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规划]国家税务总局稽查培训材料--税务稽查管理-税务稽查案源管理内容摘要:

; ,经书面催办无效的;。 例 33 计算机指标参数的选取 2020年度,根据国税总局和省局的统一布置 ,某市国家税务局将食品药品生产加工企业列入了年度税收专 项检查的必查项目。 为了达到整治和规范行业的目的,在专项检查的开展中 ,某市国税局稽查局着重做好了计算机参数指标的选取工作。 具体步骤是: 一是确定行业筛选对象范围,保证对象提取的准确性。 食品药品生产加工行业在 中的对应代码分别是:农副食品加工业( 1300)、食品制造业( 1400)、医药制造业( 2700),因而在计算机程序的设定中,此三个行业代码均为本次筛选对象的范围。 二是确定基础类的分析比对指标。 从 数据库中提取符合行业代码的纳税人的年度的销售额、应税销售额、应纳税额、增值税税负率 ,及同期的销售额变动率、应纳税额变动率等数据,并作为分析对象的基础类分析指标。 三是确定相应的参数值,以进一步加强行业分析的准确性。 首先,把全市的年度行业平均税负率,作为评价被选对象的税负率是否异常的一项比对参数;其次是把行业增值税税负预警值,作为评价被选对象的税负是否异常的另一项比对参数;再次,为避免重复检查,确定被排入此次检查的纳税人必须是三年来尚未接受过稽查(检举检查的纳税人除外)的纳税人。 采用计算机自动生成有效数据的方法,具有高效、准确、科学的特性,而指标参数选取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计算机数据 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数据分析的准确性。 在计算机自动选案工作中,必须有重点地选择具体指标和参数,使选案工作重点突出,有的放矢,确保选案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有效提高选案准确率。 ( 4)计算机选案结果的筛选。 计算机选案初步结果必须通过整理才能确定稽查对象。 如果把所有信息资料、符合选案指标和参数条件的纳税人都纳入稽查范围,则会使稽查人员无所适从,也会增加不必要的稽查任务。 因此,计算机选案初步结果形成后,还必须对所有候选对象进行整理和筛选。 筛选时,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方式对所有候选对象进行综合评判,从而选择最有代表性的 对象作为纳入稽查范围的纳税人。 例 34 计算机选案 近年来,国税总局对税收专项检查的总体安排是,指导性项目与自选项目相结合,至此,每年各地可结合当地的实际,自主选择部分行业为当年度专项检查项目。 2020 年,某市国税局稽查局就根据总局的年度安排,自主选择了连续五年未实施检查企业为当年度税收专项检查自选项目。 ①收集信息,分析指标,初步确定税收专项检查自选项目的范围。 为保证自选项目 的准确性,首先,该局利用计算机对数据采集、分析的功能,对近年来本市查处的大要案件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这些大要案企 业几乎全部是当地的重 点税源企业,为发挥税务稽查以查促管的职能,该局初步确定选择连续五年未实施检查企业,为 2020 年税收专项检查的自选项目;其次,选择年销售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应纳税额等参数指标,进行比对,发现 2020 年度增值税应纳税额 100万元以上,且连续五年未实施检查的企业共有 389 户,涉及行业 30 多个。 至此,该市 2020 年税收专项检查的自选项目为,连续五年未实施检查且 2020 年度增值税应纳税额 100 万元以上企业。 ②集中优势兵力,重拳出击。 从已有的稽查力量看,要对初步筛选的 389 户企业全面实施稽查, 明显人力不足、精力不够,因此,对符合上述两个条件的企业,另外又增设了一些参数指标,如企业所属辖区、年税负率、全市该行业的平均税负率、税负率差、行业增值税最低预警值、比对企业与行业增值税预警值之间的差距等参数指标,通过再次比对最终确定,主营销售收入较大,并且税负率低于全市同行业税负率和行业最低预警值的 144 户企业实施检查。 截至 2020 年底,查处的 144 户企业中,查有问题 115 户,查有问题率为 %,查补收入合计 万元。 (二)人工选案 人工选案是指选案部门的人员根据不同时期的稽查中心工作和 稽查计划项目,对所有候选对象进行整理和筛选。 其基本方法可以分为随机抽样和非随机抽样两大类。 随机抽样是指按照概率规律来抽取税务稽查对象,并根据检查对象的特征来推断总体特征的一种方法。 其主要方式有简单随机抽样、等距抽样、分层抽样等。 随机抽样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遵守机会均等原则,即在抽取检查对象时,总体中的每一个单位被选中的机会都是均等的,完全排除了抽查者的主观意愿。 二是可以从数量上推断总体,即在随机抽查时,可以通过已经稽查出来的被查对象的特征推断总体特征。 ( 1)简单随机抽样。 是指对所有单位( 纳税人)按完全符合原则的特定方法抽取样本,是随机抽样的最基本方法。 即抽样时不进行集体分组、排列,使抽查中的任何一个单位(纳税人)都有被抽取的平等机会,可以排除抽查者的主观意愿。 它是其它随机抽样方法的基础,但被抽取的稽查对象不一定具有代表性。 常用的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是抽签法,即将所有单位(纳税人)的编号填写在卡片或纸签上,将卡片或纸签放在容器中,掺合均匀后从中任意抽选作为稽查对象,直至达到所需数量。 这种方法比较原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在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随机抽样。 