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在企业中的运用-王金莲内容摘要:

全面质量管理的经营思想之核心不外乎两点,第一是杜绝浪费,即 及时全面成本控制;第二是持续改善,即出自戴明连续改进质量的思想,把产品和过程的改进看作一个永不停止的、不断获得小进步的过程。 前者需要及时、全面,后者则需要自动管理,及时全面化和自动管理化是全面质量管理的两大支柱。 成本控制 及时全 面化 及时全面化在全面 质量管理 中之所以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核心还在于充分协作的团队工作方式,此外企业外部 的密切合作环境也是一个必要且独特的条件。 浪费在传统企业内无处不在: 生产过剩 、零件不必要的移动、操作工多余的动作、待工、质量不合格或返工、库存、其他各种不能增加价值的活动等等,要向精益化转变,基本思想是消除生产流程中一切不能增加价值的活动,即杜绝浪费。 例如; 在精益企业里,库存被认为是最大的浪费,必须消灭。 减少库存的有力措施是变 “ 批量生产、排队供应 ” 为单件生产流程。 在单件生产流程中,基本上只有一个生产件在各道工序之间流动,整个生产过程随单件生产流程的进行而永远保持流动。 理想的情况是,在相邻工序之间没有在制品库存。 以上可以看出及时全面成本控制在全面质量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持续改进自动化 持续改 进 是另一种全新的企业文化,而不是最新的管理时尚。 实行全面质量管理,由传统企业向精益企业的转变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并且有时候还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使得那些热衷于传统生产方式而对精益生产持怀疑态度的人,能举出这样或那样的理由来反驳。 但是,那些坚定不移走精益之路的企业,大多数在 6 个月内,有的甚至还不到 3 个月,就可以收回全部改造成本,并且享受精益生产带来的好处,而贯穿其中的支柱就是自动 化 管理。 所有注重全 面质量管理的企业要获得成功就要用好持续改 进 这个支柱。 全面质量管理 方法 在企业中的运用 8 第三章 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企业质量管理正从传统的质量管理向全面的质量管理过渡 ,但还没有摆脱传统的质量管理模式的束缚 ,管理水平偏低 ,质量不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企业生产各个环节管理混乱 ,很多地方存在质量隐患,企业全面质量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 缺乏战略统筹 全面质量管理只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部分 ,也就是说它要服从、服务于企业的质量总方针、总目标。 遗憾的是在全面质量管理中缺少了重要的一环 —— 战略策划。 许多企业在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时之所以未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由于全面质量管理没有完全结合到企业的整体方针、策略和目标中去 ,未能结合到整个经营活动中去。 把达到技术标准看成是最高和最终的质量目标 许多质量管理人员对质量的实质含义的理解往往一开始就错了。 他们常常说 ,我们制定了技术、工艺、质量标准 ,我们的产品都和质量标准相符合 ,因此质量可以了。 这种质量概念纯粹是一种以生产为中心的质量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的经营以市场为导向 ,要求企业树立“用户第一 ,顾客满意”的质量经营观。 因此 ,企业制订质量标准要从消费者的角度 出发 ,以满足消费者需要为根本标准 ,不能仅仅以达到国际、国家或行业标准为满足。 为了保证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企业制定的标准 ,不能是随意的 ,而应当是适应不同消费层次和不同消费者认可的。 用户的需要是多方面的 ,而技术标准是从彼此不同、各有特点的各个具体工 作 中抽象出来 ,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 如果我们没有顾及用户的感受 ,将技术标准强加于他们 ,就有可能伤害用户的感情 ,从而使我们失去用户的支持。 高质量意味着高成本的片面观点 这是有关质量认识中最常见的一种错误认识。 事实上对质量形成机制和施工。 工艺的新研究表明高质量并不意 味着高成本。 重要的是要懂得在现代生产中,全面质量管理 方法 在企业中的运用 9 质量是注入产品的。 质量首先是以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层次为目标,通过市场定位,以设计的形式确定下来的。 