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家电控制与体征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硕士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身安全成为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1. 3 智能家居国内外发展现状 1. 3. 1国外发展现状 从最早的智能建筑到比尔.盖茨的智能住宅建成经历了十几年时间,智能家 居风生水起。 1984 年美国联合科技公司推出建筑设备信息化、整合化,建成最 早的智能建筑,该建筑通过计算机系统向用户提供语音通信、电子邮件和情报资 料等方面的信息服务,对大楼的空调、电梯、照明等设备进行监测和控制等功能 【 s】。 比尔.盖茨 1997 年建成的智能住宅 ,运用高性能的服务器作为管理整个系统 的后台,具备高速上网的专线,计算机控制所有的门窗、灯具、电器【 71。 20 世纪 80 年,大量家用电器广泛应用,将家用电器、通信设备与安全防范设备综合为 一体,形成了住宅自动化概念;随着通信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通过总线技 术对住宅中各种通信、家电、安防设备进行监控与管理的商用系统,就是现在智 能家居的原型,在美国称为 SmartHome[s1。 目前在新加坡也有近 30 个住宅小区家 庭采用了 “家庭智能化系统 ”,美国已有近四万户家庭安装了这一类的 “家庭智 能化系统 ”,相信到了 2l世纪将会有更多的住宅安装上这一类高科技智能化系统 产品;近年来,智能家居已成为热门领域,国内外企业竞挤身于逐智能家居市场。 国际 IT 巨头竞相角逐智能家居领域,如美国微软、摩托罗拉、霍尼韦尔 (Honeywell)、比利时的 TELETASK、德网的 Merten、新加坡 NICO 等都在加大力 度研发能家居控制系统【,】。 如微软公司开发的 “梦幻之家 ”、摩托罗拉的 “居所之 门 ”、 IBM公司开发的 “家庭主任 ”等;此外,目韩新等国的龙头企业纷纷致力 于家居智能化的开发,如 LG的 Home Chat、 三星的 Smart Home 等 [4]。 每个智 能家居公司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国外的智能家居系统基本采用总线技术,如霍尼 韦尔重点在安防,它集成了专业地安全防范及报警功能,具有灯光控制,电动窗 帘控制,温度控制,场景设置及电子日历集成等功能,可以通过电话、瓦联网、 手机以及其它 WiFi 无线终端进行设置; T作模式是:接口模块 ——总线相连一 一软件编程; TELETASK 重点在.丁.控制,对家庭常用设备如各种灯、电动窗帘、 暖气、冷气、家电等的集成控制提供了全面的解决方案;工作模式是:接 U 模块 ——总线 相连 ——软件编程;德国 Merten(莫顿 )instabus EIB智能控制系统 智能家居家电控制与体征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是通过 EIB 工具软件 ETS 进行系统配置和功能设置【 o】。 20xx 年 4 月,三星在拉 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上在韩国和美国市场对其 “智能家庭 ”进行推广,按照 “智 能家庭 ”的设计,只要在相同的 wi—fi网络条件下, “用户可以通智能手机或平 板电脑上通过一个应用程序来管理其关联的电器和设备 (智能电视,冰箱,洗衣 机等 );例如,他们可以通过对电视遥控器说 “晚安 ”从而自动触发关联的设备 来关 闭连接的空调和智能灯泡等【 11】。 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出现以后,随着现场总线控制技术的飞速发展, 智能化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以及我们生活方方面面,智能家居随着现场总线控制 技术迅速普及,智能家居领域未来充满挑战及机遇。 分析机构 Telsyte 在 “20xx 年澳大利亚智能家居自动化研究 ”(Australia Smart Home Automation Study 20xx)中指出, 20xx 年将从安全设备、监控设备、网络集线器和传感器设备产生 1. 6亿美元的收入,到了 2017 年将会上升到 9. 17 亿美元 【 ll39。 zl。 1. 3. 2国内发展现状 我国的智能家居行业,兴起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末,相对国外起步较晚,最 早起于上海、广州和深圳等沿海城市,并逐渐向内陆发展。 