适用范围:简单随机抽样适用于总体单位( 纳税人)数目不大的情况,当总体单位(纳税人)较多,特别是纳税人之间的差异比较大时,不适于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 ( 2)等距抽样。 亦称机械抽样,是指把总的纳税人按一定标志或次序予以编号排列,然后按抽样比例将总体划分为相等的间距,再利用随机数字表确定一个间距内的一个单位(纳税人),最后据此按相等的间距抽取必要的数目。 如要在 3000 户纳税人中抽取 100 个稽查对象,每 30 个纳税人必有一个被选中。 首先将 3000个纳税人依次编码,再在 130 个数字之间随机抽取一个数码,确定为稽查的第一个对象。 假设所抽取的随机数码是 8, 那么纳税人名单上的第 3 6 12 158......等号就成为被抽取的稽查对象,直至达到 100 个纳税人为止。 该方法一般可以保证抽取的稽查对象在总体中均匀分布,若按照一定的标志排列时,还可以缩小各纳税人之间的差异程度。 但该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将所有纳税人都依次编号,抽取的对象可能缺乏代表性,比如:纳税人中的个体工商业户较多,重点税源较少,等距抽样时可能很少选中,甚至完全没有抽中重点税源企业。 适用范围:等距抽样是一种较为普遍采用的抽查方法,适用于对同一类型纳税人组织的专项检查(如行业性检查、进项增值税 专用发票检查等)。 ( 3)分层抽样。 亦称类型抽样或分类抽样,它不是从所有纳税人中直接抽取稽查对象,而是将总体的纳税人按经济类型或经营方式,以一定的分类标准划分成若干层次或类型,然后在各层次或类型中采用简单抽样或等距抽样的方法选出一定数目的稽查对象。 分层抽样的基本原则是使每一个层次或类型内部的差异尽量缩小,而各层次或类型之间的差异尽量增大。 在划分层次或类型之后,一般采用分层定比方法来抽取稽查对象。 具体方法是按各层次或类型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在各层次内随机抽取稽查对象。 例如:在总体的纳税人中,大中型工业企业占10%,大中型商业企业占 10%,小型工商企业占 30%,个体工商业户占 40%,其它类型占 10%,分层抽样所用的被查对象的比例应与上述比例相符,才符合随机原则。 有时当某个层次或类型所含的纳税人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太小,为了使该层次或类型也能抽到稽查对象,需要适当加大该层次中所占的比例,这种作法叫做分层异比,分层异比必须慎用,因为它是违反随机原则的。 适用范围:分层抽样是分类与随机原则的结合,适用于基层单位所管纳税人数目较多,经济类型复杂,纳税数额差异大的情况,是随机抽样常用的方法。 非随机抽样选 案,亦称非概率抽样选案或判断抽样选案,它是抽查者根据自身对总体样本的认识或根据主客观条件而主观地选择稽查对象的一种方法。 由于这种抽查是凭借抽查者的主观设想或判断选择进行的,可能会有失公正,但只要主观设想的目的性明确、 判断选择的内容符合税务稽查的实际需要,则仍可达到稽查的预期效果。 在实际工作中,非随机抽样可根据某个时期税务稽查中心工作内容来选择稽查对象,或根据税收征收时间周期和税务稽查的时间安排,有计划地适时选择稽查对象。 (三)人机结合选案 从当前状况来看,由于录入税收征管信息数据库中的数据信息质量还不是 很高,计算机自动选案结果与实际情况会存在一定的误差,而人工选案方法又存在工作效率不高、选案结果不够准确、主观因素大等问题,使得上两种方法都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采用人机结合的方法开展税务稽查选案工作。 即在设定选案参数、通过计算机选案的基础上,结合日常了解掌握的情况,对计算机选案结果进行适当的调整,确定税务稽查对象,提高税务稽查的准确性。 两者结合,能够有效地调动各职能部门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弥补了 计算机 选案和 人工选案 方法中存在的自身缺陷,实现了对经济税源的全方 位、多层次监控。 1. 人机结合选案的概念 人机结合选案,即在广泛采集有关税务稽查对象的各种与税收有关的信息基础上,确定计算机选案指标,设置合理、有效的选案参数,通过计算机选案分析系统运算生成各类纳税申报指标异常的 税务稽查对象名单,结合日常了解掌握的情况对运算结果作出适当调整,筛选整理后确定税务稽查对象。 要求 ( 1) 各项稽查选案分析指标的设定应紧紧围绕企业的经济活动,对已掌握的数据资料运用各种方法深入地揭示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并就其经济效果与各种的涉税事项等诸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定量比较,在综合分析 的基础上提出能够定性的量化指数标准,从而做为确定纳税异常的参照依据。 ( 2)注重外部信息的搜集,将计算机信息和实际情况相结合,进一步提高案源信息准确率。 诸如在房产税、土地使用税、房产交易税等税种的稽查对象筛选中,在通过计算机分析系统产生纳税异常对象的基础上,还应从当地的城管、房产、土地等部门获取信息,从而提高选案准确率。 三、税务稽查任务的下达 对已确定的稽查对象,由选案部门制作《税务稽查任务通知书》(见表 31),报经负责人签发后,下达稽查任务。 《税务稽查任务通知书》主要包括发文文号、稽查实施部门的名称、 稽查对象的名称、检查的时段、稽查的实施期间、下达稽查任务的税务机关、发文日期等。 《税务稽查任务通知书》下发时,还应包括相应的附件资料,如《待稽查纳税人清册》(见表 32)以及与案件相关的证据资料等。 表 31 税务稽查任务通知书 税稽任字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