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吨有机食品炒货加工扩建项目立项申报建议书内容摘要:

现状 ,进一步加快发展当地瓜籽炒货产业、增加加工层次 、拉长产业链条是当前 巴彦淖尔市瓜籽产业必须破解的难题。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及增加农民收入需要 巴彦淖尔市是向日葵的优势产区 ,年均播种面积在 320 万亩左右 ,占巴彦淖尔市总播面积的 37%。 其中食用葵花籽播种面积 144 万亩 ,总产量在 35 万吨左右 ,农民人均收入的三分之一来自向日葵。 其他瓜籽种植面积在 25 万亩主要 ,总产量 4?5 万吨。 瓜籽类收入占到农户总收入的 40 左右。 由于原料 85%用于外地销售 ,瓜籽原料价格完全受外地销售市场的控制。 因此 ,大力发展地方瓜籽加工产业 ,特别是生产高档次、深加工的产品 ,既可 以有效地保证当地农民有稳定的收入 ,又能促进当地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发展可持续农业的需要。 当前 ,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面临的难题之一就是食品安全问题。 资源和生态环境安全以及农民增收与经济安全则是另两个必须充分予以重视的难题。 食品安全已经引起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 ,而食品安全的第一道关口就是原料生产 ,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是生产健康食品的基础。 目前 ,有机食品是我国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发展方向。 我们必须认真总结和发掘传统农业的技术精华和生态农业的建设经验 ,积极发展有机食品 ,这不仅有利于保护我国农村 生态环境、发展农村经济 ,解决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问题 ,而且有利于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 ,推进农业市场化与国际化进程 ,突破国际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制约 ,协调统一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效益 ,最终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加快企业发展、增强带动能力的需要。 内蒙古 XXXX 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是以生产有机食品坚果炒货为主的食品加工企业 ,在自治区是第一家 ,填补了自治区有机食品坚果炒货企业的空白。 但由于首期工程建设投资量小 ,企业加工能力只有 1500 吨 ,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特别是产品出口的需要。 企业虽然建立 了相应的有机原料生产基地 ,但规模小 ,带动能力也不大。 鉴于这种情况 ,迫切需要扩大生产规模 ,增加产能 ,进一步增强带动能力。 第三章 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建设地点选择 选址原则。 本项目建设地点选则遵从以下原则 : 1)基础设施条件好。 交通便利、通讯畅通、电力、燃料供应充足、给水排水等基础设施良好。 2)原料供应充足。 3)当地政府支持力度大。 地理位置及具体建设地点。 项目建设地点选在杭锦后旗陕坝镇西北郊 ,大顺城工业园区 ,地理位置北纬 40176。 54′ 〃 ,东经 107176。 06′ 〃 ,距陕坝镇 4 公里 ,临河 ?乌拉特后旗公路从园区穿过。 建设条件 自然条件 1)地质地貌 : 杭锦后旗属于河套平原西部 ,地质构造属内陆断陷盆地 ,形成于侏罗纪晚期 (距今约 亿年 ),其构造形态呈北深南浅、西深东浅的不对称簸萁状倾斜 ,是鄂尔多斯台拗的一部分 ,基地为太古代变质岩系 ,陕坝镇深拗陷带埋深约 6000米。 河套盆地封闭的构造条件和长期的下沉 ,以湖相沉积为主。 不同地主构造条件和古气候的变化 ,使中新生代以来的沉积环境、岩性特征、沉积厚度及盐分含量及其化 学组成有所不同。 更新世以来的湖相沉积由粗到细 ,遍及全旗。 至上更新世晚期 ,由于黄河的出现 ,沉积表现为由细到粗。 水平方向上 ,沉积厚度自西南向东北方向逐渐加厚 ,颗粒变细。 黄河形成于上更新世晚期 ,原为内陆河 ,注入河套盆地古泽。 随着沉积厚度的增加及地幔的上升 ,湖水外泄 ,河套变成湿地。 黄河在河套地区至少有五至六次大的改道。 初期黄河流向西北 ,沿狼山冲积扇边缘东流 ,以后逐渐南移 ,形成现在的景观。 本期地质构造为内陆断陷盆地 ,由黄河及其支流和山洪沉积微平原。 黄河冲积平原面积大、分布广 ,集中分布在总干渠以北、乌加河以南 ,面积 万亩。 山洪冲击平原分布在狼山以南、乌加河以北 ,面积 万亩 ,以砂石为主。 