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患子能源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土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 %,零星分布于河流漫滩或一级阶地上;黄棕壤占全县总面积的 %,分布于 1450~ 1800 米的山地。 14 水文 习水县的河流大小共有 246 条,总长 公里,流域面积 平方公里。 全县河网密度为 公里 /平方公里。 境内河流属于长江水系,主要河流有赤水河、习水河、綦江河。 20xx 年,全县总人口为 72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8 人,农村人口 64人。 有汉、苗、彝、回、白、水、佤、侗、满、藏、傣、仡佬等 13 个民族。 20xx 年地区生 产总值完成 亿元,是 20xx 年的 倍,年均增长 %;财政总收入完成 亿元,是 20xx 年的 倍,年均增长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 亿元,是 20xx 年的 倍,年均增长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亿元,是 20xx 年的 倍,年均增长 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 亿元,是 20xx 年的 倍,年均增长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3897 元,是 20xx 年的 倍,年均增长 %。 习水交通通信设 施齐全。 习犁路、习赤路、茅习路、马合路,构建了通向重庆、成都、贵阳的出境通道,成为黔北通向渝川的枢纽和咽喉,现在在建的仁(怀) 习(水) 赤(水)高速公路贯穿于项目区;习水至重庆市、习水至四川省古蔺高速公路在 20xx 年动工建设;无线通讯网络覆盖全县 24 个乡镇(区)、 230 个行政村。 森林资源现状 全县林地 公顷,占国土面积的的 %;非林地 公顷,占国土面积的 %。 森林(有林地和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面积。 其中 :有林地 ,占 %;疏林地 公顷,占 %;灌木林地 公顷,占 %未成林造林地及其它无立木林地 公顷,占 %。 项目区林业用地 万亩,其中 15 宜林地 万亩。 林地数量、质量的变化对经济、社会、生态的影响 近年来,习水县相继实施了长防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国家重点林业工程,以及移民安置工程、小流域治理等其它非林业工程,习水县林地面积逐年增加,森林覆盖率大大提高,林地质量得到不断改善,森林质 量不断提高,林地经济效益得到改善,林地经济地位逐渐提升;通过林地在社会就业、农村经济发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等中所起之作用,使林地对社会贡献更加明显;林地水土保护、水源涵养以及生态旅游等功能不断增强,林地生态功能更加突出。 劳动力资源 习水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人多地广。 全县总人口近 72 万人,项目区 51 万人, 95%以上属于农业人口,农村富余劳动力至少在 20 万人以上,这为发展无患子生物能源产业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种苗供应 20xx 年冬着手在项目区建设 800 亩无患子苗木基地,为后期发 展提供种苗; 20xx 年造林用苗除了外调部分大苗外,其余均采用县内培育的苗木,主要供苗单位是:习水县中药材行业协会。 第五章 项目 建设目标 通过项目的实施,在 5 年内完成种植培育 20 万亩无患子基地建设,建成年产 4 万吨生物柴油加工厂和年产 万吨无患子皂乳(即皂甙、活性剂)加工厂。 产业链项目分五个产业链条:即育苗基地项目、生物柴油加工项目、无患子生物质粉剂(用于生产洗涤剂、化妆品)深加工项目、综合利用项目等一条龙产业开发链。 