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江华庭水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案例(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水管采用水泥砂浆接口。 2.施工工艺 工艺流程图为: 1)立、支管的安装 ( 1)排水横支管与立管相接时采用 45176。 ( 90176。 )斜三通连接。 排水管坡度见下表: 管径( mm) D50 D75 D100 D150 D200 标准坡度 最小坡度 ( 2)排水立管转弯时最末端转弯处,应有 2 个 45176。 的弯管与水平管(埋地引出管)相接。 ( 3)设有 3 个以上的卫生器具,其明装水平管段的起点处应装有带有检查口的弯管或三通管。 ( 4)排水立管上的检查口,每隔两层设置,底层和有卫生器具的最高层必须设置,检查口高出楼(地)面。 ( 5)室外排水管道在检查井中采用管顶 平接和流槽连接。 ( 6) UPVC 排水立管每层设伸缩节。 ( 7)排水地漏的顶面应比地面低 10mm,地面应有不小于 的坡度坡向地漏。 ( 8)卫生器具自带或配套的存水弯,其水封深度不得小于 50mm。 2)排水管的固定 a) 架空铺设的水平横管用吊架固定,吊架间距参照给水管,且应在每个接头处设一个吊架。 b) 立管用卡箍固定,卡箍间距,当楼层高度不大于 4 米时,可仅设一个卡箍,并安装在距楼面 ~ 的位置,且安装在管道承口处,当楼层高度大于 4 米时,可仅设两个卡箍。 c) 排水立管最末端要做好支墩,排水横 管大于 4 米应增设伸缩节。 3) 封口堵洞 支管安装完后,把所有的管口封死,严防土建做地面的水泥砂浆灌入口内,造成管内堵塞。 4) 排水铸铁管的防腐同给水金属管。 5) 管道闭水试验 a) 室内污水管应做闭水试验,注水高度以一层楼的高度为准,在 30分钟时间内不渗不漏为合格。 b) 室内雨水管应做闭水试验,注水高度应满至最高上部雨水斗,在30 分钟时间内不渗不漏为合格。 6) 管道通水试验 整个排水系统安装完后,按给水系统的 1/3 配水点同时开放,检查各排水点是否畅通,接口处有无渗漏,检查口螺栓是否拧紧。 室外排水管道安装 1.管材与接口 1)室外排水管采用钢筋混凝土管,污水管采用沥青油膏接口,雨水管采用水泥砂浆接口。 2)对钢筋混凝土管,要求管壁薄厚均匀,内外光滑整洁,不得有裂纹、毛刺倒勾,承插口均匀规矩。 3)常用填料有麻制口、石棉水泥、水泥沙浆、沥青胶泥等。 2.施工工艺 工艺流程图为: 1)安装准备:认真熟悉图纸,根据施工方案决定的施工方法和技术交底的具体措施做好准备工工作,参看有关专业设备图,校对各种管道坐标、标高是否有交叉,管道排列是否合理。 2)预制加工:一般就地加工。 3)沟槽开挖 : ( 1)如出现坚硬岩,可采用爆破开挖掘; ( 2)如出现沙砾坚土,可采用空气压缩机风镐开挖; ( 3)沟槽中出现地表水或雨水时,可采用明沟排水的方法,所谓明沟排水是把流入沟槽或基坑内的水集到集水井,然后用水泵抽出; ( 4)沟槽中出现地下水时,可采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其方法是:在含水层内钻井抽水,形成降落漏斗,地下水位就会降落,直到工作面标高以下; ( 5)稳定边坡,防止塌方或滑坡,其方法是夯实或者撑板; ( 6)稳定槽底,防止地基承载力下降,常用夯实的方法; ( 7)管道基础: a、对于土质较好,无地下水的沟槽,可 直接采用素土基础,如果是(钢筋)混凝土管、石棉水泥管等管材,在管道接口处,通常附加混凝土枕基。 b、对于松软土质或者有地下水的沟槽,一般采用 135176。 带形混凝土基础。 4)干管安装:首先确定干管的位置、标高、管径、坡工、坡向等,根据固定参照物如标准坐标点、水准点等,使用量具正确测出干管位置、标高、坡度、开挖土(石)方到设计所需位置。 支管安装:在主管线上定出其平面位置,进行预制安装。 ( 1)下管:下管可以采用绳索、三角架、倒链、汽车吊等方法,根据现场条件分析选用,管子一般是单节下管,但为了减少沟内接口的工作量 ,在具有足够强度的管材和接口的条件下,可采有各行其是串下管,例如焊接口钢管可采用地面焊接成长串,然后下沟。 ( 2)稳管:稳管是将管子按设计的高程和平面位置稳定在地基或基础上,一般以逆流方向进行铺设,使已铺的下游管道先期投入使用,同时供施工排水,铺设承插式管节时,承口朝来水方向,在槽底坡度急陡区间,应由低处向高处铺设,重力流管稳压时,相邻两节管底部应平齐,以免水中杂质阻塞而沉淀,为避免因紧密相连使管口破损,使柔性接口能承受少量弯曲,大口径管子两管端之间应预留约 1cm空隙,承插铸铁管对口,通常是将插口撞进承口弹 回少量距离铺设,管线铺设曲率较大时,可调整管子预留间隙来安管。 ( 3)中线控制:常用中心线法控制管道中线,方法为:连接在两块坡度板的中心钉之间的中线上挂一垂球,当垂球线通过对冷管子的水平尺中心时,表示管已对中。 ( 4)高程控制:管道高程控制前,在坡度板上标出高程钉,横跨沟槽的坡度板的间距为 10~ 15m,相邻两坡度板的高程钉分别到管底标的垂直距离应相等,那么,两高程钉之间的连线的坡度即为管底坡度,用线系在两高程钉上,即可定出坡度线。 