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诊疗技术推荐项目一内容摘要:
而,将针迅速拔出。 出针后若有出血,应迅速用消毒棉球压迫止血。 ( 10)疗程:每日针 1次,每周针刺 3 次,共 12次为 1个观察疗程。 技术关键环节: 该手法动作主要是以向外抽提“一抽数抽”为特点,属小幅度担插手法范畴,紧提慢按为主,是为泻法。 抽气法的操作要领有二:一是力度,必须将全身的力量集中于手指,然后形成爆发力向外抽提;二是速度,即瞬 间速度要快,但最好针体又不动,每次至多抽出 1 分( )许,而不能将针体大幅度抽出。 不良事件及处理方法: 偶尔出现晕针。 主要症状为头晕、眼花、恶心、脸色唇色发白,严重的血压下降、四肢厥逆、脉象微弱。 处理:患者平卧,把针退出少许即可恢复,或饮少量热开水。 可能有头皮板紧、不适、疼痛,甚而牵连到面部、牙关。 处理:将针体适当调整,稍稍提出一点即可解除。 配套材料: 技术操作规范 临床研究结论: 将 180 例脑血栓形成后偏瘫的病人随机分为 2组:治疗组(头皮针抽气法组) 120 例和对照组(头皮针捻转法组) 60例 ,对 2 组病人治疗前后的肌力及综合功能进行评估。 结果 2组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偏瘫患肢的肌力,治疗组基本痊愈 9 例,显效 95 例,有效 14 例,无效 2 例,愈显率 %,总有效率 %;对照组无基本痊愈,显效 3 例,有效 47 例,无效 10 例,愈显率5%,总有效率 %。 19 课题名 称 : 针刺肩痛穴治疗肩周炎技术 承 担 单 位 : 北京军区总医院全军平衡针灸中心 项目负责人: 王文远 项目简介: 通过对比肩痛穴,传统穴两种不同方法对治疗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功 能受限的症状和体征及疼痛指数的临床观察,客观分析判定快速针刺手法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及对其进行诊疗的规范化研究。 本项目将传统针灸学与现代神经解剖及神经调控理论相结合,以传统中医巨刺、远道刺和缪刺针法为指导,采用交叉取穴法,针刺经验穴-“肩痛穴”,通过临床和实验研究证实该穴为治疗肩周炎的有效穴位。 疾病简介: 肩周炎是医院临床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是指肩部关节囊、肌腱、肌肉慢性或受凉等原因引起的损伤,也可以因其他间接原因,引起周围软组织的牵拉或撕脱而造成。 其主要病理变化是充血、渗出、水肿或局部组织粘连等变化。 适应症: 西医肩周炎诊断标准。 40- 60岁 禁忌症: 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特 色: 取穴少,痛苦小; 见效快、疗效高; 操作简便、易于普及; 安全无副作用; 突出人体自身平衡。 治疗方法简介: 取穴肩痛穴,该穴位于足三里穴下两寸,偏于腓侧。 采用快速针刺的手法(不留针),刺激腓浅神经强调针感,五日一个疗程,治疗四个疗程。 针具选择为苏州生产的 28 号 3寸无菌针灸针。 技术关键环节: 国家中 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实用诊疗技术推荐项目 20 肩痛穴定位:位于足三里穴下 2寸,偏于腓侧。 交叉取 穴,即右侧肩周炎取左侧穴位,左侧肩周炎取右侧穴位。 快速进针,针尖与皮肤呈 90○ 角向下直刺 寸左右。 快速针刺手法,即进针快,出针快,整个针刺过程控制在 3秒钟内。 针感要求以局部酸、麻、胀,并向足部放射为准。 不良事件及处理方法: 无副作用。 晕针是针灸常见的副作用,针刺“肩痛穴”,只需 3 秒,时间极短,发生晕针的概率很小。 经济学评价: 本法安全简便易行,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值得推广。 配套材料: 技术操作规范文本 临床研究结论: 找出了治疗肩周炎肩部软组织损伤的专病专穴 —— “肩 痛穴”。 突出即时效应,针刺当时见效率达 90%。 提出针刺神经支或神经干产生的针感效应假说。 采用单穴疗法 针刺经验穴 —— 肩痛穴,临床治疗 380 例,有效率 %。 经统计学处理,肩痛穴治疗组疗效好于传统取穴对照组( P),同时还具有良好的即时镇痛效果,为揭示针刺原理、效应过程提供客观依据。 无副作用。 