16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认真贯彻《可再生能源法》,把发展生物质能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紧紧围绕国家实施农村产业发展政策和习水县“ 14321”惠民工程的实施,以建设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手段,以产后商品化处理、加工和市场流通为重点,加快无患子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促进技术进步,增强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为农户脱贫致富,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全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遵 循与本地区社会经济、林业发展规划相协调的原则。 能源林培育活动应密切结合本地区实际,符合本地区社会经济、林业等相关发展规划要求,保障土地所有者及劳动者的各项权益,实现互利互惠,促进当地经济和社区发展的目标。 遵循合理利用土地原则。 能源林培育所使用的土地应符合当地土地利用规划,充分利用荒山荒地及边际性土地,做到 “ 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 ”。 遵循规模化培育原则。 能源林培育应相对集中连片,达到一定的规模,便于集约经营和实现机械化作业,实现促进形成培育、收获、加工利用产业链的要求。 遵循 生态先行原则。 开展能源林培育活动,应充分利用现有林业资源,重视节约使用水资源和节省耗能,重视保护生物多样性,重视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 应避免在生物多样性丰富地区连片开展人工造林。 遵循坚持科技创新原则。 加快现有技术成果的应用,加强技术培训。 通过科技力量优化整合,强化科技研发和技术瓶颈攻关,提高林业自主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 遵循行政管理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原则。 争取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对项目的 指导,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发展能源林,积极协调和解 17 决能源林培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支持、鼓励 企业、社团等社会各界力量的积极参与,发挥市场调节作用,推进能源林建设。 通过项目的实施,在 5 年内培育 20 万亩无患子基地。 第六章 项目建设方案 按照无患子的生物学特性,结合习水立地条件与资源条件综合布局。 项目布局方案。 项目布局以赤水河、桐梓河流域为主,习水河流域河谷地区及中部低海拔地区为辅。 20xx20xx 年,每年营造无患子 5 万亩。 第七章 项目建设内容 无患子的生物学特性 无患子 喜光、稍耐阴,可耐零 下 10℃低温。 分布于淮河流域以南,直至广东、福建、台湾、贵州、广西、云南等地均可栽培。 对土壤要求不严,深根性,抗风力强。 能耐干旱。 萌芽力强,生长快,寿命长。 对二氧化碳及二氧化硫抗性很强,也是工业城市生态绿化的首选树种。 种苗设计 种苗标准 出圃造林的苗木应是根系发达、生长发育良好、植株健壮。 裸根苗达到《 GB60001999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规定的Ⅰ、Ⅱ级苗木标准,容器苗执行《 LY10001991 容器育苗技术》的规定。 18 苗圃地选择 育苗单位的育苗圃地宜选择交通方便、地势平坦、光照充足、土壤疏松肥沃、有灌溉条件并靠近造林地的地段。 质量把关 种苗繁育及经营严格实行良种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制度。 任何单位或个人均应获得林业主管部门核发的林木种子(苗木)生产及经营许可证后,方可从事无患子能源林的种苗生产及经营。 用于种苗生产的繁殖材料,必须具有植物检疫证书、质量检验合格证书和产地标签,实行定点采种或采穗,定点育苗,定单生产,定 向供应,从源头上把好育苗质量关。 种苗管理 患子育苗可分为实生育苗和无性育苗。 实生育苗播种后,应及时开展施肥、灌溉、间苗、定苗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工作,确保实生苗质量;无性育苗以嫁接苗为主,嫁接时应选用 1 年生、苗干圆满光滑、生长健壮的实生苗作为砧木,从采穗圃母树树冠中上部选取发育健全、顶端带 2 个以上饱满的混合芽,无病虫害的 1 年生结果母枝作为接穗,一般采取劈接法嫁接。 