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管小功放电路设计叮咚门铃电路(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器件的性能和使用方法等; ( 2) 进行正确的单元电路设计及参数计算; ( 3) 根据技术指标要求和电路图,分析工作原理; ( 4) 组装调试所设计的电路使其正常工作; ( 5) 在万能板上进行电路安装调试; ( 6) 写出设计报告,提出元器件清单。 技术指标 ( 1) 功率放大器输出负载为一个 8 欧姆 / 的扬声器; ( 2) 电源电压 9V。 电路结构及工作原理 电路结构 图 工作原理 这实际上就是 OTL 互补输出功放电路。 输出级:由两个特性相同的三极管组成。 (特性相同是为了来保证输出信号的正负半周信号对称。 ) 同为射极输出(原因:射极输出,共集电极输入电阻大,输出电阻小,带负载的能力较强)。 两个 的电阻,射极负反馈电阻,同时起到限流保护作用。 两个 1N4148 使 8050 和 8550 之间的基极电位差等于两个二极管的正向压降,克服交越失真, 稳定两输出极三极管的中点电压。 对于交越失真后文再进行阐述。 在从 9014 看,它给功放级足够大的信号, 和 的 电阻作为其基极偏置电阻,提供合适的基极偏置电流。 而 470 欧姆的电阻和 22 欧姆的电阻共同用来稳定 9014 的静态工作点。 关于交越失真,我认为它的存在主要是因为管子存在死区电压,而关于克服交越失真的措施有: 首先使静态时输出级两个管子处于临界导通状态,即工作于甲乙类状态。 再有利用两个二极管提供稍大于两三极管发射结的偏置电压,在输入信号的作用下,两个管子就可在大于半个周期内导通,并工作于甲乙类工作状态。 则 可以在两管波形结合时抵消每管在静态工作点附近的失真部分。 元器件 元器件如下表所示: 元件序号 型号 主要参数 数量 R1 电阻 1 R2 电阻 1 R3 电阻 470 1 R4 电阻 22 1 R R6 电阻 1 Q1 三极管 9014 1 Q2 三极管 8050 1 Q4 三极管 8550 1 D D2 二极管 1N4148 1 C1 电容 47uf 1 C4 电容 1000uf 1 表 所需元器件 其他材料: 万能板 1 块 电烙铁 锡若干 导线若干 安装 检查 调试 安装 正确的组装方法和合理的布局,不仅可使电路整齐美观、工作可靠,而且便于检查、调试和排除故障。 如果能在组装前先拟定出组装草图,则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使组装既快又好。 安装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 1)所有元器件在组装前应尽可能全部测试一遍,以保证所用元器件均合格; ( 2)所有集成电路的组装方向要保持一致,以便于正确布线和差线; ( 3)组装分立元件时应使标志朝上或朝向易于观察的方向,以便 于查找和更换。 对于有极性的元件,如电解电容器、二极管等,组装时一定要特别注意,切勿搞错; ( 4)连线尽量做到横平竖直,连线不允许跨接在集成电路上,必须从其周围 通过。 同时应尽可能做到连线不互相重叠、不从元器件上通过。 检查 电子电路调试之前一定要先检查电路。 检查的时候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 1)不通电检查:电路安装完毕后,不要急于通电,应首先认真检查接线是否正确,包括多线、少线、错线等,尤其是电源线不能接错或接反,以免通电后烧坏电路或元器件。 查线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时按照设计电路 接线图检查安装电路,在安装好的电路中按电路图一一对照检查连线;另一种方法是按实际线路,对照电路原理图按两个元件之间的连线去检查。 无论哪种方法,在检查中都要对已经检查过的连线做标记。 使用万用表对检查连线很有帮助。 ( 2)直观检查:连线检查完毕后,直观检查电源、地线、信号线、元器件接线端之间有无短路,连线处有无接触不良,二极管、晶体管、电解电容等有极性元器件引线端有无错接、反接,集成块是否插对。 ( 3)通电检查:电源接通之后不要急于测量数据和观察结果,首先要观察有无异常现象,包括有无冒烟、有无异常气味、触摸元件 是否有发烫现象、电源是否短路等。 如果出现异常,应立即切断电源,排除故障后方可重新通电。 第 2 章 叮咚门铃电路 课程设计目的、任务与 指标 课程设计的目的 ( 1)实践所掌握的电子制作技能; ( 2)通过查阅手册和文献资料 ,熟悉常用电子器件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