正如各个国家智能家 居有各自的特色,中国智能家居也有自己的特色,在国内,智能家居不是一个单 独的产品,是基于小区的多层次家居智能化解决方案,综合利用计算机、网络通 讯、家电控制、综合布线等技术,将家庭智能控制、信息交流及消费服务、小区 安防监控等家居生活有效地结合起来,在传统 “智能小区 ”的基础上实现了向家 的延伸,创造出高效、舒适 、安全、便捷的个性化住宅空间【 13】。 智能家居在中 国有一个发展历程: 20xx 年 ——智能家居作为概念在广播电台、电视、报纸和杂志等诸多媒体 的广泛宣传,并被人们所接受; 20xx年 ——国内一些机构和公司在一些豪华的公寓和住宅中开始引入一些 国外的系统和产品; 20xx年~ 20xx 年 ——部分高档、中档住宅小区和私人住宅逐步实现一般意 义,卜.的智能化,国外智能家居产品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国家智能家庭网络系统的 各种标准陆续出台: 20xx 年~ 20xx 年 ——美欧连网终端电器、设备大量 m现在市场 . f:,国产智 能家居网络系统已逐渐成熟,国 j札连网家用电器、设备有相当的规模; 20xx 年~ 20xx 年 ——国内智能家居技术与欧美国家的差距缩小,智能家庭 智能家居家电控制与体征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产品开始走进普通居民的家居,国内自主研发产品占据市场大部分市场;国外的 产品占有一席之地【 14】。 20xx 年以后,中国家居市场的逐渐壮大,国内智能家居迅速发展,产品广泛 推出市场,与国际巨头竞相争夺智能家居市场,各种品牌林立。 如在家庭物联网 中海尔的 U home 中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端,海尔集 团 “U. home”通过无线网 络,实现 3c产品、智能家居系统的互联和管理、以及数字媒体信息共享的系统; 波创公司自主研发 “EHOME”智能家居产品,包括智能网关系统、信息家电与 灯光控系统、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家居综合布线系统,四大系统;福建冠林的 AH8000数字家居系统采用全数字化传输技术,由嵌入式家居智能终端、公用大 门智能终端以及住宅小区服务器等设备构成【 13】。 目前的产品总线制、电力线载波、 无线等控制方式,在网络连接方面基本上采用总线制联网、电话联网或者通过以 太网方式来实现,国内大部分采用无线技 术控制【坫, lSl。 政府扶持也给国内家电行业进军智能家居提供机遇,智能家居在国内一步一 步发展起来的,逐步被人接受并发展前来,根据《中国智能家居设备行业发展环 境与市场需求预测分析报告前瞻》分析中国市场拥有 1 亿多的潜在智能家居客 户,1000亿元的市场,面对中国庞大的需求市场,预计该行业将以年均 19. 8% 的速率增长,在 20xx 年产值达 1240 亿元【 121。 尽管国内智能家居业发展迅速,但仍然存在不足和弊端,如视频监控系统己 经广泛地存在于银行、商场、车站和交通路口等公共场所,但实际上视频监控系 统只能简单地录制视频图像,还不能智能地分析、跟踪、判别监控目标,对异常 事件报警、提示,对简单事情处理做决策等智能要求,远远未达到智能监控目标, 没有实现实时性和主动性监控【 t 7】。 又如安防系统可以对陌生人入侵、煤气泄漏、 火灾等情况及时发现并发送报警信息,但对由于自身原因引起的人身安全尚未完 善。 现今国内空巢老人、失独老人、留守儿童的数量一直在增大,通过完善智能 家居系统,也能对弱势群体实现更加贴心有效的照料,在发生急病威胁生命安全 是向外界发送求救信息。 综上所述,智能家居技术完善仍然有很大的上升 窄问。 1. 4 主要内容与论文结构 本论文采用智能家庭网关方案,对系统原理和结构做了概述:针对以往智能 家居子系统 ——家电控制系统的不足做了改进,并对改进的家电控制模块软硬件 设计做了详细的介绍;根据当前应用需求,在对传感器和人体特征研究基础上, 对人体体征数据进行采集,并通过互联网和短信途径获取。 论文结构安排如下: 0 蓉季天学 一翻删逝仃 智能家居家电控制与体征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第一章:绪论,对智能家居概念进行概述,并阐述该课题背景和意义、国内 外智能家居的发展现状以及本课题研究的 内容。 第二章:对智能家居系统中应用到一些技术进行介绍,包括物联网技术及其 应用、嵌入式系统概念及应用和开发过程、短距无线通讯技术等并对几种短距无 线通讯技术进行优劣比较并对本设计中应用的通讯技术选型。 第三章:对智能家居平台进行搭建,给出家电控制与体征监测整体设计框架, 对软硬件进行选型,并对家庭网关外围接口进行分析和设计,软件平台搭建, UBoot的移植,文件系统移植, linux 内核移植,以及 zigbee 实现家庭内部组 网并阐明了网络接口协议。 第四章:对本设计中的两个模块 ——家电控制模块 和体征数据采集模块设 计,给出软硬件设计方法及控制和数据传输接口协议;其中体征采集模块设计自 动处理异常状态的短信提醒和短信家电控制,因此体统配置了 GSM 模块,并阐述 GSM 模块和 zigbee 模块的协议。 