21 课 题 名 称 : 头穴透刺治疗脑出血急性期技术 承 担 单 位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课题负责人 : 东贵荣 项目简介: 黑龙江中 医药大学针灸研究所东贵荣教授带领课题组成员经过 20 余年大量临床研究及实验验证,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进行了系统观察,采用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对比研究,表明透穴刺法治疗急性脑出血疗效显著,其总有效率达 %,高于中药对照组的 %及西药对照组的 %。 疾病简介: 脑血管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致死病因之一。 其中脑出血占脑血管病发病率的 20—30%,是脑血管病中发病较急、病情较重、死亡率更高的疾病,给社会和患者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 尽管目前医学界对于脑出血治疗方法很多,但是无一种疗法是对 脑出血所致神经功能障碍恢复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脑出血的康复,尤其早期康复至关重要,决定着预后的程度和康复的水平。 适应症: 意识清楚。 血压稳定。 脑叶出血量 ≤30ml。 丘脑、基底节出血量 ≤20ml。 临床观查出血停止、生命指征稳定为标准者。 临床观察分析:病人生命指征稳定者。 禁忌症: 脑干出血。 脑室出血。 脑叶出血 ≥30ml。 基底节出血 ≥20ml。 脑疝或脑疝倾向者。 脑出血并发抽搐发作。 深度昏迷。 血压高或低血压休克。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实用诊疗技术推荐项目 22 呕血便。 治疗 方法简介: 器械应用华佗牌 28 号 寸针灸针。 患者采取平卧、半卧位或坐位体位,头部保持中正位。 意识障碍较轻取穴神庭透上星、双太阳;精神症状病人取穴:神庭透上星、双曲差透五处、双本神;头痛病人取穴:双太阳透上关、双风池;尿便障碍病人取穴:四神聪透百会;失语病人取穴 :风府透哑门;面瘫病人取穴:地仓透颊车、下关;吞咽困难病人取穴:廉泉、金津、玉液、海泉、风府、双风池、双医风等;瘫痪病人取穴:百会穴透太阳穴连线平均分四段,依次分别针四针;感觉障碍取穴:络却透承灵透悬厘;眼球运动障碍取穴:印堂、太 阳等。 针刺方法:采用快速进出针、快速小捻转间断针刺方法。 以 28 号 寸针灸针首先垂直刺入皮下或头皮帽状腱膜下后,以 15 度角的针刺方向沿头皮或皮肤轻微、快速、不捻转刺入 寸。 太阳、风池、下关、廉泉、金津、玉液、海泉等穴位按选穴方向采用快速直刺或斜刺,刺入 寸。 手法采用快速捻转实行针刺手法同时,患者主动或被动进行运动、语言、吞咽等神经功能锻炼。 疗程:每日治疗一次,每周六次,周日停针一天, 28 天为一疗程。 技术要领: 根据脑出血后神经功能障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穴位。 取穴要准确,并注意针刺的 方向、角度和深度。 手法采用快速进针、出针,快速小捻转间断手法,捻针 200 转 /每分钟。 针刺的同时,要求患者主动或被动进行神经功能锻炼。 注意事项: 避免在患者过于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时进行针刺,对身体虚弱患者,针刺手法宜轻,不宜过重。 注意针刺穴位、针具消毒,出针后按压以防出血。 针刺风府、廉泉、哑门、金津、玉液等穴位时,注意针刺的方向、角度、深度。 急性期治疗为稳定病情以及治疗并发症,需要同时应用西药治疗,尤其注意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若局部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则不宜针 刺。 若发生晕针等不良反应时,按常规处理。 临床结论简介: 头穴针刺治疗急性脑出血所致神经功能障碍疗效显著,而且安全。 不仅对于脑出血的运动障碍具有治疗作用,而且对于意识障碍、感觉障碍、尿便障碍、失 23 语及吞咽困难等神经功能缺失均有治疗作用。 疗效显著,明显提高康复水平,掌握好适应症,应用安全性可靠,是用于各类医院,具有广泛推广性,炒作简便、经济。 同时可应用于各类脑出血内科及外科手术治疗后治疗。 