处理后烟气可达标排放。 锅炉烟气经处理后,烟气中各污染物浓度均符合 GB13271—2020《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二类区 Ⅱ 时段标准要求。 锅炉烟气治理后通过高 35 米烟囱外排。 废渣治理方案 项目投产后,固废物主要来源于生产车间中 产生的花生壳及 生活垃圾等。 所产生的花生壳当做燃料用以取暖和生产供热 ;职工生活垃圾,废包装物分类收集,将有机废物及时转运至城市垃圾处理场处理,将可回收利用的送往废品收购站进行综合利用。 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经合理处理或处置后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对周围环境也不会产生 不良影响。 噪声治理方案 拟建项目产生噪声较大的设备为锅炉鼓风机、 引风机、压缩机 及水泵等,其噪声值在 85105dB(A),在购买设备时,应尽量选用噪声低、技术先进的同型设备,安装时做好吸音、隔音和防震处理, 单独设置隔离间, 经过屏蔽和距离衰减,至厂界处可低于标准。 四、环境影响评价 该项目厂址地无名胜古迹、无旅游景点,属于环境非敏感区。 该项目工艺先进,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原料优质、产品结构合理、性能高,符合国家 节能减排及 “清洁生产 ”的要求。 厂区采取锅炉供热、控制污染物达标排放并实施总量控制,符合项目 地区环境功能区划要求。 采取的各项环保措施符合国家环保规划及总量控制实施原则,符合 扶余县 城市总体规划布局要求。 工程建设中只要认真落实各项环境保护措施,投产后,加强管理,使环境工程正常运转,即可达到发展经济、保护环境的目的。 因此,从环保角度来看,本项目建设是可行的,选址是合理的。 第十一章、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一、危险因素和危害程度分析 本项目生产过程中不产生有毒有害物质,所有原料与产品也同样是无毒无害的,因此,本设计劳动保护与职业安全重点为积极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减少职业危害,保证职工的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 本项目生产过程中职业危险及危害因素为: ⑴ .锅炉操作温度很高,应避免烫伤等。 ⑵ .部分设备产生噪音 85- 105 分贝。 ⑶ .电气设备及线路,管理不当,操作失误时会造成设备及人身安全事故。 二、安全卫生防范措施 安全措施方案 按照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安全生产的劳动保护要求,为确保生产工人的身体健康,消除生产事故隐患,改善劳动条件,预防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安全文明生产,本项目在下列设计过程采取了劳动保护和安全措施: ⑴ 制定严格的管理规章制度,对关键部位实行重点管护,明确责任。 ⑵ 所有机 械传动部分设置安全防护罩。 ⑶ 生产车间内设通风、排潮、除尘等设施,确保生产作业环境良好。 ⑷ 对噪声较大的设备如鼓风机、引风机等设备采用减震基础,加强消音措施,并尽可能在建筑设计上设间壁墙单独封闭,以减少噪声对其它生产部位的干扰。 ⑸ 对安全隐患较大的作业部位进行严密监控,认真填写监控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⑹ 所有电器设备按国家规定,做到接地良好。 卫生措施方案 ⑴ 该项目所选厂址环境质量良好,厂区供水水质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确保所有员工生活用水卫生安全。 ⑵ 在总图布置时注意将生产区、生活区分开布置,将影响 生活区、生产区的灰堆、垃圾站布置在远离上述两区的后侧。 ⑶ 根据生产的特点,实际需要和使用方便的原则,在生产车间内设更衣室、盥洗室、卫生间,厂内设浴池、医疗卫生所等卫生设施。 职业卫生规范 ⑴ 生产人员卫生 定期体检,注意个人卫生。 经清洗消毒后,身着标准工作服方可进入车间,不准携带非生产用品进入车间。 ⑵ 原、辅材料卫生 本项目主要原、辅材料必须严格执行其质量标准,原、辅材料进厂前必须进行检测,严格把关。 原料与成品、生料与熟品分开存放,不得相互交叉污染。 ⑶ 生产车间设计要注意采光充足,通风设施齐备,保证良好通 风,车间内要封闭良好,防止蚊蝇等飞虫进入,棚顶涂刷防霉涂料,墙壁贴满卫生瓷砖,水磨石地面,排水要通畅,使车间整体环境卫生清洁,达到各项卫生标准要求。 ⑷ 生产操作卫生 所有的生产设备要定期清洗,有的工序还要定期杀菌消毒,生产过程的废渣不得长期在车间内堆放,要及时清除,及时处理。 ⑸ 生活环境卫生 职工食堂、浴池要严格执行餐饮服务行业卫生标准。 三、消防设施 1. 设计依据 ⑴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87 ⑵ 建筑电气设计技术规范 GBJ1683 2. 总图布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