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实习调查报告————农村中学生英语冠词的使用情况及建议(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研究分析问题的有效性程度。 Grannis( 1972)指出英语冠词系统是外语学习者最困惑的地方,他建 议因为在现代英语理论中并未对定冠词的用法作详细说明因此有必要对此作进一步研究,他试图量化转换-生成框架中的定冠词的尝试以失败告终,结构解释也不算很成功,英语中冠词用法的传统解释还算成功。 他的文章中对于问题和需要攻关的理论方向都有很明确的阐述。 他相信外语老师最终会求助于对英语的基本无序性和传统的描述,冠词用法最好的表达还是要借助于非正式表达。 Butler( 20xx)认为对冠词系统以行动研究为基础的分析并不能充分说明英语学习者在选用冠词时的认知过程。 他的研究通过分析学习者在所设定的环境下选择冠词时所运用的策略。 这次研究的对象为八名日本大学学生,他们的第二语言为英语。 测试工具为冠词填空测试卷以及在考试后进行的访谈,访谈的目的在于了解他们做题的想法和发现错误的原因。 通过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发现学生在使用冠词时所犯的错误与听者的知识、是否特指及是否可数有关。 Butler 的研究虽然使用是同样的测试工具冠词填空测试,但是对象是日本人,所以他的结果不一定适用于中国人。 总的来说,在冠词习得和冠词教学领域已经有了很多的研究,但是这些研究大都关注于在 EFL 或 ESL 环境下的英语学习者冠词使用情况。 而且他们研究对象是多样的, 没有任何中国农 村初中英语学习者为对象的研究。 综上考虑,本文将针对中国农村初中 英语学习者进行一次实证研究,用错误分析的理论研究他们对冠词系统使用的情况,希望能够给中国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带来一定启示。 3. 研究的设计与方法 研究目的 本项研究的目的旨在调查初中生对于冠词(定冠词、不定冠词和零冠词)的掌握情况,以及在冠词的使用过程中有哪些难点和经常犯错的情况。 冠词在日常交际中出现的频率很高,能否正确使用可以判断一个人的英语水平。 中国学生,特别是农村初中生需要掌握冠词,不只是在交际中使用,而且冠词测试已经成为中考 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通过研究初中生对高考题冠词的答题情况,对冠词问卷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来发现出现冠词误用的根源,将错误分类并分析错误的原因,以期对学生更好地掌握冠词有所启示和帮助。 研究对象 本研究文本分析的对象是呈贡县斗南中学初三年级 3个班学生共 97 人,其中普通班学生 55 人,重点班学生 42 人。 选择普通班、重点班是因为两种班的英语水平不同,通过针对同一年龄段、不同英语水平学习者在冠词方面出现的错 8 误状况的研究,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初中生对英语冠词的掌握情况,同时,可以对比分析不同英语水平的 学习者在冠词掌握上是否存在差异。 由于测试文本来源于历年云南省及全国关于冠词的典型中考试题,因此对于所选研究对象的所在年级有一定要求 :文本测试时间是 20xx 年 5月份,此时初三学生已经经过了中考前的冠词专门训练,而且对历年中考试题已经有所掌握,甚至可以记住某些试题的答案,冠词使用出现的错误减少,;而把他们作为试验对象则具有较大的优势,因为此时他们初中英语课程学习已近结束,此时的英语水平能够代表初中生水平,在调查之前,他们都没有受过关于冠词的用法的专门训练,试验结果能够比较普遍地反映出初中生冠词使用的错误 问题,试验调查的可行性强,试验结果具有可靠性。 研究工具 本次研究中文本分析使用的调查工具是一份测试卷,测试卷由历年云南省及全国关于冠词的中考真题组成的试卷。 文本分析 数据直接来自接受调查学生的冠词习题试卷。 题型为单项选择题 ,共计 35 题,均为近年来云南省及全国的中考真题,而且每道题都经过两名老师的认可,确保了答案的唯一性。 研究工具之所以选择中考题是因为中考在中国具有较高权威,因此信度和效度相对而言比较高。 本研究所用到的语言材料收集于 20xx 年 5 月份,是对呈贡斗南中学初三年级 3个班,共 97 名学生进行的冠词用法测试。 学生被要求在 25 分钟内完成 35 道有关冠词知识的单项选择题。