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及水系连通试点黄池项目区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内容摘要:
堰。 、围堰设计 本工程围堰计划采用编织袋土围堰,围堰两侧采用木桩及脚手片围护,中间填装土编织袋,采用粘土防渗;木桩间距 米 ,横向木桩采用 φ 6钢筋拉接,纵向设木档,采用铁丝绑扎,脚手片采用铁丝与木桩绑扎在一起。 考虑到本工程施工期较短,围堰顶高程依据平均水位 米确定,并加安全超高 3040cm,设计围堰顶高程为 米左右;围堰堰体宽 3 米,顶宽 3 米,采用编织袋土压顶。 、围堰施工 围堰采取分段施工,段长一般为 10 米左右。 木桩采用人工夯打,入土深度控制在 1 米以上。 编织袋装土利用岸上开挖土方,由人工进行装袋,手推车运到现场人工分层叠放,中间填土可利用手当涂县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及水系连通试点黄池项目区( Ⅱ标段)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17 推车运到现场,人工分层夯实。 、围堰拆除 围堰 待护岸墙施工完毕后进行拆除,拆除主要采用挖泥船及人工进行。 、土方开挖 概述:本工程土方开挖河岸线长度较长, 是整个施工任务的关键工序。 在围堰施工完成河水强排至 以下时,进行岸墙基础开挖。 、施工准备 对设计提供有关测量控制点和数据进行复核。 用三角网法进行控制测量,测设护岸轴线及河道中心线,同时做好控制桩的保护。 、对施工用的挖土机、自卸汽车进行维修保养,做好施工前的技术交底工作。 、用推土机清除植被、杂草。 、 开挖方法 原河塘地段 因地质较差,即需松木桩加固地段土方开挖拟采用EL240B 长臂反铲挖掘机。 开挖时基础中心离挖掘机停放处 8 米左右,开挖方法采用立采、后退法开挖。 挖出土方临时堆放在岸线 12 米之外,防止边坡失稳。 开挖时在基础两侧各设置一条排水沟且每 30 米设一集水井,用当涂县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及水系连通试点黄池项目区( Ⅱ标段)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18 潜水泵明排方式将集水排至施工区域外的河流中。 、岸墙墙身土方开挖采用 PC200 挖掘机开挖,后人工修整,多余土方运至业主指定弃土场堆放,其它可用于回填的土方用推土机推至河岸 12 米之外临时堆放,以便下次用于回填。 、施工注意 要点 ( 1)土方开挖必须符合图纸规定。 ( 2)开挖过程中,必须经常测量和校核施工开挖区域的平面位置水平标高和边坡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 3)土方开挖严禁超欠挖,如发生超挖,则按监理工程师的批示,对超挖部分进行认真的处理;如遇新的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合时,由监理工程师会同设计等人员研究处理。 ( 4)实际开挖轮廓线应符合设计要求,其误差应在规范要求的范围之内。 ( 5)基础开挖完成后,及时校对桩号,座标高程等并作出醒目的标记。 ( 6)开挖过程中符合设计要求的土方置于现场岸线 12 米 之外指定的弃土场上,用于回填。 、河道清淤 本工程河道清淤施工与岸墙及基础施工作分段流水作业,在岸墙基础、灌砌墙和墙背填土完成至 ,先清除河中间土方。 最后挖除平台外。 当涂县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及水系连通试点黄池项目区( Ⅱ标段)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19 、首先由测量人员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测量定线放样,测量开挖原始断面,测放开挖轮廓线,施工过程中随时控制边线。 、清除河中间土方采用水力冲挖机组进行冲挖,开挖后的弃土用软胶管送至业主指定的区域范围内临时堆放,风干后外运,堆土区距离两岸 12 米之外。 开挖时,严格控制高程和 边坡,预留开挖深度,防止土基自然承载力降低,局部采用人工修坡的方法,确保施工质量。 为保证施工进度,拟配备 6 台套泵(包括清水泵、泥浆泵、接力泵等)开挖,另配 2 台套泵备用。 取水水源就近选择。 按安全生产施工要求,自上而下分别进行,建基面以上预留 50CM 保护层,用人工清除。 土方开挖时,为保证施工正常进行,必须做好排水工作。 排水采用潜水泵明排的方法,在局部基床一侧设置排水沟和集水坑,使渗出的地下水和流入的地表水汇至集水坑,用水泵抽出基床外,坡顶设截水沟拦截地表水。 、有纺土工布铺设 有纺土工布铺设前应 先清基,清除基底下的突出物,以免顶破或割破土工布,而后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铺设,具体施工工艺如下: 、土工布在铺设前应进行复验,质量必须合格,有扯裂、蠕变、老化的土工布均不得使用; 、铺设时自岸墙轴线纵向铺设,铺设时应避免张拉受力、当涂县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及水系连通试点黄池项目区( Ⅱ标段)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20 折叠、打皱等情况发生; 、土工布搭接采用双道针缝接。 、土工布沿纵向铺设,在顶部和底部予以固定,坡面上设防滑钉,并随铺随即铺设填筑料。 、塘渣填筑 石碴回填位于护岸内侧反滤层及 30 厘米塘渣垫层,粒径≤ 15 厘米,采取在附近料场购买,由自卸汽车运到现场。 护岸内侧石碴回填采取分层进行,小型振动夯夯实。 