5)安装注意事项 ( 1)地下干管在上管前,应将各分支口堵好,以防泥沙,在上主 管时要将各管口清理干净,保证管路通畅。 ( 2)安装好的管道不得有塌腰、拱起的波浪以及左右扭曲现象,做到横平竖直。 ( 3)安装中止时,应堵上外露口,以防泥沙堵塞。 6)闭水试验(雨水管和与其相似的管道除外) ( 1)准备:将管材、管件、阀件等工具材料准备好,找好水源。 ( 2)接管通水至检查井中易于测量的水位并记录下来。 ( 3)一昼夜后记录渗漏以后的水位。 ( 4)计算渗水量,并核对是否合格。 ( 5)试验合格后,填写闭水试验记录。 ( 6)拆除,排尽管道中的水。 7)管道清除冲洗 清除冲洗施工过程中在管道中所留下的泥 沙垃圾,以防堵塞。 8)管道防腐:根据土质、地下水质做相应的防腐措施,且必须在下沟前做好防腐。 9)土方回填 ( 1)回填要求:应在管道验收合格后进行,早回填土可以保护管道的政党位置,避免沟槽坍塌,而且尽早恢复地面交通。 回填时间,夏季施工时宜在早上,冬季施工时宜在下午,这样可以保持管道正常温度而避免管道因受热而伸长或因冷却而缩短。 沟槽回填土的重要一部分由管子承受,如果提高管两侧(胸腔)和管顶回填土的密实度,可以减小管顶垂直压力,根据经验,胸腔及管顶以上 50cm 范围内的密实度应不小于 95%。 ( 2)回填机具:常用的机具有蛙式夯机、内燃打夯机、履带式打夯机。 ( 3)回填施工:回填施工包括还土、摊平、夯实、检查等工序。 还土一般用原土,但土中不应含有粒径大于 3cm 的砖块、石头。 粒径较小的石子含量不应超过 10%,不能采用淤泥土、液状粉砂、细砂、粘土等回填,当属于上类土时,应换土回填。 回填前,根据现场情况确定还土厚度和夯实后厚度。 每层土夯实后,应测定密实度,合格后继续往上回填,回填应使沟槽上土面略呈现拱形,以免日久因土沉陷而造成地面下凹。 拱起的高度常取 15cm。 10)管道试压 ( 1)准备:将试压用的 泵、管材、管件、阀件、压力表等工具材料准备好并找好水源,压力表必须经过校验,其精度不低于 ,且铅封良好。 ( 2)接管:试压泵与系统的接管根据现场情况而定。 ( 3)试压: a、打开管网阀门,自来水不经泵直接往系统进入,同时次管网中最高处配水点的阀门打开,以排尽空气,等出水时关阀。 b、当管网中的压力同自来水的压力相同不财增压时,关闭阀门,同时开启试压泵阀门,由泵阀往管网中增水加压至试验压力后关闭泵阀,稳压 10 分钟,压力降不大于 ,然后将试验压降至工作压力作外观检查,以不漏为合格。 c、试压合 格后,及时填写“管道试压记录”。 d、拆除、安装配件支管或堵头。 第五章 保证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 质量目标 质量目标:合格 保证质量组织机构图 质量检查组织机构 保证质量管理措施及控制程序图 认真贯彻执行公司制定的把好“六关”(施工方案关、材料进场关、技术交底关、检测试验关、工序交接关、质量验收关),做到“五不准(无施工方案不准施工、不合格材料不准施工、不交底不准施工、对检查计量数据有怀疑不准施工、上道工序不合格,下道工序不准施工”。 坚持 “三自”、“三检制” “三自”指施工班组自检、自分、自记。 “三检”指专业质检员坚持“三检”制,即工序质量检查、中间交接检查、交工专业检查。 坚持三级质量检验评定程序 (GBJ30088规定 )及三级质量大检查制度 (班组、工程部、公司 )。 加强技术管理工作,认真贯彻和执行国家施工规范和检验评定标准及各项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责任制,认真熟悉图纸和施工组织设计,建立健全技术交底制度。 技术管理控制程序见下表。 工程所用一切材料(含成品、半成品),都必须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和规定,采购订 货前提交订货申请,同时提供货物精品,经建设方或监理工程师同意后才能进行采购订货,另附有材料、材质和使用说明,设备、材料进场时须填写《材料、构配件设备进场报验单》监理工程师批准,才能用于工程。 材料使用质量控制工程程序见下表 主动虚心地接受监理、甲方、质检站以及设计院等各方面的指导意见,从严自我要求,实施超前预控,坚持及时整改。 保证质量的技术措施及检验程序图 根据规范、施工图纸及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以及公司内部作业指导书等由施工员精心编写分项工程施工技术质量交底 卡,组织分项工程的隐蔽验收。 各分项工程严格执行三检制度。 施工过程检验程序 1).分部工程质量检验流程 2).分项工程质量检验程序 在职工中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基础知识教育,努力提高职工的质量意识。 做到特殊工种焊工、电工、机操工及有关管理人员(项目经理、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材料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