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时代光华-情绪管理讲义内容摘要:

,因为在生活某个方面的压力会不可避免地影响他们。 处于压力之下的人注意不到自身的疾病症状,而一切归之于压力所产生的副作用。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家庭中,错误的决定可能导致事故、争论、经济损失,甚至丢掉工作。 压力可能导致家庭解体。 西方国家之所以有如此之高的离婚率,一部分是因为工作压力日益快速增大,而对于夫妻双方全日制工作的家庭则更甚。 假如工作非常繁重,或担心丢掉工作,则难以省下精力顾及家庭和朋友。 而一旦牵涉到小孩,压力就会导致一种冲突:抑或看小孩。 抑或顾事业。 尽管我们还无法全面了解长期分居或 离异对小孩造成的影响,然而可以肯定的是,它对培育身心健康的下一代绝非好事。 所以,我们必须小心谨慎,对工作和家庭的投入做到协调平衡。 二、辨认症状 并非单独一个症状就能鉴定压力的存在 —— 有压力者和无压力者同样可能患有心脏疾病。 同样可能是饮酒过量,而压力承受者的共性是:多种症状并发。 (一 )生理症状 压力引发的某些生理病症可能有致命的危险,比如高血压和心脏病,其次为失眠、长期疲劳、头痛、红疹、消化系统紊乱、溃疡、结肠炎、食欲不振、暴食、恶心。 其中许多病症是在紧张事件过后发作的。 而其他症状更具即时性 —— 例如 恶心、窒息或口干舌燥。 当然,所有这些症状也有可能是由压力之外的种种因素引发的,所以对自身承受的压力程度切勿草率做出判断。 (二 )情绪症状 压力引发的情绪症状包括经常动怒、严重焦虑、消沉沮丧、缺乏性欲、丧失幽默感、对最简单的日常事务也无法集中精力。 辨认自身或他人压力的关键是了解反常的情绪反应以及相关的行为变化。 一些最常见的压力症状如下: (1)一旦遇到冲突,便过于激动与好斗; (2)对自身外表、他人、社会事件及以往感兴趣的事情 (如热衷的体育运动 )不再留意; (3)精力溃散,记忆衰退,遇事迟疑不决; (4)愁 苦、内疚、疲劳、冷漠以及切身的无助感和失败感; (5)感到无能、自卑与没有价值。 (三 )行为症状 除了生理上和情绪上的症候外,个人在日常生活或工作场所中出现的一些异常行为,也是鉴定压力症状的指标。 这些异常的行为指标包括有: (1)离群索居,不想与人亲近或避免与人见面; (2)工作频出状况或打马虎眼; (3)工作本末倒置,不管轻重缓急; (4)无故爽约、迟到或缺席; (5)不遵从工作规范与上级指示; (6)觉得凡事索然乏味; (7)容易与人起冲突; (8)做事没有耐心。 虽然大多数的人都能看出过度压力对他人 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但却常常错估对自己的影响。 因此,当你处于压力过大的情况时,请真实地面对自己的身心状态,甚至可请好友或同事观察你是否出现了上述的症候。 【自检 32】 请依据自己最近这一星期中的情绪和身体的变化,勾选下列最符合的状况。 ★没有、很少: 0 分★偶尔: 1 分 ★经常: 2 分 ★常常、总是: 3 分 □ 没有、很少;一星期不到1次 □ 偶尔;一星期至少1~2次 □ 经常;一星期至少3~4次 □ 常常、总是;一星期至少5~7次 2. 心情无法放松、不舒服 ( 不快乐 ) □ 没有 、很少;一星期不到1次 □ 偶尔;一星期至少1~2次 □ 经常;一星期至少3~4次 □ 常常、总是;一星期至少5~7次 □ 没有、很少;一星期不到1次 □ 偶尔;一星期至少1~2次 □ 经常;一星期至少3~4次 □ 常常、总是;一星期至少5~7次 □ 没有、很少;一星期不到1次 □ 偶尔;一星期至少1~2次 □ 经常;一星期 ,至少3~4次 □ 常常、总是;一星期至少5~7次 ,不顺畅 □ 没有、很少;一星期不到1次 □ 偶尔;一星期至少1~2次 □ 经常 ;一星期至少3~4次 □ 常常、总是;一星期至少5~7次 ,睡眠品质不良 □ 没有、很少;一星期不到1次 □ 偶尔;一星期至少1~2次 □ 经常;一星期至少3~4次 □ 