地形西南高 ,东北低 ,海拔 1051?1033 米 ,坡降 1/7000?8000。 2)土壤条件。 项目所在地区属于黄河淤积平原的中上游 ,土壤类型以壤土为主 ,全旗土壤类型有 :灌淤土、草甸土、盐土、碱土、风沙土、石质土 6 个土类。 有草甸灌淤土、盐化灌淤土、草甸盐土、浅色草甸土、盐化草甸土、龟裂盐土、流动风沙土、半固定风沙土、沙砾质土、沼泽盐土等 10 个亚类。 有沙土、沫土、两黄土、红泥土等 22 个土属 ,219 个土种。 南部 地区以山沙壤土为主 ,中部地区以壤土为主 ,北部地区以粘土为主。 耕地平均耕层厚 30cm 左右 ,PH 值 ?,有机质含量为 ?%,土壤容重 ,土壤全氮含量 920ppm,有效磷含量 ,速效钾含量。 3)气候条件 项目区所在地杭锦后旗属典型的中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 , 深处内陆地带 ,海拔较高 ,冬季漫长而寒冷 ,夏季短暂而炎热 ,降雨量少 ,蒸发量大 ,气候干燥 ,无霜期短 ,日照时数长 ,昼夜温差大 ,大风天气多。 温度 :年均气温 ℃ ,≥ 5℃的活动积温为 25933527℃ ,平均3200℃。 ≥ 10℃的活动积温为 ?℃ ,平均 3030℃ ,无霜期 129?142天。 平均 135 天。 日极端最高气温 ℃ ,日极端最低气温 ℃ ,绝对值温差 :℃ ,冻土层平均厚度 69?127cm,平均 104cm。 全年平均风速 ,最大风速。 全年静风日比例占 29%,有风天比例占 71%。 光照 :本地区属我国长日照地区 ,日照时数为 ? 小时 /年 ,日照率 72?76%。 太阳总辐射量全年为 ? / m2,主要集中在 4?9月份农作物生长季节 ,在这段时间内太阳总辐射量为 ? 兆焦耳 / m2,占全年总辐射量的 65%左右。 年均太阳总辐射量 千卡 /cm2,其中有效生理辐射 千卡 /cm2。 大于 0℃的太阳辐射 千卡 /cm2,大于 5℃的太阳辐射 千卡 /cm2,大于 10℃的太阳辐射为 千卡 /cm2。 降水 :年降水量 ?,平均 ,主要集中在 6?9 月份 ,平均为 ,占全年降水量的 %。 大于 0℃得降水 ,大于 10℃的降水,占年均降水总量的 %。 本地区属干旱地区 ,相对湿度 36?57%,平均50%。 全年蒸发量 ?,平均 ,是降雨量的 倍。 (4)水资源条件。 项目区所在地区农田为引黄自流灌溉区 ,灌溉用水来自黄河。 黄河在巴彦淖尔市境内流经段长 340km,年过境水量 300 亿立米。 在磴口县黄河段建有黄河三盛公水里枢纽工程 ,设计引水量 565 立米 /秒 ,实际最大流量 470 立米 /秒 ,年灌溉水量 930 立米 /亩 ,可以保证 农作物生长季节灌溉用水。 黄河水水质优良 ,ph 值 ?,含盐量 %,农作物生长季节水体质量指标总体评价为 3 级以上 ,可以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 (5)防洪、防潮、排涝条件。 项目区所在地年降雨量仅 130 多 mm,特大山洪暴发为 50 年一遇 ,淹没农田面积不超过 15万亩 ,占巴彦淖尔市耕地总面积的 %,且集中在沿山低洼地带 ,均未波及到陕坝镇地域。 黄河自建国以来 ,出现过 5 次决口 ,每次淹没农田面积不超过 3 万亩 ,且集中在沿河一带 ,未到达过陕坝镇地区。 自 1960 年以来采取了有效的防洪措施 ,黄河未发生过大的决口。 项目区所在地境内建有排水干渠 ,设计流量 60 立米 /秒 ,实际流量 立米 /秒 ,可以实现在发生内涝后 48 小时内排除内涝。 项目区内排水沟渠健全 ,有南园支沟、三排干两条排水干沟与总排干相通 ,即使有大的暴雨 ,也不会形成内涝。 6)项目区所在地陕坝镇基本情况 :陕坝镇位于杭锦后旗中东部 ,是全旗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中心。 东与临河区接壤 ,西与三道桥镇、沙海镇毗邻 ,南接二道桥镇、北靠蛮会镇。 地理座标为东经 107176。 02′至 107176。 14′ ,北纬 40176。 48′至 40176。 59′ ,南北长 20 公 里 ,东西宽 18 公里 ,总面积 206 平方公里 ,其中城区面 8 平方公里 ,全镇有耕地 9363 公顷。 陕坝镇辖 19 个村 (中胜、永华、中南渠、红柳地、园子渠、晨丰、高峰、春光、红太阳、满天红、永利、大顺城、城西、帐房、赤峰、交通、沙湾、红星、民乐 ),184 个村民小组 ,7 个街道办事处 ,25 个居民委员会。 总人口 万人 ,其中城镇人口 66053 人。 城镇人口中有蒙古族、回族、满族、朝鲜族、达斡尔族、藏族、苗族、土家族、彝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 ,占全镇人口 %。 抗日战争期间 ,陕坝镇为国民党绥远省政府临时省会 ,国民 党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傅作义将军驻扎此地。 1942 年被改为陕坝市 (县级 ),1950 年设为镇 ,1954 年为河套行政区政府所在地 ,1958 年划归杭锦后旗 ,改为乡级镇 ,同年设跃进人民公社 ,1966 年分设陕坝镇。 20。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