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dwm省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内容摘要:

等归档文件材料不齐全不完整的各扣 分,扣完 3 分为止。 2. 上述归档文件材料印章、签字不完善的扣 分。 归档文件制成材料符合质量要求。 1 1. 有热敏纸,铅笔、圆珠笔、红墨水、纯蓝墨水、复写纸等书写字迹的扣 分。 2. 载体不符合耐久性要求的扣 分。 制定有本校的分类方案。 2 1. 无分类方案的不得分。 2. 分类方案编制不科学、不合理的扣 1 分。 20 考核序号 考核内容 标准分 考核细则及评分标准 备注 档案整理符合国家标准或高校行业规定。 10 1. 文书档案质量不符合《四川省文书立卷与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或《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的扣 1分。 2. 科技档案案卷质量不符合《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的扣 1 分;科研档案未执行《 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的扣 1 分;基建档案未执行或参照执行《基本建设项目档案资料管理暂行规定》、《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和 《四川省重大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办法》的 扣 1 分。 学生类档案未执行《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档案管理办法》的扣 1 分;教学类档案未执行《高等学校教学文件材料归档范围》的扣 1 分。 4. 会计档案整理不符合《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扣 1分。 5. 照片档案整理不符合《照片档案管理规范》的扣 1分。 6. 磁性载体档案整理不符合《磁性载体档案管理与保护规范》的扣 1 分。 7. 电子文件未执行或参照执行《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 CAD 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 第一部分:电子文件归档与档案管理》、《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的扣 1 分。 21 考核序号 考核内容 标准分 考核细则及评分标准 备注 卷盒、柜架排放有序、合理。 2 1. 无卷盒存放示意图的扣 分;示意图不明晰的扣 分。 2. 柜架排放不合理的扣 分;柜架上无指引标识的扣 分。 档案保管安全。 3 、霉变、褪色、扩散、污损、虫蛀、鼠咬现象未及时修复或复制的扣 1 分。 、褪色修复的档案 及时数字化、加工成电子档案保管的扣 1 分。 分;温湿度未控制在规定范围内的扣 分。 开展档案鉴定、销毁工作。 2 1. 对保管期限已满的档案,未开展鉴定工作的不得分。 2. 鉴定组织工作不规范的扣 分;鉴定手续不齐全的扣 分。 3. 销毁档案程序不规范的扣 分;无销毁清册的扣 分。 档案统计内容全面。 2 1. 未认真执行档案统计年报制度,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送档案工作基本情况统计报表的扣1分。 2. 未建立档案管理基本情况统 计台帐 ( 档案数量、机构、人员、库房、设备、库藏结构、档案利用 )的,缺 1 项扣 分,扣完 1 分为止。 22 考核序号 考核内容 标准分 考核细则及评分标准 备注 档案现代化管理。 1. 未纳入学校信息化建设规划并同步发展的扣 1分。 2. 未使用档案管理软件的扣 1 分。 3. 各门类、载体档案未全部实现案卷级管理的扣 1分。 4. 文件级目录未实现计算机管理的扣 分。 5. 声像档案未实现数字化管理的扣 1 分。 6. 归档电子文件未刻录成光盘保存的扣 1 分。 7. 档案计算机全文存储未达到 30%的扣 1 分。 8. 未建立档案计算机网络管理的扣 1 分。 4 开发利用 21 编制配套的检索工具,满足利用者的需要。 1. 未建立分类目录的扣 分。 2. 无专题目录或专题卡片、著录卡片的扣 分。 3. 未提供开放档案目录、全宗指南、档案馆指南的扣 分。 4. 各种门类和载体档案 检索工具不齐全 ( 总目录、全引目录、重要文件目录、文号目录、资料目录等,有两种即可 ) 扣 1 分。 5. 未建立以计算机查询为主体的档案检索体系的扣1 分。 主动服务,形式多样;提供利用迅速、准确。 2 1. 未主动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扣 分。 2. 未采取多种形式服务(分发目录、电话调 卷、网络查询等)的酌情扣分,扣完 分为止。 3. 档案人员不熟悉所管范围档案及相关业务的扣 分。 4. 档案人员调卷不迅速、不准确的扣 分。 23 考核序号 考核内容 标准分 考核细则及评分标准 备注 有完备的档案借阅手续。 1 无借阅登记的扣 1 分。 登记手续不齐全的扣 分。 档案利用效果。 1. 无利用效果反馈记录的扣 1 分;记录不详细的扣 分。 2. 无利用效果实例选编的扣 分。 多种形式开展档案宣传。 3 1. 未开展校史展览的扣 1 分。 2. 未建设档案网站的扣 1 分。 3. 未开展其他形式档案宣传的扣 1 分。 通用性编研成 果。 4 1. 未编写组织沿革、大事记、全宗介绍的,缺 1 项扣 1 分。 2. 未汇编、汇总有关文件、制度、基础数据等资料的扣 1 分。 深层次编研成果。 5 1. 无科技或科研成果简介的扣 1 分。 2. 无会议概要或档案信息简报的扣 1 分。 3. 无年鉴或史志的扣 1 分。 4. 无利用档案撰写的著作或论文的扣 1 分。 5. 未开展校史研究或出版档案史料工作的扣 1 分。 开展高校档案工作经验交流。 1 未开展档案学术研究、档案业务和工作经验交流活动的不得分。 加分 : 1. 创设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或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的加 分。 2. 在相关 专业开设有关档案管理或校史选修课的加 分。 3. 档案管理及档案服务特色项目获得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或档案行政部门表彰、奖励的,每一个项目加 分,最多不超过 1 分。 