常常、总是;一星期至少5~7次 、懒懒的,很虚脱的感觉 □ 没有、很少;一星期不到1次 □ 偶尔;一星期至少1~2次 □ 经常;一星期至少3~4次 □ 常常、总是;一星期至少5~7次 ,吃很少 □ 没有、很少;一星期不到1次 □ 偶尔;一星期至少1~2次 □ 经常;一星期至少3~4次 □ 常常、总 是;一星期至少5~7次 □ 没有、很少;一星期不到1次 □ 偶尔;一星期至少1~2次 □ 经常;一星期至少3~4次 □ 常常、总是;一星期至少5~7次 □ 没有、很少;一星期不到1次 □ 偶尔;一星期至少1~2次 □ 经常;一星期至少3~4次 □ 常常、总是;一星期至少5~7次 □ 没有、很少;一星期不到1次 □ 偶尔;一星期至少1~2次 □ 经常;一星期至少3~4次 □ 常常、总是;一星期至少5~7次 ,事情记不住 □ 没 有、很少;一星期不到1次 □ 偶尔;一星期至少1~2次 □ 经常;一星期至少3~4次 □ 常常、总是;一星期至少5~7次 ,提不起劲 □ 没有、很少;一星期不到1次 □ 偶尔;一星期至少1~2次 □ 经常;一星期至少3~4次 □ 常常、总是;一星期至少5~7次 ,很爱钻牛角尖 □ 没有、很少;一星期不到1次 □ 偶尔;一星期至少1~2次 □ 经常;一星期至少3~4次 □ 常常、总是;一星期至少5~7次 □ 没有、很少;一星期不到1次 □ 偶尔;一星期至少1~2次 □ 经常;一星期至少3~4次 □ 常常、总是;一星期至少5~7次 ;头痛、晕眩、心悸、排便不顺 □ 没有、很少;一星期不到1次 □ 偶尔;一星期至少1~2次 □ 经常;一星期至少3~4次 □ 常常、总是;一星期至少5~7次 □ 没有、很少;一星期不到1次 □ 偶尔;一星期至少1~2次 □ 经常;一星期至少3~4次 □ 常常、总是;一星期至少5~7次 □ 没有、很少;一星期不到1次 □ 偶尔;一星期至少1~2次 □ 经常;一星期至少3~4次 □ 常常、总是;一星期至少5~7次 三、测定压力 可以通过确定压力因素的数量来测定大致的压力程度。 随着压力测定的对象不同,如个人、团队或社会,压力因素也会相应发生变化。 (一 )观察统计数字 要想了解社会压力程度,最可靠的信息来源之一为全国范围的统计数字,如每年心脏病发病率以及自杀率,而某时期发生变化的统计数字更能说明问题,因为它们突出了各种变化趋势。 心脏病发病率以及自杀率的提高,通常反映了一个国家造成人民压力的重大社会问题,如普遍失业或经济衰退。 (二 )个人压力测定 虽 然个人压力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通过心率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量来测定,但是人生理现状与生理健康正常状态的差异更能说明问题。 由于心率与血压因人而异,因而确定个人压力没有一般的标准。 同时不同的人对压力的反应也不一样。 身处压力之下,有人表现为恐慌、头痛、胃病发作,有人表现为难以入睡,或丧失自尊。 而男人与女人的反应也有不同,女人往往变得孤僻、沮丧,男人则好斗、易怒或沉溺于种种癖好。 (三 )压力统计数字 以下统计数字可以证明压力的负面影响: (1)在美国,有一半的非自然死亡是由种种压力问题造成的。 (2)在欧共体,每年大约 1000 万人因工作压力而引发种种疾病。 (3)在挪威,治疗工作压力引发的种种疾病耗费了 10%的国民生产总值。 (4)在英国,因为工作压力而丧失 亿个工作日。 (四 )团队压力测定 公司以及其他类型团体,对其遭受的压力程度,自有一些广为认可的定量测定方法。 最常用的是借鉴旷工率,即每天旷工者占员工总数的百分比。 然而你不能由此而得出结论,旷工率最高的公司遭受的压力也最大。 因为某些企业本身不可避免旷工现象,比如工伤导致矿工。 事实上,许多公司苦于员工心不在焉式的上班。 这些员工,或疏于职守,或疲惫不堪,这与旷工者事实 上并无二致,因为他们的工作不能给公司带来任何效益。 而且,越来越多的压力承受者宁可选择上班,也不愿呆在家里。 (五)测定压力程度 压力种类 可测定因素 ● 社会压力 从整个社会来看,表现为对普遍行为的热情减退。 ● 犯罪数字的突然变化。 ● 失业人数,特别是市区失业人数。 ● 教育业绩,特别是有关贫困乡村以及衰落的市区的学校。 ● 移民情况 (迁入及迁出 )。 ● 个人压力 导致人们自控不足,缺少理智。 ● 持续失眠。 ● 红疹、痉挛、头痛,或其他莫名的生理症状。 ● 饮食习惯的变化。 ● 吸烟、喝酒、使用 毒品明显增多。 ● 团队压力 造成企业士气不振,引起财政和人事问题。 ● 旷工数量的突然变化。 ● 企业生产质量显著下降。 ● 工伤事故的次数。 ● 对工作引发疾病的诉苦次数。 【自检 33】 要想战胜压力,第一步要敢于承认压力的存在,承认压力是你正面临的问题,这对减轻压力很关键。 现在进行自我评估测试,对下列陈述做出反应,选择一个最贴切的答案。 尽可能地客观公正:若回答“从不”则选 1,若回答“总是”则选 4,依此类推。 然后算出总分,参照后面的分析自我评估,借鉴测试答案以明确需要改进的地方。 选项: 1 从不 , 2 有时, 3 经常, 4 总是 1.一旦工作发生差错,就责备自己。 □ 1 □ 2 □ 3 □ 4 2.一直积压问题,然后总想发作。 □ 1 □ 2 □ 3 □ 4 3.全力工作以忘记私人问题。 □ 1 □ 2 □ 3 □ 4 4.向最接近的人发泄怒气和沮丧。 □ 1 □ 2 □ 3 □ 4 5.遭受压力时,注意到自身行为有不良变化。 □ 1 □ 2 □ 3 □ 4 6.只看到生活中的消极方面而忽视积极方面。 □ 1 □ 2 □ 3 □ 4 7.环境变化时感到不适。 □ 1 □ 2 □ 3 □ 4 8.感觉不到在团队中的自我价值。 □ 1 □ 2 □ 3 □ 4 9.上班或出席重要会议时迟到。 □ 1 □ 2 □ 3 □ 4 10.对针对我个人的批评反应消极。 □ 1 □ 2 □ 3 □ 4 11.一小时左右不工作就内疚。 □ 1 □ 2 □ 3 □ 4 12.即使没有压力,也感到匆忙。 □ 1 □ 2 □ 3 □ 4 13.没有足够的时间阅读报纸。 □ 1 □ 2 □ 3 □ 4 14.希望即可得到他人的注意或 他人的服务。 □ 1 □ 2 □ 3 □ 4 15.工作和在家时都不爱暴露真实情感。 □ 1 □ 2 □ 3 □ 4 16.同时承揽过多的工作。 □ 1 □ 2 □ 3 □ 4 17.拒绝接受同事和上司的劝告。 □ 1 □ 2 □ 3 □ 4 18.忽视自身专业获生理方面的局限性。 □ 1 □ 2 □ 3 □ 4 19.工作站俱全部时间,无暇享受兴趣和爱好。 □ 1 □ 2 □ 3 □ 4 20.为加周全的思考,就处理问题。 □ 1 □ 2 □ 3 □ 4 21. 工作太忙,整整一周不能和朋友、同事共进午餐。 □ 1 □ 2 □ 3 □ 4 22.问题棘手时,逃避、拖延。 □ 1 □ 2 □ 3 □ 4 23.感觉行动不果断就会受人利用。 □ 1 □ 2 □ 3 □ 4 24.感到工作过多时,羞于告诉他人。 □ 1 □ 2 □ 3 □ 4 25.避免托付工作给他人。 □ 1 □ 2 □ 3 □ 4 26.尚未分清主次就处理工作。 □ 1 □ 2 □ 3 □ 4 27.对他人的请求和需要,总是难以拒绝。 □ 1 □ 2 □ 3 □ 4 28.认为每天必须完成所有的工作。 □ 1 □ 2 □ 3 □ 4 29.认为不能应付自己的工作量。 □ 1 □ 2 □ 3 □ 4 30.因害怕失败而不采取行动。 □ 1 □ 2 □ 3 □ 4 31.往往把工作看得比亲人和家庭生活更重要。 □ 1 □ 2 □ 3 □ 4 32.事情没有即刻生效,便失去耐心。 □ 1 □ 2 □ 3 □ 4 第五讲 释放压力:压力源探索(上) 一、寻找压力源 (一 )压力源的定义 压力源又称应激源或紧张源,是指对个体的适应能力 进行挑战,促进个体产生压力反应的因素。 压力源是压力结果的直接来源 ,在对压力源进行全面调查测量的基础上 ,找出过高压力的主要诱因 ,进而拟定并实施针对性的压力减轻计划 ,从源头上消除引起消极压力结果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