因此应用头穴透刺法这一有效方法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提高疗效、减少致残、提高康复水平是必须的。 是其他疗法 无法替代和相比的 ,是一项值得推广的临床实用技术。 24 课 题 名 称 : 透穴刺法治疗中风后小脑性共济失调技术 承 担 单 位 : 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 项目负责人 : 王 顺 项目简介: 该疗法将传统医学理论与现代神经解剖学理论相结合,通过生物电刺激,增强神经元间信息传递,从而对小脑性共济失调起治疗作用。 同时改善椎 基底动脉系统的血液循环、改善小脑的血液循环,发挥治疗作用。 课题组对 224 例中风后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进行了系统观察,采用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对比研究,表明 透穴刺法治疗中风后小脑性共济失调疗效显著,其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 %,明显优于对照组( %、 %)。 疾病简介: 中风病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病、多发病,也是病死率、致残率极高的病种之一。 中风(包括小脑梗塞和小脑出血)后小脑性共济失调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小脑性共济失调有眼球震颤、构音障碍、坐立不稳和小脑步态,即行走时两足分开,步距大小不一,步态蹒跚不稳易倾倒。 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对指试验等障碍并有肌张力减低或消失、关节运动过度、快复动作障碍等,并且不受睁眼、闭目或照明度影 响,不伴感觉障碍。 对于中分后小脑性共济失调病症,中药及针灸应用前景广阔,透穴刺法治疗中风后小脑性共济失调疗效更是显著。 适应症: 主治中风后小脑性共济失调(包括小脑出血、小脑梗塞),年龄在 3670 岁之间;病程在 120 个月病情稳定者。 禁忌症: 脑出血或大面积脑梗塞急性期病情尚未稳定者; 伴有严重的心脏、肝、肾、造血系统等疾患者、精神病患者及伴有严重传染性疾患者; 体质过度虚弱者。 治疗方法简介: 针具选择为华佗牌不锈钢针灸针 28 号 寸毫针 患者采取坐靠体位(坐扶手椅或靠背 椅),头部保持中正位。 脑空透风池穴,进针 寸 ,以快速小幅度捻转,每分钟 200 转,行针 23分钟;玉枕透天柱进针 寸,以快速小幅度捻转,每分钟 200 转,行针 23 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实用诊疗技术推荐项目 25 钟;脑户透风府进针 寸,以快速小幅度捻转,每分钟 200 转,行针 23 分钟;风池透风池以快速小幅度捻转,每分钟 200 转,行针 3 分钟,不留针。 治疗时间及疗程:每次治疗时间为 30 分钟,每日治疗一次, 30 次为一疗程。 技术要领: 1. 选穴准确。 2. 押手的使用 :针刺前应按压穴位 , 针刺时辅助进针。 既可减轻疼痛又利于掌握透刺的方向 和角度。 3. 针刺的角度:呈 30 度角将针刺入皮下。 4. 捻转角度及频率:针刺得气后行捻转手法,捻转角度在 180176。 左右;频率200 转 /分钟。 注意事项: 1. 避免在患者过于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时进行针刺,对身体虚弱患者,针刺手法宜轻,不宜过重。 2. 施捻转手法时,避免单向捻转以免产生疼痛。 3. 捻转手法应轻快自然,有连续交替性。 4. 若局部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则不宜针刺。 不良事件及处理方法: 1. 针刺前 ,术者应注意针具的选择,避免使用弯曲、带钩的针具。 2. 出针时,术者按压 针孔时间应稍长些,并注意观察透刺部位,防止出血及血肿的发生。 3. 嘱患者在留针时,防止挤压或碰撞针柄。 4. 嘱患者家属加强护理,防止触碰针柄,注意患者体位,以免发生弯针和血肿。 5. 若出现血肿,小血肿通过按压即可止血不需其他处理;较大血肿,应先冷敷止血后,再热敷以促进淤血消散吸收。 