加强研究,使产品一开始就符合消费者需求,可以显著地提高质量。 同时推行价值工程,改善制造工艺,从而大幅度降低质量成本。 质量方针和质量工作存在盲目性 一旦工程出了质量问题 ,便会互相 推诿 ;一旦发生质量事故 ,各部门都忙于“救火” ,结果是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 ,治标不治本;或对已做过的事 ,时过境迁则无从谈起 ,今天发生在甲身上的质量事故 ,虽经过废品分析会、工程质量会等 ,形式上似乎对甲做到了“三不放过” ,但过了一段时间类似的质量事故又在乙身上发生了。 质量管理过程中缺乏全员参与 我国民营企业里面的员工往往认为质量管理是少数人的事情,而与组织的其他人员无关。 而实际上,质量管理是包括组织、决策、控制、领导、激励等基本职能和预测、调研、计划、策划、选拔及竞争、公关、广告、营销等主要功能相互结合、相 互影响的有机体系和过程,制订并执行规章制度只是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另外,质量管理也不是组织中某几个人的事,而是组织中全体人员的事。 管理者是管理的主体,被管理者是管理的客体,只有两者相互作用和影响,才会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 全面质量管理 方法 在企业中的运用 10 第四章 企业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中问题解决的对策 质量对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归根到底,竞争的核心是科学技术和质量。 毋庸置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质量则是社会物质财富的重要内容,是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一个标志 ,所以质量不仅是经济、技术问题,同时它还关系到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声誉。 目前,我国企业的成本管理、资金管理和质量管理是薄弱环节。 企业应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生存、发展呢。 这离不开有效质量体系的建设。 建立有效的质量体系 建立质量体系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任务,离开质量体系,全面质量管理就成了“空中楼阁”。 质量体系是指为实施质量管理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 企业为实现其所规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就需要分解其产品质量形成过程,设置必要的组织机 构,明确责任制度,配备必要的设备和 人员,采取适当的控制办法,是影响产品质量的技术、管理和人员的各项因素都得到控制,以减少、清除、特别是预防质量缺陷的产生,所有这些项目的总和就是质量体系。 一个好的质量体系的建设,企业首先必须保证质量体系建立过程的完善;其步骤通常包括:分析质量环、研究具体组织结构、形成文件、全员培训、质量体系审核、质量体系复审等几个步骤。 其次,企业要抓住质量体系的特征,保证质量体系设立的合理性,使全面质量管理有效的发挥作用。 最后,要保证质量体系在实际生产中得到有效的实施 提高企业工作人员整体素质 必须具备所 从事工作的能力这就要求企业在编写程序文件时 ,将企业的各部门、各岗位的胜任能力需求提出来 ,可制定得相应高一些。 将一些能人志士 ,素质高 、 水平高的管理人才引进来 ,或 将 本单位的员工送出去培训 ,从而在定员、定岗、定职、定薪时 ,充分考虑了人的胜任能力和未发挥出的潜在能力 ,从而 提高了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广大员工的整体素质。 全面质量管理 方法 在企业中的运用 11 提高员工素质应把握好 以下 四个关键环节 : ,领导目标始终如一。 提高员工素质关键在领导,领导的认识必须端正,提高员工的素质,目的是实现人的现代化,在生产产品的同时生产 “ 人才 ” ,毫 无疑问,这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不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必须坚持常抓不懈。 因此,要在企业发展规划中,确定员工素质发展目标和基本措施,制定长期规划和近期目标,并抓好具体落实,力求实际效果。 ,发挥榜样的带头作用。 企业素质的高低,不是取决于个别人、少数人,而是取决于全体员工的整体素质,在抓 “ 全体 ” 的同时,也要抓住关键的 “ 少数 ” ,充分发挥先进模范人物示范作用和人才的带动作用。 要坚持人才开发与生产开发、技术开发同步实施,同步进行,大力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