回填施工质量控制 ① 土方填筑质量检查与取样试验,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②层面注意进行刨毛处理,使层间结合紧密; ③施工中材料检验工作应连续进行,以保证施工质量满足规范要求,非规定的和非标准的材料不准使用; ④施工中加强现场质量控制,并根据现场实际及时调整有关施工参数,确保质量; 、松木桩插设 本合同工程护岸墙基础地质较 差的原河塘段处理主要采用 6 米长稍径 120本地松松木,在塘渣垫层压实至设计标高时进行施工。 、木桩采购及存放 木桩主要在当地木材市场采购,采用汽车运到工地现场仓库;木桩采购时应注意木材质地,桩长应略大于设计桩长。 所用桩木须材质均匀,不得有过当涂县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及水系连通试点黄池项目区( Ⅱ标段)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21 大弯曲之情形。 木桩首尾两端连成一直线时,各截面中心与该直线之偏差程度不得超过相关规定;另桩身不得有蛀孔、裂纹或其它足以损害强度之瑕疵。 木桩之吊运、装卸、堆置时,桩身不得遭受冲击或振动,以免因之损及桩身。 木桩于使用时,应按运抵工地之先后次序使用,同时应检查木 桩是否完整。 木桩储存地基须坚实而平坦,不得有沉陷之现象,避免木桩变形。 、施工准备 ( 1)、桩的加工 打桩前,桩顶须先截锯平整,其桩身需加以保护不得有影响功能之碰撞伤痕。 桩头部位采用铁丝扎紧。 ( 2)、打桩设备 打桩采用挖掘机压入土层。 ( 3)、测量放样 松木桩施工前,由测量人员依据设计图纸进行放样,确定每个木桩打设桩位,采用 测量用木桩予以标记。 、施工方法 按设计图所示,于地面标定木桩之预定打设位置,由测量人员配挖掘机就位,检查垂直度,并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打桩。 打桩过程中,如遇坚硬地层或触及地下障碍物,以致不能打至预定深度时,应报请监理工程师及设计确定处理方式。 并列入施工纪录,不得任意截断桩体。 当涂县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及水系连通试点黄池项目区( Ⅱ标段)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22 、干砌护脚平台 干砌块石护脚平台在石渣垫层铺设及松木桩施工完成并经验收合格后进行施工。 、 材料选择 干砌块石用块石必须新鲜、坚硬,耐风化,石质均匀,严禁使用风化石,其抗压强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块石应冲洗干净,不夹泥土。 、材料运输 块石外购进场后堆放在砌筑点附近,然后采用人工抬运或人力手推车经修筑的便道运至砌筑点。 、 砌筑方法 ①施工测量放样 为了便于干砌块石工程的施工,需经测量放样定出砌石边线、底脚线、坡顶线和转折点,并用标杆标出。 砌石时根据样杆拉线定位。 同时在附近设高程点,以便随时复核砌筑高程,控制砌筑标高。 ② 施工工艺 砌石前先请监理工程师对堤身填筑及垫层部分进行验收,待验收合格后进行干砌平台施工。 干砌平台 由人工采用紧砌法砌筑。 砌筑时,接缝互相交错,块石间咬扣紧密,采用较为平整并略加修整的块石砌筑,块石厚度小于 15cm 的飞当涂县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及水系连通试点黄池项目区( Ⅱ标段)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23 口、锐角应凿去,无凹凸肚现象,表面平整度177。 2cm,表面平整美观。 砌筑时严禁出现大面 朝上,底部空虚,通缝、叠砌和浮塞等缺陷。 干砌块石施工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 施工采用平行流水作业法,修一段,成一段,防止雨水冲刷。 、 C20砼抹面 C20砼抹面待下部干砌石平台完成后进行施工,砼由移动式砼拌和站生产,由手推车运至浇筑点入仓,人工平仓,平板式振捣器振捣密实。 砼浇筑完成要求注意进行养护,养护采用湿麻袋覆盖,并不断浇水湿润。 、 C15砼基础 、砼供应与拌制 混凝土的材料和拌制要求严格按照混凝土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执行。 控制砼各成分 (水、骨料、水泥、外加剂 )质量,确保成品 砼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1) 原材料的选择 ①水泥:选用宁波“海螺”牌 等级普通硅酸盐水泥,并优先选用散装水泥。 水泥品质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及有关部颁标准的要求,水泥应有质保单,合格证,进场水泥须分批抽样复检。 ②碎石及砂:碎石从附近购买,质地坚硬,清洁、不含泥块、草木屑及其他杂物,级配应符合工程要求,超逊径含量在规范要求范围内;砂采用淡化海砂,中粗,附近料场购买。 当涂县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及水系连通试点黄池项目区( Ⅱ标段)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24 ③水:利用自来水或从附近的河道内设水泵引水。 ④外加剂:外加剂的使用须符合有关规范的规定。 (2) 配合比 砼浇筑前,先进行砼配合比设 计和试验,并根据试验配合比确定水泥、砂、石子的用量,配合比的设计应符合施工上对和易性等的要求。 (3) 砼的搅拌和运输 1)砼搅拌 砼的搅拌主要采用设在堤顶的移动式拌和站拌制。 拌制砼时,材料配合偏差不得超过下列规定的数值: ① 水泥和外掺混合材料按重量计,允许偏差177。 1%; ② 骨料按重量计,允许偏差为177。 2%;。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及水系连通试点黄池项目区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