接后要加强圃地管理,及时除萌,同时注意及时开展除草、施肥、浇水等管理措施。 苗木规格 苗木培育 1~ 2 年后,实生苗高度达到 50cm 以上,地径达到 以上;嫁接苗高度达到 25cm 以上,地径达到 以上,且根系完整,无病虫害的苗木,即可出圃造林。 本项目按照国家林业局制定的《无患子能源林可持续培育指南》,采用 2 年生以上 、 米径 ≥3cm 的大苗上山造林。 种苗档案 各育苗单位均应建立健全种苗档案,做到每一批种子、苗 木和穗条的品种,母树结实情况,繁殖生产过程清楚,有据可查,有凭可依。 造林地选择 为做到适地适树,无患子能源林造林宜选择海拔1000 米以下,阳坡、半阳坡,排水良好,土层深厚,坡度≤ 30176。 的低山或丘陵区。 造林地类包括荒山荒地、火烧迹地、低产果园、疏林地、采伐迹地,以及未规划的林业用地等。 19 造林方式 为了促进无患子能源林早结实和确保产籽量,无患子能源林采用植苗造林。 整地 整地前应进行林地清理,并应在造林前一年的 9~ 12 月份进行。 林地清理时山顶应保留原生植被或栽植其它常绿树种。 林地清理后,应及时整地挖穴回表土。 整地方式应根据林地坡度情况确定。 25176。 以下可进行带状或穴状整地; 25176。 以上只能采取穴状整地(明穴),穴规格为 60 50 50cm。 种植点应沿等高线成“品”字型排列。 造林时间 无患子能源林造林应在冬末春初雨后的阴天或雨天进行为宜。 提倡就地育苗,就地栽植,避免长途运苗 ;苗木出圃后,不宜长时间存放,应在栽植当天从苗圃运输到栽植地,随起、随运、随栽。 不能及时开展造林的苗木,要实施临时假植。 苗木运输时注意不要相互挤压,保护根系,防止苗木失水,特别要注意避免机械损伤。 造林密度 无患子能源林造林应依照立地条件,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初植密度,一般为每亩 42~ 100 株。 该项目按照平均每亩 50 株设计。 施基肥 无患子能源林造林前应施足基肥 ,施肥时间应结合挖穴回土工序进行,并根据土壤条件确定施肥数量和种类。 提倡施有机肥,每穴不少于 2kg,也可施复合肥。 基肥应与一定量的表土混合均匀,施入种植穴中,表面盖土,避免肥力流失。 栽植 栽植时,如为裸根苗,应采取蘸泥浆、生根粉等措施。 栽植时应做到栽正、舒根、栽紧、不吊空、不窝根,将苗木周围的土由边缘向中心踩实。 栽植后为了减少水分蒸发和防止土壤干燥,应将枯枝落叶或割下周围的杂草覆盖于栽植坑面。 混交和间作 无患子能源林培育过程中,为保护生态环境、兼顾景观建设和提高收益,连片 1000 亩以上林地提倡与其它常绿树种实施块状混交,鼓励林间套种绿肥、开展林粮间作、林药间作等。 补植补种 造林后应重视加强造林地管护,确保苗木成活率。 对造林后没有达到合格标准的造林地应及时进行补植。 补植前应认真分析 20 苗木死亡原因,找出改善措施后再进行补植。 补植可结合抚育割草等抚育措 施进行,以提高施工效率。 抚育管理 造林后,每年均应进行 2 次除草、松土、扩穴、施肥等抚育管理措施, 3 年 6 次,时间可在 5~ 6 月与 8~ 9 月。 其中除草、松土应块状进行,范围控制在树冠以内;扩穴使穴面宽度扩大到 80~ 100 ㎝;施肥以复合肥为主,每次每株施肥 ㎏。 为便于各类经营活动开展,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率,可结合抚育管理进行扩带,使带面宽达到 200 ㎝左右,并形成外高内低、前坎后沟、有利于水土保持形状。 定株 林木生长 3 年后,应视林分郁闭情况,及时去除部分生长较弱植株,以为保留树提供必需的生长空间。 其中注意保留树分布均匀。 施肥 无患子生长过程中,应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及植株生长需求等因素确定施肥量和施肥时间,提倡开展测土配方,使用专用肥。 浇水灌溉和控水 无患子大量挂果后会消耗大量水分,特别在7~ 9 月份果实膨大和油脂转化时期,应合理增加灌溉。 有水源的地方,可建设蓄水池和灌溉设施,进行引水灌溉。 雨季时,要注意及时排水,以防止林地渍水致使林木叶片凋萎脱落。 树体管理 无患子定植后,可在距地面 ~ 处定干,去除顶端优势,促进侧芽生长,使树冠扩展成伞形或开心形,以有利于今后采收果实、病虫害防治、树冠修剪等活动。 具体措施可在定植后的第一年在树干 20~ 30cm 处选留 3~ 4 个生长健壮、方位均匀的侧枝培养为主枝;第 二年再在每个主枝上保留 2~ 3 个健壮分枝作为副主枝;第 3~ 4 年,在继续培养正副主枝的基础上,将其生长健壮春梢培养为侧枝群,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