临床疗效结论: 透穴刺法治疗中风后小脑性共济失调疗效显著,其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 %、 %,明显优于对照组( %、 %)。 透穴刺法治疗中风后小脑性共济失调对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 无影响,亦无不良反应,安全性好。 透穴刺法治疗中风后小脑性共济失调具有一定的针后作用,远期疗效好。 透穴刺法治疗中风后小脑性共济失调疗效显著、安全性好,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出了一项安全、有效的新疗法。 26 课 题 名 称 : 彭氏 眼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 技术 承 担 单 位 : 辽宁中医学院 项目负责人 : 田维柱 项目简介: 彭氏眼针疗法是一种新型的、简便的、确实有效的能减少中风的发病率、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的新疗法。 治疗中风病人数以万计,其临床疗效达到国内同类研究 领先水平。 课题组采用随机、单盲、对照、多中心的方法,将颈内动脉系统初发脑梗死患者分为三组,即眼针组、体针组和药物组,共纳入 300 例。 结果显示眼针疗法明显优于体针和药物治疗。 疾病简介: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指由于脑部血流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其发病率占全部脑卒中 80%。 存活者中 60%~ 70%病人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随着人群预测寿命的延长,脑血管疾病的高病发率和高致残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诊疗技术推荐项目一
相关推荐
括工资(大多实行年薪制)、奖金、奖励一定数量的股票、或允许他们在公司发行股票或配股时有优先购买本公司股票的权力、或将部分股权售给他们等多种方式。 对员工的激励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方式多样化,主要 采用增薪、表扬、授予名誉、提职、分配重要任务等方式激励员工。 2.行为约束机制国外石油公司的行为约束包括对企业高层经理人员的约束和对员工的约束,其约束机制比较规范化、系统化、层次化,在横向
安全工器具的保管及检验 除个人长期使用的安全工器具由个人保管外,工作使用的安全工器具,由使用单位或班组集中保管或指定专人统一负责保管,办理借用手续。 室内场所。 安全工器具应每六个月(每年的六月和十二月)按《电业安全工作规程》中的规定进行一次定期检查、校验。 对检验合格的工器具应贴合格标签,并由检验人签名。 检验、维护工作由使用部门送交具有检验资料的单位进行检验和日常维护,部门安全员负责组织
预付 第一批货款, 以后每批货提前 10 天打款。 货物到工地, 买方 、 卖 方 和施工方 共同核对验货,无质量问题 , 签收货单。 第八条 验收标准、方法、及提出异议期限: 卖 方保证提供均为阿克苏诺贝尔太古漆油 (上海)有限公司出品,产品均符合检验标准,提供 的 产品保证没有任何质量问题。 卖 方提供该产品的检测报告和该批产品的合格证,如发现不符,可将产品送往第三方检测。 产品合格
资源。 对于这样一个历史并不是很悠久,但是交通出色的城市,往往会发展成一个现代化气息明显,功能完备的经济“新城”。 ② 自己所处的商圈状况。 星湖 101 项目处在南通经济开发区,这是南通经济开发区内的核心商业地段。 在 这样一个以外资企业为主的经济开发区内商圈, 商业地产的机会虽然很 大, 同时 对于 这样一个刚开发的 商业项目, 需要 一个相对较长的周期。 面对这样的 现状 , 在进行 商业
工艺方案 制造工艺 会签 制定具体产品 零件工时定额 审核 发布 分厂实施 工时定额 劳动定额 月度分析 工艺改善 技术革新 成本 分析 数据 存储 备 案 存 储 查询数据 查询数据 修订 工时定额 修订单件 工时定额 否 是 汇总 统计 分析 人工成本 制定 技术定额 制定 工时定额 Q/SFCG10222020 9 附表 1 月份劳动定额管理情况汇总表 分厂: 年 月 日 单位主管: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