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车场设计规范内容摘要:

机动车、非机动车道路横向坡为 %~%。 人行道横坡为 %~% 9 居住区级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 20m。 小区级道路:路面宽 ~ ;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 14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 10m。 组团路:路面宽 3m5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 10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 8m; 宅间小路:路面宽不宜小于 ; 双车道: W= ~ (场地主干道双车道宽度,小型车双车道最小宽 6米,大型车双车道最小宽 7米) 单车道 : W= ~4m;(车道兼具回车通道作用,应按照停车场标准设计车道宽度) 机动车最小转弯半径:(道路内路牙最小半径) :车长不超过 5 米的三轮车、小型车。 :车长 69 米的一般二轴载重汽车、中型车。 :车长 10米以上的的铰接车、大型货车、大型客车等大型车。 基地出入口转弯半径应适量加大。 筑物间距 道路边缘至建、构筑物的最小距离( m)表 注: 《城市居住区规范设计规范》( GB 50180—93)( 2020年版) 10 ;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边缘之路面边线;当小区设有人行便道时,其道路边缘指便道边缘。 、构筑物无组织排水,则为散水边缘至道路边缘。 三、人行道 人行道宽:不小于 1m,并按照 的倍级递增。 路牙要求:车行与人行道之间路牙地面高度在 100~200之间;人行与草坪之间宜 0~120。 四、停车场 ,停车场宜设置在行车方便、距建筑外墙面约 6m,尽量不影响居民生活宁静和不影响景观环境地段。 积按照当量小汽车位数计算。 停车场用地面积每隔停车位为 25~30 ㎡,停车位尺寸以*(地面划分尺寸)。 ,根据地形条件以占地面积小、疏散方便、保证安全为原则,主要停车方式有平行式、斜列式、垂直式三种。 其中间最小距离以小型车为例,停车方式见下图 篇三:场地设计规范条文 有关场地设计的规范条文 11 通路出口距城市干道交叉路口红线转弯起点处不应小于70m。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基地应与道路红线相连接,否则应设通路与道路红 线相连接。 基地如有滑坡、洪水淹没或海潮侵袭可能时,应有安全防护措施 建筑物与相邻基地边界线之间应按建筑防火和消防等要求留出空地或通路。 建筑物高度不应影响邻地建筑物的最低日照要求。 基地通路出口位置 车流量较多的基地(包括出租汽车站、车场等)、其通路连接城市道路的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距大中城市主干道交叉口的距离,自道路红线交点量起不应小于 70m; 二、距非道路交叉口的过街人行道(包括引道、引桥和地铁出入口)最边缘线不应小于 5m; 三、距公共交通站台边缘不应 小于 10m; 四、距公园、学校、儿童及残疾人等建筑的出入口不应小于 20m; 五、当基地通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连接; 电影院、剧场、文化娱乐中心、会堂、博览建筑、商业中 12 心等人员密集建筑的基地, 一、基地应至少一面直接临接城市道路,该城市道路应有足够的宽度,以保证人员疏散时不影响城市正常交通; 二、基地沿城市道路的长度应按建筑规模或疏散人数确定,并至少不小于基地周长的 1/6; 三、基地应至少有两个以上不同方向通向城市道路的(包括以通路连接的)出口; 四、基地或建筑物的主 要出入口,应避免直对城市主要干道的交叉口; 五、建筑物主要出入口前应有供人员集散用的空地, 基地内通路 一、基地内应设通路与城市道路相连接。 通路应能通达建筑物的各个安全出口及建筑物周围应留的空地。 二、通路的间距不宜大于 160m。 三、长度超过 35m 的尽端式车行路应设回车场。 供消防车使用的回车场不应小于 12m12m,大型消防车的回车场不应小于 15m15m。 通路宽度 一、考虑机动车与自行车共用的通路宽度不应小于 4m,双车道不应小于 7m。 二、消防车用的通路宽度不应小于。 三、人行通路的宽度不应小于。 13 通路与建筑物间距 基地内车行路边缘至相邻有出入口的建筑物的外墙间的距离不应小于 3m。 地面和道路坡度 基地地面坡度不应小于 %;地面坡度大于 8%时应分成台地,台地连接处应设挡墙或护坡。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 用地自然坡度水于 5%时,宜规划为平坡式;用地自然坡度大于 8%时,宜规划为台阶式。 挡土墙、护坡与建筑的最小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居住区内的挡土墙与住宅建筑的间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