24 编者按:大地涵藏万物,孕育生命,被誉为人类的母亲。 但是,近年来,伴随我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大地不断遭到各种污染的伤害。 仅仅因土壤污染防治不足、环境监管乏力,导致的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就频频发生, 2020年以来,全国已发生百余起重大污染事故。 目前我国大地污染现状严峻,成因十分复杂,形成令人扼腕的 “大地之殇 ”。 《经济参考报》以此为主题,探寻大地污染 背后所触及的我国农业、工业、城市化进程中关于生存与发展的一系列深层矛盾与两难抉择,并以 “大地之殇 ”系列报道的形式在 “深度 ”版推出,敬请关注。 大地之殇一 黑土地之悲 占全国粮食总产五分之一的东北黑土区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一个并不为多数人了解的严峻事实是,支撑粮食产量的黑土层却在过去半个多世纪里减少了 50%,并在继续变薄,几百年才形成一厘米的黑土层正以每年近一厘米的速度消失。 照此速度,部分黑土层或将在几十年后消失殆尽,东北这一中国最大粮仓的产能也将遭受无法挽回的损失。 □记者 孙彬 管 建涛 连振祥 吉哲鹏 娄辰 李松 南京 哈尔滨 兰州 昆明 济南 重庆报道 毒土: GDP 至上的恶果 当前,我国土壤污染出现了有毒化工和重金属污染由工业向农业转移、由城区向农村转移、由地表向地下转移、由上游向下游转移、由水土污染向食品链转移的趋势,逐步积累的污染正在演变成污染事故的频繁爆发。 日益加剧的污染趋势可能还要持续 30年 “目前,我国土壤污染呈日趋加剧的态势,防治形势十分严峻。 ”多年来,中国土壤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张维理教授一直关注我国土壤污染问题 “我国土壤污染呈现一 种十分复杂的特点,呈现新老污染物并存、无机有机污染混合的局面。 ” “现在我国土壤污染比各国都要严重,日益加剧的污染趋势可能还要持续 30年。 ”中国土壤学专家,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潘根兴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这些污染包括随经济发展日益普遍的重金属污染、以点状为主的化工污染、塑料电子废弃物污染及农业污染等。 国土资源部统计表明,目前全国耕种土地面积的 10%以上已受重金属污染。 环保部南京环科所研究员单艳红说,华南部分城市约有一半的耕地遭受镉、 25 砷、汞等有毒重金属和石油类有机物污染;长三角有的城市连片的农田受多种 重金属污染,致使 10%的土壤基本丧失生产力,成为 “毒土 ”。 农药化肥污染同样严重。 张维理说,我国农药使用量达 130万吨,是世界平均水平的。 黑龙江农业监测站杜桂德站长说: “目前,农药和化肥的实际利用率不到 30%,其余 70%以上都污染环境了。 ”云南农业大学测算,每年大量使用的农药仅有 %左右可以作用于目标病虫, %的农药则进入生态系统,造成大量土壤重金属、激素的有机污染。 “不仅污染加重,而且还在转移扩散。 ”潘根兴说,当前,我国土壤污染还出现了有毒化工和重金属污染由工业向农业转移、由城 区向农村转移、由地表向地下转移、由上游向下游转移、由水土污染向食品链转移的趋势,逐步积累的污染正在演变成污染事故的频繁爆发。 2020年以来,全国已发生百余起重大污染事故,包括砷、镉、铅等重金属污染事故达 30多起。 其中浏阳镉污染事件不仅污染了厂区周边的农田和林地,还造成 2人死亡, 500余人镉超标。 频繁爆发的污染事故损失惨重,不仅增加了环境保护治理成本,也使社会稳定成本大增,而土壤污染修复所需的费用更是天价。 常州农药厂土壤修复需 2亿元,无锡胡埭电镀厂重金属铬污染修复费用 890万元,苏州化工厂需数亿至 数十亿元。 每年因土壤污染致粮食减产 100亿公斤 污染的加剧导致土壤中的有益菌大量减少,土壤质量下降,自净能力减弱,影响农作物的产量与品质,危害人体健康,甚至出现环境报复风险。 潘根兴教授说 “许多土壤污染地区已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没有外来的治理干预,千百年后土壤也无法自净,有的地块永远都无法自净,甚至出现环境报复。 ” 一是生态关系失衡,引起生态环境恶化。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在长江三角洲等地调查的主要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率高达 16%以上,致使稻田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系统稳定性不 断降低。 “吃土吐土,净化土壤,作为土壤的 „义工 ‟,蚯蚓的存在是土壤重要的环境指标,对土壤具有重大意义。 ”令潘根兴教授忧心的是,现在,土壤中的蚯蚓、土鳖及各种有益菌等大量消失,农作物害虫的天敌青蛙的数量大减,自然生态面临危机。 26 云南农业大学副教授周江鸿等人在湖北、安徽等地的农田里发现,杀虫剂的使用对稻田节肢动物物种有损害作用,使得稻田天敌和害虫的平衡关系被打破。 二是土壤质量下降,使农作物减产降质。 重金属污染的增加,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板结,导致农产品产量与品 质下降。 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陈志群认为,由于农药、化肥和工业导致的土壤污染,我国粮食每年因此减产 100亿公斤。 环保部门估算,全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高达 1200万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 200亿元。 三是重金属病开始出现,人们身体健康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汞、镉、铅、铬、砷五种重金属被称为重金属的 “五毒 ”,对人有致命的危害。 苏州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杨积德说 “这些污染严重影响儿童发育,使人致病、致癌,危及人体生命健康。 ”上世纪 70年代,日本曾出现 “痛痛病 ”,是镉对人类生活 环境的污染而引起的,影响面很广,受害者众多,所以被公认为是 “公害病 ”。 潘根兴教授在全国各地市场上进行的调查也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