第五章:模块功能测试,设计智能网关平台远程登录管理界面,移植嵌入式 服务器,使远程终端能通过网页查看体征数据和控制家电。 第六章:总结和展望,对本设计所做的研究工作进行总结,概括主要成果及 不足之处,对进一步研究工作进行展望。 O 智能家居家电控制与体征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第 2章相关理论和技术 本章将对智能家居系统相关理论和技术进行介绍。 首先介绍物联网,包括物 联网的概念,物联网的应用领域;接着阐述嵌入式系统的概念、组成以及开发过 程相关知识;接下来介绍了嵌入式技术软硬件组成及开发流程等;最后介绍短距 无线通信技术的优劣,并介绍本设计应用的组网方案。 2. 1 物联网 2. 1. 1物联网概述 物联网 (The Inter of things)顾名思义,就是物与物相连的互联网, 利用局部网络或互联网等通信方式,通过射频识别 (RFID)技术、感应器技术、 全 球定位技术等把物品接入互联网,按相应的网络协议,实现信息交互,通过互 联网实现智能化管理 n 8|。 从功能上划分,物联网架构可分为三层:感知层、网络 层和应用层。 其中感知层由感应器构成,如传感器、摄像头、 RFID 标签、二维 码标签、读写器等感知设备喁 1。 感知层通过感应器识别物体、采集信息。 网络层 由网络、网络管理系统和云计算平台等组成,网络包括互联网、广电网,是整个 物联网的中枢,负责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 应用层是是一个临界层,是 物联网和用户的接口,通过这个接口把物品与物品,人与人连接起来。 用电子标 签将周围真实的物体联结到网上,通过物联网可以查找出物品 (标签 )的具体位 置 168。 引。 计算机或手持设备等可以通过物联网对机器、设备进行集中管理,如对家 居设备远程控制、安防监控、物品防盗、搜寻位置等各种应用。 物联网要实现物 与物之间的感知、通讯、识别等功能,需要解决许多关键技术,如传感器感知技 术、物与物的互联和组网技术、各种应用的开发技术。 互联网是物联网的核心和 基础,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而来的网络:由此可见物联网仍然 依赖互联网。 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和应用拓展,利用网络把感应器 (物品 )和 人联在 一起,实现物与人、物与物相连,通过网络远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服务心引。 物联网的终端的扩展和延伸,实现物品与物品之问通信和信息交互。 正如互联网 设备一样,物联网的实现需要给联网的物品分配唯一的标识或地址,如 pc 的 mac 地址,最早的物联网是基于 RFID 标签来实现的,因此主控制器需要极人数量的 地址容量和同样人数量的地址资源旧 “。 物联网的从提卅到盛行,历经 20 年左右的时间, 1998 年麻省理工学院首次 提出物联网构想, 1999 年, Auto—ID 公司存物品编码, RFID 技术的基础 I:提出 O 智能 家居家电控制与体征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了物联网的概念: 20xx 年国际电信联盟发布了《 ITU 互联网报告 20xx:物联网》 并指出 “物联网 ”时代的来临:此后各国相继对物联网做出技术规划,大力发展 物联网;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 现目前的物联网正如火如荼,美国市场研究公司 ABt Research 发布统计数据称, 如今,物联网上的无线连网设备总数已经超过了 100 亿台,预计 2020年之前会 增加两倍,达到300 亿台 168。 2|。 在国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外公布 20xx 年度国 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确定 103 个城市 (区、县、镇 )为 20xx年度国家智慧城市 试点。 加上 20xx年已经公布的90 个城市,截止目前,我国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已 达 193 个 n63。 2. 1. 2物联网的应用领域 物联网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目前物联网在工业、农业、物流、 交通、电网、环保、安防、医疗、智能家居等领。智能家居家电控制与体征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硕士论文(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