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收集冠词使用中出现的错误,为了不影响受试者的表现,在测试之前,并没有向受试者提及此次测试的目的。 而且测试的同时,受试者不能参考词典或书本,更不能向他人询问帮助,尽可能地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反映受试者个人的能力水平,所以此次测试是在老师的监督下随堂进行的。 研究过程 研究对象必须在规定的 25 分钟内做完一套包含 35 道在中考中出现过的关于冠词单项选择的测试卷,测试结束后,笔者对学生每道题的 正答率进行了统计,正答率表见附表。 然后再对正答率在 70%以下的试题进行统计(本测试中把 70%作为正答率高低的指标,低于 70%的视为正答率比较的低),分析出哪些题主要是由于定冠词、不定冠词或是零冠词的选择错误而导致了该题的正答率在 70%以下。 比如,测试卷中的第 10题:这道题的答案是 C( a; the),正答率是 %,而有 %的同学选择了 C( the。 a)。 因此,我们把这道题的正答率在 %以下的原因归因于主要是定冠词的选择错误。 (当然,由于每道题考察的不一定是一个冠词,所以也 有可能是由于其中的两个或三个冠词导致该题的正答率低于 70%)通过分析这些正答率低于 %的题,我们再比较学生们对定冠词和不定冠词的掌握,找出他们经常犯错误的情况以及主要错误所在。 首先以班为单位,统计出每道题选择 A、 B、 C、 D 每个选项的人数和百分比,以及每道题的正答率。 进而根据正答率,选出那些学生答错率较高的题目,分析学生在使用冠词时常犯的错误和在冠词学习上出现的问题。 9 4. 结果 平均正答率 本研究的有效问卷共计 97 份(记为 m =55);每份测试卷 35 题(记为 n =35),答对一题计一分。 全体被试的总分为 2310 分(记为 G =2310)。 根据平均正答率(记为 Xo)的计算公式 Xo=G/(m n),本次测试的平均正答率为 %。 各题正答率 在测试卷的 35 道题中,最高正答率为 %,最低正答率为 %。 各题具体正答率详见下表。 下列表格显示在本次研 究中各题的正答率及错答率的总体汇总情况。 题 目 数据类型 答案 A 答案 B 答案 C 答案 D 1. 人数 73 8 3 13 百分比 2. 人数 5 35 38 19 百分比 3. 人数 10 1 2 84 百分比 4. 人数 69 22 0 6 百分比 5. 人数 8 80 7 2 百分比 6. 人数 32 57 8 0 百分比 7. 人数 0 79 16 2 百分比 8. 人数 9 54 32 2 百分比 9. 人数 29 3 57 8 百分比 10. 人数 2 77 12 6 百分比 11. 人数 10 53 2 8 百分比 12. 人数 30 61 4 2 百分比 13. 人数 1 0 2 94 百分比 14. 人数 0 21 1 75 百分比 15. 人数 1 85 1 10 百分比 16. 人数 3 91 1 2 百分比 17. 人数 4 25 66 2 10 百分比 18. 人数 0 93 1 3 百分比 19. 人数 1 2 59 35 百分比 20. 人数 60 26 10 1 百分比 21. 人数 1 2 2 92 百分比 22. 人数 3 92 1 1 百分比 23. 人数 19 76 2 0 百分比 24. 人数 6 5 57 29 百分比 25. 人数 15 16 61 5 百分比 26. 人数 3 0 89 5 百分比 27. 人数 9 74 0 14 百分比 28. 人数 11 62 4 20 百分比 29. 人数 3 1 19 74 百分比 30. 人数 0 84 10 3 百分比 31. 人数 15 13 64 5 百分比 32. 人数 5 8 80 4 百分比 33. 人数 24 5 68 0 百分比 0 34. 人数 94 2 0 1 百分比 35. 人数 14 3 79 1 百分比 初中 学生冠词测试正答率及错答率总表 11 冠词错误的类型 通过对本测试卷 数据的分析及处理,可以看出:测试文本难度适宜,能够基本地反 映出初 中英语学生对冠词这一语法项目的掌握情况。 试卷中的 35 道题中,含盖了大部分的冠词使用规则,部分规则不只出现于一道题目,而是反复出现于几个题目中,这样减少了学生依靠猜测而选对答案的可能,提高了试卷的信度。 根据错误的形式,可以将出现较多的错误归为以下几类错误类型: 冠词省略错误 冠词省略错误也有两种:不定冠词省略错误,即在应使用不定冠词时没有使用冠词;定冠词省略错误,即在应使用定冠词时省略了冠词。 冠词冗余错误 冠词冗余错误有两种:不定冠词冗余错误,即在不应使用冠词时使用了不定冠 词;定冠词冗余错误,即在不应使用冠词时使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